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 ,男 ,干部 ,35岁 ,2 0 0 1年 12月 10日就诊。患者平素性格内向 ,半年前偶感胸部梗塞不适 ,进食后症状更为明显 ,未予治疗 ,症状进行性加重 ,食入即吐 ,无法进食 ,形体逐渐消瘦 ,失眠健忘。X线检查 :食道下段贲门段良性狭窄。诊断为 :贲门失弛缓症。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有增无减 ,经人介绍前来我科求治。查 :精神萎靡 ,面色萎黄 ,消瘦 ,舌淡 ,苔白 ,脉弦细。辨证 :肝失疏泄 ,胃失和降。治则 :疏肝理气 ,和胃降逆。取穴 :(1)天突、内关、膻中、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2 )膈俞、脾俞、胃俞。以 10天为 1个疗程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前 10…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少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由于服药困难或拒手术而来求诊.主取内关、中院、足三里,随症加穴。因针法独特,皆收效满意,兹介绍如下。王××,男,36岁,1991年5月初诊。患者于3年前因惊吓,劳心过度而致病。开始自觉每于饮食后胃院部不适,剑突下梗噎,每因情绪波动加重,经中西医治疗病情一度好转.自今年5月始,感进食时下咽梗噎,而只能用流质。近10多天,患者汤水难进,时常呕吐,以吐出为快,胃脘部隐痛,经X线上消化道钡透,诊为“贲门失弛缓症”。 相似文献
3.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贲门神经功能障碍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由于食管壁内神经丛与平滑肌损害及迷走神经功能障碍,引起食管贲门失弛缓,致使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升高,吞咽动作后LES不能充分松弛,食物不能进入胃中,同时由于食管动力障碍,蠕动差而致食物及液体潴留于食管内,故临床以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及食物反流为最常见症状。由于长期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而致摄入不足,中晚期常见体质量下降、贫血,严重时可发生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晚期极度扩张的食管压迫邻近器官可引起气急、发绀,食管 有的为霉菌 相似文献
4.
5.
6.
7.
8.
郭××女,43岁,1991-2-10初诊。该患于1988年9月起,无明显原因自觉吞咽梗涩,胸膈时痛、恶心呕吐。而于佳木斯医学院附院确诊为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给以安定、B 族维生素等治疗,病情尚稳定。近半年来,病复加重,固体食物难以下咽,饮汤水亦有梗塞感,胸膈疼痛,频呕。而来院就诊。刻诊:形瘦、面色无华,吞咽梗阻,胸脘疼痛,口干、恶心呕吐,舌暗、苔薄少津,脉沉细涩。证属痰淤内结、阴亏血虚之噎膈,痰淤互结,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早期贲门失弛缓症江苏省南通市任港医院(226005)刘尚清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顾庆华【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中医药治疗,临床经验贲门失弛缓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过去由于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对其早期表现,往往冠以“神经官能症”之名,因而失去了早...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贲门失弛缓症是以吞咽困难、食物滞留食道引起近端食管扩张出现呕吐、胸骨后胀痛、进而消瘦为主症的病变。因其发病机理不甚明了,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多采用手术。笔者尝试辨证分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此症取得一定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是以食管蠕动功能丧失和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或松弛不完全为特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是除食管癌外常见的需要外科治疗的食管疾病。在我国缺乏该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 ,该病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1] ,以 5 0岁以下的青壮年居多。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食管体部蠕动消失和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或松弛不完全 ,神经解剖学资料证明 ,食管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退行性变。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较容易 ,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隔夜宿食和体质量下降。X线钡餐检查和食管测压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目… 相似文献
12.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治疗方法 ,早期可用保守疗法 ,中晚期均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我们自 1993年以来采用中西药结合保守疗法试治本症2 1例 ,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均为门诊病例 ,年龄 2 7~ 5 1岁 ,平均 33岁 ;男 13例 ,女 8例 ;病程 2个月~ 12 a,平均 2 .8a;早期 9例 ,中期 11例 ,晚期 1例。全部病例均有吞咽困难、呕吐反胃或食入即吐 ,甚者滴水难入 ,部分病例有胸痛或上腹疼痛 ,形体偏瘦 ,个别有贫血现象 ,所有病例均经 X线钡餐透视和 (或 )食管纤维镜检查证实为贲门失弛缓症 ,… 相似文献
13.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噎膈范畴,本例按照中医经络理论,通过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1病案赵某,女,24岁。主诉:吞咽困难,食入即吐四年余。病史:患者五年前因为高考精神较紧张,有段时间纳食较差,甚则不欲饮食,但尚未感觉吞咽困难,后逐渐感觉下咽不畅,尤以较坚硬固体食物明显。食入后即觉哽塞不舒,吞咽受阻,遂吐出食物,重新将食物嚼烂并加饮温热汤水以促进食物的吞咽。如此可缓慢勉强吞咽下食物。一顿饭如此反复,多达十几次。吞咽时胸骨后有沉重感。两年前通过食管钡餐造影确诊为本病。后患者陆续服用中药一年余,多为… 相似文献
14.
