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比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0例健康者血清Lp-PLA2含量,并根据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梗死面积分别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神经损伤、中度神经损伤和重度神经损伤3个亚组和小面积梗死、中面积梗死及大面积梗死3个亚组.分析血清Lp-PLA2含量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Lp-PLA2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神经损伤程度亚组和梗死面积亚组,组间血清Lp-PLA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镁含量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镁含量并测量脑梗死的面积,取64例正常人作对照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脑梗死组和大面积脑梗死组。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镁含量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组之间血清镁含量亦不同,梗死面积越大,血清镁含量越低。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镁含量降低,梗死面积越大,血清镁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I并高血压患者54例,ACI未合并高血压(单纯ACI)患者42例。均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头颅MRI及MRA检查。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LP(a)水平,比较不同脑动脉供应系统和不同血管狭窄程度、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LP(a)水平变化。结果(1)ACI组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ACI合并高血压组高于单纯ACI组(均P〈0.01)。(2)不同梗死面积脑梗死患者组间LP(a)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均P〈0.05)。(3)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系统(70.6%)发生率最高,其LP(a)水平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发脑动脉狭窄患者LP(a)水平高于单只动脉狭窄患者(P〈0.05)。结论LP(a)与高血压具有协同作用,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LP(a)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预测患者的梗死面积和颅内血管梗阻的严重情况。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引起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iton,HI)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和早期经静脉抗凝,溶栓治疗对HI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1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HI分为HI组(49例)、非HI组(111例),对两组病人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既信高血压史、脑卒中发生7天内平均血压、、硬死部位、梗死指数)及早期经静脉抗凝溶栓治疗对HI形成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I的发生与年龄、梗死指数有关。(2)经静脉抗凝溶栓治疗不增加HI发生率,但易出现脑实质内血肿。结论:HI的形成与梗死区血流再通,梗死面积及伴发脑水肿压迫周围毛细血管、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关,提倡脑梗死发生后6h内给予经静脉抗凝溶栓治疗,但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HI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MRI弥散加权相(diffusion--weightedimaging,MRI—DWI)的病灶形式,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合并不同大小心脏PFO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食道超声及MRI资料。结果102例合并PFO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PFO大小分为两组:小PFO组(〈1.9mm)患者49例(48.03%),而大PFO组(≥2.0mm)患者53例(51.96%)。小PFO组伴发房间隔膨胀瘤3例,大PFO组合并房间隔膨胀瘤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PFO组有51例患者(96.23%)心脏超声显示异常的右向左分流,比例高于小PFO组(25例,51.02%,P〈0.001)。所有患者中静脉异常栓子的来源检出率为20.59%。MRI—DwI示梗死主要分布于前循环,以皮质下穿支动脉梗死为主,两组患者的梗死病灶分布无差异。结论不同大小PFO患者的MRI—DWI上脑梗死病灶特点无差异。卵圆孔未闲患者的梗死病灶以皮质下穿支动脉梗死,可能不同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不同脑梗死亚型患者血清Fractalkine浓度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ractalkine(FKN)浓度的变化。方法: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病1~3d、7d、14d和28d时血清FKN浓度,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分析FKN浓度与相应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3个月时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各种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KN浓度均升高,TACI组最为显著;在不同时间点,血清FKN浓度变化大致为TACI〉PACI〉LACI〉POCI,与相应时间点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3个月时BI呈负相关。结论:血清FKN浓度的变化可能提示急性脑梗死各OCSP亚型患者炎症损伤的差异,并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患者3个月时的转归。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97年1月至1998年2月采用简易颈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例,均为我院神经科住院患者。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发病均在12小时内,CT排除颅内出血、无活动性出血、出血倾向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压<%.5八3M七,并于发病协小时后复查呼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随机分为两组(l)治疗组对例:男对例,女10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3.17t4.16岁。一侧基底节区梗死如例,双侧基底节区梗死3例,脑叶大面积梗死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 CT 灌注成像(CTP)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发病6 h 内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平扫、CTP 及 CT 血管造影(CTA),分析 CTP 各个参数并评估患侧大血管情况。以血管情况分为血管正常组(17例)、血管狭窄组(10例)和血管闭塞组(18例)。另外,发病时、发病14 d 、发病90 d 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指数(BI)、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 CTA 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者1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者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者8例,颈内动脉狭窄者4 例,颈内动脉闭塞者10例。3组患者在缺血区脑血流(CBF)面积、脑血容量(CBV)面积、梗死区相对 CBF(rCBF)、梗死区相对 CBV(rCBV)、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TP)面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血管闭塞组以上参数均差于血管正常组,血管狭窄组仅 CBF 面积高于正常组,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比较,CBF 面积、CBV 面积、TTP 面积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时,各组间患者仅 NIH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正常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血管狭窄组及血管闭塞组(P <0.05)。发病后14 d 、90 d ,各组患者 NIHSS 、BI 、mR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 CTP 显示的缺血范围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够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1-06-2012-06收治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梗死面积分为非大面积脑梗死组27 例、大面积脑梗死组25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4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大面积脑梗死组及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hs-CRP水平对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镁含量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镁含量并测量脑 梗死的面积,取64例正常人作对照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脑梗死组和大面积脑梗死组。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 比较血清镁含量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组之间血清镁含量亦不同,梗死面积越大,血清镁含量越低。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 清镁含量降低,梗死面积越大,血清镁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缺血性脑损伤与免疫反应的关系,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42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CSF)中SIL-2R水平。