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癌侵袭性强, 进展速度快, 早期诊断胆囊癌是提升预后的关键。本综述回顾了以胆囊为靶点的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biopsy, EUS-FNA/B)诊断胆囊癌的研究, 总结了EUS-FNA/B对胆囊癌的诊断效能、可能影响诊断率的因素以及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可以通过内镜前端的超声探头实时获得胰腺不同轴位的清晰成像, 其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biopsy, EUS-FNB)可进一步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 对病变进行病理学诊断, 现已成为胰腺实性病变的重要诊疗工具之一。2016年以皇冠针(Franseen)、叉尖针(Fork)为代表的新一代FNB穿刺针应用临床, 相对于传统针, 具备更优异的组织获取能力, 正逐渐成为病理诊断、基因测序、多组学分析等样本重要来源。本文对新型FNB穿刺针在胰腺实性病变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系统性回顾, 以便更好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2,(1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 PCN)的检出率逐年增加。PCN包含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PCN生物学特性和恶变风险均有显著差异。由于目前国内缺乏相应指南或共识, 导致PCN临床诊断标准不一、缺乏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指南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 基于PCN临床症状、影像或内镜诊断以及随访策略等问题, 共提出17条推荐意见, 旨在规范我国PCN诊断决策和监测随访流程, 促进多学科整合, 进一步提升该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细胞学检查、囊液癌胚抗原(cEA)分析对区分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行EUS-FNA细胞学检查和囊液CEA分析,绘制囊液CE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通过Youden指数确定诊断临界值,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分析EUS、EUS-FNA细胞学及囊液CEA分析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手术病理确诊良性病变14例、潜在恶性/恶性病变13例。EUS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21/27)、69.2%(9/13)、85.7%(12/14)、81.8%(9/11)、75.0%(12/16);EUS-FNA细胞学上述指标分别为85.2%(23/27)、76.9%(10/13)、92.9%(13/14)、90.9%(10/11)、81.3%(13/16);以囊液CEA值22.24ng/ml为诊断临界值,上述指标分别为74.1%(20/27)、84.6%(11/13)、64.3%(9/14)、68.8%(11/16)、81.8%(9/11)。结论EUS-FNA细胞学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度,而囊液CEA分析(诊断临界值22.24ng/m1)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较高,选择合适的胰腺囊液CEA分析诊断临界值结合EUS-FNA细胞学检查可以基本满足临床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 收集2015年4月—2020年7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T或磁共振成像提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门静脉癌栓行门静脉栓子EUS-FNA的患者资料。共纳入7例患者, 其中原发恶性肿瘤为肝脏恶性肿瘤2例, 胰腺恶性肿瘤3例, 胃恶性肿瘤2例。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门静脉栓子EUS-FNA, 栓子病理提示恶性肿瘤5例, 未见肿瘤细胞2例。患者均未发生局部血肿、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门静脉栓子的患者实施EUS-F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P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至2023年5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2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22例患者年龄(56.4±13.3)岁, 平均起病至诊断时间1.0(1.0, 3.0)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15/22)、体重下降(14/22)、黄疸(10/22)。15例患者(15/20, 75%)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 仅2例(2/9, 22.2%)CA19-9升高, 2例(2/9, 22.2%)CEA升高。肿瘤长径5.0(3.8, 6.9)cm, 增强CT多表现为低强化病灶, 罕见主胰管扩张(4/20)。15例患者获得胰腺病理学确诊, 其中8例通过外科手术, 4例通过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 3例通过EUS-FNA。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4/22)。19例患者接受化疗, 中位随访时间5.0(1.5, 35.5)个月, 6例患者死亡。结论 PPL较为罕见, 易造成误诊。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肿瘤标志物正常、主胰管不扩张是重要的诊断线索。通过EUS-FNA等方法获取病理标本对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纹身术(EUS-FNT)对较小(最大径≤3 cm)的胰腺病变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术前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最大径≤3 cm胰腺病变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将行EUS-FNT辅助的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8例患者, 作为细针纹身术(FNT)联合腹腔镜组;行单纯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14例患者, 作为单纯腹腔镜组。观察EUS-FNT的成功率和并发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病变完整切除率。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FNT联合腹腔镜组患者病变位于胰体和胰尾各4例。单纯腹腔镜组患者病变位于胰体4例、胰尾10例。FNT联合腹腔镜组病变最大径小于单纯腹腔镜组[14.5 mm(10.8 mm, 16.5 mm)比27.0 mm(23.5 mm, 30.0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 P=0.001)。FNT联合腹腔镜组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EUS-FNT, 于EUS-FNT后(98.4±8.8) min进行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视野下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EUS)对初始诊断为特发性急性胰腺炎(IAP)患者病因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28例初次诊断为IAP后进一步行EUS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AP发作次数分为单次发作组(单发组, 51例)和多次发作组(复发组, 77例), 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及EUS对两组IAP病因的诊断, 并与MRCP的病因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发组与复发组IAP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胰腺疾病家族史、胆囊切除史、肝功能是否异常、胰腺炎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EUS检查后79例(62%)IAP患者明确了病因, 其中55例(43%)为胆道疾病(胆结石、胆道微结石和胆泥淤积), 24例(19%)有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分裂、胰腺间质或胰腺导管改变)。单发组IAP患者病因为胆道疾病的占比显著高于复发组患者(59%比32%), 而复发组IAP患者病因为胰腺疾病的占比高于单发组(25%比1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35)。EUS诊断IAP病因... 相似文献
10.
