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0 引言乳前牙反牙合是儿童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我们采用唇切斜导板矫治乳前牙反牙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肖亦芳 《黑龙江医学》2014,38(2):173-173
目的观察乳前牙反[牙合]矫治的效果。方法采用上颌牙[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对45例乳前牙反[牙合]进行矫治。结果44例乳前牙反[牙合]在3周~5个月全部解除,早期消除了妨碍上下颌骨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结论乳前牙反[牙合]应早期矫治。应用上颌牙矜垫式活动矫治器可快速解除反[牙合],促使上下颌骨向正常方向生长,方法简便,疗程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活动矫治器对乳前牙反雅(牙合)的矫正疗效.方法 非解剖式(牙合)垫活动矫正器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结果 采用活动矫治器矫正乳前牙反(牙合)48例全部有效.结论 活动矫治器制作方便,费用低廉,矫治快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50例乳前牙反(牙合)的患儿,每天戴用活动(牙合)垫式矫治器.4周~6个月复诊观察,对其解除前牙反覆(牙合)关系所需时间、后牙咬(牙合)关系的建立、患儿面型的改善及复发人数来评价(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疗效.结果 50例患儿前牙反覆(牙合)关系解除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0例4~5周,34例5~9周,2例9~12周,4例12~18周,方可建立后牙咬(牙合)关系和前牙的正常覆(牙合)覆盖.经追踪观察没有1例患儿复发,面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观的.对于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50例乳前牙反(牙合)的患儿,每天戴用活动(牙合)垫式矫治器.4周~6个月复诊观察,对其解除前牙反覆(牙合)关系所需时间、后牙咬(牙合)关系的建立、患儿面型的改善及复发人数来评价(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疗效.结果 50例患儿前牙反覆(牙合)关系解除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0例4~5周,34例5~9周,2例9~12周,4例12~18周,方可建立后牙咬(牙合)关系和前牙的正常覆(牙合)覆盖.经追踪观察没有1例患儿复发,面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观的.对于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先戴用下颌斜面导板,待前牙反(牙合)全部解除后改用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结果 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分步矫治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满意的矫治效果,乳前牙反(牙合)的矫治对于预防恒牙再度出现反(牙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前牙反[牙合]的病因及影响其治疗结果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0例乳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垫附双曲舌簧矫治器进行矫治,并对其治疗结果行为期五年的追踪观察。结果:乳牙反[牙合]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早期矫治乳前牙反[牙合]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大多数患者术后疗效稳定,但仍有复发的可能。结论:遗传因素和口腔不良习惯既是导致乳牙反[牙合]的主要病因,又是影响其术后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例乳前牙反(牙合)病人,年龄3~5岁(平均月龄40.75月).应用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治疗成功率、反(牙合)解除的平均治疗时间、矫治器脱落率、正畸钢丝形变以及病人软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成功治疗1...  相似文献   

9.
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因严重影响(牙合)、颌、面的正常发育,并常随年龄增大而错(牙合)而加重.因此,提倡尽早矫治.本文介绍粘固式下颌前牙联冠斜面导板,用于乳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具有成本低、制作简单、疗程短、效果显著的优点,现将该矫治方法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乳前牙反(牙合)已是乳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有逐年增多趋势.现在研究证明,乳牙反(牙合)常常导致颅面骨骼发育异常,有必要尽快矫治[1].  相似文献   

11.
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因严重影响(牙合)、颌、面的正常发育,并常随年龄增大而错(牙合)而加重.因此,提倡尽早矫治.本文介绍粘固式下颌前牙联冠斜面导板,用于乳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具有成本低、制作简单、疗程短、效果显著的优点,现将该矫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林波  吴求亮 《浙江实用医学》2003,8(5):266-266,277
目的 探索FR-Ⅲ型矫治器的一种新的改良设计方法,使矫治替牙期功能性反合速度与效果更加理想。方法 在Tenti改良型矫治器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用塑料合垫代替金属咬合板,保留下唇弓,同时增加下前牙塑料斜面导板。临床应用12例替牙期功能反合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在12例替牙期功能性反合患者的临床初步运用中,该矫治器具有解除前牙反合速度快及制作方便等优点。结论 应用该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功能性反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合)的疗效。方法对2011-01~2014-0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自愿选择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的15例牙(合)畸形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最长反牙(合)解除时间2个月,最短3周,平均疗程(4±0.5)个月。矫治后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追踪2年,13例牙性及功能性反牙(合)疗效稳定,无复发。2例有骨性反牙(合)遗传史,反牙(合)复发。结论固定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能够减少患儿的不配合及就诊次数,并顺利地解除乳前牙反牙(合),是一种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高效矫治器。  相似文献   

