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暗视阈值反应(STR)是完全暗适应状态下,很弱刺激光强记录到的潜伏期很长,振幅很小的负相波。我们检测了18例(24只眼)正常眼,22例(39只眼)视网膜病变和10例(10只眼)视神经病变的STR,观察到16例(24只眼)视网膜病变的STR异常和消失,而10例(10只眼)视神经病变的STR完全正常。结果表明,STR对视网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μ(glutathioneS-transferaseμ,GSTμ)基因缺失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方法,对59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GSTμ基因检测。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GSTμ基因缺失率达6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9%(P<0.05)。按吸烟与否分析表明,吸烟的白内障患者GSTμ基因缺失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吸烟的白内障患者GSTμ基因缺失率虽达到72.4%,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与GSTμ基因缺失密切相关,该基因缺失可能是个体易患白内障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栓塞患者的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AAA)严重程度及其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9例脑栓塞患者进行了TCD,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颈动脉实时超声,CT及MRI等检查。结果 31例(63%)在主动脉弓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其中7例(14.3%)呈轻度病理改变,9例(18.4%)呈中度病理改变,15例(32.7%)呈重度病理改变;其中11例患者无明显的颈内动脉及心脏疾患,其主动脉斑  相似文献   

4.
低灌注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头颈部周围血管狭窄、闭锁所致低灌注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血管外科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头颈部周围血管多普勒及血管搏动检查确诊的头颈部周围血管狭窄、闭锁患者27例常规FFA检查资料. 结果 全部患者臂-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最短20.0s,最长81.08 s,平均32.1 s。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差延长,最短6.0 s最长64.0 s,平均24.2 s。其中单纯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动静脉充盈时间差延长10例,占37.0%;伴有微血管瘤、血管壁着染、毛细血管无灌注区11例,占40.7%;合并眼前部缺血综合征者6例,占22.2%。合并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的6例患者中4例出现视网膜动脉变细,血流呈节段样改变及小血管闭锁或动静脉血管异常吻合;2例同时可见粗大血管袢。 结论 低灌注视网膜病变患者的FFA改变以视网膜灌注不良及视网膜缺血改变为主,其改变程度与颈动脉狭窄、闭锁程度及病程有关。严重供血不足可伴有眼前部缺血综合征.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84-86)  相似文献   

5.
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眼部表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眼部表现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眼部表现的情 况。 结果 36例(29%)患者伴有眼部表现,并且28例(22.6%)是以眼部的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36例患者中,31例(86.1%)经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检查显 示狭窄段主要位于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为颈内动脉 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23例;124例患者中,67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出现眼部表现的概 率与34例中度狭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2662,P>0.05);眼部表现包括一过性黑矇52.8%,视野缺损、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完全丧失36.1%,双眼复视13.9%,上睑下垂13.9%,持续性高眼压2.8%,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表现;36例患者中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4例,视网膜静脉瘀滞性病变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支静脉阻塞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例;1例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并无任何眼部表现。 结论 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狭窄可引起急慢性缺血性眼病,但慢性缺血情况下是否有眼部的表现与侧支循环代偿状态有关;对缺血性眼病患者建议常规检查颈动脉系统情况。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376-378)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与巩膜炎相关的边缘部角膜病变的眼部病变特点及与全身性疾病的相关性、病变分型以及巩膜炎同时合并边缘部角膜病变患者的眼部及全身愈后。方法:回顾单纯巩膜炎患者125例及合并周边部角膜病变的巩膜炎患者47例;回顾合并周边部角膜病变的巩膜炎患者的角膜病变分型:周边变薄、基质性角膜炎及周边部溃疡性角膜炎型(PUK);回顾及比较巩膜炎患者合并及不合并周边部角膜病变对眼部及全身愈后的影响。结果:合并周边部角膜病变的患者比单纯性巩膜炎的患者更多地表现为坏死性巩膜炎(57%,P<0.001),视力减退(81%,P<0.001),前部葡萄膜炎(62%,P<0.002), 角膜濒于穿孔(62%,P<0.001),合并严重的特异性全身性疾病(87%,P<0.001)。合并PUK患者的眼部及全身性愈后最差。在24例合并PUK的患者中,有16例(67%)为坏死性巩膜炎(P=0.02),这些患者均有致死性全身疾病,而且全部患者角膜濒于穿孔。结论:合并周边部角膜病变尤其是PUK的巩膜炎患者,预示其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7.
