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穴取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中枢、委中)结合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风门、肺俞、曲垣、秉风、胛缝、局部压痛点、条索状结节)结合走罐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结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结合走罐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的干预效果,并与单纯电针、单纯推拿对比。 方法:选择2000—01/2005-12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渗就诊的背肌筋膜炎患者83例,均知情同意。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3组,电针组25例,推拿组25例,电针加推拿组33例。①电针组取大杼、风门、附分、膏肓、魂门及阿是穴,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适宜为度,留针30min。②推拿组患者取俯卧位,用滚法推背部第一和第二侧膀胱经5~10min;点揉阿是穴;在背部反复弹拨两侧骶棘肌3-5遍;在背部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整个过程20-30min。③在电针后立即实施背部的推章治疗。各组治疗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评估疗效:①好转: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②有效: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但往往会复发,1年内发作次数≤3次。 结果:8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治疗2个月后电针组、推拿组、电针加推拿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64%,97%,电针加推章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针组和推拿组(P〈0.05),电针组和推章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和单纯推拿。  相似文献   

3.
刘斌 《中国康复》2014,29(3):175-175
2010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软组织损伤患者100例,均符合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5.66±11.51)岁;病程(14.50±10.32)个月。②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5.42±11.67)岁;病程(14.98±10.45)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患者俯卧位,L2~L5棘突下间隙标记,左右旁开各2cm划一直线,髂嵴至髂后上棘至骶髂关节内侧缘划线,距此线向下约3cm划线,碘伏皮肤消毒,利多卡因局麻,沿划线内以每根针相距1cm密集针刺,深达骨面。针毕接温针治疗仪,调温约40°,针刺留置30min ,出针,碘伏皮肤消毒。嘱3d内不洗治疗部位,口服抗生素3d。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患者俯卧位,选穴为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环跳、秩边、八髎穴。针刺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波,治疗30min ,每日1次,共10d。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芒针配合隔物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芒针配合隔药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配合红外线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8.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率12.7%,总有效率76.4%: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但芒针配合隔药灸疗效更优,操作简单,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2月—2004年12月本科收治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0-71岁;病程1—3d;均有明确受寒和扭伤史;临床表现为腰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俯、仰及转身起坐时疼痛加重或卧床难起,X线片排除其他病变。治疗时患者取坐或仰卧位,双手半握拳状,取双手指总伸肌腱的两侧,腕背横纹下1寸处的腰痛穴,常规消毒,选用28号4cm不锈钢毫针,快速直刺进针,深度约1.5—2.5cm,针感以强烈的酸麻胀痛为宜,同时嘱患者前后、左右活动腰部,每隔5—10min行针1次,留针40—60min。有受寒史患者腰部拔罐1次,8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膝关节运动疗法结合温针治疗膝关节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04—02/2005—01选择浙江中医学院附属针灸推拿医院就诊的膝关节劳损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组及温针组,每组40例。膝关节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组采用膝关节运动疗法包括仰卧伸屈腿、屈膝抱腿、小腿抬伸、小腿后屈、蹲起运动、静蹲、以上每个动作每组重复10~15次,1~3组/次,每天两三回,10d为1疗程。温针疗法选取主穴有内、外膝眼、鹤顶.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配穴有血海.梁丘、天应穴。28号1.5寸(约5em)毫针,双膝眼穴进针方向与膝中线成45。角平刺,进针约1-2寸,鹤顶穴向髌骨下斜刺约1寸,其余穴位直刺约1.2寸,发病初期行提插捻转泻法,病程较长者行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并在主穴针柄上套置长约2.5cm清艾柱,点燃施灸,每穴1壮,1次/d,10次为1疗程。结果8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膝部运动疗法结合温针治疗组近期治愈19例(48%),显效21例。温针治疗组进期治愈9例(23%),显效25例,无效6例。膝部运动疗法结合温针治疗组近期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和疗效明显优于温针治疗组(48%,23%,P〈0.01);(100%,85%,P〈0.05)。结论 膝关节运动疗法结合温针治疗膝关节劳损,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头皮针治疗对脑血流变化与肢体运功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未经头皮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方法:选择1994-01/2002-01在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起病3d内施以头皮针治疗,取病灶侧百会透曲鬓、颞三针、头双针等,以28号5.00-6.67cm(1.5-2.0寸)不锈钢毫针沿头皮15&;#176;~30&;#176;斜刺至帽状腱膜下,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深度30mm左右再运针,运针时头针的捻转速度一般为150~250次/min,得气后留针。留针一两个小时,每10分钟行针一次,2次/d,10d为1个疗程。其他常规治疗两组相同。两组患者于治疗前24h及治疗后10d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功功能积分法(上肢33项,下肢17项,各项最高分为2分,总分100分),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运功功能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提高,治疗组患者在Fugl-Meyer上、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4.57&;#177;3.28)分,(21.51&;#177;3.61)分;(26.23&;#177;7.25)分,(15.86&;#177;6.27)分,(t=6.87,6.02, P〈0.01)]。②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88.46&;#177;9.68)cm/s,(65.22&;#177;11.20)cm/s,(t=6.25,P〈0.01)]。结论:早期头皮针治疗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加快,改善大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使运动功能积分提高。  相似文献   

