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70岁.因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就诊.为预防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医院对患者进行随机单采血小板输注,连续随机输注单采血小板7人份,但Plt未升反降.并由输血小板前的5×109/L降至2×109/L以下,患者随即出现牙龈出血,身上出现出血点.输注第7人份单采血小板前Plt为1×109/L,输注1h后升至为2×109/L,效果不理想.遂拟进行血小板配合性输注.但在与20位随机供者的配合性试验中均呈现强阳性.为此,笔者对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性质作了进一步确证,以寻求与患者相合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对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分娩期处理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1岁,孕3产0。因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 a零8个月余,本次因停经37+1周伴腹膨隆,要求住院分娩由血液科转入我科。入院时查血常规示:PLT 16×10^9/L,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3 d,复查血常规示:PLT 50×10^9/L,W BC 7.4×10^9/L,RBC 4.04×10^12/L,Hb 134 g/L。患者本次妊娠经过基本顺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方法:将入院时出血程度为0级的ITP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血小板〈10×10^9/L,B组:血小板(10~20)×10^9/L,比较两组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量、出血情况、输血小板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输血小板次数和量低于B组,A、B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输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ITP患者在无侵袭性操作的情况下,采用血小板数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且可减少输注血小板的输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手工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与免疫法计数血小板的结果,探讨低水平血小板准确计数能否减少临床血小板输注。方法采用手工法、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与免疫法同时计数血小板。以免疫血小板计数值(×10^9/L)将标本分为4组:≤5、6~10、11~20及〉20,对三种方法的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同一输注标准统一输注阈值(5×10^9/L),计算并比较以三种方法计数结果决定的血小板输注例数。结果免疫血小板计数(×10^9/L)≤5的标本,免疫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手工计数法,远低于仪器计数法;免疫血小板计数(×10^9/L)为6~10的标本,免疫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仪器计数法结果;免疫血小板计数〉10×10^9/L的标本,三者计数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同一输注标准统一输注阈值(5×10^9/L),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免疫血小板计数结果决定的血小板输注例数有所增加。结论应使用免疫血小板计数法准确计数低水平血小板,尤其是低于10×10^9/L的标本;以5×10^9/L为输注阈值,采用免疫血小板计数可增加血小板输注例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输注方法,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方法:观察急诊外科手术和血液病患者,对血小板随机同型输注无效者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SEPSA)配型和淋巴细胞清除后输注。结果:18例手术患者既往无血小板输注史,血小板输注24h后平均由58.3×109/L上升到104×109/L(P0.05);32例血液病随机血小板输注8~10次后产生了血小板和HLA抗体,当再次血小板输注后,其中26例患者平均上升3.4×109/L,6例平均上升2.9×109/L(P0.05);改用SEPSA配型和聚脂纤维膜滤过输注,26例平均由输前的12×109/L上升到38.6×109/L(P0.05),6例平均由9.5×109/L上升到34.9×109/L,并无输血反应。结论:配型和聚脂纤维滤过输注能显著提高患者血小板数目,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低剂量单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疗效,探索低剂量单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本院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392名,输注常规剂量(1治疗量)单采血小板为对照组,输注低剂量(0.5治疗量)单采血小板为试验组。以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增高值(△PLT)以及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为观测指标,按病种和性别分析低剂量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 对照组血小板△PLT值和24 h CCI有效输注率均高于试验组(16±16)×109vs(7±10)×109,71.94%vs 60.46%(P<0.05)。对照组△PLT值约为试验组1.4~3.5倍,有效率约为1~1.4倍。对照组,血小板增高值△PLT为AML(20±14)>AA(14±14)>ALL(13±12)>NHL(9±8)>MDS(7±6);试验组,血小板增高值△PLT(×109)为AA(11±18)>AML(8±8)>ALL(5±7)>NHL(5±7)>MDS(...  相似文献   

7.
