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1991—2003年运用消化内镜对老年和非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患者的食管黏膜形态及运动功能进行检测,探讨老年DU患者的食管黏膜形态及运动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关系。  相似文献   

2.
食管运动功能失调可导致胸痛,易与心绞痛混淆。作者在1979~1982年间对202例症状严重的食管疾病患者进行食管测压、食管下端pH测定及上消化道常规检查。目的在于研讨异常运动特殊类型的发病率及其临床意义,并了解胃食管返流与食管运动功能失调并存时的手术疗效以及手术对严重食管运动功能失调的可能不利影响。病例与方法:全组202例,症状为胸痛、腹痛或吞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异常除引起内分泌及基础代谢紊乱外,常可伴随出现一些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亢进、腹泻、腹胀、便秘等我们通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液体食物食管通过时间及胃排空的测定,以观测甲状腺功能异常对食管和胃运动功能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甲亢组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16岁~65岁,平均40.6岁甲减组8例,均为女性,年龄25岁~63岁,平均41岁均为我院1997/1998门诊未经治疗的患者,实验室检查符合诊断标准,并排除消化系统及其他可影响胃肠运动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胆汁和酸反流与食管黏膜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证实胃酸及胃蛋白酶与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但胆汁反流与食管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胆汁与胃酸的协同作用对GERD的影响 ,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胃酸和胆汁反流与食管黏膜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一、对象及方法1 93例受检者为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5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胃镜检查者、本院职工和医学院校实习生。2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 1999年在烟台重新制定的分级标准 ,将反流性食管炎分I~III级。3 Barrett食管或上皮的诊断标准 :胃镜下对齿状线 2cm以上 (或与齿状线延续向口…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IgAN)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异常与IgAN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食物成分、肠道微生态及肠道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异常,产生大量的分泌型IgA(sIgA),最终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导致IgAN。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林如 《实用老年医学》1998,12(6):272-27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患病率达7%~15%,我国北京、上海两地区的预测患病率为4.47%。我们对28例老年GERD患者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发病特点,探讨与食管运动功...  相似文献   

7.
张黎明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05,10(4):236-237
国外有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可合并存在,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中,符合IBS罗马Ⅱ诊断标准者高达70%,本研究旨在观察国人GERD与下消化道功能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食管运动功能与抑郁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功能易受情绪影响已为众人所知.为探讨食管运动与抑郁障碍的关系,本文对一些无食管器质性病变但有食管症状的患者进行食管运动及抑郁状态测试,以期解释一些食管症状、食管运动紊乱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食管早期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ESD术后除了出血、穿孔、术后狭窄等常见并发症外,部分患者术后还可能在食管没有狭窄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等症状,考虑与术后食管动力异常有关。本文主要就食管ESD与术后食管动力异常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足三里穴与食管运动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足三里穴对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大多学者认为其作用的发挥与神经-体液因素有关.本文综述近年来对足三里穴与食管功能关系研究的进展,包括穴位的层次结构及解剖特征、神经传导机制及神经递质调控等,以期为解释针刺足三里穴对食管功能良性调理作用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霞 《胃肠病学》2011,16(6):379-381
正常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构成,能有效阻止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可反映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黏膜屏障受营养、感染、损伤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与炎症性肠病(IBD)密切相关,然而其为IBD的病因还是继发性改变目前仍存在争议。保护和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对IB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黏膜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中,影响食管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因素。方法将消化专科门诊具有典型反流症状,并经24h食管pH监测异常或(和)胃镜检查证实的GERD患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组、轻度糜烂性食管炎组和重度糜烂性食管炎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和食管pH监测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食管裂孔疝、烟酒嗜好、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食管酸暴露程度对食管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共有15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非糜烂性反流病组83例,轻度糜烂性食管炎组51例,重度糜烂性食管炎组22例。重度糜烂性食管炎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合并食管裂孔疝比例显著高于轻度糜烂性食管炎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组(P〈0.05)。食管pH监测指标中卧位长反流次数在严重的食管黏膜损伤患者中显著增加(P〈0.05)。食管裂孔疝是食管黏膜损伤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OR=15.032,95%CI:3.767-22.723,P〈0.01)。结论GERD患者中高龄、男性、合并食管裂孔疝和卧位反流增加的患者中严重的食管黏膜损伤更加常见,食管裂孔疝在食管黏膜损伤的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素食管运动功能的检查冯百岁1徐芸1牛正先1刘葆平2Subjectheadingsesophagealdiseases/radionuclideimaging;esophagitis/radionuclideimaging;esophagealne...  相似文献   

