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骨架结构改变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PKC激动剂或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0 min,LPS刺激HUVECs 4 h后,RT-PCR、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β-1,4一GalT-Ⅰ表达变化,细胞荧光染色观察β-1,4-GalT-Ⅰ催化的糖链表达变化及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通过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试验观察HUVECs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 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刺激HUVECs引起的β-1,4-GalT-Ⅰ表达的上调,PKC激动剂能够使上调的β-1,4-GalT-Ⅰ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在HUVECs中β-1,4-GalT-Ⅰ与细胞骨架有共同定位,PKC抑制剂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和β-1,4-GalT-Ⅰ细胞内的再分布;PKC抑制剂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能力的上调.结论 PKC可能参与调节LPS诱导的HUVECs β-1,4-GalT-Ⅰ的表达,可能多种类型的PKC参与了这一调节过程;PKC可能通过对β-1,4-GalT-Ⅰ的调节进而影响炎症过程中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及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其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诱导培养分化为DCs,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DCs中β-1,4-GalT-Ⅰ的表达与定位;通过细胞粘附试验分析β-1,4-GalT-Ⅰ表达与细胞粘附能力的关系。用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LA)作为细胞表面β-1,4-GalT-Ⅰ抑制剂,研究β-1,4-GalT-Ⅰ在DCs细胞粘附以及与CD4+Th细胞形成免疫突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人外周血来源DCs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可表达长型和短型β-1,4-GalT-Ⅰ;长型β-1,4-GalT-Ⅰ或细胞表面β-1,4-GalT-Ⅰ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粘附能力呈正相关;α-LA既可抑制DCs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又可抑制DCs与CD4+Th形成免疫突触。结论:β-1,4-GalT-Ⅰ在DCs中表达,他们作为粘附分子参与细胞粘附和免疫突触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rhIL-18BP)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20 ng/ml的TNF-α和不同质量浓度的rhIL-18BP孵育相应时间,提取mRNA并用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IL-6、IL-8)、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IL-8)、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sVCAM-1)的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1)IL-18BP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2)IL-18BP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的凋亡。结论 rhIL-18BP对TNF-α诱导的内皮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并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LPS和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SSeCKS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牛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rc-suppressed C Kinase Substrate,SSeCKS)表达的影响和对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探讨SSeCKS参与细胞骨架结构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LPS、TNF-α刺激体外培养的BPAEC,应用原位杂交、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不同刺激条件下BPAEC中SSeCK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荧光法观察LPS、TNF-α对内皮细胞中SSeCKS与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定位和结构的影响。结果:静息状态的BPAEC表达极少量的SSeCKS;经LPS刺激后,SSeCKS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而TNF-α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内皮细胞SSeCKS表达增加;LPS和TNF-α刺激后,F-actin发生重构,且SSeCKS向核周、细胞膜纤维、板状伪足聚集;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抑制LPS和TNF-α对内皮细胞F-actin和SSeCKS细胞内定位改变的影响。结论:TNF-α能够诱导内皮细胞SSeCKS表达增加,PKC参与LPS、TNF-α诱导内皮细胞F-actin的重构和SSeCKS重新分布。提示SSeCKS可能与LPS和TNF-α诱导内皮细胞F-actin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 IP3R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及PKC在此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以期为肝肾综合征(HRS)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IP3R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并分别用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PMA、PKCα、PKCδ特异性抑制剂及HA-DN-PKCα质粒转染干预上述诱导实验检测IP3 R1的表达变化.