女,37岁。NSAA(严重型再生障碍贫血)入院治疗,查WBC0.31×10^9/L,NEUT#0.04×10^9/L,LY0.871,Hb83g/L,PLT12×10^9/L。入院后第2天16:00输入血小板1U,18:00滴注完毕,输血过程顺利。下午曾行ALG皮试(-),19:00 BP105/60mmHg,HR70次/min,地塞米松10mg人壶后,20:00开始生理盐水100ml+ALG(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得白)0.25g慢滴,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黄××男63岁该患者因确诊鼻咽癌于2013年7月16日住进我院放疗科,经过十余天的放疗、化疗。血小板在最初的98×10^9个/L,下降至21×10^8个/L。8月2日临床医生给该患者输注1单位血小板,继续每天进行血常规检查;8月5日血小板仍在26×110^9个/L,(在此期间医生继续给该患者进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葛云萍  李晓雪  赵青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330-1331
1病例简介 患者,女,汉族,61岁,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于2010年12月25日入院,既往曾有输血史.查血常规示:Hb60g/L,RBC 2.12×1012/L,WBC 2.86×109/L,申请输血.经查患者血型为A型,RhD(+),输注同型少白红细胞悬液2U,无输血反应.6d后再次输注用盐水、凝聚胺配血相合的同型少白红细胞悬液2U.输血完毕后2h,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全身乏力、皮肤及巩膜黄染和茶色尿等症状,查血常规:Hb 54g/L,RBC 1.89×1012/L,WBC 2.9×109/L,尿常规示血红蛋白尿,肝功能示总胆红素131.6 μmol/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考虑为即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积极给予对症治疗.供血库复查输血前后患者和供者血型,均为A型,RhD(+),凝聚胺法复查患者输血前血液标本交叉配血时,主侧悬浮液加入后50 s有镜下弱凝集,但摇动试管到60 s时镜下观察无凝集(由于输血前标本不够,无法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赵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239-5240
目的:总结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对33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脾动脉超选择插管栓塞大部分脾动脉,栓塞程度50%-80%,对比观察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栓塞后血白细胞平均值由3.1×10^9/L升至4.6×10^9/L,红细胞平均值由2.2×10^12/L升至3.6×10^12/L,血小板平均值由47×10^9/L升至108×10^9/L。结论:部分脾栓塞可有效控制肝硬化并发的脾功能亢进,明显改善外周血象,但应严格控制脾栓塞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对近几年文献报道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摘要如下。 1头孢曲松钠 女,26岁。因泌尿系感染给予头孢曲松钠4.0g+0.9%生理盐水500 m l静脉滴注,治疗2 d后血常规示:W BC 4.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3×10^9/L,用药第9天,患者出现高热寒战,血常规示W BC 1.8×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即停药,予对症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常规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12.
厉勇  肖琨  唐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63-2064,2067
目的 了解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产妇因产后出血的输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因产后出血给予输血治疗的产妇63例.结果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分别占33%和27%.用血情况为出血量小于800 mL的产妇输注悬浮红细胞、全血、血浆和机采血小板量分别为25 U、200 mL、1 000 mL和3个治疗量;出血量800~2 000 mL的产妇输注悬浮红细胞、全血、血浆、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量平均为47 U、1 000 mL、2 600 mL、10 U和1个治疗量;出血量大于或等于2 000 mL的产妇输注悬浮红细胞、全血、洗涤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量分别为188 U、8 300 mL、2 U、12 850 mL、24.5 U和1个治疗量.产后24 h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检查结果,出血量小于800 mL的产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分别为2.64×1012/L、78 g/L和0.22;出血量800~2 000 mL的产妇分别为2.45×1012/L、70 g/L和0.19;出血量大于2 000 mL的产妇分别为2.56×1012/L、75 g/L和0.21.结论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产妇产后出血的输血治疗不太规范,应针对产妇出血量及出血情况的不同,分别选择合理、有效的输血方案,重视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配型方法进行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有多次输血史、需输注血小板的恶性肿瘤患者1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2组血小板抗体,统计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照组随机选择ABO血型同型供者血小板进行输注;观察组均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依据试验结果选择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分别于血小板输注前、后24h采集前臂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173例中血小板抗体阳性68例,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者CCI[(6.15±2.18)×109/L]高于对照组[(2.34±1.27)×109/L](P0.05),血小板抗体阴性者CCI[(8.35±2.74)×109/L]与对照组[(7.93±2.51)×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27.59%)高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输血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前检测血小板抗体,依据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结果选择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对血液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血液系统疾病且出血程度为0级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血小板<10×109/L,B组:血小板(10~20)×109/L,比较两组患者在输注不同剂量血小板后,出血改善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患者输注次数和输注量明显低于B组,而两组间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略低于B组。结论对病情稳定且无明显危险因素的血液病患者,采用10×109/L作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房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提高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方法 对本院2011年儿童血液病房所有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液、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儿童血液病房全年成分输血763人次,占儿内科(不包括NICU、PICU)输血人次的99.2%.