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料与方法 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7岁。脑血管造影发现与症状相关的动脉闭塞后插入微导管,其尖端贴近血栓,注入尿激酶25万U(稀释到1万U/ml,1ml/min)。造影未通则用微导丝向远端推进,机械性粉碎血栓,沿微导丝跟进微导管,经微导管手推造影证实穿过血栓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再将微导管退回血栓内,注入尿激酶5万U,后将微导管撤回到血栓近端,行血管造影。上述过程可重复,直到闭塞动脉再通或尿激酶用量达150万U,停止溶栓。溶栓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MRS 0~3级为好结果,4-6级为差结果。  相似文献   

2.
1资料与方法 1998年3月~2003年9月,本科采用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0例,男26例,女14例,合并房颤病史12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61.3岁,溶栓结束时间2.5~8 h,平均4.1 h,尿激酶总用量50~150万单位,平均78万单位.患者按入选标准严格选择,在准备动脉溶栓前为了争取时间常规先静脉内输注尿激酶25万单位,然后,动脉造影,针对闭塞血管或责任血管超选择溶栓,直到闭塞血管完全开通或症状明显缓解或尿激酶总量达到150万单位为止.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溶栓后3个月功能评价按MRS评分,0~2分认为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急性脑梗死病人217例,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部位,然后用导引导管或微导管按1万U/min的速度向责任血管泵入尿激酶,每注射10万U即重复血管造影,如果造影显示堵塞血管已经再通则停止溶栓治疗,在治疗2 h、 24 h、7 d、14 d按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65.90%(143/217),溶栓2 h、24 h、7 d和14 d的有效率分别为70.05%、70.97%、76.96%和79.26%。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能恢复血流灌注,阻断脑梗死病理过程,避免脑细胞坏死,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4 4岁。半月前上感。头痛 ,恶心、呕吐、耳呜逐渐加重一周入院。无发热。查体 :神清 ,视乳头水肿 ,颈强直。CSF :压力5 5 0mmH2 O ,细胞数 0 ,蛋白4 5mg/dl。MRI+MRA +MRV示 :双侧横窦及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DSA证实静脉窦血栓形成 ,左半球循环稍好。因考虑上矢状窦及双侧横窦完全栓塞。静脉置管难达上矢状窦前端 ,动脉到静脉仍有少量血液循环 ,即以 4F导管经左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 15 0万/ 10 0ml盐水 ,30分钟注完。保留导管鞘回病房。甘露醇 2 5 0mlVI,q4h。 6小时后PT12 2″ ,活动度 10 0 %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 D A V Fs) 的治疗方法。方法 42 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 S A) 监视下,以各种材料行血管内栓塞治疗,7 例单纯用颈动脉压迫法治疗。结果 49 例中,35 例应用上述方法治愈,治愈率为735 % ,6 例症状明显改善,7例好转,1 例死亡。结论 应用颈动脉压迫法及微导管技术栓塞是治疗 D A V Fs 的有效手段。正确选择栓塞途径、材料和提高技术水平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治疗13例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及血管内干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颈动脉系统病变11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8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包含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3例),椎基底动脉闭塞2例。溶栓开始时间3~12h,平均7.5h,其中10例在6h内开始。使用尿激酶30万~100万U,平均70万U。溶栓后2例给予血管内支架治疗,4例给予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治疗。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5例,无效3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7例,未成功再通3例。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无并发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情况。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剂量尿激酶(UK)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动脉导管溶栓组(导管组)和静脉溶栓组(静脉组)各30例,分别动脉导管注射和静脉注射小剂量UK10 ̄20万U,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检查作出疗效评价。结果 导管组临床有效率93.3%,影像学有效率80%,静脉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5月 ,用微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2 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16例 ,年龄 2 8~70岁 ,平均 4 5岁。 2 9例脑CT检查有SAH ,合并脑内血肿 5例 ,其中位于额颞叶 1例 ,颞叶 2例 ,前纵裂额底 2例 ,并破入脑室 ,血肿量 10~ 30ml左右。动眼神经麻痹 1例。发病到入院时间 :1~ 4天 2 6例 ,5~ 10天 3例。入院到脑血管造影时间 :1~ 4天 12例 ,5~ 10天 17例。动脉瘤栓塞治疗时间 :1~ 4天 3例 ,7~ 14天 18例 ,15天以上 8例。全部病人都做了脑CT和DSA全脑…  相似文献   

