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患者数也在增加,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诊治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我们不仅要考虑近期并发症,尚应想到其远期影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 alincision endometriosis,AIEM)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1-5年,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由于妊娠各期的蜕膜均有种植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发病因素及治疗方式,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结果: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3个月~6年,病灶位于皮下14例,肌层5例,1例侵入筋膜,1例侵入腹膜,手术切除后复发少。结论:剖宫产手术操作要精细,保护腹壁切口,术中清洗切口及腹盆腔,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手术切除是其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体以外且随月经周期变化的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好发部位为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卵巢以及盆腔腹膜的各个部位及盆腔器官的表面,它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5.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发生于腹膜表面的异位内膜病灶。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1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妇科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年龄22~47岁,平均29.2±6.42岁。9例发生在剖宫产术后,均为首次子宫下段剖宫产,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为卵巢、子宫直肠陷凹、盆腔腹膜和子宫肌壁等,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由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升高,以往被忽视的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率也在上升。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1月共收治经手术病检证实的腹壁与会阴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将我院10年间诊治的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年龄28-52岁,平均42.6岁。病灶大小为0.5-4.5cm,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2例。  相似文献   

8.
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3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aosis,EMs)以盆腔病灶占大多数,发生在腹壁切口处较少见。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收治了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疤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incisionscarEMs,AISEMs)33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为剖宫产术后1月至13年,病灶大小(2.87±0.13)cm,位于皮下69例、肌层16例,侵犯腹膜9例。年龄35岁与≥35岁患者相比,潜伏期更短(P0.05);哺乳期6个月与≥6个月的患者相比,潜伏期更短(P0.05)。手术切除病灶后,18例采用药物治疗3~6个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76例未接受药物治疗,局部均无复发。结论:近年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增多,年龄和哺乳期与发病潜伏期相关,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选择,剖宫产术中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病,但在妇科手术后形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不多见[1]。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大幅上升,术后并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也逐年增多[2]“。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手术质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有所上升。1999年9月至2005年3月由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32例,现对其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此病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年龄25~45岁,平均32岁。32例中31例有剖宫产手术史,1例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18例为纵切口,14例为横切口。有痛经史者仅8例。首发症状距前次手术时间为4个月~9年,平均24个月。31例前次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1例于外院行剖宫产术,术后5个月因腹壁子宫瘘在当地行瘘管切除 部分…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1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术后AWE 119例的临床资料,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症状和时间,手术情况,药物治疗,随访和复发。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2.40±4.25岁,24~39岁占91.6%,94.12%表现为腹壁肿块,86.55%出现疼痛,剖宫产术与出现腹壁肿块平均间隔29.46±24.29月,病灶直径平均3.14±1.14cm,平均1.15±0.465个,横切口单个病灶右侧占46.15%,左侧占34.07%,病灶深部累及部位依次为:腹直肌前筋膜61.34%,腹膜15.97%,肌层12.61%,皮下脂肪层10.08%。106例行单纯病灶切除,合并其他手术13例,手术时间34.54±12.81min,术中出血31.37±25.58ml,切口均一期愈合。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占腹腔探查32例的15.63%。5例术前药物治疗,停药后症状复发。119例术后5例复发,复发率4.20%。结论:AWE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AWE好发于切口的两侧角部,采取预防措施可防止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表现、分型及其对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AWE 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根据超声检查结节浸润位置的深浅分型为:皮下脂肪型(F1)、前鞘肌肉型(F2)、皮下脂肪+前鞘肌肉型(F3)、前鞘肌肉+腹膜型(F4)、皮下脂肪+前鞘肌肉+腹膜型(F5)。结果:174例中118例以腹壁切口包块为首发表现,56例经期腹壁切口包块疼痛为首发表现。剖宫产手术横切口左右两侧包块占81.61%,166例为单发,8例多发。所有患者腹壁超声检查,见下腹壁切口处低回声结节。174例中F1型19例,F2型18例,F3型112例,F4型9例,F5型16例,全部采用手术切除病灶。AWE各临床分型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直径包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AWE以腹壁切口包块为主要表现,单发包块占绝大多数。术前超声检查可提供重要的诊断及分型依据。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手术时间、出血量与包块直径有一定关系,其AWE临床分型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的掌握及术中出血量的估计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病时间为4个月-5年。其中,病灶处于皮下者3例,肌层者2例,侵入腹膜1例,侵入筋膜者1例。手术切除后,经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操作熟练细致是减少剖宫产并发症的关键,术中通过不断清洗腹盆腔和切口,使腹壁切口得到有效的保护,则能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出现。而最佳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诊治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得到确诊,其中腹壁肿块位于皮下脂肪层者36例,位于腹直肌鞘内者14例,直径在1.5cm-5.6cm之间。结论: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6.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是常见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AIEM的发生率也增加。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刀口瘢痕处的包块,伴有周期性疼痛及体积增大。对于症状不典型者,易造成误诊,需结合超声检查、CT、MRI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腹壁内异病灶切除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腹壁缺损较大、对合困难者,可借助补片修补腹壁缺损,减少复发及腹壁切口疝的发生。本文将对AIEM病理特点、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为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虽然为良性病变,但其生物学行为与恶性肿瘤很相似。根据美国生育学会(AFS)1985年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法(r—AFS)分为Ⅰ~Ⅳ期。临床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为辅。但临床观察发现术后复发率较高,为探讨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对我院妇产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41例内异症患者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国剖宫产术后继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状。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首页,进入总库检索,在主题中输入剖宫产并含子宫内膜异位症,选择精确,点击检索文献,逐条学习关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文章,按作者单位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发表时间所在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检索CNKI中,关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文献427篇,共计5 169例患者,作者单位所涉及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29个,占85.29%(29/34);前5位省份是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和四川等省,最后5位是宁夏、福建、江西、甘肃和青海等省。②CNKI中,关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文章,最早发表于1984年,前20年共有70篇,占16.39%;而在2004年之后,其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至2010年达到18.03%。结论:①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因素支持子宫内膜种植学说。②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可能与其剖宫产模式密切相关。③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呈逐年增长趋势。④提高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提高手术质量,是降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举措,也可能是未来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特点,提供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6例,对其临床症状、B超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总结。结果:结合患者病史及B超检查均能确诊。116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访2个月~3年,2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手术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属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