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伴有发热。中毒型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并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该病呈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病后仅有短暂和不稳定的免疫力,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引起该病爆发流行。我们于2004年6月--2006年10月使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耐药细菌性痢疾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蔡利琴 《世界感染杂志》2003,3(4):317-318,323
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痢疾耐药性变化,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儿科1994至2002年间146例大便培养阳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的菌群分布、药敏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痢疾杆菌菌群以福氏菌感染为主,占82.2%,其次为宋氏菌,占17.%。痢疾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三嗪敏感性高,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较敏感,对头孢唑啉、氟喹诺酮类敏感性下降明显,对氨苄青霉素、SMZco耐药性>90%。>6a患儿首选丁胺卡那加氟哌酸,<6a患儿首选头孢噻肟。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痢疾杆菌的耐药性不断产生,临床上应合理、交替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一起校内细菌性痢疾水型暴发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兴爱  叶水福 《中国全科医学》2002,5(3):225-225,238
20 0 1年 4月 30日 ,遂昌县某小学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烧、腹痛、腹泻等症状的病人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 ,为一起饮用水源被污染所导致的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 )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情况1 1 学校位于县城郊区 ,全校共有 7个班级 ,教职工 15人  相似文献   

4.
5.
小儿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突然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微或阙如,经灌肠或用直肠拭子粪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也有开始即发热、腹泻、脓血便,2d~3d内再发展为中毒型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兼有以上2型表现)三种。我院2001年6月~2006年9月共收治了38例小儿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村医生》2007,9(7):12-13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由于痢疾杆菌耐药菌株的逐年增多,造成了菌痢的防治困难,速效治疗菌痢已成为人们研究和重视的课题。我们1999年5月-1999年10月共收治菌痢患者96例,其中50例患者应用磷霉素钠与维尼康(口服磷霉素钙)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谢涛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244-244
2004年9月10日至14日,某校某班级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菌痢)的小范围流行,经调查证实病原菌是福氏型Y种痢疾杆菌。6例患者全部隔离治疗,易感人群采取应急预防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冯义  孟娜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7):712-713,F003
南阳市某幼儿园于2004年6月15~21日发生了一起接触性传播的细菌性痢疾暴发,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主要为脓血便。发病152例,发病率为24.35%,流行高峰在6月17日,占总发病数的54.61%。所有病人均为人园儿童,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综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证实本次腹泻因厨师患痢疾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福氏志贺氏杆菌痢疾暴发流行。针对病因的控制及其治疗,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自22日后开始无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0.
靖江市细菌性痢疾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方法 对1990 ̄1998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按1:1配对调查流行因素。结果 90年代以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明显下降,1998年报告发病率为23.06/10万,以1990年下降68.95%,未出现周期性流行年,每年8 ̄10月份是发病高峰月,病例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经流行病学调查,主要与聚餐、喝冷饮史和购熟食史有关,OR值  相似文献   

11.
362例细菌性痢疾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362例细菌性痢疾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痢疾发病时间高峰在7~9月;年龄集中在14~29岁(占51.8%);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电话联系所有患者未有转院情况,复诊率为9.9%;可疑污染源中肉食类占19.7%,而流动就餐引起集体食物中毒3起。结论细菌性痢疾作为季节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除做好个人饮食卫生宣传外,应控制非法流动餐饮。  相似文献   