9.
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早期脑梗塞的有效疗法。方法选择发病6h内脑梗塞患者93例,随机分为动脉组(32例)和静脉组(61例)。除一般治疗外,静脉组予以尿激酶25万U/d静脉滴注,连续7d。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将多孔微导管插入血栓,按1万U/min注入尿激酶,每使用25万U即测凝血指标并行血管造影,血管开通后,再注入25万U以溶解迁徙性血栓。结果两组3个月后疗效显示,动脉组有效率为87.5%,优于静脉组的60.65%(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动脉组亦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采用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塞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UK)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动脉导管溶栓组(导管组)和静脉溶栓组(静脉组)各30例,分别动脉导管注射和静脉注射小剂量UK10~20万U,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检查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导管组临床有效率93.33%,影像学有效率80%,静脉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UK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在72小时内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急性脑梗塞介入性溶栓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老年人分发脑梗塞早期应用介入性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将介入导管置入病变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在导管内缓慢注入尿激酶或精制腹蛇抗栓酶。治疗前后分别行DSA脑血管造影,并在治疗前、治疗后1小时、2周分别作神经功能谰定。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9例,血流量增加6例,无变化5例。治疗后1小时运动改善19例,感觉改善12例,语言改善9例。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进行脑血管造影后 ,超选择性地把微导管插至梗死灶近端 ,注入尿激酶接触溶栓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头颅CT ,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12例患者中 5例溶栓治疗术中复流再通 ,3例部分恢复血供 (仍存部分狭窄 )。溶栓后 2周神经功能评分达 10 0分 5例 ,神经功能评分≥ 84分 5例 ,6 4分 1例 ,死亡 1例。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使梗死血管复流再通 ,神经功能迅速恢复 ,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资料及方法本组 70例全脑血管造影病例均包括动脉期 ,毛细血管期 ,以及静脉期造影 ,并对 140侧半球静脉期像进行对比分析。70例病例中男性 2 9例 ,女性 41例。年龄 12~ 73岁 ,平均 41岁。SAH 46例 ,其中破裂脑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 44例。AVM 5例 ,开颅切除术4例 ,介入栓塞术 1例。CCF 2例 ,2 0 %均行介入治疗。脑肿瘤 7例 ,行开颅切除术。脑出血 4例 ,3例行血肿清除术。脑梗塞 6例 ,3例介入溶栓术 ,2例颈内 颈外动脉搭桥术。全组病例DSA检查 75次 ,无合并症发生。使用设备 :SiemensMULTISTAR1997。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索抑郁症良好的治疗方法 ,寻找预防复发的途径而采用了单用阿米替林与阿米替林联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 ,并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 ,现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自 1997~ 2 0 0 1年末符合CCMD - 2-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 5 0例病人 ,随机分为单用阿米替林治疗组 (A) 2 5例 ,其中男 12例 ,女 13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2 5 16± 8 32 )岁 ,病程 3~ 36个月 ,平均 (11 92± 10 89)个月 ,HAMD (2 3 32±5 16 )分 ,SDSS(10 6 3± 2 5 6 )分。阿米替林联合心理疗法组 (B) 2 5例 ,其中男 11例 ,女 14例 …  相似文献   

15.
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我们于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1月应用东菱克栓酶 (DF 5 2 1)对 5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发病 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DF 5 2 1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各 5 0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治疗组 :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5 7~ 76岁 ,平均 71.6± 7.0岁。高血压病史 4 2例 ,糖尿病史 14例 ,冠心病史 18例 ,卒中病史 11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参照CSS标准 ) ,轻度 (0~ 15分 ) 32例 ,中度 (16~ 30分 ) 8例 ,重度 (31~ 4 5分 ) 10例。对照组 :男 2 6…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抑制胶质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材料与方法C6胶质瘤细胞系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SD大鼠购自山东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抗体系美国PHARMINGEG公司生产 ,FⅧRAg单克隆抗体系DAKO公司产品。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SD大鼠左下腹皮下 ,每个接种部位注射 0 2ml,含活细胞数为 1× 1 0 6 个。荷瘤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7只 ,分别为对照组 (PBS组 )和 3个实验组 (2 μgAb、 1 0 μgAb及50 μgAb组 )。 3个实验组尾静脉注射VEGF抗体 ,每只每次分别 2 μg、 1 0 μg及 50 …  相似文献   

17.
31例成人出血性Moyamoya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Moyamoya病多以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 ,现收集了我院 1 993年 1 1月~ 2 0 0 1年 4月经CT、血管造影证实的出血性Moyamoya病 3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7例 ,女 1 4例 ,年龄 1 7岁~ 51岁 ,平均 38岁。CT证实出血后 1周~ 3年行脑血管造影 (DSA2 9例 ,颈总动脉造影 2例 )确诊。本组仅 1例 1 0年前发生 1次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其余均为首次出血。1 .2 临床表现 头痛 2 6例 ,呕吐 2 4例 ,抽搐 2例 ,意识障碍1 8例 ,瞳孔不等 3例 ,中枢性面、舌瘫 7例 ,偏瘫 7例 ,四肢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于分析颈内动脉闭塞的好发部位 ,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其它脑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1 研究对象自 1999 0 1~ 2 0 0 1 12入住我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2 41例 ,除入院时动脉溶栓已作脑血管造影者外 ,所有病人入院后常规作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颅外血管 ,TCD检测颅内血管 ,同时作头颅CT和 (或 )MRI检查 ,共发现颈内动脉闭塞 10 8例 ,其中男 81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3 5~ 80岁 ,平均 5 4± 11岁 ,所有患者都询问卒中史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2 结果2 1 脑血管造影结果  10 8例颈内动脉闭塞中…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治疗迟发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自 1996年 9月 ,采用血管内治疗术治疗 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所致的迟发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CVS)患者 ,现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2 8~ 6 0岁 ,均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入院时Hunt Hess分级Ⅰ级 1例 ,Ⅱ级 3例 ,Ⅲ级 5例 ,Ⅳ级 1例 :头颅CT依据Fish分级 ,Ⅱ级 3例 ,Ⅲ 7例。 10例患者均为大脑前循环动脉瘤。SAH后 72小时以内均接受治疗 ,其中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 6例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 4例。术后均给予扩容升压、血液稀释 (3H)、脑保护剂和…  相似文献   

20.
多系统萎缩 (MSA)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多部位萎缩变性疾病 ,起病缓慢 ,早期诊断困难。现将 1992~ 1998年收治确诊的 2 0例 (MSA)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shy -Drager综合征 (SDS) 9例 ,橄榄桥小脑萎缩 (OPCA) 8例 ,黑质纹状体变性 (SND) 3例。男 12例 ,女 8例。住院时年龄 3 8~ 61岁 ,平均 48 6岁。均为隐匿起病 ,缓慢发展 ,入院时病程 1 5~ 8年。平均 3 5年。1 2 首发症状 SDS以直立性晕厥起病 6例 ,以阳萎、排尿障碍 3例。OPCA以构音障碍 1例 ,双下肢发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