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13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严重程度和Norton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8.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77%(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Norton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orton量表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患者Norton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能有效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压疮的严重程度,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风险,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大便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诊的重症监护室120例大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实施干预,观察组应用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对护理开展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及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溢出次数、内置脱落次数、护垫消耗张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专项护理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皮肤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重症监护室大便失禁患者压疮、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改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伤口造口小组在临床压疮的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所有压疮高危患者共3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压疮护理治疗,观察组建立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压疮知识培训,对高危患者实施24 h动态监控,对比治疗后压疮发生率,伤口造口小组成员对压疮的预防与治疗知识掌握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培训后压疮知识掌握度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伤口造口护理小组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模式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压疮预防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组成研究小组,以PDCA循环管理为指导,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43例患者的压疮预防护理过程进行两个循环的质量管理。结果纳入两个循环的两组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计分准确率分别为81.51%、92.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分别为7.56%、2.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CA循环用于压疮预防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护士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工具Braden量表的准确性和压疮预防效果,规范了压疮预防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管理工具在压疮预防质量控制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1月入住我院的300例老年患者,并针对我院现存在的压疮问题进行调查,以此创立"精细护理品管圈(QCC管理工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应用于临床,再按其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前期(实施刚开始)、中期(实施过程中)、后期(实施完),对比3个阶段的数据,分析QCC管理工具在压疮预防质量控制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结果:经QCC管理工具实施后(后期),护士通过Waterlow压疮评分评估出的高危患者明显减少,且评估准确性明显提高,与实施前(前期)、实施中(中期)相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相应的压疮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后期组患者压疮评分明显减少,且压疮实际发生率亦明显降低,与前期、中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满意度随QCC管理工具实施时间的推移明显提高,与其他阶段相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管理工具在压疮预防质量控制各个环节中,能够让护士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压疮风险评估,从而筛查高危人群,合理分配护士人力,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压疮护理措施,进而减少压疮的发生,并且还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人文护理对压疮高危人群预防措施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773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6例实施压疮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36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人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压疮依从性、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以及压疮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完全依从率为85.6%,对照组为5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71,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为95.6%,对照组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97,P<0.01);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0.8%,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3,P<0.05).结论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人文护理对提高压疮高危人群的预防依从性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压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压疮患者83例,按照入院日期单双数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压疮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老年患者压疮护理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 560例手术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干预两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发生时间、生存质量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1.28%(10/780)较对照组的10.26%(80/780)更低,发生时间(9.20±2.10)d较对照组的(5.06±2.12)d更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实施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两周后,两组SF-36评分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手术室老年患者压疮护理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延迟压疮发生时间,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在压疮规范管理中的临床实践与运用效果。方法制定难免性压疮认定标准、难免性压疮申报认定表、难免性压疮申报认定制度、难免性压疮申报流程、难免性压疮管理制度等,并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系统,提高本院护士对难免性压疮的管理水平,对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前后难免性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前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25.27%,实施后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前护士对难免性压疮申报准确率为90.27%,实施后对难免性压疮申报准确率为97.00%。结论难免性压疮全程规范管理能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降低难免性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避免护患纠纷,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压疮预警体系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使用压疮预警体系表对23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前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实行压疮预警体系及相应护理措施预防术中压疮,观察术后两周内皮肤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访视中有3例发生Ⅰ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54%;对照组术中压疮发生率为11.01%,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压疮预警体系评分表能够及时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对压疮的认知现状,为制定和实施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全部(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76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压疮预防的态度、压疮防治相关知识和压疮预防的障碍等3方面。结果:276名社区护士的压疮防治相关知识得分为(51.20±11.28)分,对压疮预防总体持积极态度,缺乏人员、时间和患者家属的配合等是压疮预防的障碍。结论:社区护士对压疮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压疮预防态度积极,压疮预防存在障碍,尤其压疮护理新进展知识欠缺,部分压疮知识实际应用存在盲目性,须加强社区护士压疮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压疮预防的正确认知,促进积极态度,进行合理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切实提高社区压疮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建立压疮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可能导致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也规定必须完善压疮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将压疮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为提高基础护理质量,降低压疮发生率,我院于2007年初建立了压疮管理制度和流程,经过3年多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Pressure injury guidelines recommend regular repositioning yet patients' mobility and repositioning patterns are unknow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using activity monitors was undertaken to describe the 24 h activity patterns of 84 hospitalized patients at risk of developing a pressure injury. The vast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time was spent in the sedentary activity range (94% ± 3%) followed by the light range (5% ± 4 %). Patients changed their posture a median of 94 (interquartile range 48) time in the 24‐h period (range 11–154), or ≈ 3.8 times per hour. Although a main focus for pressure injury prevention has been on repositioning, this study shows that patients with restricted mobility are actually moving quite often. Therefore, it might be appropriate to focus more attention on other pressure injury prevention strategies such as adequate nutrition, appropriate support surfaces and good skin care.  相似文献   

15.
16.
压疮是一个突出的全球性健康问题。2007年美国压疮专家组(NPUAP)将压疮的定义更新为: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有很多相关因素或影响因素与压疮有关,但这些因素对压疮发生的重要性仍有待于探索。压疮是神经内科卧床患者易发生的并发症,其临床特征导致了压疮伤口的难愈合性,周期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在我国大力开展探讨压疮的护理,尤其是伤口的护理具有积极的意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75%酒精联合金黄散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5%酒精联合金黄散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30例Ⅱ期压疮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先用75%酒精湿敷患处10min后,再用金黄散加蜂蜜外敷。并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75%酒精联合金黄散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显著,且可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综合性医院住院成人患者的压疮现患率和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下一步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研时间、工具、方法、流程及判断标准,组织统一培训合格的护士457名对12所综合性医院≥18岁的住院患者实施横断面调研,统计压疮现患率和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压疮现患率为1.579%,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0.628%。压疮现患率排序前三位科室分别为ICU、老年科、神经内科,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排序前三位科室分别为ICU、老年科、内科;前三位年龄分别为>89岁、80~89岁、70~79岁;前三位压疮部位分别为骶尾部、足跟部、髂嵴;前三位发生时段为不清楚发生时间、8∶00-12∶00和2∶00-8∶00。结论:本研究所获得的压疮现患率和发生率可代表我国部分地区住院患者的基线值。≥70岁者是压疮预防的重点对象;骶尾部、足跟部和髂嵴部是压疮重点防护部位;ICU、老年科和内科是重点预防科室;8∶00-12∶00和2∶00-8∶00是重点预防时段,值得注意的是有76.545%的压疮发生时段不清楚,因此需要加强护士的压疮预防意识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要求检查皮肤。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