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腔医学》2014,(10):784-786
目的对比戴用可摘式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后牙周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1832岁正畸患者8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为2组:A组40例,佩戴可摘式隐形矫治器;B组40例,佩戴金属正畸托槽,分别检测4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GI、PLI、PD)。结果隐形矫治组牙周指数低于固定矫治器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比,可摘式隐形矫治器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及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正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及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隐形组和自锁托槽组。跟踪检查患者的牙周指数,包括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采用VAS法评价矫治前、后牙周疼痛情况和矫治效果,PCR分析矫治后患者龈下菌斑中常见致病菌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12个月及矫治结束后,自锁托槽组PLI显著高于隐形组(P<0.05),PD、GI、SBI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矫治后,隐形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05)。矫治后1 d,隐形组患者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05)。隐形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自锁托槽组(89.10% vs 76.36%)。矫治后,自锁托槽组龈下致病菌检出率及含量显著高于隐形组(P<0.05)。结论: 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配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及龈下致病菌增殖,更有利于牙周健康及口腔卫生维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QoL)的影响,为矫治前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3副的患者60例,分别在治疗前(T0)及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后首次复诊时(T)现场填写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并回收,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前和矫治初期患者OH-QoL的差异。 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前(T0)和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初期(T)量表得分,其中影响发音(T0= 0.81,T= 2.68;t= 4.159,P= 0.0142)、味觉变差(T0= 0.64,T= 1.60;t= 3.483,P= 0.0253)、出现过明显疼痛(T0= 0.52,T= 2.82;t= 6.388,P= 0.0031)、吃什么东西都不舒服(T0= 0.72,T= 1.79;t= 6.288,P= 0.0033)、不能很好的休息(T0= 0.32,T= 1.34;t= 4.560,P= 0.0103),5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初期患者的OH-QoL与治疗前比较,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功能限制、生理性疼痛、心理障碍三方面,建议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前介入健康指导,预防性降低矫治对患者OH-QoL的影响,提高矫治积极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隐形矫治器、自锁托槽及传统托槽对成人正畸患者牙周指数及龈沟液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成人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自锁组及隐形组(n=30),分别佩戴传统MBT托槽、Damon Q自锁托槽及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观察矫治前、矫治后1、3、6个月及矫治结束时患者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及龈沟液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1~6个月,传统组及自锁组患者牙周指数及龈沟液内炎性因子水平持续升高(P<0.05),6个月达最高峰,矫治后1个月自锁组与传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矫治后3个月至矫治结束自锁组牙周指数及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隐形组患者PLI、IL-1β及TNF-α在矫治后6个月较矫治前升高(P<0.05),但矫治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及自锁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在正畸矫治中后期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小于传统托槽,隐形矫治器及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相比,在正畸矫治后各个时期均更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通过临床评估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患者的牙周指数变化,比较两种矫治器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判断隐形矫治器是否更有利于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维护.方法 临床选取40名成人患者,分为隐形矫治组(Ⅰ组)和固定矫治组(F组),通过测量在其矫治前及佩戴后1、3、6个月中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Index,GI)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等牙周指数变化,对比两种矫治器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 隐形矫治组的PLI在治疗中明显低于固定矫治组,但GI及SBI除第一个月有差异外,后期无明显差别.佩戴矫治器后两组的各项指数均高于矫治前.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一定程度上仍有碍口腔卫生的维护,但优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短期内仍会对牙周组织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组和固定矫治组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各项牙周指数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种矫治器对患者牙周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固定和隐形矫治的成年患者中选出20例。在佩戴矫治器前、接受矫治治疗后的第1和第6个月、矫治结束时、矫治完成3个月后,分别测量牙龈指数、龈沟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3个月后”这2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数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整个矫正过程中,隐形矫治组患者矫治过程中牙周指数GI,SBI,PLI都呈下降趋势,固定矫治组患者的这些指标则明显升高。另外,在整个观察周期内,2组患者的龈沟探诊深度(SPD)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比传统固定矫治器能够更好地维护患者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青少年患者龋白斑(WSL)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正畸后WSL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203例青少年患者,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患者口腔一般情况及阶段正畸治疗资料;通过目测法对131例无WSL组及72例WSL组患者进行牙齿白斑检测,计算WSL发病率;通过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及回归法探究接受隐形矫治的患者发生WSL的可能因素。 结果接受隐形矫治的青少年患者WSL的发病率为34.6%,WSL的发生与以下影响因素相关(P<0.05):性别、每日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长、使用牙膏类型、使用漱口水频率、饮用碳酸饮料频率、治疗前有无龋齿、佩戴隐形矫治器进食频率及持续时间和佩戴矫治器进食后清洁矫治器频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日刷牙次数、治疗前有无龋齿、饮用碳酸饮料频率及佩戴矫治器进食后清洁矫治器频率可能是WSL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青少年患者接受隐形矫治后具有较高的WSL发生率,其中每日刷牙次数较少、治疗前患有龋齿、饮用碳酸饮料频率较高及佩戴矫治器进食后清洁矫治器频率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WSL。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锁托槽矫治器在错畸形矫治早期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青少年患者,年龄11~16岁,每例患者随机选取同颌同名牙列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牙列佩戴自锁托槽矫治器;同颌对侧牙列佩戴普通直丝弓托槽,设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矫治前、矫治后1、24、48、72、168 h及2周龈沟液中AST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龈沟液AST含量在加力24 h开始升高,但升高的幅度、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牙列。结论: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龈沟液AST含量水平改变较小,对牙周组织的损伤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美国正畸专科医师委员会OGS(Objective Grading System)客观评分系统,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临床矫正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60例20~25岁非拔牙矫治的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照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用ABO测量尺对矫治完成后的石膏牙模型和全景片分别进行测量,测量参数包括:牙齿排列整齐程度、邻牙边缘嵴高度差值、颊舌向倾斜度差值、矢状向咬合关系差值、咬合接触紧密度、覆盖异常程度、邻面接触紧密度及牙根成角。评分结果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除上下后牙颊舌向倾斜角及咬合接触两项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错殆畸形非拔牙矫治病例临床矫治效果可达到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非减数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Clear Aligners)完成非减数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中选取符合排纳标准的患者共34例,年龄(20.1±7.2)岁。使用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ABO-OGS)评价矫治效果,并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的变化,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垂直向及支抗控制能力。