宾某 ,男 ,61岁 ,退休教师。 2 0 0 0 - 0 2 - 2 7来诊。吞咽困难 ,食后即吐 ,反复发作 1 2年 ,再发 1周。患者自 1 988年初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咽食时阻塞不顺之感 ,但尚能进食 ,未予注意。此症呈间歇性发作 ,且逐渐加重 ,伴见咽下疼痛和胸骨后疼痛 ,甚至食后即吐。曾到当地医院就诊 ,经行纤维胃镜扩张后症状缓解。尔后每因情绪紧张或进食生冷食物而再发 ,每年发作数次不等 ,均需到医院行胃镜扩张后方能进食。 1周前因饮食不节上症再发 ,曾到某医院诊治 ,拟诊为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经行胃镜扩张及含服消心痛、心痛定等药 ,均未见效 ,惟恐手术而…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是临床中原因尚未明了的一种以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体部蠕动减弱,甚或无蠕动现象为主要特征的食管动力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无特效治疗药物。采用物理性扩张疗法能获得短期疗效,但需长期反复进行。手术治疗易继发其他病症。运用按摩手法治疗此病有独到之处,疗效满意。笔者现将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按摩手 相似文献
16.
作者自1985年以来在门诊运用速效救心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0~30岁者8例,31~40岁3例;病程5年以下6例,6~10年者5例;病期为早期者8例,中期2例,晚期6例.诱因由情绪波动而起7例,由食生冷而起2例,由食辛辣而起2例.临床表现均有吞咽困难,其中间歇者8例,持续性者3例,进固体食物困难3例,液体食物困难者3例,两者均困难者5例,食物返流,胸骨后痛,放射部位在心前区者5例,颈部者1例,背部者1例,两臂者1例.11例在全部作食道钡透,胃镜及心电图检查后,排除返流性食管炎、食管癌、贲门癌及心绞痛等疾病而确诊. 相似文献
17.
启膈散治愈贲门失弛缓症一例曾令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30023南宁市园湖路2号覃某,女,34岁,1992年2月20日初诊。吞咽困难半年余。1991年4月初因工作紧张,心情不畅而不思饮食,未予治疗。至1991年7月初渐觉吞咽困难,自觉食物入咽后不... 相似文献
18.
小建中汤治愈一例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女,24岁。1987年6月6日诊。患者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干食困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一个多月前,曾先后在我院及重庆市某医院食道钡餐检查,均示:食道边缘光滑,下端变尖,成锥形改变。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我处就诊。病员面色 相似文献
19.
孙某某,男,75岁。2003年1月27日初诊。主诉反复咽下困难,胸骨后胀痛伴呕吐30余年,加重2月。患者于1972年体检时发现食道下段狭窄,后渐出现吞咽不畅,进行性加重,食后胸骨后胀痛.呕吐黏液与食物。秋冬季病情加重,春夏季病情缓解。患者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除外占位性病变,经X线钡餐透视检查,诊为“贲门失弛缓症”。10年前在某医院消化内科行食道扩张术治疗,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