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联合治疗肝硬化大鼠的疗效。方法:由大鼠胫骨及股骨骨髓腔分离培养MSC,鉴定后制备成1×10^7/ml的细胞悬液。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MSC治疗组和MSC+IL-18BP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制模,其余3组采用四氯化碳(40ml/L)0.2ml/100g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6周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MSC治疗组于制模后6周尾静脉注射MSCs 300μl;MSC+IL-18BP组在给予MSCs的同时腹腔注射IL-18BP 0.5mg/kg;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模型组于相同时间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腹腔注射。4周后各组动物眼眶静脉取血检测血清白蛋白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处死取肝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学观察及肝纤维化分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匀浆中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肝硬化模型组肝纤维化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ALT明显上升,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明显增强(P〈0.05)。MSC治疗组和MSC+IL-18BP治疗组纤维化程度均减轻,ALT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改善,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明显下降,且MSC+IL-18BP治疗组比MSC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MSC联合IL-18BP治疗肝硬化较单纯MSC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能更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链激酶(r-SK)对腹腔粘连的预防价值。方法:30只SD大鼠手术制作腹腔粘连模型后随机分3组,SK组给予r-SK、NS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灌注,另一组空白对照(N组),术后1周,2周分别处死动物,观察腹腔粘连程度,并取腹膜和网膜组织进行HE、嗜银染色和纤维蛋白、CD34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SK组中,无粘连33.3%,I度粘连61.1%,Ⅱ度粘连5.6%;NS组和N组中均有腹腔粘连,其中2/3表现为Ⅱ~Ⅳ度粘连,镜下表现,腹膜和网膜组织HE,嗜银染色和纤维蛋白,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KS组炎症反应较轻,NS组和N组均呈明显急性炎症反应。结论:r-SK腹腔灌注有减轻大量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鼠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2)正常大鼠肝切除组;(3)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组,建立大鼠肝切除模型,观察围手术期血清和肝组织匀浆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重/体重、肝再生率,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肝切除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显著,持续时间较长(P<0.05);PCNA在肝切除后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延迟(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肝损伤程度和肝再生状态呈负相关,肝损伤的程度影响肝再生状态,肝切除后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的变化可以间接的了解肝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是否对CCl4引起的大鼠肝纤维化有阻滞作用。方法 采用CCl4损伤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依那普利治疗组。治疗组在用CCl4造模的同时用依那普利灌胃,1次/d,直到造模结束,取部分肝组织用甲醛固定后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并进行肝硬化分级;然后根据染色结果制作组织芯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取部分肝组织用逆转录(RT—PCR)法检测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肝硬化分级和Masson染色胶原半定量结果证实肝硬化模型组、依那普利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依那普利治疗组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结果证实肝硬化模型组与对照组、依那普利治疗组比较明显上调(P〈0.05)。结论 ACEI可以有效地下调CCl4引起的肝纤维化大鼠的Ⅰ、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进而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是否对CCl4引起的大鼠肝纤维化有阻滞作用。方法实验中采用的是通过CCl4损伤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PD142893(ETA/B双受体拮抗剂)治疗组。治疗组在用CCl4造模的同时皮下注射PD142893(12.5μg/kg),2次/d,直到造模结束,取部分肝组织用甲醛固定后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并进行肝硬化分级;然后根据染色结果制作组织芯片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取部分肝组织用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肝硬化分级和Masson染色胶原半定量结果证实肝硬化模型组、PD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PD治疗组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免疫组化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结果证实肝硬化模型组与对照组、PD治疗组比较明显上调(P〈0.05)。结论ET A/B双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地下调CCl4引起的肝纤维化大鼠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进而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大鼠肝组织组织胺1受体(H1R)和组织胺2受体(H2R)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内对照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经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形成过程中2周、4周、6周、8周(各12只)和对照组大鼠(12只)肝组织H1R和H2R的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H1R的mRNA水平:对照组(2.308±0.202)显著高于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2周(0.756±0.130)、4周(O.999±0.207)、6周(1.127±0.217)、8周(1.564±0.130)(P<0.01),肝硬化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2R的mRNA水平:对照组(0.851±0.208)显著高于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2周(0.263±0.104)、4周(0.244±0.092)、6周(0.225±0.047)、8周(0.243±0.062)(P<0.01),肝硬化形成过程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肝组织以H1RmRNA的表达为主,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细胞上的H1R和H2R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肝移植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n=8)。