结果:根据ABO-OGS临床评测标准进行评价,34例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完成非减数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通过率为55.88%,可能通过率为97.06%。与矫治前相比,U6-PP距、U1-PP角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MP角、SN-OP角、SN-PP角、S-Go/N-Me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非减数矫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垂直向及支抗控制能力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进食时隐形矫治器佩戴与否对后牙垂直向高度的影响,探讨进食时佩戴隐形矫治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使用隐形矫治器治疗的60例非拔牙矫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进食时是否佩戴隐形矫治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进食时佩戴隐形矫治器,对照组进食时不佩戴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一恒磨牙(U6、L6)垂直向位移距离及上下颌骨垂直向骨性改变。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前后上下颌磨牙高度、S-Go/N-Me(%)、FMA(°)、OP-FH(°)、MP-OP(°)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进食时是否佩戴隐形矫治器对后牙垂直向高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CBCT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及传统固定矫治器正畸拔牙对前牙区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成人拔牙矫正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及传统固定矫治器组(N=30).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测量两组正畸患者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的厚度变化情况.结果 固定矫治器组较无托槽隐形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与固定矫治患者治疗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IL-16和IL-18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 选取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固定矫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接受矫治前与接受矫治后24 h、12个月龈沟液中IL-1β、IL-6、IL-8、IL-10、IL-16和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 接受正畸治疗前2组龈沟液中各IL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24 h后2组龈沟液中的IL-1β、IL-6、IL-8、IL-10和IL-18表达水平均升高,但2组间所有IL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龈沟液中的IL-1β、IL-6、IL-8、IL-10和IL-18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6表达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固定矫治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的口腔炎症反应较弱,更有利于口腔微环境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修复治疗与常规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拟行前牙美学修复患者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患者先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齿进行空间管理后,再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常规修复治疗。根据Kay牙齿美学分类标准,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牙齿美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Ryge评价标准改编的评分系统,对两组修复体美观性进行评分;由患者本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最终的修复效果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齿美学分类主要为Ⅱ类和Ⅲ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163,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美学分类的分布不同,研究组牙齿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670,P < 0.05)。(2)研究组修复体美观性评分为(1.278 ± 0.286)分,低于对照组[(2.340 ± 0.808)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23,P < 0.05)。(3)在修复体形态、与邻牙协调程度方面,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修复体颜色方面,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可达到更理想的美学效果。无托槽矫治在前牙美学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修复治疗与常规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拟行前牙美学修复患者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患者先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齿进行空间管理后,再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常规修复治疗。根据Kay牙齿美学分类标准,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牙齿美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Ryge评价标准改编的评分系统,对两组修复体美观性进行评分;由患者本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最终的修复效果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齿美学分类主要为Ⅱ类和Ⅲ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163,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美学分类的分布不同,研究组牙齿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670,P < 0.05)。(2)研究组修复体美观性评分为(1.278 ± 0.286)分,低于对照组[(2.340 ± 0.808)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23,P < 0.05)。(3)在修复体形态、与邻牙协调程度方面,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修复体颜色方面,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可达到更理想的美学效果。无托槽矫治在前牙美学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将我国自主研发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探讨该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41例较简单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主要包括牙列间隙、牙列拥挤以及牙周病止畸治疗,应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通过层析扫描建立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加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根据治疗方案,为每例患者设计10~40副矫治器.患者每2~3周更换一副矫治器,矫治后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矫治并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牙列排齐、无间隙、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矫治疗程6~25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 目前,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仅町矫治相对简单的错(牙合)畸形,并以其透明、美观、舒适、卫生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临床应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总结经验,使该技术更好地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方法:按照隐形矫治矫治技术的矫治特点选择10例病例进行隐形矫治.根据国产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矫治过程准备术前资料、制定矫治方案、计算机矫治过程模拟、制作隐形矫治器、佩戴并按时复诊.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疗效,患者对矫治效果满意.治疗后牙列排列整齐.平均矫治疗程13.2个月.全口曲面断层片未见齿槽骨及牙根吸收.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美观,舒适,卫生及复诊次数少等特点,在合理选择适应症的条件下,能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矫治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相比对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从建库至2017年10月16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状况影响的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5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3个月的牙龈指数与6个月的探诊深度的牙周指数无显著差异外,配戴2种矫治器患者的其余牙周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即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的牙周指数显著低于固定矫治器组。结论 在正畸治疗矫治初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较固定矫治器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19.
纳入18 ~40岁正畸患者60例,A组30例为无托槽隐形矫治组,B组30例为传统固定矫治组,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6个月和12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PI,GI,SBI,PD).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各项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和12月后A组各项指数均低于B组(P<0.05),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流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步骤为:扫描硅橡胶印模或石膏模型,从而获得数字化牙列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系统模拟治疗计划并生产加工母模,采用热压成型技术加工隐形矫治器。现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应用主要流程有:临床接诊、病例提交、确认模拟矫治方案、生产矫治器、临床配戴矫治器、精细调整,最终完成治疗并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