8.
苯海拉明治疗甲氧氯普胺所致锥体外系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素梅 《临床医学》2009,29(6):45-46
目的观察肌肉注射苯海拉明针治疗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留观病例,60例均为应用胃复安后引起的锥体外系统症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苯海拉明针20mg/次肌肉注射,每日1-2次;对照组应用地西泮针10mg/次肌肉注射,每日1~2次,两组都同时采取输液、利尿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结论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苯海拉明针优于地西泮针,苯海拉明对锥体系统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的干预效果,并与单纯电针、单纯推拿对比。方法:选择2000-01/2005-12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就诊的背肌筋膜炎患者83例,均知情同意。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3组,电针组25例,推拿组25例,电针加推拿组33例。①电针组取大杼、风门、附分、膏肓、魂门及阿是穴,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适宜为度,留针30min。②推拿组患者取俯卧位,用滚法推背部第一和第二侧膀胱经5~10min;点揉阿是穴;在背部反复弹拨两侧骶棘肌3~5遍;在背部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整个过程20~30min。③在电针后立即实施背部的推拿治疗。各组治疗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评估疗效:①好转: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②有效: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但往往会复发,1年内发作次数≤3次。结果:8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治疗2个月后电针组、推拿组、电针加推拿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64%,97%,电针加推拿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针组和推拿组(P<0.05),电针组和推拿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和单纯推拿。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80例,均符合LDH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男29例,女51例;年龄18~65岁;平均(43.0±7.3)岁;病程2d~6.5年,平均(19.2±2.7)个月;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行腰椎牵引及卧床休息治疗,观察组加用Meckenzie疗法。①牵引:患者俯卧于床上,固定腋部和骨盆持续机械牵引,重量30~50kg,30min,每日1次,病情较重患者1日2次。②Mckenzie疗法:根据Mckenzie脊柱力学诊断结果给予相应的脊柱力学治疗,包括姿势矫正、伸展松动术、俯卧侧屈旋转松动术、站立位手法矫正术及自我治疗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康复训练对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并与口服非甾体止痛剂配合康复训练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取2004—09/2006—06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专科收治的64例髌骨软化症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髌骨软化症诊断,患者对本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4例,药物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针刺组患者给予温针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主穴:内膝眼、外膝眼、鹤顶:配穴:大腿软痛加扶兔;膝内侧痛加血海;膝外侧痛加梁丘;痰湿痹阻型加丰隆,三阴交;肝肾阴虚型加太溪。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非甾体止痛剂美洛昔康(商品名:赛可斯,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701)7.5m异/d,疗程同针刺组。③两组患者每天针刺/给药后均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蹲马步练习、夹球练习,各练习项目均重复10次为1组,5组/次,3次/d:④疼痛积分标准使用0~10分表示疼痛程度,分数越高疼痛越重。髌骨软化症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为膝部无疼痛,活动无不适,髌骨研磨试验阴性;好转为上下楼梯及半蹲时轻度疼痛,髌骨研磨试验(&;#177;);未愈为症状无改善,“软腿”及“假交锁”情况加重,X射线检查发现髌骨周围及软骨下有骨刺形成。结果:64例髌骨软化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改善情况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疼痛积分均明显降低[(8.0&;#177;1.0),(5.0&;#177;2.7)分;(8.0&;#177;3.0),(3.0&;#177;2.0)分;P〈0.05或0.01];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疼痛积分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针刺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对照组(91.2%,50.0%,P〈0.01)。结论:温针配合康复训练与口服非甾体止痛剂配合康复训练均可缓解疼痛,但温灸配合康复训练能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2年8月-2007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呃逆患者62例,均因急性脑血管病、手术后、受寒、过食宿食或受惊引起,男27例,女35例;年龄24-72岁;病程1-9 d。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①观察组:患者取坐位,用1-1.5 cm毫针针刺膈俞穴,轻捻转,平补平泻1 min后起针;再针刺膻中穴,针尖沿任脉朝下腹,捻转手法得气后,使用轻捣法。②对照组:患者取卧位,先用泻法针膈俞穴,取针后针天突、内关及足三里穴。2组患者均于呃逆停止后留针5-10 min。经过1-3次针刺治疗,观察组痊愈25例:呃逆停止,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05/20014-11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慢性腰肌劳损患者140例。随机分为3组,浮针组45例、电针组45例、浮针结合电针组50例。浮针组:在病痛范围内确定一个或两个最为敏感的压痛点,在距痛点上方、两侧或下方6~8cm处作为进针点。当针体完全进入皮下,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持针柄,使针体做扇形环扫运动十余次。进针完毕后,嘱患者活动腰部,如不影响活动,则留针15min,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针柄,使留于皮下的软套管不致脱落,针眼处用创可贴敷盖。留针8-24h,1次/d,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再继续治疗。电针组:取阿是穴、肾俞(双)、大肠俞(双)、委中(双),采用常规针刺手法,待得气后,连接G6805-1型电针仪,连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min,1次/d,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再继续治疗。浮针结合电针组:首先对患者阿是穴、肾俞(双)、大肠俞(双)、委中(双)进行电针治疗,然后再施以浮针治疗,方法同前。治疗1次/d,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再继续治疗。治疗2周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为0~100分,0分为无痛,1~50分为轻度疼痛,51~80分为中度疼痛,81~100为重度疼痛。结果①浮针结合电针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为0分患者优于浮针组或电针组(浮针结合电针组、浮针组、电针组分别为42,31,23例,x^2=10.389,P〈0.01)。②对于病程〈1年的患者。浮针结合电针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为0分患者优于电针组(浮针结合电针组、电针组分别为19,13例,x^2=4.874,P〈0.05)。⑧而对于病程〉1年的患者,浮针结合电针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为0分患者优于浮针组或电针组(浮针结合电针组、浮针组、电针组分别为22,12,10例,x^2=6.563,P〈0.05)。结论浮针结合电针疗法比单纯用电针或浮针对改善慢性腰肌劳损疼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腰肌筋膜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超声波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热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4%与87.5%,P<0.01)。结论: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对腰肌筋膜炎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跟痛症患者32例,均符合跟痛症诊断标准,男12例,女20例;年龄36~76岁;病程7d~10年;左足跟10例,右足跟22例;X线片示跟骨内侧结节处有骨刺形成,尖端朝向前方。32例均先行合谷刺法:患者俯卧位,踝前垫一枕,取患侧阿是穴常规消毒,先直刺进针1~1.5cm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分别向左右旁开45。斜刺,形成3个方向的“合谷刺法”,最后直刺痛点后单向捻转180&#176;,并予以温针灸3壮出针;出针后令患者将患足背伸最大限度,重复9次,结束治疗。  相似文献   

