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肠道的菌群变化。方法 入院后做便厌氧菌培养并计数。结果 肺结核患者肠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微生态平衡失调。初治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治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初始组与复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提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调整肠道内的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结核病变吸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烧伤后腹泻病人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微生物定量分析方法观察烧伤后腹泻病人26例。结果 腹泻时全部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总体菌量下降,厌氧菌数中的双岐杆菌、类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酵母样真菌明显升高。B/E值下降。结论 严重烧伤后腹泻患者发生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变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我院老干部科60例65-89岁2型糖尿病人,取新鲜粪便,选择肠道菌群中3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计数。然后根据病程长短、有无微量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高低分别分成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程〉10年、有微量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7.1±1.31)%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的病程和有无并发症、血糖控制情况均对肠道菌群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潘燕珊  胡锦兴  王维勇 《广州医药》2022,53(1):70-75,80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的变化。方法 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使用强化方案治疗1周及强化期结束的粪便标本,所有标本进行16S rDNA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强化期结束治疗组的Alpha多样性指标Chao1和observedotus指数分别为(97.8±28.3)和(97.6±28.2),高于治疗1周组的(81±34.7)和(81±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38)。基于加权和未加权Unifrac距离的PCoA分析显示两组整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在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科中,强化期结束治疗组的拟杆菌科、肠球菌科、肠杆菌科、丹毒菌科、卟啉单胞菌科、双歧杆菌科等相对丰度下降,毛螺菌科、梭杆菌科、普氏菌科、瘤胃球菌科、韦氏菌科等相对丰度增加。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两组数据,发现在属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瘤胃球菌、乳杆菌及放线菌门的柯林氏菌为组间显著差异菌种。结论 强化期治疗结束与治疗1周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但肠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肠道拟杆菌科丰度减少,毛螺菌科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傅朝晖  王文丽  张滨 《重庆医学》2012,41(23):2400-2401,2404
目的了解重庆市不同年龄和不同病种非肠道老年疾病患者菌群变化规律,探索老年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239例确诊主要3种非肠道老年疾病患者,观察大便培养中6种主要的肠道细菌变化,同时与50例非老年疾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在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梭杆菌)中,老年疾病患者与非老年病患者比较除双歧菌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比值(B/E值)显著下降(P<0.05),肠杆菌明显增多(P<0.05);而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中,70~89岁B/E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肠道菌群中,双歧菌、乳杆菌和肠杆菌与老年糖尿病和老年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道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A组(50例,肠道腺瘤性息肉)、B组(30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C组(30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合并肠道腺瘤性息肉),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D组。分析4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及前3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结果 A、B、C组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均低于D组,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水平丰度值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水平丰度值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道腺瘤性息肉、早期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肠道腺瘤性息肉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菌群多样性上存在差异,发生肠道癌变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下降,且癌变患者可见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水平丰度值低,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水平丰度值高。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标准的50例IBS患者和体检中心25例健康志愿者,采集新鲜粪便标本应用光冈法对肠道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2种常见的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分别进行定性定量培养,同时计算肠道定值抗力B/E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BS组肠杆菌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明显减少(P<0.05),B/E值明显减低(P<0.05);而肠球菌和拟杆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IBS与对照组相比,腹泻型IBS肠杆菌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杆菌及B/E值均明显减低(P<0.05);便秘型IBS拟杆菌明显增加(P<0.05),其他无统计学意义;交替型IBS肠杆菌明显增加(P<0.05),乳杆菌及B/E值明显减低(P<0.05)。结论 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失调,表现为肠道定值抗力受损,肠杆菌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减少。不同亚型IBS存在不同的肠道菌群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1年3月~2014年2月笔者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06例,依据研究分组时的病情状况分为活动期UC组66例,缓解期UC组40例,同时筛选出54例身体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大便细菌种群的结构与数量,检查3组样本血液中IL-10、IL-6、IL-4、TNF-α与内毒素水平等炎性指标。 