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到2020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的3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例宫颈癌患者用药4 d后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而停止治疗无法评效,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用药3个周期后发生免疫相关性肝炎经治疗后好转,入组35例患者中一共34例患者可评估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8例,疾病进展(PD)8例。客观缓解率23%,疾病控制率76%,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不良反应,3~4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特瑞普利单抗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及Embase收载的特瑞普利单抗致ADRs的个案报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特瑞普利单抗致ADRs的文献报道有6篇,共7例患者,其中男性3例(占42.9%),女性4例(占57.1%);年龄集中在34~66岁;多发生在用药后3个月内(5例,占71.4%);ADRs以皮肤系统(3例,占42.9%)和内分泌系统(3例,占42.9%)损害为主。结论 目前报道的特瑞普利单抗所致的ADRs均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应加强对特瑞普利单抗内分泌系统与皮肤系统的监测,尤其关注患者用药3个月内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间叶源性肉瘤复发,于2020年3月3日收入我院肿瘤科行抗肿瘤治疗.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无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其他慢性病和传染病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2015年7月触及左下腹肿块,行\"腹腔镜下腹腔巨大肿瘤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具有横纹肌样形态的高... 相似文献
5.
1例48岁女性患者因右肺小细胞肺癌并脑转移行依托泊苷+卡铂方案化疗和全脑放射治疗。后因肿瘤进展,在行第4周期化疗时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240 mg静脉滴注,1次/21 d),未再进行放射治疗。化疗7个疗程后采用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特瑞普利单抗第5次给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明显乏力、恶心、呕吐、反复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6.
<正>在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治疗的患者中,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66%,但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多为1级或2级,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4%[1],且常受影响的靶器官是胃肠道、内分泌腺体、皮肤、肝脏和肺[2],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现报道应用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治疗尿路上皮癌引起免疫相关性脑膜炎1例,以期提高认识。1病历摘要患者男,89岁,因“尿频1周,发现膀胱占位1 d”于2021年5月17日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7.
1例51岁女性患者行左足拇趾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后接受特瑞普利单抗240 mg静脉滴注、1次/3周治疗。第6个周期用药后第18~21天, 患者先后出现腿部、脸部肿胀;第6个周期用药第28天, 实验室检查中示血清肌酐(Scr)186 μmol/L、肌酸激酶(CK)4 038 U/L、CK-MB 52 U/L、乳酸脱氢酶(LDH)1 034 U/L、丙氨酸转氨酶(ALT)20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69 U/L, 尿常规提示尿潜血(++)。考虑为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给予甲泼尼龙、人免疫球蛋白、补液及碱化尿液等治疗。15 d后, 患者腿部、脸部肿胀缓解, 实验室检查示CK 2 132 U/L、CK-MB 32 U/L、ALT 73 U/L、AST 47 U/L、Scr 70 μmol/L;22 d后, 患者腿部及脸部肿胀基本消失, 实验室检查示CK 1 804 U/L、CK-MB 33 U/L、ALT 66 U/L、AST 41 U/L。 相似文献
8.
3级皮肤不良反应是特瑞普利单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中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报道1例66岁胰腺癌患者,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后出现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暂停用药并予以激素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后患者未再重启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开展,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 point inhibitors,ICI)引起的心肌炎的发生率为1%左右[1].心肌炎的发生频率虽然低于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但可导致循环衰竭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死亡率高,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疾病,因此需要高度... 相似文献
10.
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 致死率高、生存期短, 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 晚期多予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 但有效率不高。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进阶性、突破性发展, 同时也在临床中被证实可延长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分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并获得较佳疗效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TRPL)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截至2021年9月全省医疗机构上报至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TRPL所致ADRs 21例,以及以“特瑞普利单抗“”不良反应“”病例“”toripalimab“”adverse reaction”“case report”为关键词检索到的国内外文献中的TRPL所致ADRs 17例,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剂量、ADRs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等方面分析TRPL所致ADRs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关联性评价结果显示,38例ADRs中与TRPL的相关性为“肯定”的有1例(占2.63%),“很可能”的有22例(占57.89%),“可能”的有15例(占39.47%);38例TRPL所致ADRs患者中性别主要为男性(23例,占60.53%),年龄主要集中在>50~80岁之间(27例,占71.76%);38例患者中,TRPL的使用符合当前其说明书适应证的仅15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11例、尿路上皮癌4例;38例... 相似文献
12.
13.
谷锦锦;任铁军;王定祎 《西北药学杂志》2024,(2):170-175
目的 观察安罗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一线治疗失败后接受安罗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35例,观察无进展生存期、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并观察疗效相关指标。结果 (1)35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4.2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1.4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iddle progress-free survival,mPFS)为4.2个月。(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史、肝转移、粒淋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值、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评分、CD4+/CD8+值是影响PFS的相关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ECOG评分、NLR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3)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降低人群的ORR高于LDH升高人群。(4)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食管鳞癌二线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基线肝转移、ECOG评分以及NLR值可能是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评估特瑞普利单抗与安慰剂联合化疗作为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 通过构建3种健康状态的分区生存模型,分析了2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有关成本、健康效用和临床结果等参数信息来自相关网站、已发表的文献和JUPITER-06 III期随机临床试验。采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为产出指标衡量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s),并选择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作为意愿支付(willingness to pay,WTP)阈值来判断是否经济。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评估模型的稳健性,还进行了额外情境分析评价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比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的经济性。结果 基础案例中,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相比安慰剂联合化疗可以改善生存获益并增加成本,ICER为38 083元/QALY。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明,每周期特瑞普利单抗成本是影响ICER的关键因素,概率敏感性分析表明,在WTP阈值为每QALY为257 094元的情况下,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为100%。情境分析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为相对优势方案。结论 从中国卫生体系的角度来看,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是一种具有成本效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从卫生体系角度出发,探讨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和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RM-NPC)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根据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建立Markov模型,评价特瑞普利珠单抗联合GP(TGP)与安慰剂联合GP(PGP)方案治疗RM-NPC的成本效果,贴现率为5%,对结果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 TGP疗法与PGP疗法的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为216545.0917元/QALY,低于我国3倍人均GDP的意愿支付值(WTP)242928元/QALYs,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无进展生存期(PFS)状态的健康效用值和特瑞普利单抗成本对结果影响最大,效用值的降低可能会使ICER高于设定的WTP阈值,导致TGP方案不再具有经济学优势。结论 以3倍人均GDP为意愿支付阈值,与PGP方案相比,TGP方案治疗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1例60岁男性患者因肺癌先后行一线和二线治疗26个月,因肿瘤进展,予特瑞普利单抗200 mg+贝伐珠单抗500 mg+培美曲塞1 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前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第2次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首次用药后第30天),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畏热、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三碘甲状腺... 相似文献
18.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虽然发生率极低,但其可导致循环衰竭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死亡率高,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临床需高度警惕。本文报道1例应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12周后出现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病例,通过及时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一直给予胰岛素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的强效药物,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抑制剂[1].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PD-1抑制剂[2]...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2019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背部持续性胀痛,完善胸腹部增强CT等检查及左肺占位穿刺活检后诊断为左肺下叶腺癌伴双肺内、多发骨转移cT4N1M1cⅣ期,基因检测结果示:EGFR(21外显子L858R)突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