Ⅰ组(对照组)移植肝再灌注前3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ml/kg;Ⅱ组和Ⅲ组移植肝再灌注前30min分别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和50mg/ kg。移植肝再灌注6h后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TUNEL法测定移植肝SEC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6h后,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大鼠血浆ALT、AST活性降低,凋亡SEC减少,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大鼠血浆ALT、AST活性增高,凋亡SEC增多,Bax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异丙酚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移植肝早期再灌注肝窦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方法参照Delriviere和Kamada等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肝移植对照组)和c组(TMP干预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术后血清肝功能(AST、ALT、LDH)水平;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病理图像分析仪测定肝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C组AST、ALT、LDH明显低于B组(P〈0.01)。(2)C组Bcl-2或Bcl-2/Bax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5),而Bax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3)A组无明显病理形态改变,B组术后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C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TMP可能通过上调Bcl-2或Bcl-2/Bax表达而减轻肝移植体的低温保存再灌注损伤,对供肝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体重225~250 g,随机分成氨基胍(AG)组、脂多糖(LPS)组、对照组.每组均按相同方法建立70%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 h,再灌注6 h),取再灌注大鼠肝组织及血清样本.氨基胍(AG)组(n=10):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AG 100 mg/kg(质量浓度10 kg/L);脂多糖(LPS)组(n=10):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LPS 10 mg/kg(质量浓度1 kg/L);对照组(n=10):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μL/kg).检测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肝组织iNO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iNOS蛋白的表达,考马斯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光镜下组织学观察等.结果 AG组与对照组相比,肝组织中iNOS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iNOS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ALT和MDA明显下降(P〈0.05);SOD明显升高(P〈0.05);肝细胞水肿较轻,排列相对整齐.LPS组与对照组相比,肝组织中iNOS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iNOS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ALT和MDA明显升高(P〈0.05);SOD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水肿,排列紊乱,并且出现水样变性.结论 iNOS 升高会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过程可能通过改变氧化还原状态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是否通过上调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起到保护作用。 方法首先将备选干扰序列导入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中,通过检测NRF-1、TFAM蛋白及mRNA表达,筛选出干扰效果最强序列;然后将108只SD大鼠依据再灌注时间不同(1、3、7 d)随机分为3组,每组36只。每个时间点大鼠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术前4 d分别尾静脉注射相应慢病毒颗粒(1×108个/只),术后每只大鼠腹腔注射PHGF 15 μg/d,对照组术后每只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设置3个组,每组6只,分别为阴性沉默组、靶向沉默NRF-1组、靶向沉默TFAM组,检测每个时间点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肝组织NRF-1、TFAM mRNA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再灌注7 d时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 结果从备选序列中选出干扰TFAM、NRF-1表达效果最强序列分别为T2、N3,使用PHGF对HIRI模型RNAi大鼠处理发现,与阴性沉默组比较,降低NRF-1、TFAM mRNA表达水平可导致ALT、AST、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使用PHGF处理的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以第7天差异最为明显,且NRF-1、TFAM mRNA明显升高(P<0.05)。 结论PHGF通过上调NRF-1和TFAM表达对大鼠HIRI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一种稳定可靠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方法.方法 46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浓度为15%、30%和45%的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2周;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橄榄油.最后一次注射结束3d后处死小鼠,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血清生化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 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内IL-6、TGF-β1蛋白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脏逐渐出现纤维化,其中45%组已有肝硬化表现.15%、30%和45%组的小鼠死亡率和建模成功率分别为8.3%、16.7%、41.7%和27.3%、80.0%、57.1%.与对照组此,随注射浓度增高,模型组血清ALT、AST含量逐渐升高(P<0.01),Alb逐渐降低(P< 0.01);IL-6和TGF-β1含量也逐渐升高(P<0.05).结论 注射30% CCl4 12周能够诱导明显的肝纤维化形成,建模成功率较高,且死亡率较低,是一种较理想的制作肝纤维化模型的方法,为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用。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12年12月63例需行肝切除的肝肿瘤伴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间歇血流阻断组,采用阻断肝血流15 min,复流5 min;B组20例,为半肝血流阻断组,行同侧半肝血流持续性阻断,健侧血流正常;IP组21例,采用入肝血流阻断前先阻断5 min、复流5 min的预处理方法。比较3组术中阻断时间、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3组及3组中阻断时间<30 min者术后1、3、7、14 d的ALT、AST及TB变化情况。结果:3组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轻,IP组最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时间<30min者术后肝功比较,IP组较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血流阻断前预处理可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失血量。