14.
X综合征是指有明显的胸部绞痛症状且运动试验有心肌缺血表现或核素心肌显象有心肌缺血,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临床症候群。该病的病因学仍不完全清楚,以往解释为微血管缺血。另外食管功能异常和食管高敏感性也可能对胸痛症状起一定作用。本文目的为研究X综合征病人食管...  相似文献   

15.
运动试验Ptfv1异常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诱发心电图 V1导联终末电势 (Ptfv1)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 Ptfv1<- 0 .0 3mm· s及超声心动图 E/ A<1为异常标准 ,对 2 0 5例运动试验 Ptfv1与 E/ A异常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在运动试验诱发 Ptfv1异常合并 ST异常组 (n=30 )及单纯 Ptfv1异常组 (n=4 2 )中 ,E/ A异常者高达 90 .0 %及 85.7% ,显著高于运动试验正常组 (n=75) (P<0 .0 0 5)及单纯 ST异常组(n=58) (P<0 .0 0 5)。结论 :运动试验 Ptfv1异常与 E/ A异常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有关 ,可作为反映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6.
食管黏膜屏障包括上皮屏障、顶端连接复合体、化学屏障及上皮后屏障。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对进一步明确胃食管反流病病理生理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的检测尚未有效开展。本文对其功能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胃肠运动功能的检测已广泛受到重视,随着检测技术的进展,为临床深入了解各种疾病之胃肠运动功能的改变提供了有利条件.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神经系统病变已为大家熟知,但食管运动功能的变化规律报道不多,为此我们检测了16例糖尿病病人之食管运动功能,并与本实验室测定的100例正常人做了对比,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运动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D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变化。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气液压毛细管连续灌注测压系统对36例FD患者进行食管测压。结果:FD组食管下段平均蠕动收缩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FD组食管下段蠕动压低于上段蠕动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D组出现异常蠕动波55.5%例,表现为类型不同、次数不等的双峰波、三峰波、多发重复收缩波、逆行收缩波、非传导性同步收缩波及自发性收缩波等。以双峰波最多见。7例存在两种或以上异常波,8例同时伴有食管下段低幅蠕动。本组食管体运动异常检出共86%。结论:FD患者存在食管运动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食管体运动不协凋,其次为食管下段运动减弱。  相似文献   

19.
结缔组织疾病食管运动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进行食管运动功能,并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研究结缔组织疾病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方法:结缔组织疾病患者2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SLE8例,硬皮病7例,皮肌炎2例,SLE合并硬皮病2例,SLE合并皮肌炎3例)。其中食管症状组15例,非食管症状组14例。10例有食管症状的患者在确诊后进行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疗程3月),治疗后3月再次重复食管测压。并与健康对照组29例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结果:(1)结缔组织疾病患者食管测压结果:病例组远端食管蠕动压(PA)、传导时间(PD)、传导速度(PV)与健康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食管症状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松弛率(LESR)、PA、PD、PV与健康组和非食管症状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治疗后LESP、LESR、PA提高,以PA改变尤为明显。(4)治疗前后食管异常收缩波的百分比:治疗前同步收缩的百分比为21.4%,治疗后为1.1%(P<0.001)。结论:本组结缔组织疾病出现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有食管症状组较非食管症状组食管受累更为明显,治疗后随病情好转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胃肠运动功能的检测已广泛受到重视.随着检测技术的进展.为临床深入了解各种疾病之胃肠运动功能的改变提供了有利条件.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神经系统病变已为大家熟知,但食管运动功能的变化规律报道不多,为此我们检测了16例糖尿病病之食管运动功能,并与本实验室测定的100例正常人做了对比,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6岁,平均48.5岁.Ⅰ型糖尿病1例,Ⅱ型糖尿病15例,血糖8~21mmol/L.全组病人都有程度不等的口渴、多饥、多尿症状.16例均为住院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