结果 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活动期UC组病患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的菌群数量显著减少,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菌群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UC组与健康组相比较,拟杆菌菌群数量降低明显(P<0.05),其余菌群数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较,活动期UC组 IL-6、TNF-α与内毒素增高显著(P<0.05),IL-10与IL-4降低明显(P<0.05)。 结论 UC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失衡,并导致机体肠道炎症,致使机体内部抑制炎症的因子分泌下降,促进炎症的因子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胆囊癌(GBC)患者肠道菌群,探讨其分布及菌群功能特点。方法 收集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例GBC患者为GBC组,选取9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相匹配,提取DNA,使用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种群,通过PICRUSt2预测菌群功能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BC组粪便样本Proteobacteria丰度增高,Bacteroidetes丰度降低(P<0.001);GBC组Chao1指数、goods_coverag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observed_species指数5项α多样性均降低(P<0.05);β多样性显示,GBC组与健康对照组菌群分区明显,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P<0.05)。线性判别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GBC组Roseburia、Prevotella_2、Prevotella_9、Bacteroidaceae丰度高于对照组,而Enterobacteriales、Proteobacteria、Klebsiella、La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根据一定入选和排除标准选择30例临床诊断的PD患者,以2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基于粪便菌群的16S rD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比较PD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的差异,并分析不同临床表现与PD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SA)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的MSA患者(MSA组)22例及其健康配偶(HC组)21例的临床资料及粪便样本,基于粪便菌群16S rRNA的测序结果,分析MSA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的变化。结果:MSA组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小于HC组(P<0.05)。在门水平,MSA组变形菌门丰度高于HC组,而拟杆菌门丰度低于HC组(P<0.05)。在科水平,MSA组乳杆菌科、链球菌科、肠杆菌科、肠球菌科、拜叶林克氏菌科、鞘脂单胞菌科、韦荣球菌科相对丰度高于HC组,而拟杆菌科、瘤胃球菌科相对丰度降于HC组(P<0.05)。在属水平,MSA组克雷伯氏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和利莫西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高于HC组,而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另枝菌属、芽孢杆菌属、毛螺旋菌属、副杆菌属、罗氏菌属、链球菌属、丁酸球菌属相对丰度低于HC组(P<0.05)。结论:MSA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在门、科及属水平上均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MSA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温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HC组),各30例.对PD组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分级量表(H-Y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1例ALD患者(ALD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活力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采用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粪便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LD组ALT、AST活力及TBil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达到(43.47±23.57)U/L、(40.07±26.55)U/L和(17.47±10.71)μmol/L.ALD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为(5.36±1.62)拷贝数/g湿粪,较对照组[(6.87±1.36)拷贝数/g湿粪]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的双歧杆菌与ALT(r=-0.64)、AST(r=-0.45)呈负相关(P<0.01),与TBil呈负相关(r=-0.11,P<0.05).结论 A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对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可为早期发现ALD患者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A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7例,对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痰菌转阴率及复发率进行分析.选取87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痰菌转阴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应采取综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8.
王金轩 《中外医疗》2008,27(22):30-31
目的 观察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肠道细菌数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交通事故导致的12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男性忘者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数量的变化.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颅脑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多(P值均<0.01).颅脑损伤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肠道菌群的稳定与否不仅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往往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通过了解本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生活方式对其的影响,为更全面控制该病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和120例健康人群的新鲜粪便,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快速细菌鉴定法对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显著减少(t=17.266,P〈0.05),肠球菌和大肠杆菌显著增多(t=7.690,P〈0.05;t=20.885,P〈0.05)。抗生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均有影响,主要受影响的细菌为益生菌菌群,其中又以亚胺培南和第3代头孢菌素的影响较大。日常生活习惯中,吸烟、饮用白酒显著减少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吸烟:双歧杆菌t=22.141,P〈0.05,乳酸杆菌t=18.502,P〈0.05;饮酒:双歧杆菌F=244.343,P〈0.05,乳酸杆菌F=657.400,P〈0.05),而高纤维膳食则利于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双歧杆菌t=13.787,P〈0.05,乳酸杆菌t=15.754,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除控制血糖外,采用一系列措施(如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及戒烟限酒等)恢复肠道菌群也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