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简介 患者,女,47岁,因肝胆管结石,于1997—08—22入院,查体: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头颈部无特殊,甲状腺不肿大,气管无移位,各种实验室检查值均在正常范围。同年9月3日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并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术后患者精神差,恢复不满意,体温波动在37—39℃,于9月9日遵医嘱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肠外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诊科对心脏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急救以及护理措施,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的130例心搏骤停患者,对其采取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胸外心脏按压、加强生命体征监护等措施,对其进行急救,并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护理。结果 130例心搏骤停患者中抢救成功115例,成功率为88.5%。结论加强对心搏骤停的急诊患者的急救,并在急救成功后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机会。但是在急救过程中,还需加强急救人员之间的配合,强化其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3.
1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因胸痛1h入院,步行至病房,后突然意识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查体:血压测不到,面色苍白,大汗,四肢湿冷,心电图示直线。诊治经过:入院后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术,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多巴胺200mg入500ml5%葡萄糖静脉滴注,2min后心电监护示心室纤颤,行电除颤1次  相似文献   

4.
已有不少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血液或晶体停搏液在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由于血液的成分比晶体停搏液更接近于正常生理状态,因此在心脏手术中可带来显著的临床益处。为明确血液是否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加拿大多伦多Surmybrook和女子学院Guru等检索了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登记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Circulation[2006,114(1 Suppl):I331]上发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院外心搏骤停(OHCA)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老年人OHCA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参照Utstein模式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绍兴市急救中心和宁波市急救中心接诊的625例OHCA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326例和中青年组29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发作地点在家里比例更高(79.1%vs47.5%),初始心律表现为不可电击心律(89.9%vs 84.6%)和发病原因为心源性(52.5%vs 44.5%)及被目击比例(77.6%vs 70.6%)更高(P0.05,P0.01)。老年组在现场/途中自主循环恢复(ROSC)、急诊室ROSC、存活住院及存活出院比例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P0.01)。初始心律为可电击心律、急救反应时间10min、旁观者心肺复苏及院外除颤是老年OHCA患者出现ROSC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OHCA在发作地点、初始心律、病因及被目击等上有特点;预后较中青年OHCA差;完善相关急救措施可能增加ROSC率。  相似文献   

6.
7.
患者男,52岁。因进食自制泥螺后出现腹痛、腹泻伴发热2d就诊。患者进食泥螺2h后突然出现中上腹阵发性绞痛,继而开始黄水样腹泻,后转为赤豆汤样。经当地抗感染等处理,腹痛及腹泻稍缓解,但自觉全身不适,厌食,无呕吐、里急后重。体检:体温37.8℃,血压125/75mmHg,精神稍萎,心肺无异常,中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血管急救生存链抢救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更好地改善心搏骤停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心血管急救生存链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循环恢复者119例(A组)、死亡者8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心搏骤停发生地点、心搏骤停发现者、心搏骤停至发现时间、发现心搏骤停至实施心肺复苏时间、首次实施心肺复苏人员、心肺复苏至专业救治人员接手间停顿情况;第二阶段119例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存活出院者22例(C组)、死亡者97例(D组),比较两组患者可除颤心律-电复律时间、除颤方式及复苏药物使用情况;第三阶段22例存活出院患者中脑功能恢复良好者11例(E组)、脑功能恢复不良者11例(F组),比较两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亚低温治疗、控制血糖及神经保护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心搏骤停发生地点、心搏骤停发现者、发现心搏骤停至实施心肺复苏时间、首次实施心肺复苏人员、心肺复苏至专业救治人员接手间停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心搏骤停至发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者可除颤心律出现-电复律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者除颤方式及胺碘酮、利多卡因、镁剂、碳酸氢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亚低温治疗、控制血糖及神经保护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进行心肺复苏、尽早电除颤及使用肾上腺素可能提高心血管急救生存链抢救心搏骤停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入硫化氢对心搏骤停复苏大鼠脑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对照组(25只)和硫化氢组(25只)。