朱丹  李琳  安立春  陈洁  魏世辉 《眼科研究》2011,29(12):1116-1119
背景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眼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明确缺血性眼病的类型,对进一步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至少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率≥60%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0例,包括一侧颈内动脉狭窄者9例及两侧颈内动脉狭窄者11例。对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眼底检查,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对颈内动脉狭窄率与所测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31侧颈内动脉狭窄者中共24侧有眼部表现(77.4%),主要有单眼一过性黑喙(77.4%)、视物模糊(22.6%)等;发现有眼部阳性体征者12眼(38.7%),均为眼部血管异常;2例患者诊断为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颈内动脉狭窄率和同侧CRA的PSV呈负相关(r=-0.41,R^2=0.168,P=0.021),但与RI无明显相关性(r=-0.26,R^2=0.068,P=0.159)。结论颈内动脉狭窄可引起明显的眼部症状,颈内动脉狭窄所致的眼部视网膜血流改变为低速正常阻力型。  相似文献   

8.
眼部缺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薇  牛改玲  张英华  孙心铨  刘颖 《眼科》2005,14(4):249-253
目的探讨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的临床表现及分期。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OIS患者13例16眼。方法患者行常规眼部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t angiography,FFA)、眼动脉、颈动脉系统超声多普勒(doppler ultrasonography,DU)检查。主要指标视力,颈动脉狭窄程度,眼前节、眼底的临床体征及FFA结果。结果13例16眼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4眼有眼前段缺血表现。眼底检查显示16眼(100%)的视网膜动脉狭窄、平直,静脉纡曲扩张;视网膜小片状出血14眼(88%);棉絮斑3眼(19%);黄斑水肿12眼(80%);晚期视乳头新生血管形成3眼(19%)。FFA显示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9眼(56%);视网膜血管循环时均延长16眼(100%);视网膜周边毛细血管无灌注11眼(73%)。DU均显示颈动脉狭窄或血流迟缓,管腔狭窄超过直径60%者4例(25%)。眼动脉血流流速减低11眼(69%)。根据FFA和颈动脉DU结果将该病分为早期与晚期。结论OIS是严重脑血管病与缺血性心脏病可以看到的眼部表现。FFA及眼动脉、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对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B型超声波检查65例需做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明确显示出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和位置,其中玻璃体出血和/或严重混浊18例(28%),机化膜或机化带与球壁粘连25例(38%),伴有玻璃体后脱离10例(15%),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2例(19%)。手术后59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无增殖性改变者手术效果好,有增殖性改变或与球壁粘连者手术效果较差,伴有视网膜脱离者预后更差。超声波检查对玻璃体切割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案制定和手术效果估计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军  张良 《眼科新进展》2016,(12):1153-1156
目的 评估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5年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经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发现的视网膜栓塞患者资料,根据标准化方案,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心动图等一系列检查确诊,并记录评估结果、用药变化和接受相关外科手术干预的患者数量。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患者中有62例(1.0%)存在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例资料齐全的患者53例,其中33例(62.3%)患者相关用药发生变化。53例患者中13例(24.5%)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狭窄,其中2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3例患者接受了最大剂量的药物治疗。结论 明显的颈动脉狭窄在经视网膜病变筛查发现的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中较为常见。而将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转诊到指定医院科室,并对其进一步调查可确定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进而可优化其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将69例糖尿病(DM)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NDR)、背景期(BDR)、增生前期(PPDR)及增生期(PDR)四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伴有高血压或高血脂致脑供血不足患者及单纯糖尿病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记录管径、粥样斑块情况及狭窄程度。结果随着DR程度的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逐渐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D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由内源性和外源性葡萄膜炎后导致粘连性小瞳孔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38例(40眼)随访3-30月。手术步骤包括:12点钟位瞳孔绷平行分离机化膜,后盲注入透明质酸钠,钝性分离粘连,囊剪沿瞳孔缘剪除机化膜,下方瞳孔缘做多点状放射状切开后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40眼瞳孔基本圆形,38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3月以上视力≥0.5者26例(68.4%),0.05-0.4者9例(23.6%),<0.05者3例(7.9%)均为眼后段病变所致。