12.
根据48例细菌性痢疾病人大便中培养的福氏痢疾杆菌对7类13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其耐药率为49.5%,耐药谱以耐3种为主,耐药是难治性痢疾病重要因素。为临床选择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宝安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10年(1995—2004)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宝安区1995—2004年疫情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04年全区菌痢发病率为17.99/10万,无菌痢死亡病例报告,历年发病率波动在9.03/10万-22.40/10万之间,1997年发病率为22.40/10万,是发病率最高的年份,发病率最低是2004年为9.03/10万人,比1995年下降了51.84%。发病年龄以五岁以下儿童及20-30岁之间的青年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9.87%,男女性别比为1.21:1;发病职业分布明显,发病率前三位是工人、托幼、散居儿童,占总发病数的72.39%;地区分布以石岩和光明为多;发病季节高峰为夏秋季。结论1995—2004年宝安区菌痢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该病发病率一直居于法定传染病百分构成比前五位。综合分析结果,还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工人、托幼、散居儿童)及高发季节时段的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4.
一起食源性细菌性痢疾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细菌性痢疾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疫情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专门表格对患者进行逐一调查,采集患者、食物和外环境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培养,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统计,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21例,6月22日出现首例病例,6月25日流行结束,整个流行期为4天,罹患率为1.4%,患者以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为主,潜伏期中位数为30小时,外环境病原检索与患者病原检测一致,均为福氏4型痢疾杆菌。病例对照调查表明该起爆发疫情与粽子高度相关(OR=5.07,95%CI:1.05~24.56,P(0.05),且吃粽子与发病呈剂量-反应关系(X2=7.93,自由度υ=3,P(0.05)。结论:证实本起疫情是食源性细菌性痢疾爆发疫情,该起疫情爆发可能与粽子有关。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细菌性痢疾疫情分类回归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疫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以沈阳市1950-1996年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为响应变量,以气温、气压、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指标为预报变量,利用软件R2.31构建回归树模型,应用SPSS13.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对发病率进行拟合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合,优于传统线性回归方法。在温度指标体系中,最低温度指标与细菌性痢疾关系最为密切。多因素回归树中,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气压最显著。结论回归树模型是处理异质性数据的有效工具,既简单实用又便于解释,在疫情预测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232例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河南医学研究》1997,6(3):242-243
目的: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方法:对232例急性菌痢患儿做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80年代较敏感的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等敏感率降低,而先锋霉素 V、头胞噻肟纳、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性为100%。结论:根据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先锋霉素 V、头胞噻肟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中的二联用药,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痢疾发病率。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对某市2001~2007年痢疾逐月发病率进行ARIMA模型建模拟合,用所得到的模型对2008年各月痢疾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ARIMA(1,0,0)×(1,1,0)12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痢疾发病率序列,对2008年各月发病率的预测值符合实际发病率变动趋势,且实际发病率均在95%可信限内。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全年误差为13.02%,1~6月份误差为4.91%。结论:应用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法对痢疾的发病率进行短期预测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为痢疾的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小儿菌痢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波  汪琪 《黑龙江医学》2009,33(7):532-533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痢疾(菌痢)的季节性流行规律,为医院开设肠道传染病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5-01~2007-10间,收治的179例小儿菌痢的发病情况,运用圆形分布法进行统计分析。将每月的发病时间换算成角度,通过三角函数代换原理,求出发病集中时间,离散程度等。结果本病的高峰日为每年8月15日,高峰期为6月8日~10月20日。结论夏秋季节是小儿菌痢的发病高峰,临床可在此期间开设肠道传染病房,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RP(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测定5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菌痢组)、3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病毒组)及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CRP、结合珠蛋白(HP)的含量及白细胞计数(WBC)。菌痢组抗炎治疗5 d后38例复查CRP,再细分为Ⅰ组(治疗5 d停药组)和Ⅱ组(继续治疗至大便培养复查正常后停止治疗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时间及效果。结果菌痢组血清CRP、HP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P均〈0.05)。WBC三组比较无差异。菌痢组有效抗炎治疗5 d后CRP明显下降(P〈0.001),Ⅰ组抗生素应用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 CRP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感染与病毒性肠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并能监控抗生素的疗效,有效指导抗生素治疗疗程,可能作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感染停用抗生素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选择年龄〈13岁,病程〈3天,腹泻物为水样便或粘液便或脓血便,粪便镜检WBC〉15个/HP,RBC0=-满视野/HP的首诊患儿126例。治疗前均收集新鲜粪便测pH值和培养,从中筛选出单一痢疾杆菌感染者60例,分思密达组和思密达十分无味黄连素组各30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