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慢性胃病属中医痞满证的范畴,中医研究表明Hp感染多为气机阻滞,湿热内蕴[2].既往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感染慢性胃病具有较好的疗效[3].为了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我们在康胃方的基础上组成健脾消满方,分别用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治疗痞满证120例.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炎1号方对脾虚气滞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40例Hp(+)和40例(-)脾虚气滞血瘀证CAG患者分别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Hp(+)组予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PPI+喹诺酮类+呋喃唑酮抗Hp治疗,观察组予胃炎1号配方颗粒、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Hp(-)观察组和对照组仅予胃炎1号配方颗粒和胃复春治疗,1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Hp(+)观察组中医疗效、西医疗效和中医证侯积分均显著低于Hp(+)对照组(P〈0.05);Hp(-)观察组中医疗效、西医疗效和中医证侯积分均显著低于Hp(-)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1号可显著改善Hp(+)和Hp(-)脾虚气滞血瘀证CAG患者的中医症状和体征,适用于脾虚气滞血瘀证CAG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且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荆花胃康胶丸、硫糖铝分散片配合三联疗法(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Hp感染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6%(31/35)、62.9%(22/3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7%(30/35)、62.9%(22/3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除对照组的嗳气、恶心呕吐无显著性改善(P>0.05)外,2组患者的各项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胃脘痞满、胃脘胀痛、胃脘灼热感、嗳气、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证候积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G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PGⅠ、PGⅠ/PGⅡ的升高作用和对PGⅡ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Hp转阴率为22.9%(8/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4%(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也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连朴饮联合黎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镜征象,但在抗Hp感染方面无优势。  相似文献   

4.
谷云龙  孙莉 《光明中医》2013,(12):2680-2682
幽门螺杆菌(简写Hp),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目前通用的三联及四联疗法存在较多问题,如耐药、价格昂贵、副作用高、根除率不稳当等.近年来,中医研究工作者发现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有独到优势,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何柔倩  程宏辉  欧海亚  沈可峰 《新中医》2023,55(23):101-105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方组轮替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并有肝郁脾虚表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用西药二联(阿莫西林加雷贝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联合方组(愈疡方、调神方)轮替治疗,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胃镜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愈显率83.33%,高于对照组56.67%(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胁腹胀痛、情志郁怒、纳差、便溏、反酸嘈杂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方组轮替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五味清胆方治疗Hp相关CNG隆起糜烂(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5例Hp相关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Hp VG)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五味清胆方"联合西药三联+序贯疗法组,即西药三联疗法治疗10日清除Hp后,序贯服用中药联合PPI制剂80日,共达12周疗程;中药"五味清胆方"组,服中药治疗10日清除Hp后,序贯服用80日,共达12周疗程;西药三联+序贯疗法组,三联疗法治疗10日清除Hp后,序贯服用PPI制剂80日,共达12周疗程。治疗后进行总体及各临床证候的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总体临床证候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组间比较,联合用药组对各临床证候优于其他两组(P0.05),尤以胃脘疼痛、嘈杂、口苦口臭疗效明显(P0.01);中药组对胃脘疼痛、痞满、嗳气、嘈杂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尤以口苦口臭疗效明显(P0.01);组内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各临床证候均优于治疗前(P0.05);中药组胃脘疼痛、痞满、嗳气、嘈杂、口苦口臭疗效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五味清胆方治疗CNG隆起糜烂(湿热证)患者中,对胃脘疼痛、痞满、嗳气、嘈杂、口苦口臭均有效,尤以口苦口臭疗效明显,而联合西药对各临床证候均有效,对胃脘疼痛、嘈杂、口苦口臭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在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及对人β-防御素-2(HBD-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三联疗法治疗)与中药组(黄芪建中汤治疗)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以及复发率、中医证型相关评分、HBD-2与TGF-β1水平、再生黏膜成熟度。结果 中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Hp清除率均高于西药组,Hp复发率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中药组主症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HBD-2、TGF-β1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再生黏膜成熟度优良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使用黄芪建中汤对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Hp清除率以及Hp复发率,且能够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调节血清HBD-2、TGF-β1水平,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振山  姚天宇  许迪 《四川中医》2020,38(3):119-122
目的:观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脾胃湿热型98例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酒石酸铋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清胃汤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停药后1个月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各单项中医证候疗效。对两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单项中医证候中,上腹痞满、胃脘胀痛、口苦咽干、口中异味、恶心呕吐、纳差、嗳气反酸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改善脾胃湿热型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根除后复发率,在HP感染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索、归纳、总结近10年有关文献,从中医证型的胃镜像,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胃黏膜病理演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4个方面对胃病胃镜像、胃黏膜病理改变及Hp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高中 《中医杂志》2005,46(5):323-325
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以下看法:(1)中药体外抑杀Hp实验存在局限性,应借助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抗Hp的研究.(2)Hp感染临床辨证分型存在多态性,应努力寻求反映本病中医证的金标准的特异性指标.(3)应进一步提高本病疗效判定的规范性.(4)应努力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疾病,糖尿病起始病位以脾胃为中心,"阴虚燥热"是糖尿病化热阶段的病机。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整理提高,对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生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素问·刺法论>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两句说明人体的正气在抵御和预防疾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在疾病的治疗中,调动机体的抗病机制,鼓动机体自身的生理机能,使人体的正气发挥御邪、驱邪的作用,可以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使疾病向愈或机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认为饮食不节是糖尿病的主要病因,脾胃损伤致脾虚胃强、痰热互结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从脾胃论治,健脾益气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脾胃与丹毒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重视脾胃以预防丹毒复发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机升降平衡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应用升降理论,调理脾胃的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总结出调理脾胃升降的四种治疗大法。针对寒热错杂、中气阻滞成痞之脾胃升降不及,则宜辛开苦降,使脾升胃降。脾胃虚寒、升降无权之脾胃升降失调,则宜升清降浊,以调脾胃升降。中气虚下陷之脾升不及、升之反作,则益气升阳举陷。中气虚、胃气上逆之降之反作,则降逆和胃,以降胃气。  相似文献   

17.
脾胃消化病临证治验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物皆生于土 ,脾胃者后天之根本 ,人之所赖以生者也” ,“人之一身 ,脾胃为主。胃阳主气 ,脾阴主血。胃司受纳 ,脾司运化。一纳一运 ,化生精气 ;津液上升 ,糟粕下降 ,斯无病也”。《不居集》这短短几句话 ,对于脾胃的重要性、特性功能做出了精辟的论述。脾胃的生理特性与病理状况 ,与临床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直接关系到人体正气之盛衰与疾病之进退。在临证时掌握好脾胃的特性与功能 ,对运用于消化系疾病的临床诊治甚为重要 ,故以下将有关这方面的体验略作述要 ,以供共同探讨。1 返流性食管炎本病由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经常返流到食…  相似文献   

18.
杨云弟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36+38-36,38
脾胃阴虚习惯上称胃阴虚和脾阴虚的综合表现。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故胃阴虚常引致脾阴亦虚。  相似文献   

19.
脾胃学说与儿科临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医古代文献对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论述 ,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总结归纳脾胃学说与儿科临床的重要意义 ,并指导儿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