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玲  曹慧丽  李智瑞 《全科护理》2021,19(15):2074-2076
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显影仪用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四肢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需要进行PICC穿刺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显影仪引导为患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为患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操作耗时、留置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送管困难、导管异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耗时少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送管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新生儿进行PICC静脉穿刺时使用静脉显影仪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置管,观察组采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1),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13.13±4.58)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10±0.92)d(P0.01)。观察组无痛19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2例,对照组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8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时采用PICC置管,可延长置管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对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行颈内中心静脉置管的63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置管后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固定导管,对照组则使用3M透明敷贴固定,比较2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皮肤浸渍、过敏性皮炎、机械性皮肤损伤、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留置时间也长于对照组,各组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使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能更好地保护穿刺部位皮肤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延长留置时间,保证药物及时准确输入,对危重患者的治疗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原位中心静脉导管置换在ICU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位中心导管置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次已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病例实施原位导管置换。结果30次换管成功,3例换管失败,换管后导管功能正常。结论原位中心静脉导管置换操作简单,对病人安全、痛苦小、无创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采取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非计划拔管、并发症发生和护理纠纷,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姜艳鑫  范东  赵娟  仲伟  张燕燕 《护理研究》2023,(7):1255-1258
目的:探讨26G留置针在成人血液病病人静脉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病并需静脉输血病人4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26G普通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普通留置针,均为同一生产厂家提供,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输血时限、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导管堵管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留置针堵管率、静脉输血完成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时限满足要求。结论:26G留置针可以满足成人各类血制品静脉输注的时限要求,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疼痛程度低,留置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张宝珍  杨珍  江海强 《全科护理》2016,(14):1479-1481
[目的]观察对成人静脉留置针应用单手置管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采取随机数字余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单手置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双手置管法,观察两组病人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及留置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手置管法能提高成人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病人疼痛,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孙杉杉  余琪  沈蕾  陈友玲  赵洁  童瑾  冯丽娟 《全科护理》2021,19(24):3383-338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婴儿下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1岁以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取上肢和下肢静脉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置管一次成功率,24 h内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置管一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和置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儿下肢PICC置管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2种海拔地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 纳入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收治于海拔高度为3828 m的喀喇昆仑山某医疗站的军人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收治于海拔高度为800 m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医院的军人患者78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静脉穿刺方法及操作者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炎、液体渗出、局部感染和管路堵塞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导管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低于平原地区患者,穿刺成功率较低,留置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留置穿刺法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两人操作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疼痛、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针眼渗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疼痛、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针眼渗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改进的两人操作法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夏蜀凤  潘熔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827-4827
目的寻找前臂更适合留置针的穿刺点。方法将200例手术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点,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穿刺点,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在留置期活动时疼痛、留置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两组留置时间、静脉炎和活动时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穿刺点可明显提高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和活动时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浅静脉留置针带芯保护膜滴碘伏湿敷穿刺部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带芯保护膜滴碘伏湿敷浅静脉留置术穿刺点预防针口感染, 减少静脉炎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使用浅静脉留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按常规静脉留置术准备用物,实验组穿刺成功后将带芯保护膜中心滴碘伏覆盖于穿刺点.2组均2 d更换保护膜1次.结果 对照组穿刺口红肿、疼痛、局部硬结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5) ;实验组静脉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碘伏湿敷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点能降低静脉炎及针口感染的发生,延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经下肢和上肢不同静脉途径留置PICC导管的置管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确定最佳留置导管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医院201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经上、下肢不同静脉途径留置PICC导管。将上肢静脉置管者155例作为对照组,将下肢静脉置管者4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送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止血时间、留置时间等置管效果指标,以及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局部渗液、静脉炎和怀疑或明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送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所需时间、止血时间、留置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下肢静脉置管较上肢静脉置管在置管过程中操作简化,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可在综合考虑患儿的健康和血管各项因素之后,将经下肢静脉留置PICC作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首选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4.
曾敏 《护理学报》2009,16(20):68-70
目的探讨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危重病患者静脉营养对防止导管性感染以及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作用。方法选择136例需行静脉营养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经皮下隧道右侧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直接右侧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观察1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静脉营养期间穿刺部位血肿、导管阻塞、导管脱出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且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例明显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结论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置管可有效延长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晏莉 《中国临床护理》2012,4(4):288-28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最佳部位。 方法 将神经外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21例躁动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选择上臂头静脉穿刺,对照组选择上肢前臂内/外侧静脉或手背静脉穿刺。从对上肢活动的影响、留置针保留时间、发生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方面比较2种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 结果 实验组对上肢活动影响较对照组小;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发生穿刺点出血及导管堵塞情况少于对照组。 结论 选择上臂头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优于上肢前臂内/外侧静脉或手背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呋喃西林贴用于艾滋病病人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艾滋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按常规操作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对照组用无菌透明贴覆盖穿刺点,试验组先用呋喃西林贴覆盖穿刺点,再用无菌透明贴覆盖.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点贴呋喃西林贴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在防治80岁以上高龄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引起的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高龄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干预,并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分级情况、留置针使用时间、穿刺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点疼痛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及t值为4.27,4.65,2.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干预可有效延长留置针使用寿命,减少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穿刺点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方法 将400例应用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穿刺。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粗直、血流丰富血管(两组各14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 P>0.05);较细、塌陷血管(两组各60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和长于对照组(均P<0.01)。静脉炎发生率,2类血管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改进法可提高较细、塌陷血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各类血管静脉炎发生率。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率; 留置时间; 静脉炎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1-0040-0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呼吸配合联合导管漂浮原理在调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PICC置管术中颈内静脉异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改变体位法调整异位导管,观察组采用呼吸配合联合导管漂浮原理调整异位导管。比较两组一次性复位成功率、平均调管时间及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复位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调管时间(7.13±2.58 min)及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21±2.35 min)和2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术中运用呼吸配合联合导管漂浮原理可有效调整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缩短调管时间,降低操作并发症发生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