术中未见后囊破裂,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采用本手术方法,能获得良好视力,而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眼部表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燕飞 《眼科》2003,12(1):35-3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引起的眼部病变。方法:回顾近5年来在我院神经科住院并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引起的眼部病变进行着重分析。结果:39例中有眼部改变者22例(56.41%)。22你(22只眼,56.41%)均有眼肌麻痹;伴有视力下降者8例(8只眼,20.51%);眼球及眼眶疼痛者8例(8只眼,20.51%));眼底改变者3例(4只眼,7.69%);视野缺损者2例(4只眼,5.13%);角膜反射减弱者2例(2只眼,5.13%);流泪者1例(1只眼,2.56%);眼睑皮肤感觉下降者1例(1只眼,2.56%)。以上睑下垂、复视为主诉到眼科首诊的患者有9例(23.08%)。结论:颅内动脉瘤可引起眼部多种病变,其中最常见的病变为眼肌麻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13例(16只眼)重症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刀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大部分获得满意视力,而且为进一步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条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3例(16只眼)重症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疾病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时机及其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眼底检查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蛋白尿和肾功能情况,将有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3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各组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发生情况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9例2型糖尿病肾病中15例(78.9%)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21.1%)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着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非增生性进入增生性,重症患者激光或玻璃体切除手术后视功能无改善,病情仍会继续恶化。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类型与分期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后者可指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时机的选择并有助于预后的判断,特别是在眼底无法查清的情况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对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的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对38例有或无非增殖型视网膜病的糖尿病患者和38例非糖尿病患者,共76例93只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表明两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糖尿病患者47只眼中有26只眼(55.3%),非糖尿病患者46只眼中有30只眼(65.2%),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观察结果提示对此类患者术后必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DR的自然病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异常,以及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最早的眼底改变有视网膜微血管瘤,以后逐渐出现视网膜静脉和动脉的较大血管的改变,并有血管外的出血和渗出等视网膜组织损害。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R,其中5%的患者出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8.
14例晶体脱位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在晶体脱位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对24例(28只眼)晶体脱位患者作晶体摘除术。其中超声乳化法14例(14只眼),非超声乳化法10例(14只眼)。结果:术后最佳视力5只眼无提高(17.9%),23只眼较术前提高(82.1%)。无严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无提高原因主要为术前继发性青光眼(71.4%)。结论:晶体脱位通常被认为是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的禁忌症。我们的经验表明只要手术条件良好,操作技术熟练,晶体脱位不应被列为超声乳化术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例(20只限)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同时进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2—16个月,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手术后20只限中有16只限(80%)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视力提高二行以上13只限(65%);视力较术前无改善4只限(20%)。术后视力恢复不佳的原因主要与不同程度的糖尿病黄斑病变、视网膜广泛缺血有关。术后并发症包括高眼压、虹膜后粘连、玻璃体腔再出血、视网膜再脱离、晶状体后囊混浊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使大多数患者视力改善,且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听觉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听觉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从2001年至2006年有完整记录的Ⅱ型糖尿患者68例的临床检查结果,按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成两组:即有视网膜病变(DR)组32例和无视网膜病变(NDR)组36例。受试者均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各频率的听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R组与NDR组各频率的平均听阈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听觉损害,其严重程度与是否伴有视网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