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儿的主要致伤因素,探究其入住IC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就诊于我院创伤医学中心的157例颅脑外伤患儿,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的主要致伤因素,并探究颅脑外伤患儿入住ICU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7例颅脑外伤患儿中,男女比例约2∶1,主要的致伤因素为跌倒/摔伤(44.59%),其次为车祸伤(24.84%)和高坠伤(20.38%)。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主要致伤因素不同,其GOS预后评分也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致伤因素、瞳孔对光反射情况、使用呼吸机、四肢抽搐和手术治疗为影响患儿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因儿童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较差,颅脑外伤较容易发生,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患儿,跌倒/摔伤、车祸伤和高坠伤是其主要致伤因素,且不同年龄段的主要致伤因素不同;与成人相比,儿童颅脑外伤以轻型多见,死亡率较低,预后相对较好。同时,致伤因素、瞳孔对光反射情况、使用呼吸机、四肢抽搐和手术治疗为影响患儿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脑外伤重症患者康复期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64例颅脑外伤重症住院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HAMA及H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康复期的颅脑外伤重症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总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12例康复出院,5例因病情过重死亡。结论:急性肾衰竭是重型颅脑外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与颅脑损伤程度、损伤后低血容量及肾损害药物的使用有密切关系;积极的护理干预,做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等措施,可有效预防重型颅脑外伤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5月本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作为常规护理组,2017年3—5月78例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2个星期清醒率43. 6%,1个月清醒率66. 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2个星期清醒率27. 7%及1个月清醒率49. 2%。结论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促醒效果有重要影响,加快了患者恢复意识的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意识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意识恢复情况(MMSE评分)、生活质量(QOL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意识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种原因而引起严重颅脑外伤的早期急救护理与预后关系。方法 按收治病例资料完整187例,分为车祸伤、爆炸伤、坠落伤和撞击伤,并以伤后临床特征表现进行急救护理。结果 通过对187例伤者的早期急救护理及治疗结果表明,伤后一周内神志恢复清醒者有112例(56%)、仍处于昏迷之中56例(30%)、死亡19例(10%),与既往研究对比,死亡早期研究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准确判断病情,果断采取急救护理,使严重颅脑外伤昏迷者能及早恢复神志,是最佳护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胸部外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60例胸部外伤程度及治疗情况,其中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常见,伴有颅脑损伤和腹部闭合伤。结果:治愈741例。心脏破裂抢救成功1例,死亡3例;复合伤引起死亡16例。结论:创伤所致胸外伤病情危急,具体分析致伤原因及根据临床体征检查,迅速作出诊断和快速救治是关键,合并颅脑损伤、腹部脏器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其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交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干预前后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9.17%,P<0.05;干预后两组满意度评分均升高,并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患者早日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脑外伤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外伤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至2004年在我院定点就医的一组老年人群中210例颅脑外伤患者和其他人群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高龄组老年人的脑外伤发病率明显高于早老年组;摔伤是超高龄组老年人的主要致伤原因;老年人群受伤时各脏器、伤后表现等方面与其他人群不同。结论老年人脑外伤有其独特的规律.有必要在护理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90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下肢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改善下肢血流状况,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杨关芬 《全科护理》2011,(2):99-10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儿家属的生活变化单位与家属心理状态关系,为向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霍尔姆斯和雷赫的"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335名颅脑外伤患儿家属的生活变化单位(LCU)得分和心理状态。[结果]颅脑外伤患儿家属LCU得分高于平诊患儿家属LCU得分(对照组);患儿家属的SCL-90各因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3个因子分值高于国内常模;患儿LCU得分高,SCL-90总分也高。[结论]小儿颅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突发不可控制事件,护士应了解患儿家属家庭状况及家属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家庭应激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救护程序改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荣 《护理学报》2008,15(1):53-55
目的探讨改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按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救护车出诊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60例,双号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实施改良的救护程序:第1步先进行快速护理诊断,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确定昏迷等级;第2步保持呼吸道和静脉通道有效开放;第3步测定瞳孔、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为进一步采取急救措施提供依据;第4步,应对措施处于预启动状态,包括心肺复苏、抗休克、伤口处理、头部CT检查和术前准备,形成院前救护-CT室一手术室的绿色通道。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气管插管、头部CT检查、入手术室时间,两组术后3d内意识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接到呼救电话至入手术室时间、至头部CT检查时间、至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3d内意识好转、意识恢复率提高(P〈0.05或P〈0.01),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改良院前救护程序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并行早期护理干预(包括识别高危患者、消除应激因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s,LDH)在重症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5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依据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FPG联合HbAtc检测情况及GCS预后评分进行分组,比较重度颅脑损伤组(GCS评分6~8分)与极重度颅脑损伤组(GCS评分3~5分)、糖尿病高血糖组(FPG〉6.1mmol/L且HbAlc〉6.2%)与应激性高血糖组(FPG〉6.1mmol/L且HbAlc〈6.2%)及不同预后患者LDH、FPG水平,并分析GCS评分与LDH、FPG的相关性。结果极重度颅脑损伤组FPG、LDH水平高于重度颅脑损伤组(P〈O.01);糖尿病高血糖组与应激性高血糖组FPG、LDH水平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良好组、预后差组、死亡组LDH、F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人院时GCS评分与LDH、FPG水平呈负相关(r=-0.948,P=0.001;r=-0.941,P=0.001)。结论FPG、LDH可用于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判断患者预后,HbA,c在鉴别诊断糖尿病性或应激性血糖增高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朱红艳  刘静 《全科护理》2013,(36):3363-3364
[目的]探讨陪护人员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0例颅脑损伤病人以责任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陪护人员实施干预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对两组病人出院时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AD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93例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良好,22例生活自理需要帮助,13例生活部分自理,2例完全依赖.[结论]对颅脑损伤病人陪护人员实施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疾病预后,促进病人自理能力恢复,使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将282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1例,对观察组分析其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并按VRS标准做出疼痛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缓解率为69.5%,对照组缓解率为5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根据疼痛评估进行个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感知水平唤醒干预措施应用于脑性昏迷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ICU于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颅脑损伤伴重度脑性昏迷患者,根据诊治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39)。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开展感知唤醒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在不同时期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 GCS)、功能障碍评分(Dysfunction Score,DFS)、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评分,并比较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潜伏期(auditory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ABEP)、苏醒情况及意识状态。 结果 治疗2、3、4周末,实验组GCS及EE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D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4周末,实验组ABEP绝对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1)。 实验组在1~10d、11~20d及21~30d苏醒率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且苏醒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措施应用于重度脑性昏迷患者,能改善其意识状况,并促进苏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护理路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在急救过程中实施护理路径,而对照组未采用护理路径急救。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尿道感染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中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护理路径,可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电话随访指导,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MMSE、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后3、6个月,观察组的MMSE、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用于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术后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神经、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听觉诱导对昏迷病人早期意识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昏迷且颅内无活动性出血的病人18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按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常规治疗、护理加语言唤醒治疗;对照组按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常规治疗及护理;2组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电图(EEG)动态监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BAEP与EEG阳性率、出现呼唤反应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语言唤醒疗法对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的早期意识恢复可起促进作用,应用听觉诱导指导语言唤醒疗法的实施是一种评价语言唤醒疗法疗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