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9例,其中因外科技术所致再次替换术3例,因生物瓣膜破损而手术5例,术后细菌性心内膜炎手术1例,置入瓣膜11枚,无1例死亡。作者对再次瓣膜替换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范萌  赵晔  魏锋 《中国医药导报》2007,4(4X):149-150
风湿性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外科治疗能从根本上解除病变瓣膜所造成的血流动力障碍,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恢复患的活动能力与工作能力,延长其寿命。而机械瓣膜作为异物置入心脏,术后易出现出血或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故病人需终身抗凝治疗。为了使病人出院后能正确进行抗凝治疗,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能力,本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外科治疗能从根本上解除病变瓣膜所造成的血流动力障碍,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与工作能力,延长其寿命。而机械瓣膜作为异物置入心脏,术后易出现出血或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故病人需终身抗凝治  相似文献   

4.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树林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27-730
采用各种瓣膜替代物置换自体心脏瓣膜现已成为临床治疗晚期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1〕。但目前临床应用的瓣膜替代物 ,无论是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 ,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即机械瓣膜术后需要终身抗凝 ,抗凝不足或过度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异种生物瓣膜则普遍存在着抗疲劳能力差 ,易于钙化等缺点 ;同种生物瓣膜除来源有限外 ,还涉及到复杂的伦理问题。临床迫切的要求人们去开发一种新型的组织相容性好 ,经久耐用且具有生物活性的瓣膜替代物。因此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组织工程瓣膜是利用生命科学和组…  相似文献   

5.
生物瓣败坏再换瓣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物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败坏的23例病人行再次瓣膜置换术,生物瓣置入体内平均时间为8.77年,术后死亡7例,死亡率30.4%,本文就再次瓣膜置换围术期的某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脏瓣膜病是常见的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目前所用的机械瓣和生物瓣均存在一定的缺点,探索和研究一种理想的人造心脏瓣膜,是心脏瓣膜外科领域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理想的人造瓣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是目前心脏瓣膜外科领域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对近年来组织工程瓣膜支架材料、组织细胞来源和种植、体外预适应和在体动物试验等方面研究进行了评估,并指出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瓣膜5年及10年累计生存率及生存规律,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1978年5月-1998年12月期间随访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接受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病例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7~53岁),搜集瓣膜生存时间数据等。【结果】177例病人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5年及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2%、49.0%。男、女瓣膜累计生存率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14岁)、中(15~40岁)、高(≥41岁)3个年龄组瓣膜累计生存率曲线比较,其中低与中,低与高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3个年龄组瓣膜6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34.3%、93.0%、90.6%%;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47.8%、61.7%。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瓣膜生存概率增加到前一年龄组的1.415倍(95%CI=1.142,1.753)。【结论】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效果良好,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年龄组瓣膜效果更好.瓣膜生存时间与年龄关系较为密切。广东Ⅰ型心脏生物瓣膜更适合于老年患。  相似文献   

8.
52例人工生物瓣膜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异种心脏生物瓣膜置换的临床应用结果,评价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及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在我科接受异种生物瓣膜置换术的患者52例,年龄13~73(52.4±14.0)岁,手术置入生物瓣膜53枚,合用机械瓣膜8枚;同期行双向Clenn分流术1例,B型预激旁路切除术1例,冠脉搭桥术5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结果:术后早期(30 d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平均随访25个月,随访率96%.随访病例生存良好,心功能Ⅰ级41例、Ⅱ级9例、Ⅲ级1例.心脏彩超示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结论:人工生物瓣膜置换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保证手术技术的情况下.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87年4月对1997年3月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173例,其中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76例,本组病列包括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2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及三尖瓣Devega成形术10例;二尖瓣闭式扩张后再次换瓣术3例,生物瓣衰败失功后再次换瓣术3例。本组术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主6.3%,其中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为13.1%,手术死亡率以多瓣膜替换术及再次手术组偏高分别为18%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疾病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大多数都是由于心脏瓣膜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失调而造成的,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手术治疗行瓣膜置换,而现有的人工心脏瓣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械瓣膜,植入后患者需终生服用抗凝药物,需要经常抽血化验来调整抗凝药物的用量,而抗凝药物服用的过量或不足都会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带来新的病痛。另一种是生物瓣膜,植入后不需要终生抗凝,但是生物瓣膜没有自我修复功能其组织会逐渐衰退,导致使用期限的缩短,在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5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比机械瓣膜置有效的减低了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5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比机械瓣膜置有效的减低了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538例50岁以上患者中检出SDHVD93例,检出率为17.28%,其中≥60岁患者,检出率为21.8%。分析了老年心脏瓣膜钙化的规律和特点,认为老年心脏瓣膜随龄性退行性变是SDHVD的基本原因。讨论了心脏瓣膜钙化造成瓣膜功能障碍的机制和SDHVD对心脏增大与功能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从发现置入心脏内的牛心包瓣破坏的病例后,我们希望能找到瓣破坏的原因以改进工作。本文通过对瓣膜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计算,探讨了我院自制牛心包瓣(仿B-N-2型瓣制作)运用时的受力特征和破裂时的力学原因。为了提高生物瓣强度、延长瓣膜使用寿命,需要改进牛心包瓣结构型式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5.
联合瓣膜病变的病人,病史长,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受损严重,对于此类病人,接受联合瓣膜置换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人工瓣膜置换术是体外循环手术中难度较高的一种手术,是利用人工瓣膜替换病变瓣膜改善瓣膜的生理功能,通过置换瓣膜,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联合瓣膜手术,上世纪70年代占瓣膜手术的7%,90年代升到31.5%。本院几年来开展双瓣膜置换手术138例,效果极为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报告心脏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36例,植入瓣膜42枚,二尖瓣替换28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替换6例,占同期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27%,手术早期死亡1例(2.7%),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13个月,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劳动能力,本文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要点及手术过程中的心肌保护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心脏瓣膜病谱致瓣膜严重损坏者,及时实施心脏瓣膜替换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生物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败坏的23例病人行再次瓣膜置换术。生物瓣置入体内平均时间为8.77年,术后死亡7例,死亡率30.4%。本文就再次瓣膜置换围术期的某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是目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机械瓣置换术后出血、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瓣膜机械故障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是影响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人工生物瓣膜的出现及其技术的不断的进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瓣膜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2006年9月~2008年10月期间,运用人工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7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60岁以上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98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60岁以上行瓣膜置换术者98例,其中单瓣置换87例(二尖瓣置换58例,主动脉瓣置换29例)、双瓣置换11例,及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1例,左室室壁瘤手术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近年老年瓣膜置换的特点.结果 本组共置换心脏瓣膜109枚,其中机械瓣39枚,生物瓣70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5例.院内死亡4例(4.08%),左室破裂1例,室颤1例,出血二次开胸后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2例(2.04%)病重自动出院,其余痊愈出院.术后早期16例(16.33%)发生并发症,包括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二次开胸止血6例、低心排7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切口感染延迟愈合2例、肾功能不全6例及心包大量积液1例.结论 6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生物瓣应用逐渐增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较多,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准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了解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瓣膜换术常遇到的难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共收集7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地分析总结。结果:全组均为风湿性心脏病,置入人工瓣膜。早期死亡率5.7%(4/70),晚期死亡率8.69%(6/70)。70例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6.5岁。心脏功能Ⅲ级者49例,Ⅵ级者2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替换术39例,二尖瓣替换术31例。结论:重症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