14.
导弓式可摘矫治器矫治前牙反合的体会附属口腔医院赵春祥,陈正国关键词导弓式可摘矫治器;前牙反;矫治;口腔前牙反是乳替牙期的主要错畸形,不仅影响患者口腔功能,且严重影响儿童、颌、面的正常发育。本文介绍导弓式可摘矫治器矫治乳替牙期儿童早期前牙反体会.1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替牙列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病情及特点,探讨纠正反[牙合]的方法。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例前牙反[牙合]的患者,利用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的[牙合]垫部分解除前牙锁结,观察牙根发育情况再对舌簧施加轻力纠正前牙反[牙合]。结果:前牙锁结解除,反[牙合]纠正。结论:利用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的垫部分解除前牙锁结,纠正前牙反[牙合]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牙列前牙反牙合的上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评估其效果。方法选择32例乳前牙反牙合患者,在上颌全牙弓粘接固定树脂矫治器,进行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获得良好的前牙覆盖关系,疗效显著。结论上颌全牙列粘接固定树脂矫治器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既能消除咬合干扰,又能实施上颌骨矫形治疗,是一种临床有效的矫治反牙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乳牙反(牙合)是乳牙期最常见的错合畸形,其发病率为8.3%[1]。乳牙反(牙合)多为牙性一功能性反(牙合),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造成面中部的发育受限而发育成为完全的骨性错合[2]。研究表明,多个乳前牙反(牙合)较个别乳前牙反(牙合)更有形成恒牙反(牙合)的趋势,演变成恒牙期AngleⅢ错(牙合)[3]。我们采用传统的活动矫治器为主,对3~5岁乳前牙反(牙合)进行矫正,并跟踪观察至恒前牙建(牙合),探讨乳牙反(牙合)矫治方法与替牙后恒牙(牙合)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 乳前牙反牙合是儿童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我们采用唇切斜导板矫治乳前牙反牙合 ,取得了较好效果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门诊患儿 30 (男 12 ,女 18)例 .年龄 :3~ 6(平均 4.3± 0 .9)岁 ) .乳牙反牙合 1例 , 2例 , 1例 , 9例 , 对刃 反牙合 1例 , 3例 , 2例 , 11例 .1.2 矫治方法 唇切斜导板 .1.3 结果 治疗时间最短 4d,最长 38d,平均 2 1d.复诊次数 1~ 7次 ,平均 4次 ,其中 2例明显下颌前突者夜间配合颏兜牵引 .30例乳牙反牙合患儿 ,2 7例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 ,3例虽已…  相似文献   

19.
牙齿反会引起严重的面部畸型,笔者应用唇侧切斜导板治疗50例前牙反病人,疗效显著,本方法快捷、舒适、易于操作. 1 临床资料 1.l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病人,男34例,女16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5岁,均为前牙反 ,无明显拥挤.其中乳前牙Ⅲ+Ⅲ反42例,两个恒牙反 4例(2+2),多个恒牙反 2例,单个牙反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乳前牙反(牙合)与40例正常乳牙(牙合)儿童的X线牙颌面形态特征.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40例哈尔滨地区正常乳牙(牙合)儿童和40例乳前牙反儿童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两组中以下指标FNA、A-NV、SNB、FH/NP、SE、SND、ANB、Wits、NA/PA、UI-NA、UI/NA、UI-AP、LI-NB、LI/NB、LI-AP、LI/MP、FMIA、UI/LI、FH/O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乳前牙反主要存在颌间关系不调及上下切牙位置异常等改变,其中颌间关系不调主要为上颌后缩及下颌功能位置的改变造成.乳前牙反以牙性-功能性改变为主,但亦存在牙颌面形态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