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脑缺血模型,研究了脑缺血和再灌注时大脑Ca^2+/CaM PKⅡ活性变化及苄丙咯对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1)Ca^2+/CaM PKⅡ活性随脑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脑缺血10分钟,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2)脑缺血10分钟再灌注20分钟,酶活性部分恢复,与缺血10分钟组相比,酶活性有明显上升(P<0.01),但缺血20分钟再灌注,其活性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ELISA和免疫胶体金标记电镜技术,研究了蒙古沙土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CaM的含量和分布变化。ELISA测定结果;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0分钟后,CaM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再灌注20分钟,CaM含量较缺血10分钟组显著降低(P<0.01),免疫胶体金电镜观察表明,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每个视野胶体金颗粒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在缺血神经元突触附近,可见胶体金颗粒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钙调素在脑铁血与再灌注时含量和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及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bstruction,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cyclin D1和CDK4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再灌注48 h时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陷比较。结果: (1)异丙酚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陷(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48 h后缺血侧海马神经元cyclin D1、CDK4表达明显升高、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异丙酚组海马神经元cyclin D1、CDK4的表达和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海马cyclin D1、CDK4表达增强,这可能是介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异丙酚可下调神经元cyclin D1、CDK4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氯胺酮对沙土鼠脑缺血和再灌注时大脑皮质可溶性和颗粒性Ca ̄(2+)/CaM-PKⅡ活性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随着脑缺血时间的增加,两部分酶活性均逐渐降低,而可溶性酶活性比颗粒性酶活性下降得更快。(2)脑缺血前腹腔注射氯胺酮可部分地拮抗脑缺血诱导该酶活性的下降,提示脑缺血时引起该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是部分通过NMDA受体介导的,可看作脑缺血NMDA受体后兴奋毒事件。(3)随着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两部分酶活性均可逐渐得到恢复,而氯胺酮不能加速再灌注过程中该酮活性恢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Langendorff非作功非循环式离体心脏灌流技术,造成大鼠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模型。以组蛋白为底物,通过测定^32P由(r-^32P)ATP中掺入组蛋白的放射性强度计算蛋白激酶C活性,细胞浆PKC活性,在缺血和再灌注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细胞膜PKC活性则随缺血时间的延续依次显著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63(缺血15分钟)、1.88倍(缺血30分钟)、2.18倍(缺血45分钟)和1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探讨牛磺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理,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牛磺酸治疗效果,发现牛磺酸(600mg/kgi.p.)能明显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和钙超载,增加脑组织牛磺酸的含量,抑制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水平的增加。在离体孵育的大鼠脑血管条上发现牛磺酸呈剂量依赖地抑制缺氧引起的内皮素释放。以上结果提示牛磺酸抑制内皮素释放可能是其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变化。方法 腹腔内连续注射PTZ制备点燃癫痫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评测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海马神经元α-CaMKⅡ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PTZ组寻找平台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游泳距离显著增加(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平台象限的游泳距离的百分率显著减少(P<0.05),搜索策略变差,同时伴有海马CA1、CA3区α-CaMKⅡ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PTZ点燃癫痫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受损可能与海马CA1、CA3区α-CaMKⅡ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三血管夹闭、松夹制作大鼠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测定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l-R)组和I-R 地塞米松组的皮层、海马、纹状体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3个部位的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均明显降低(P<0.05.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1-R 地塞米松组的3部位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与I-R组相比有明显恢复(P<0.05,P<0.01),与对照组已无明显差异(P>0.05)SOD活性回升(P<0.05,P<0.01)、MDA含量回降(P均<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三部位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降低,且可能与自由基效应有关;而地塞米松则可能通过抗自由基效应使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恢复而发挥其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NO含量和NOS活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是否参与了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观察血清及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45min再灌注2h后血清及脑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增加,再灌注8h达高峰。