11.
12.
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2,(10)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慢性胰腺炎常见并发症, 其治疗常需要多学科参与。目前国内存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理念不统一、干预时机不明确、并发症处理不完善等问题, 本共识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 形成包括胰腺假性囊肿定义和分类、影像及内镜诊断、治疗指征等10大类, 共30项推荐意见规范胰腺假性囊肿临床诊疗流程, 推广以内镜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2,(6)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层次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R-NENs)的超声内镜下特点及对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收集2016年1月—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mini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MEUS), 经MEUS或病理诊断为R-NENs的病例共56例, 比较黏膜深层起源与黏膜下层起源的R-NENs的超声内镜下表现、病理分级、治疗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 56例中, 49例确诊为R-NENs, MEUS诊断R-NENs的敏感度为93.88%(46/49), 阳性预测值为86.79%(46/53), 准确率为82.14%(46/56)。R-NENs主要表现为中低回声[95.92%(47/49)]。被漏诊的3例R-NENs均起源于黏膜下层, 1例表现为低回声、2例表现为高回声。黏膜深层起源与黏膜下层起源R-NENs比较, 两者在肿瘤长径、超声内镜下回声强度、回声均匀度和病理分级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 相似文献
14.
超声内镜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腹壁脂肪、肠腔气体等因素影响体表超声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 ,而超声内镜检查术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可克服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为此 ,本文探讨超声内镜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4 6例临床诊断胰腺囊性病变患者 ,男性 2 3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2 8~ 75岁 ,平均年龄 5 3.5岁 ,临床表现主要有 :上腹部隐痛、腹部包块、皮肤、巩膜黄染等。二、超声内镜检查选用 OL YMPU S GF- UM2 30超声内镜 ,采取水囊及浸水法 ,观察从十二指肠乳头至胃体整个胰腺非连续切面。结 果一、临床诊断所观察的 4…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联合智能手机实时图片交流进行远程快速现场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 ROSE)的可行性, 以及远程ROSE在提高超声内镜医师诊断效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5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诊断的188例患者资料。其中2020年4—10月未行ROSE的为非ROSE组(91例), 2020年11月—2021年5月引入了ROSE的为ROSE组(97例), ROSE组中2020年11月—2021年3月为手机组(52例), 即内镜医师通过智能手机微信发送ROSE图像给细胞病理医师;2021年4—5月为self-ROSE组(45例), 由经过细胞病理培训的超声内镜医师独立判断ROSE结果。比较患者基本信息、ROSE结果、术后病理及术后随访情况, 分析远程ROSE的诊断效能。结果 188例患者中179例(95.2%)为胰腺实性病变, 9例(4.8%)为腹腔病变。非ROSE组、手机组、self-R... 相似文献
19.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对胰腺肿瘤的诊断,无论是在敏感性、特异性还是准确性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各种技术上的改变,不仅包括但不限于针头大小、针型、针随病变内移动方式,还包括医师水平、针头加速度等均可影响其诊断阳性率。本文就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华消化杂志》2021,(3)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重复囊肿(EDC)的策略和并发症。方法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STER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EDC的11例住院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CT表现、内镜下表现、术后疗效、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学表现等。结果 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年龄为13~67岁,平均年龄为(43.0±18.2)岁。1例表现为进食哽噎感,1例嗳气,4例上腹部胀痛,余5例无特异性症状。11例患者胃镜下病灶均表现为食管腔内半球形或丘状、表面光滑的黏膜下肿物,触之质地较软;超声内镜下均表现为位于食管固有肌层、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团块。CT检查示9例患者有纵隔内类圆形、低密度囊性肿物,其中7例轻度强化,囊肿最大径为1.5~4.4 cm,平均最大径为(2.8±0.8) cm,多数(7例)患者病灶最大径为2~3 cm;另2例患者CT检查仅表现为食管壁略增厚。5例EDC发生于食管下段水平纵隔内。11例患者均行STER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其中6例单纯行STER完整切除囊肿,5例行STER+残余囊壁氩气刀烧灼术。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为先天性食管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