16.
颈肌筋膜炎是颈部疼痛性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癌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30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ZI例,女9例,年龄16~43岁,平均年龄34.5岁。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7~42岁,平均24.8岁。60例均符合颈肌筋膜炎诊断标准(李仲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采用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黑卫药准字[83I0038号)研制的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方法:治疗组,取刺五加注射液4」,利多卡因2」、V民。500M局部痛点注射,每次选用l~2个痛点,每日一次,7次为…  相似文献   

17.
头针治疗脑卒中对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治疗脑卒中的疗效,以及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①选择2000-05/2005—06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28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编码随机抽取方法分为2组:头针组66例和体针组62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5人为正常对照组。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头针组:取健侧顶颞前斜线(前神聪至悬厘)、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髡)。从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从上至下连刺3针,针尖与头皮呈30&;#176;左右夹角,快速刺人头皮下,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少时使针与头皮平行,刺人1.0~1.5寸,然后快速连续捻转。捻针速度保持在220次/min左右,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5min捻针1次,每次两三分钟,留针期间需配合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体针组:选穴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次8-10个穴位,用3.3~13.3寸毫针刺入,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2组怡疗均1次/d,6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1d,连续治疗4个疗程。③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标准判定2组治疗4个疗程后疗效。④于治疗前1d和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中国天津天美公司生产的LBY—N6型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⑤等级资料差异比较采用Ridit分析,组间比较u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头针组资料不完整患者36例未进入结果分析,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头针组30例.体针组62例,正常对照组15人。①头针组与体针组疗效差异不明显(u=1.77,P〉0.05)。②头针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高切变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156-1.783,P〈0.05-0.01);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0=2.240,P〈0.05)。③头针治疗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473~3.158:P〈0.05~0.01),载脂蛋白A/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2.154, P〈0.05)。④头针组治疗前血浆中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345,P〈0.01);头针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5.943,P〈0.01)。 结论:①头针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且与体针治疗效果相当。②头针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脂类代谢异常、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绝大多数腰肌筋膜炎患是因腰部损伤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以及劳损、外感风寒等因素所造成,疼痛敏锐,而且广泛、难愈。采用电针和温针治疗腰肌筋膜炎51例,治愈33例,好转14例,无效4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循经远取动法结合针刺结筋病灶点在轻中度腰背肌筋膜炎(LB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某特勤疗养中心骨关节康复科收治的轻中度LBM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循经远取动法,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指数以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1.34±0.3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7.63±2.16)分低于对照组(2.49±0.54)分、(16.52±4.14)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断针、滞针现象。结论 在LBM患者中采用循经远取动法结合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效果确切,利于减...  相似文献   

20.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们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效果。观察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将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疗法治疗组和手法、牵引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5岁。2组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及其他合并症,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以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2版)一书诊断标准为依据。2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在罹患椎间盘上位椎体患侧横突上进针刀,针体与横突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