结论NO及NOS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牛磺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和流式细胞仪观察了Tau治疗后细胞凋亡的变化。结论:Tau对脑缺血再灌汪损伤中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由于降低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凝血酶Ⅲ与纤溶酶原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抗凝功能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方法以“四管闭塞法”及再开放颈动脉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观察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A)及纤溶酶原活性 (PLG∶A)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前比较 ,缺血后30min时AT -Ⅲ∶A、PLG∶A无明显下降 ,但再灌注后30min、60min、120min时AT -Ⅲ∶A、PLG∶A均呈明显的进行性下降(P<0.05或P<0.001)。结论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AT -Ⅲ∶A、PLG∶A呈明显改变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会影响血浆抗凝血功能及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干细胞因子和KIT受体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CF/KIT在脑缺血大脑皮层和氧糖剥夺神经元中的变化情况,以此为基础,将细胞预先用SCF和SCF抗体处理后再制作氧糖剥夺-复氧模型,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进一步判定其变化的意义。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缺血侧大脑皮层M-SCF、S-SCF明显升高,KIT明显降低,而缺血对侧大脑皮层中M-SCF、S-SCF和KIT均无明显变化;②与对照组相比, 氧糖剥夺神经元M-SCF、S-SCF明显升高,而KIT无明显变化;③ 氧糖剥夺可导致神经元活力的显著下降,应用SCF可减轻原有的细胞损害而SCF抗体可恶化此种趋势。结论:脑缺血可上调SCF的表达,SCF可减轻缺血性脑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东莨菪碱对兔脑缺血再灌注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Na -K -ATPase活性的改变及东莨菪碱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选择性头部低温为阳性对照。通过低压低灌法造成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将 30只兔分为 :假手术组 (Ⅰ组 ) ,缺血组 (Ⅱ组 ) ,缺血再灌注组 (Ⅲ组 ) ,低温治疗组 (Ⅳ组 ) ,东莨菪碱治疗组 (Ⅴ组 ) ,东莨菪碱低温治疗组 (Ⅵ组 )。结果 :脑组织Na -K -ATPase活性以Ⅲ组最低 ;Ⅱ、Ⅳ、Ⅴ、Ⅵ组的Na -K -ATPase活性显著高于Ⅲ组 (P分别 <0 0 5或 <0 0 1) ,与Ⅰ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Ⅳ、Ⅴ、Ⅵ 3组间的Na -K -ATPase活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组织Na -K -ATPase对缺血损伤不敏感 ,对再灌注损伤敏感 ;东莨菪碱和低温一样 ,能保护缺血后再灌注脑组织Na -K -ATPase活性 ,但东莨菪碱和低温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再灌注相关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后再灌注能诱导免疫细胞激活和细胞因子表达 ,本文论述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促炎细胞因子以及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抗炎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 ,为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原核体系表达的CaMKKβ蛋白体外活性进行探索,为针对CaMKKβ、AMPK药物研发提供科研基础。方法克隆人CaMKKβ基因,建立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aMKKβ,将其转化入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内,在16℃、0.02 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重组表达CaMKKβ蛋白,Ni-NTA纯化6His-CaMKKβ蛋白,并利用Glo?Max Assay方法检测其活性。结果通过基因测序表明pET28a-CaMKKβ质粒构建成功;重组人CaMKKβ蛋白可溶性表达量较高,Ni-NTA纯化6His-CaMKKβ蛋白纯度可达80%以上,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体系内表达的人CaMKKβ蛋白在CaM/Ca2+存在与否情况下,酶活基本一致。结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aMKKβ,实现重组人CaMKKβ在原核体系内可溶性表达,活性测定表明原核体系内表达的CaMKKβ自主酶活性较强,受CaM/Ca2+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荧光探针Fura-2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的缺氧及复氧单心肌细胞内游离Ca ̄(2+)含量的变化以及Ca ̄(2+)通道阻滞剂及Na ̄+-Ca ̄(2+)交换抑制剂对其的响。结果显示随着缺氧和缺氧复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内Ca ̄(2+)浓度逐渐增加。缺氧复氧时细胞内Ca ̄(2+)增加幅度较单纯缺氧大。Mn ̄(2+)及维拉帕米均能降低缺氧时心肌细胞内Ca ̄(2+)超负荷(P<0.05)。Mn ̄(2+)同时也能降低缺氧复氧时细胞内Ca ̄(2+)含量(P<0.05),而维拉帕米降钙作用不明显(P>0.05)。本文提示缺氧和缺氧复氧时细胞内Ca ̄(2+)超负荷的机制并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与青年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I/R)后细胞凋亡、Bcl-2、Bax表达与caspase-3活性变化的异同。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I/R模型,检测青年与老龄大鼠脑缺血3 h及I/R 3 h、6 h、12 h、24 h、 72 h后脑梗死面积、神经细胞凋亡、Bcl-2、Bax表达及caspase-3活性。结果: 老龄大鼠脑缺血3 h和I/R 12 h脑梗死面积较青年大鼠增大。随着I/R时间延长,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老龄大鼠出现的早、持续时间长。青年大鼠随着I/R时间的延长Bcl-2表达明显增强,老龄大鼠不明显。老龄大鼠I/R Bax表达早于青年大鼠,其表达增强及持续时间较长。老龄大鼠I/R caspase-3的激活早于青年大鼠。结论: 老龄大鼠I/R脑组织损伤严重,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其机制与Bax表达增加、casspase-3活性增高及其持续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耳蜗形态学及听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耳蜗形态学及听觉的影响。方法:采用闭塞大鼠肮脏了缺血模型,观察了脑缺血30分钟及再灌注不同时间大鼠耳蜗结构和听阈的动态变化,形态学观察应用光镜、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听力测定采用40HZ听上关电位(40HZAERP)技术。结果:缺血30分钟和再灌注2小时、24小时、72小时40HZAERP反应阈与缺血前比较显著提高(P〈0.01),随或注延长听阈逐渐降低。病理变化特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