术前预计切除时间<30 min的患者可采用预处理减少出血量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郁汤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束缚-水浸法制备小鼠应激性溃疡模型,检测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组织丙二醛(MDA)。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溃疡指数、ALT、MDA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郁汤高、中剂量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1),柴郁汤高剂量组的溃疡指数(11.40±4.72)和溃疡抑制率(53.97%)分别与阳性药物(VitE并用雷尼替丁)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柴郁汤高、中、低剂量组ALT和柴郁汤高、中剂量组MDA均明显降低(P0.01,P0.05),高剂量柴郁汤降低ALT的作用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柴郁汤对抑制胃溃疡的发生率、降低溃疡指数、ALT和MDA的作用均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柴郁汤对束缚-水浸法所致小鼠应激性胃溃疡具有预防作用,并能减轻肝损伤、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selectin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低分子肝素法安明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体重)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N组)和法安明治疗组(T组),并设正常对照组(N组)。于应用法安明前、后第4、8、12周分别测定3组大鼠的体重、24h尿蛋白总量、24h尿白蛋白、Scr,12周测血脂、凝血功能;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P-selectin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P-selectin,用real-time PCR法测P-selectin mRNA表达;并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肾重/体重指数以及24h尿白蛋白、蛋白定量、Scr均显著上升(P〈0.05);肾组织P-sel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P〈0.01或P〈0.05)。与DN组比较,T组大鼠、肾重/体重指数下降(P〈0.05)、24h尿白蛋白、24h尿蛋白量和Scr均显著下降(P〈0.01);P-select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P-selectin可能参与了DN的发病过程,法安明可能通过影响P-selectin的表达从而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mR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来氟米特干预组(C组)。第4、8、12周末各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处死并收集标本,记录体重、右肾重、检测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排泄量。用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水平。肾组织行HE、PAS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层黏连蛋白及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A组相比,B组大鼠造模成功后0周,血糖明显增高(P〈0.01),但24h尿蛋白排泄量无明显增高(P〉0.05);4周时体重明显降低(P〈0.01),肾重指数、尿素氮、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排泄量、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均〈0.01);C组12周时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量,肾重指数、肌酐已无明显增加(P〉0.05)。(2)与B组相比,C组8周时尿素氮、肌酐降低(P均〈0.05),胆固醇、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均〈0.01);12周时体重增加(P〈0.05),肾重指数、三酰甘油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HE、PAS染色病理学观察:B组光镜下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弥漫性的或结节性的增多,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而C组这些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组可见系膜区Ⅳ型胶原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的大量沉积,C组也可见Ⅳ型胶原蛋白和层黏连蛋白的沉积,但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来氟米特能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纠正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紊乱,抑制肾脏肥大、减轻肾脏的纤维化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系膜细胞上GLUT-1 mRNA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有关,最终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修复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剂量,为细胞移植修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前期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取第4代细胞进行移植。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5×10^5个组、1×10^6个组、2×10^6个组及3×10^6个组5组,每组6只。后4组大鼠均在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立即抽取200μL细胞悬液(数量分别为5×10^5、1×10^6、2×10^6及3×10^6个),通过门静脉注射;空白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PBS溶液。于移植术后24h采血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阿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表达,并行HE染色。结果1×10^6个组和2×10^6个组与空白对照组、5×10^5个组及3×10^6个组比较,其AST、ALT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而SOD活性均增高(P〈0.05);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均改善。但该2组的AST、ALT、MDA及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也无明显差别。结论大鼠BMSCs移植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剂量为1×10^6个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实质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4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抽取40只,采用切除右肾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制备DN模型,另外8只大鼠行右肾假切术。造模成功后按血糖高低,两头随机抽取分为模型组、缬沙坦对照组、芪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芪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成模2 d起各组给予相应浓度和剂量的药物,分别于4、8、12周观察DN尿蛋白定量(TP)、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和血尿素氮(BUN)、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12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肾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变,测量肾实质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电镜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肾小动脉CD31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MCP-1 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肾小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在各个时间点,芪蛭降糖胶囊能明显减少DN大鼠TP、RBP、NAG酶(P〈0.01),改善肾功能。