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艳  徐燕  袁长蓉 《护理研究》2009,23(23):2096-2097
[目的]了解癌因性疲乏病人的疲乏感受,进一步从病人角度理解疲乏现象,为提出适合我国文化和社会需要的护理干预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例癌因性疲乏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采用类属分析法升华出3个疲乏感受的主要概念:躯体方面的感受、心理方面的感受、情感状态方面的感受.[结论]我国肿瘤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是主观的、多维度的,同时揭示了中国文化对肿瘤病人疲乏感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艳  徐燕  袁长蓉 《护理研究》2009,(8):2096-2097
[目的]了解癌因性疲乏病人的疲乏感受,进一步从病人角度理解疲乏现象,为提出适合我国文化和社会需要的护理干预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例癌因性疲乏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采用类属分析法升华出3个疲乏感受的主要概念:躯体方面的感受、心理方面的感受、情感状态方面的感受。[结论]我国肿瘤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是主观的、多维度的,同时揭示了中国文化对肿瘤病人疲乏感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 将40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肺癌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肺癌患者一般状况调查量表、简易疲乏量表、症状评估量表,分别在于预前,干预1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及肿瘤相关症状评估.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2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肿瘤相关症状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有氧运动、心理疏导、疲乏日记、健康宣教等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消除或减轻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肿瘤相关症状,提高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了解行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真实体验,以期为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提供依据,为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CRF症状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2016年1-6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对12名行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归纳出7个主题,即CRF在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多维度、CRF有相关的伴随症状、CRF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CRF影响患者的睡眠、患者存在对疲劳症状理解的误区、患者需要社会支持、患者有向医护人员寻求缓解疲乏症状的诉求。结论 CRF症状是主观且多维度的,医护人员应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多个阶段进行疲乏及疲乏相关症状的评估与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疲乏症状,提升其应对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卵巢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的感受及体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支持照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在某三甲医院妇科病房住院的16例卵巢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Giorgy资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卵巢癌患者CRF形成原因主要为化疗药物的影响、经济因素、精神压力、家庭支持和照顾、环境因素;卵巢癌患者CRF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躯体疲乏、多种精神疲乏及由此产生多种疲乏后果。结论癌因性疲乏是卵巢癌患者普遍存在主观的、多维度的痛苦体验,临床上未引起重视。医护人员应对癌因性疲乏进行有效地干预,为卵巢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支持照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水平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疲乏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7月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血液肿瘤化疗患者99例,采用自制调查表和Piper疲乏修正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存在疲乏症状的患者78例,发生率为78.8%,且整体疲乏程度及行为/严重性维度、情感维度和感官维度得分均达中重度水平;患者的疲乏程度与化疗次数、病程时间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数呈负相关;年龄介于40~60岁间的患者疲乏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男性患者疲乏程度高于女性患者。结论癌因性疲乏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发生率高,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对癌因性疲乏状况的评估和干预,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做好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癌因性疲乏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65例伴有癌因性疲乏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睡眠干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疲乏症状。结果 65例伴有CRF胃肠道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后,疲乏程度显著获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因性疲乏是一种持续性,主观性的疲劳体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需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考虑。  相似文献   

8.
张宏  童茜  杨凌艳 《全科护理》2021,19(4):537-539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认知及护理行为情况,从而针对性开展相关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我科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方法]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我科108名护士进行癌因性疲乏认知调查。[结果]本研究调查显示,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认知情况,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定义与疾病的关系、常见的症状、测量方式、程度分级及干预方式认知程度分别为75.00%、50.93%、68.52%、31.48%、75.00%、59.26%。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态度,88.89%的护士认为癌因性疲乏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病人产生癌因性疲乏后72.22%及以上妇科肿瘤护士会及时进行相关各项处理,但其中50.93%的护士不会对病人的疲乏建立记录。[结论]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认识不足,需加强妇科肿瘤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知识了解,组织开展癌因性疲乏护理的学习,从而提高我科癌症病人生存质量及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64例化疗期间的癌症患者.结果 本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平均得分为(52.88±28.52)分,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疼痛和失眠等因素与疲乏的发生有关,而疲乏程度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情感状况.结论 应重视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和缓解癌因性疲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日本疲劳研究大会研制的"疲劳症状评估表"和自行设计的"疲劳相关因素表"对74例肿瘤化疗病人进行疲劳状况评估.[结果]疲乏症状评估表中B因子(精神因子)得分高于其他两个因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化疗疗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疲劳的化疗副反应主要有失眠、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结论]肿瘤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护理中应重视性别、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化疗副反应对病人的影响,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病人睡眠质量,促进食欲,减轻恶心呕吐,从而减轻癌因性疲劳乏的发生及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