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管理组对PICC置管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通过静脉治疗管理组对操作者资质审核、规范PICC置管技术、维护流程,制定护理质量标准,置管安全评价指标。 结果 静脉治疗管理组成立前后的一次置管穿刺技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静脉治疗管理组对PICC置管技术进行的系统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专科护士的培养及专科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解决置管患者住院期间导管的质量监控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问题,提高医院静脉输液质量。方法确定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的人员组成及人员要求,制定工作制度与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质控标准,开展门诊导管维护、疑难患者PICC置管、健康教育、院内外会诊、培训指导、监控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等工作,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开设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后完成PICC疑难置管108例次;导管维护3820例次;院内、外护理会诊55例次;接受院内护士培训290名;接受院外进修护士8名;接待院外参观46人次。实施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监控后中心静脉感染率为0.06%~0.24%,提高了输液的安全质量。结论开设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增加了置管患者的满意度,减轻了病房工作压力;提供了护士专业发展机会,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建立了事前控制的输液安全管理网络;为不断深入地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的研究探索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级监控模式对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提高置管病人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建立三级监控组织、严格培训;审核操作者资质准入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与权限;规范置管技术操作方法、流程;制定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标准和安全评价指标。结果一次置管穿刺成功率提高、病人带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带管时间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级监控模式有利于技术水平和导管维护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置管技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本文报告了PICC专科护士的认证、培训及规范化管理,主要为建立准入制度,进行3个阶段的准入培训,定期进行理论与质量考核,并实施规范化的科室管理。  相似文献   

5.
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7年护理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管理,降低置管风险。方法严格技术准入制度,对操作者进行专项培训,持证上岗,规范置管操作流程,定期质量控制。结果长期进行针对性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医疗纠纷发生。结论通过置管的管理,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医疗纠纷的发生,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医院的医流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静脉输液护士PICC操作资质准入制度。方法成立静脉输液护士小组PICC专业组;制订PICC操作护士资质条件及相关的技术管理规定;建立培训、资质申报与认证程序。结果 26名护士通过了PICC资质认证,穿刺一次成功率由实施认证管理前的90.23%提高至97.45%。结论 PICC操作护士资质准入符合静脉输液行业化管理,确保了操作的安全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袁美锦  南茹  贺春霞 《全科护理》2014,12(4):362-363
根据护理人员资质、职称、学历、工作岗位、能力水平成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专业小组,由专业小组对PICC操作人员准入管理、制定制度和标准、落实会诊及培训考核、处理置管及带管不良事件,经过3年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对PICC技术的掌握,降低护理人员临床PICC操作风险,达到了保障病人安全及护理人员满意的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CC置管申请制度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成立PICC置管质量监督控制小组,建立和完善PICC置管申请制度,制定PICC申请单,规范相关流程,并监控评价该制度实施3年来的效果。结果申请PICC置管1067例,通过申请1044例,未获准置管23例;原因有置管禁忌证4例,穿刺部位血管条件差2例,病人接受程度不足5例,病人不能耐受置管操作2例,回当地不能保证维护5例,申请置管操作护士无资格证5例;成功穿刺1037例,占99.34%,未成功7例中因血管畸形3例,导管尖端未达到上腔静脉4例。结论PICC置管申请制度通过规范高危护理操作程序、落实持证上岗和操作前告知、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降低了置管风险,确保了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如果置管与维护不当可造成多种并发症,而护士置管与维护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导管置入与使用的质量。本文针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有关PICC操作人员资质和管理的要求进行解读,以帮助护理人员进一步理解与应用该标准,从而促进PICC护理质量的提高,提升静脉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ICC专职化管理对导管质量的影响,以保证置管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1月PICC置管的胸部肿瘤患者233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各护理组内的PICC静脉治疗护士负责本组的PICC置管及其质量监控;将2009年12月~2010年11月PICC置管的胸部肿瘤患者480例作为观察组,PICC置管及质量监控实行专业专职化管理,即全科由一名PICC治疗护士连续负责1个月的PICC置管、质量监控及对PICC患者的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置管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结论 PICC专业专职化管理模式能够使PICC置管护理更加程序化、规范化,提高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置管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专业的人员从事专业的工作,可以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节约人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黄红玫 《全科护理》2013,(25):2377-2379