对照组和硫化氢组采用窒息性心搏骤停后心肺复苏模型,硫化氢组于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吸入含有0.08‰硫化氢的30%氧气1 h。各组大鼠于假手术或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神经功能;于24 h监测PKC同工酶α、βⅠ、βⅡ、δ及ε的活性水平;于7 d计算存活率、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结果 (1)假手术组大鼠全部存活,对照组和硫化氢组存活率分别为45.0%(9/20)和80.0%(16/20),与对照组相比,硫化氢组大鼠存活率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7,P=0.018)。(2)自主循环恢复(ROSC)24 h,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硫化氢组NDS评分均明显降低,组间中位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43,52)、60(55,68)分比80(80,80),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硫化氢组NDS评分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SC后24 h,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PKC-α、PKC-βⅠ、PKC-βⅡ和PKC-δ活性水平明显升高,PKC-ε活性水平受到抑制,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3±0.14)比(1.00±0.02)、(2.00±0.08)比(1.00±0.04)、(1.51±0.10)比(1.00±0.01)、(2.02±0.12)比(1.00±0.02);均P0.05];硫化氢组PKC-α、PKC-βⅠ、PKC-βⅡ、PKC-δ和PKC-ε活性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硫化氢组PKC-α、PKC-βⅠ、PKC-βⅡ和PKC-δ活性水平[分别为(0.94±0.06)、(1.26±0.04)、(0.83±0.02)、(1.04±0.06)]明显下降,PKC-ε水平明显升高[(1.13±0.07)比(0.73±0.0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ROSC后7 d,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硫化氢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计数分别为(53±3)、(23±2)和(34±1)个,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硫化氢组存活神经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硫化氢组存活神经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早期吸入硫化氢可抑制PKC-α、PKC-βⅠ、PKC-βⅡ及PKC-δ激活,促进PKC-ε激活,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和促进神经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组合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06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胸部按压-气道-呼吸(C-A-B)程序51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D)程序37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胸部按压(D-C)程序32例,对照组均采用气道-呼吸-胸部按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A-B-C-D)心肺复苏程序。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4.17%(17/120),高于对照组的8.33%(10/120)(P0.05)。研究组行C-A-B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9.61%(10/51),行D-C程序成功率为9.38%(3/32),行D程序成功率为10.81%(4/37)。行C-A-B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行D-C程序和D程序(P0.05);行D-C程序和D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结论实施心肺复苏时根据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地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可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的保护作用仍存在争议。我们假设在David I术中顺行性灌注与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有相同的保护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行David I 手术的110例患者,患者早期行David I手术均为顺行性灌注组(2014年6月-2016年5月),后期为逆行性灌注组(2016年5月-2018年1月),比较两组临床后果,随访6至36月。 结果:两组中均无临床死亡及再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无差异。两组中肌钙蛋白I水平,心肌酶谱,左室射血分数,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日期均相似。顺行性灌注组中乳酸水平高于逆行性灌注组(9.33±2.18 vs 7.22±1.44, P=0.018)。传导阻滞发生率在逆行性灌注组中(6例)高于顺行性灌注组(10.17% vs 1.96%, P=0.009),但仅有1名患者(1.69%)需要永久起搏器置入。 结论:在David I 手术中,顺行性和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都是安全有效的。持续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往往伴随着可接受的传导阻滞发生率及较低的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4岁,以“间断发热,呕吐5天,抽搐1次”为主诉于1994年11月13日住我院小儿科诊治。