资料和方法脑梗死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1士11.3)岁。根据梗死灶体积(IV)大小分为3组:(1)小梗死灶:IV≤10cm3,18例;(2)中梗死灶:IV为10~50cm3,16例;(3)大梗死灶:IV≥50cm3,8例。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4.8±10.3)岁,其中神经根病19例,神经官能症4例,尺神经损伤1例。受检者(患者组在脑梗死发病3日内),于上午8~10时采肘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及其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5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面积分为大、中、小3组)血清CRP含量,中等面积梗死患者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组,于入院7d后复测CRP。结果 CRP含量为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0.01)。中面积梗死组,1周后并发感染者较入院1d时CRP含量增高,未并发感染者降低(均为P〈O.01);中面积梗死者,入院时CRP含量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1周后感染者较未感染者CRP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清CRP含量反映脑梗死严重程度,动态观察对了解有无合并感染的病情变化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MMP9、IL-6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168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hsCRP、MMP9、IL-6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浆hsCRP、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大梗死组的血浆hsCRP、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与中、小梗死组;(3)有意识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炎性血清标志物hsCRP、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者。结论 炎性血清标志物hsCRP、MMP9、IL-6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早期应用抗炎制剂治疗脑梗死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croRNA-124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同时期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30份血清标本,测定microRNA-124相对表达量,比较2组间microRNA-124表达量的变化,同时进行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研究,探讨microRNA-124与急性脑梗死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体检者相比,microRNA-124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升高(P0.05),其表达量与梗死面积、发病时间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空腹静脉全血葡萄糖水平(FP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既往脑血管病史、MRA提示颅内动脉狭窄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icroRNA-124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量较正常人升高,梗死面积越大,表达量越高,在发病24~72h较发病72h以后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 )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04—2013‐03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非糖尿病患者1400例,根据空腹血糖的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脑梗死类型根据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观察2组脑梗死类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类型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有关: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高血糖发生率最高(58.2%),其次为腔隙性死组(LACI ,24.5%)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 ,22.5%),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PACI)高血糖发生率最低(17.3%)。LACI组与PO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较血糖水平正常者END发生率高。结论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在完全前循环梗死患者中发生率高,并且可增加EN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2013年 12月~2015年 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 12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n=41)和非出血转化组(n=79)。对两组的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出血转化组有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及心房颤动者多于非出血转化组(χ 2=47.71,24.04,16.38,27.27; P< 0.01);与非出血转化组相比,出血转化组的 LDL-C及空腹血糖水平较高(t=4.65、5.74,P< 0.01),梗死面积较大(χ 2=35.60,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4.14,95%CI=2.06~8.31,P< 0.01)、脑空腹血糖(OR=2.92,95%CI=1.36~6.26,P< 0.01)、LDL-C(OR=4.81,95%CI=2.72~8.49,P< 0.01)及大面积梗死(OR=3.00,95%CI=1.60~5.63,P< 0.01)为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房颤动、空腹血糖水平、 LDL-C及大面积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100例ACI患者发病l d内、第7d和第l4d内的血清B-FABP,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 10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l d内、第7d和第l4d血清B-FABP含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在急性期(发病1d内)B-FABP敏感性达68%;腔隙性梗死组B-FAB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全前循环梗死组的B-FABP水平高于后循环梗死组与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0.05),后循环梗死组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0.05);B-FABP水平在小病灶梗死组高于大病灶梗死组、中病灶组(P〈0.01),而大病灶梗死组高于中病灶组(P〈0.05);B-FABP水平在轻型组高于重型组、中型组(P〈0.01);重型组高于中型组(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B-FABP水平变化与梗死部位、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高敏感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脑梗死的潜在、快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脑梗死与智能障碍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组资料探讨影响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的有关因素。方法: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ES)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56例经病史、临床表现及头颅MRI检查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智能功能评定。先用HDS在56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时间不超过20分钟,以教育程度划分分界值为16-24分。然后再用MMSE检查,计分分界值根据文化水平调整。两者结合分为痴呆组(16例)和非痴呆组(40例),以头颅MRI作比较。结果:痴呆组梗死数目、梗死部位及是否为优势半球梗死与非痴呆组有明显差别。梗死数目越多,智能障碍越明显。梗死部位与智能障碍有明显相关。优势半球侧梗死,特别是丘脑、颞叶,与智能障碍有明显相关。结论: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梗死数目、梗死部位及是否为优势半球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9.
1资料和方法门)检测对象:脑梗死患者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41~78岁,平均61.82岁。均按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并经头颅CT证实。其中大面积梗死者17例,多发小梗死者24例,单个小梗死者17例。对照组44例系查体健康者(男24例,女20例),年龄40~72岁,平均58.of岁。(2)方法:受试者于清晨空腹肘静脉取血2mL,3500r/min离心15mln,吸取上清液置一20C保存待测。对23例于发病第id就诊的患者在第4、7d各取血1次,做动态观察。试剂盒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人TNF-a酶联免疫检测试剂。测定方法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作为一种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在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3例高血压患者和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其中高血压病组37例,急性脑梗死组26例,另选择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M浓度。统计学采用t检验,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TM值增高;急性脑梗死在发病3~7d TM浓度最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TM水平比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增高;头颅核磁梗死范围越大,血浆TM水平越高。结论血浆TM水平改变对脑梗死的分期、严重程度及其转归判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