此外,免疫印迹检测TNF-α对p-PKCα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 TNF-α明显上调IP3 R1蛋白和mRNA表达.PMA、PKCα抑制剂Safingol和HA-DN-PKCα质粒瞬时转染预处理HMCs后,均能明显阻断TNF-α诱导IP3 R1蛋白的表达,而PKCδ抑制剂Rottlerin预处理后,对IP3 R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此外,TNF-α刺激HMCs,各不同时间组总PKCα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而TNF-α刺激8 h p-PKC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TNF-α能上调人系膜细胞IP3 R1蛋白及mRNA的表达,TNF-α活化PKCα是TNF-α上调IP3 R1表达的重要上游信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黏附的可能机制。方法取HTL处理的大鼠胸主动脉,检测NF-κB p65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HTL,分别对其进行时效与量效处理后,所谓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和Chop及黏附蛋白VCAM-1和ICAM-1的表达,以及内质网应激激动剂与抑制剂对HTL诱导的HUVECs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用"STRING"预测Bip(HSPA5)和Chop(DDIT3)与黏附因子VCAM-1和ICAM-1的相互作用。结果 HTL诱导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的内皮细胞NF-κB p65表达,促HUVECs的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和Chop及黏附因子VCAM-1和ICAM-1的表达(P0.05),内质网激动剂上调HTL对黏附因子的表达,内质网抑制剂抑制HTL对黏附因子的表达(P0.05);"STRING"软件预测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和Chop与黏附因子VCAM-1和ICAM-1具有相互作用。结论 HTL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促进HUVECs黏附。  相似文献   

7.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对施万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施万细胞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T-Ⅰ)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的正、反义β-1,4-GalT-Ⅰ表达质粒,转染到施万细胞中,分析转染细胞倍增时间、^3H-TdR掺人情况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转染正义β-1,4-GalT-Ⅰ后施万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这种作用随转染浓度增大而增强;在G1/G0期的细胞数目增加,S期的数目减少。而转染反义β-1,4-GalT-Ⅰ有相反的作用。结论 β-1,4-GalT-Ⅰ对施万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在周围神经施万细胞的增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以探讨α-MSH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机制。以U937细胞与ECV304细胞相互黏附作为实验模型,观察LPS或TNF-α刺激ECV304细胞,以及α-MSH干预后,对U937细胞黏附于ECV304细胞的影响。用不同浓度α-MSH处理ECV304细胞,或在LPS/TNF-α处理的同时加不同浓度的α-MSH培养ECV304细胞,以FACS检测ICAM-1,RT-PCR检测骨桥蛋白(OPN)mRNA,Westernblot检测OP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LPS或TNF-α处理ECV304细胞可增加ECV304细胞与U937细胞的黏附,而α-MSH降低这种黏附作用。α-MSH抑制ECV304细胞表达ICAM-1和OPN蛋白;LPS或TNF-α刺激后,ECV304细胞表达OPN mRNA上调,而α-MSH能抑制LPS或TNF-α的上调作用。这些结果提示,α-MSH可通过降低ICAM-1和OPN的表达抑制炎症时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9.
刘文芳 《解剖学报》2020,51(6):868-876
目的 探讨微小RNA-423-5p(miR-423-5p)对脂多糖(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1 mg/L LPS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24 h,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miR-423-5p和乙醛脱氢酶2(ALDH2)的表达。通过转染anti-miR-423-5p和pcDNA-ALDH2下调miR-423-5p和上调ALDH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并用ELISA试剂盒检测LPS诱导后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423-5p与ALDH2的调控关系。结果 与对照相比,LPS可诱导HUVECs凋亡和损伤,使HUVECs中miR-423-5p、Bax表达量及IL-6和TNF-α分泌量均显著升高(P<0.05),ALDH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Bcl-2量显著降低(P<0.05);下调mi-423-5p表达和过表达ALDH2均可减轻LPS诱导的HUVECs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miR-423-5p靶向负调控ALDH2的表达;抑制ALDH2表达逆转了下调miR-423-5p表达对LPS诱导的HUVECs损伤的作用。结论 下调miR-423-5p表达可靶向ALDH2减轻LPS对HUVECs的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常贺  王焱  李刚  邹军 《免疫学杂志》2011,(11):949-953,958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的免疫球蛋白IgG预处理内皮细胞30 min,再加入TNF-α孵育2 h,或不同剂量的IgG与TNF-α预孵育30 min后加入内皮细胞孵育2 h,RT-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及细胞因子IL-6、GM-CSF、IFN-β的mRNA表达;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分子的蛋白表达及免疫球蛋白IgG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IgG预处理内皮细胞再加入TNF-α或IgG与TNF-α预孵育后加入内皮细胞,IgG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TNF-α诱导的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及细胞因子(IL-6、GM-CSF、IFN-β)的表达,IgG含有anti-IFN-γ,anti-TNF-α,anti-MCP-1的自身抗体。