病程中无腹疼、腹泻及大便带血,无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查体:T 37℃,精神萎靡,嗜睡,呼之不应,压眶有反应,面色轻微发绀。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脐周压痛轻。化验:血WBC 17.5×10~9/L,N0.52,LC0.47,血生化及脑脊液生化检查正常,脑电图示重度弥散性异常。按“抽搐原因待查,病毒性脑炎?”给予降颅压,抗感染,对症治疗。住院期间患儿频繁抽搐,上述症状加重,多次呕吐咖啡样物质(化验:RBC+++,OB+),腹痛有所加重,不伴腹泻及血便。给予对症处理,3天后患儿出现黄疸。肝功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中,不同的灌洗速度与压力对供肝质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按供肝获前供体大鼠经历心脏停搏时间0、15,30min,和2种灌洗速度A(8ml/min)、B(2ml/min)随机共分为6组,即0-A、15-A、30-A、0-B、15-B和30-B。灌洗液采用4℃乳酸林格氏液,经腹主动脉共灌洗10ml。每组各行8对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灌洗压力、冷灌洗后的肝脏病理、要后肝功能变化和1周存活率。结果 随着供肝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的延长,高速率灌洗对供肝造成的存活率分别为75%(6/8)、12.5%(1/8)、0%(0/8)、100%(8/8)、75%(6/8)和62.5%(5/8)。结论 缓慢低压灌洗可以减轻对心脏停搏供体移植在灌洗这一环节的损伤,提高此类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HTK液和含血停搏液在复杂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重症复杂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HTK液组(16例)手术中采用HTK液保护心肌;对照组(24例)术中采用常规1:4含血停搏液保护心肌。测定术前、主动脉开放后8h、24h、48h血中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机械通气支持时间、ICU监护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HTK组和对照组平均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分别为87.5%、64.6%(P〈0.05)。主动脉开放后8h、24h对照组cTnI和CK-MB均明显高于HTK组(P〈0.05)。两组其余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复杂重症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略优于1:4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 ,6 2岁。 2 0 0 0年 7月 19日骑自行车时突发晕厥伴抽搐跌倒急诊入院。入院查体 :意识模糊、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摸不清楚、血压测不出 ,心率 2 0~ 30次 /分 ,反复心脏停搏。心电图示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并Ⅲ度房室阻滞 (AVB)。心电监护示反复心室停搏 ,最长RR间期 2 7s ,呼吸不平稳。立即予以人工心肺复苏 ,并纠正酸、碱、水电解质紊乱 ,静脉滴注 (简称静滴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升血压 ,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但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VT) ,尔后出现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心室停搏 …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92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伴气促半天,于2002年11月5日拟冠心病、心房扑动收入院。既往有心动过速、偶发期前收缩病史,长期服用心律平(10mg每天2~3次)、地奥心血康及老年保健药。体检:血压:120/75mm Hg,平卧位,意识清楚。双肺散在少量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室率98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电解质均正常。入院后查心电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美西律致心脏停搏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炎 《心电学杂志》1997,16(3):175-176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3 0岁。因酗酒感胸闷、气短来院就诊。就诊时发生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急查心电图Ⅱ导 (图略 )示 :①QRS波消失 ;②出现形态各异、极不均匀的颤动波 ;③频率 2 5 0~ 5 0 0次 min ,室颤波振幅多在 0 5mV左右 ,属于细颤波型 ,室率平均 3 49次 min ,属于快速型。心电图诊断为原发性心室颤动 (Vf)。该患者全身抽搐、意识丧失 ,马上给予人工体外心脏按摩、吸氧、心脏注射药物 ,随后又采取了电击除颤和体外心脏起搏措施。电击除颤成功后的心电图Ⅱ导 (图略 )示 :①窦性P波 ;②P -R间期恒定 ,时限固定性延长 ,P波后有…  相似文献   

19.
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诱发心脏停搏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9岁,因反复头昏,发作性黑矇2年就诊,曾有1次一过性晕厥。体格检查正常,体表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血压、脑电图均正常。动态心电图:全天平均心率在正常范围,夜间最慢心率42次/min,为窦性心动过缓。为查明晕厥原因行直立倾斜试验(TTT),试验于9:30进行,建立静脉通道,静  相似文献   

20.
院前心肺复苏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一一 《山东医药》2009,49(28):57-58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复苏过程中各因素对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抢救成功14例。心搏骤停(CA)患者年龄、应急反应时间及开始复苏时心电图表现、除颤开始时间与复苏结果相关;复苏方法中通气方式、肾上腺素剂量对复苏结果有影响。结论年龄小(〈60岁)的心搏骤停(CA)患者复苏成功率高;应急反应时间越短,越早电击除颤复苏成功率越高;院前心搏骤停(CA)通气方式选择球囊一面罩通气,常规剂量肾上腺素无效者改用大剂量肾上腺素(≥3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