输注量占前3位的成分血分别是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分别占65.15% (497/763)、19.0%(145/763)、9.57% (73/763).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2)病因主要为地中海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6.90±9.87) 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15.92±8.05)×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5.54±11.75)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7.29±5.22)× 109/L.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输血指征与诊疗指南符合率分别为93.3%、91.1%,输注血小板时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73.1%、77.7%.地中海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75.97±11.56)g/L,与地中海贫血诊疗指南比较,输血指征符合率仅为9.35%.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其中,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例,血浆1例,其余11例均为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7.53%).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无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严格掌握成分输血指针,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又保证有效治疗患儿,提高血液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辐照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辐照单采血小板治疗,共输注224例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4例,各病例血小板计数均小于20×109/L,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224例中有187例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明显有效,占83.5%。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对输注疗效有显著影响,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疗效呈下降趋势。感染组辐照单采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0.5%,非感染组输注有效率为9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4.59,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时,输注辐照血小板对急性白血病止血明显有效,但多次输注和感染会影响治疗效果。为了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发生,可用辐照血小板替代未辐照血小板输注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紧急抢救时机采血小板ABO血型非同型输血情况及输血前后患者主要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在紧急抢救情况下血小板非同型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5月实施机采血小板ABO非同型输血的病例资料,综合观察输血前后患者病情变化、凝血指标改善与否以及患者转归情况,对非同型输血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21个机采单位,供者血型AB型11例、A型5例、B型4例及O型1例。输血前、后患者主要凝血指标Plt [(39.53±9.55)×10~9/L、(46.29±8.20)×10~9/L]、PT [(16.38±1.21)s、(15.08±0.85)s]和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 [(8.39±0.58)min、(8.03±0.56)min]值比较无差异(P0.05);APTT [(68.71±7.02)s、(53.34±4.31)s]和血栓最大幅度MA [(44.16±2.61)mm、(55.37±2.43)mm]输血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及凝血指标改善与否,综合评估血小板输注有效率70.58%,所有病例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紧急救治或抢救患者生命时,若无同型血小板储备或患者血型难以及时准确鉴定,进行非同型机采血小板输血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两种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两种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计数血小板(PLT)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别选取PLT<20×10^9/L、2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300×10^9/L共5组患者,其中PLT<20×10^9/L和大于300×10^9/L为20例,其他3组各30例。分别用SysmexXT-2000i、MEK-6318K和镜检法计数PLT,以镜检法PLT计数为参考。结果当PLT<20×10^9/L和大于300×109/L,MEK-6318K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ysmexXT-2000i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在2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时,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PLT过少、过多时,以及当血细胞分析仪提示PLT分布异常或PLT直方图异常时,要及时地采用手工计数法复核。  相似文献   

19.
对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2岁。因脑血栓住进神经科,做溶栓前常规检测,凝血分析(APTT、PT)结果正常,WBC5.1×10^9/L,Hb152g/L,PLT35×10^9/L,血小板减少。了解该患者无出血症状,连验3d血小板始终在(30~40)×10^9/L,临床不敢用药溶栓,转入肾内科,骨穿,骨髓象未见异常,血液涂片后发现血小板呈聚集状态,改用末梢采血,生理盐水稀释法。计数后,血小板计数正常,为200×10^9/L,反复几次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诊断该患者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此事引起患者不满,后经过解释,才未发生纠纷。患者可以正常的进行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DA方案首次化疗后临床血小板输注情况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收集病例的输血记录、输血科发血记录、患者住院病历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血种类及输血量等,利用SPS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184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668次;输注前血小板为(11.8±10.0)×109/L,输注后血小板(24.4±23.9)×109/L,患者血小板输注后较输注前计数显著上升(Z=15.975,P0.05)。有26例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出血发生率为14.1%。血小板申请平均等待时间为1.5 d,严重出血病例没有发现因血小板输注延误造成。共出现24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其中发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10例,过敏反应14例。结论血小板输注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重要的支持治疗,应严格掌握输注指征,综合评价患者出血状况等临床因素,从而提高输注有效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