结论 IgG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内皮细胞分泌的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表达及IgG存在抗细胞因子的自身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增加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法采用FITC标记白蛋白漏出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观察卡巴胆碱对TNF-α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明显增加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P〈0.05),诱导细胞皱缩,细胞间隙增大和细胞骨架排列紊乱。给予卡巴胆碱可以明显抑制TNF-α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可以使细胞间隙明显减小,细胞骨架排列有序。结论卡巴胆碱可能通过抑制TNF-α对细胞骨架的损伤,进而抑制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实验分组采用TGF-β、S1P和S1P受体1(S1PR1)抑制剂VPC23019处理HUVECs。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VE-cadherin)、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S1PR1和p-Smad3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mad3的核转位。结果:与TGF-β组相比,TGF-β+S1P组End-MT进程显著被抑制,Smad3磷酸化及核转位显著减少(P<0.05);而加入S1PR1抑制剂后,上述S1P的作用被逆转(P<0.05)。结论:在HUVECs中,S1P通过S1PR1抑制TGF-β诱导的End-MT,该效应可能与Smad3磷酸化及核转位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炎性环境中内皮微粒(EMPs)在单核细胞参与的促内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EMPs对单核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内皮细胞,超速离心法获取EMPs;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经EMPs激活的单核细胞株THP-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VEGF-A、VEGF-C的表达情况;将HUVECs和THP-1细胞或者经EMPs诱导的THP-1细胞共培养,检测HUVECs的增殖情况;运用RT-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经EMPs激活的THP-1细胞对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 内皮细胞经炎性因子刺激后释放EMPs,EMPs刺激的THP-1细胞上清中VEGF-A和VEGF-C蛋白水平明显升高;HUVECs细胞增殖实验中,与THP-1细胞或者经EMPs诱导的THP-1共培养的两种情况下,HUVECs均显著增多;与EMPs共培养3d后,THP-1中vWF和VEGFR-2蛋白表达为阳性,基因表达为阴性,共培养8d后,vWF和VEGFR-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炎性环境中内皮细胞释放EMPs可以促使单核细胞分泌VEGF-A和VEGF-C,后两者可使HUVECs增殖,EMPs仅能使单核细胞一过性呈现内皮表型,而不能将其转分化为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内皮细胞表达淋巴管表型的作用。方法 SDF-1α和IL-1β分别诱导内皮细胞株CRL-1730,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其内皮及淋巴管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 SDF-1α诱导培养之后,CRL-1730细胞株的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随其浓度增高而表达降低,淋巴管标志物平足蛋白(podoplanin)、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x-1)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随其浓度增高而表达增高。IL-1β诱导之后,CRL-1730细胞株的vWF、VEGFR2和podoplanin、prox-1、LYVE-1的变化趋势同SDF-1α,而VE-cadherin的表达量基本不变。结论 SDF-1α和IL-1β都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淋巴管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坐骨神经中特异性地扩增β-1,4-GalT-Ⅰ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Ⅰ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β-1,4-GalT-ⅠmRNA在正常和夹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表明:β-1,4-GalT-Ⅰ 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中表达,在夹伤坐骨神经后1-2d,β-1,4-GalTⅠmRNA在坐骨神经的表达最高,于夹伤后1周开始下降,在夹伤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夹伤后β-1,4-GalTⅠmRNA的表达发生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Schwann细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Ⅰ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蛋白c-SKI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及内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人冠脉内皮细胞不同时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SKI、间充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内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的表达。使用携带c-ski基因的慢病毒转染冠脉内皮细胞后采用RT-qPCR验证转染效率。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TGF-β1(5μg/L)组、c-ski基因感染+TGF-β1组及对照病毒感染+TGF-β1组。