HE染色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减轻肾组织及其血管病理损害,比较各组大鼠肾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表明,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电镜观察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减轻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保护内皮细胞之间窗孔形态,减轻足细胞足突融合。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减少肾组织中MCP-1表达和下调肾小动脉CD31的表达(P〈0.01);原位杂交法检测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下调MCP-1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下调肾小动脉α-SMA的表达。结论:芪蛭降糖胶囊可以改善肾组织和血管结构病理损害,而此作用可能部分是由下调MCP-1、MCP-1 mRNA在肾组织的表达阻断炎性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体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大鼠的肝脏微循环结构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取雄性SD大鼠70只,将其中4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胆总管结扎(BDL)模型2周组、BDL模型4周组及BDL模型6周组,每组10只,应用活体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肝脏微循环结构变化。将余下的30只sD大鼠于BDL模型建立4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动态观察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内皮素-1(ET-1,ET-1组)、NO供体亚硝基半胱氨酸(GSNO,GSNO组)后BDL模型大鼠肝脏微循环的急性改变。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BDL模型大鼠共死亡9只,存活率为85.0%(51/60)。假手术组大鼠全部存活。随着BDL造模时间延长,肝脏肝窦直径逐渐变小,BDL模型2周组、BDL模型4周组及BDL模型6周组肝窦直径分别为(13.6±1.0)μm、(8.8±0.7)μm和(8.0±0.5)μm,与假手术组的(17.4±1.0)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18.24,15.57,P〈0.05)。随着BDL造模时间延长,肝窦开放数量逐渐减少,BDL模型2周组、BDL模型4周组及BDL模型6周组肝窦开放数量分别为(6.8±0.8)个/200μm、(4.3±1.8)个/200μm、(4.0±1.2)个/200μm,与假手术组的(8.8±0.5)/200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2.77,2.12,P〈0.05)。注射生理盐水15min后,生理盐水组肝窦直径为(7.2±1.2)μm,与注射前的(6.9±0.5)D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05);肝窦开放数量为(6.8±1.4)+/200μm,与注射前的(6.6±0.4)个/200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05)。注射ET-115min后,ET-1组肝窦直径为(5.4±0.5)μm,与注射前的(7.9±0.6)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P〈0.05);肝窦开放数量为(5.4±1.8)+/200μm,与注射前的(5.8±1.2)个/200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05)。注射GSNO15rain后,GSNO组肝窦直径为(11.4±1.3)μm,与注射前的(7.5±1.7)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P〈0.05);肝窦开放数量为(6.4±1.6)+/200μm,与注射前的(5.6±0.8)个/200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05)。结论活体荧光显微镜技术可以通过观察肝脏微循环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肝纤维化的程度,并且能够通过动态捕捉肝窦直径和肝窦开放数量在药物作用影响下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计勇  胡刚  甄作均  陈焕伟 《消化外科》2013,(11):879-88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患者接受连续6个周期的FOLFOX7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化疗,停药1个月后行肝部分切除术(研究组);26例患者未经化疗直接行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和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检验,重复测量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95±37)min和(190±4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10±75)ml,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的(348±44)ml(t=6.3,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d血清AST及ATJT值分别为(328±121)U/L和(330±120)U/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0±22)U/L和(168±26)U/L(t=13.4,12.8,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胛、AST、ALT、TBil和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1.4,1.3,0.4,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d血清AST及ALT值分别为(243±132)U/L和(253±147)U/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17)U/L和(99±16)U/L(t=12.5,12.0,P〈0.05)。研究组患者大体标本外观淤血、水肿者占71.8%(28/39),对照组患者无外观淤血、水肿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P〈0.05)。研究组患者肝窦状隙扩张伴肝细胞萎缩、坏死发生率达48.7%(19/39),对照组患者为15.4%(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P〈0.05)。结论FOLFOX7方案长期化疗在停药1个月后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有影响,且改变了肝实质,有可能对手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降糖作用及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12周龄的雄性GK大鼠分为手术组(胃旁路术,10只)、假手术饮食控制组(10只)及假手术空白对照组(10只),术中取各组肝脏标本用于术后对照研究。观察手术前后空腹血糖、进食量及体质量变化情况。术后8周取各组肝脏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各组肝脏手术前后PEPCK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8周。手术组空腹血糖由术前(17.6±2.1)mmol/L下降至(7.5±0.9)mmol/L;胃旁路术后PEPCKmRNA的相对表达量由术前的1.08±0.38下降至O.41±0.10(P〈0.01),与空白对照组(1.04±0.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食控制组PEPCKmRNA的表达量则由术前的1.15±0.16上升至术后8周的2.54±0.82(P〈0.01);较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胃旁路术降低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PEPCK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