[目的]通过构建规范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管理体系,探讨PICC置管技术在二级医院安全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分析二级医院开展PICC技术所面临的现状,通过严格的新技术准入、PICC护士资格认定、建立PICC组织管理体系、系统培训和宣教、严格考核筛选、制定制度、明确职责等来保证PICC技术在二级医院的应用。[结果]PICC规范化的管理和持续改进使二级医院PICC置管技术有效开展,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实施规范化PICC技术管理体系是二级医院有效开展PICC技术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中的分层级管理,包括成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审核管理组织,优化中心静脉置管的操作流程,修订和完善导管的日常维护标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中心静脉置管知识的培训考核,培养中心静脉置管专业护士,提高了患者对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了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同时合理利用护士人力资源,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促进静脉输液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研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391-1391
目的 规范护士PICC使用和维护记录内容,为患者提供统一、规范的全程置管记录,提高置管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保证置管安全.方法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使用手册》的构成,《PICC患者使用手册》的使用方法.结果 手册使用方便,内容全面具体,可操作性,不仅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而且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减少并发症,同时为护理科研提供依据.结论 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会诊小组在中心静脉置管及维护中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中心静脉置管及护理质量,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风险率。方法成立中心静脉导管会诊管理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成员职责;修订和完善中心静脉置管及护理标准;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建立CVC/PICC准入制度及操作管理流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会诊制度。结果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成立中心静脉导管会诊管理小组,可以提高中心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士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能力的构建与优化。[方法]建立静脉治疗小组,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培训大纲、开展PICC维护流程建设、实践练习与考试。[结果]PICC维护能力的构建与优化实施后PICC置管病人换药时间缩短,发生非计划换药、导管移位、感染、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渗血少于实施前。[结论]护士PICC维护能力的构建与优化包括维护流程、制度的规范化、具体化,是保障PICC护理质量、降低操作风险、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风险意识及PICC维护能力,减少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为培养临床护理专家设置了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资质准入管理的效果。方法建立PICC资质准入制度,于2014年底施行PICC资质准入管理,进行静疗专科培训,组织PICC资质认定考核。对比分析实施前(2013~2014年)和实施后(2015~2016年)护士的PICC专科水平以及PICC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通过实施PICC资质准入管理,护士的PICC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合格率和优秀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PICC资质准入管理能够提高PICC专科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雪芳  郭秀泉  黄蔚华 《全科护理》2014,(11):1034-1036
为了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输液安全,建立了完善的导管专科门诊管理模式,即确立导管门诊的空间设置和护理专科护士人员的配置,制定PICC的准入制度,规定导管专科护士工作职责,建立就诊流程和PICC标准操作流程,规范PICC专科培训制度和会诊制度,成立PICC质量控制小组及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6例应用PICC置管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对照组应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359);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评分及PICC管理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风险,护士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及护理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区三家区级公立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给予PICC导管的19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整理早产儿病历资料,分析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将发生PICC导管异位的早产儿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PICC导管异位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及置管情况的差异性,分析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结果 PICC导管异位早产儿在不同胎龄、体重、置管日龄、置管部位、置管静脉、置管前机械通气、置管护士层级等多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置管护士层级、患儿体重、置管部位等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保护因素,置管前机械通气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早产儿PICC导管的最佳置入长度:左侧为(16. 2±4. 1) cm,右侧为(16. 9±4. 3) cm。结论置管静脉、置管护士层级、患儿体重、置管部位、置管前机械通气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主要影响因素; 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应根据置管静脉及早产儿的体重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工作流程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完整的、系统的PICC置管工作流程,并对临床各科室各级护士进行导管维护的培训,专科护士在流程应用过程中进行临床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申请PICC床边置管会诊的护士能熟练掌握PICC置管适应证及其维护技术,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同时提高了患者及临床医生对PICC置管的满意度(P0.01)。结论 PICC置管工作流程的应用,能提高置管成功率,保证有效静脉通道的通畅和正常使用,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静脉输液技术水平,避免了相关的医疗纠纷,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