过表达c-SKI后,MTT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冠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波形蛋白、α-SMA、E-钙黏蛋白、Smad2、Smad3、p-Smad2和p-Smad3蛋白的水平。结果:TGF-β1处理冠脉内皮细胞后,c-SKI在冠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降(P0.01)。MTT及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c-SKI可显著抑制冠脉内皮细胞增殖(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病毒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SKI可显著下调冠脉内皮细胞中α-SMA和波形蛋白的表达量(P0.01),上调E-钙黏蛋白的表达量(P0.01),同时抑制Smad2和Smad3蛋白的磷酸化(P0.01),逆转TGF-β1诱导的内皮-间充质转化。结论:内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中c-SKI表达下调,而过表达c-SKI能够抑制冠脉内皮细胞增殖及内皮-间充质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葡萄糖胺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测定葡萄糖胺对VCAM-1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HUVEC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NF-κB)磷酸化程度。结果葡萄糖胺抑制TNF-α诱导的VCAM-1在HUVEC的表达;NF-κB抑制剂BMS-345541抑制TNF-α诱导的VCAM-1的表达;葡萄糖胺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的磷酸化。结论葡萄糖胺抑制TNF-α诱导的VCAM-1的表达与抑制NF-κB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公认的是内皮损伤反应学说。有研究称,细胞骨架蛋白与内皮细胞功能及内皮相关信号通路密切相关。Testin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骨架蛋白,主要分布于黏着斑和细胞间连接的区域,参与细胞间的黏附,调节细胞的运动。然而,Testin在AS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方法:利用家兔高脂饮食喂养16周建立冠脉AS模型,分离冠脉,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estin的分布,检测AS兔与正常兔Testin的表达水平;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予以1 mg/L LPS、40 mg/L ox-LDL刺激6 h,检测Testin表达水平的变化;于HUVECs过表达或下调表达Testin,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招募单核细胞能力及AS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染色示Testin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层并与内皮标志物CD31存在共定位,AS兔Testi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兔降低(P0.05);给予HUVECs刺激后,Testi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过表达或下调Testin,不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P0.05);过表达Testin可促进HUVECs迁移而抑制单核细胞与其黏附,下调Testin则呈现相反作用(P0.05);过表达Testin可升高一氧化氮合酶水平而降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下调Testin则呈现相反趋势(P0.05)。结论:Testin可通过影响内皮功能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BAECs,应用TNF-α诱导BAECs表达LOX-1,给予EGB刺激,采用RT-PCR以及W estern b lotting的方法检测BAECs LOX-1表达的改变,同时用W estern b lotting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变化,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亚硝酸盐(NO2-/NO3-)的含量。结果:TNF-α显著上调LOX-1的表达(P0.05),EGB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LOX-1的表达(P0.05),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可显著抑制EGB的效应(P0.05);TNF-α显著下调eNOS的表达(P0.05),EGB显著促进eNOS蛋白的表达(P0.05);TNF-α明显降低亚硝酸盐(NO2-/NO3-)的含量(P0.05),EGB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亚硝酸盐(NO2-/NO3-)含量的降低(P0.05)。结论:EGB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LOX-1的表达,其作用由EGB上调的NO介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在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高糖培养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模型中,分别或同时给予S1P、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和Akt抑制剂处理后,观察一氧化氮(NO)、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内皮细胞迁移以及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途径的改变。结果: S1P明显降低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促进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显著增加内皮细胞ICAM-1蛋白表达,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和Akt/eNOS信号通路激活。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减少S1P生成后上述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得以明显改善,Akt/eNOS信号通路恢复激活。结论: S1P促进高糖培养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形成,可能与其抑制Akt/eNOS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抑制S1P生成有望成为减轻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