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功能锻炼对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腹部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后护理和饮食,未行功能锻炼指导,正常生活。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造口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般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前出现任一排便信号时间及出现信号自主控制排便至排出粪便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部功能锻炼可明显促进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功能恢复,减少术后造口并发症,且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以其中进行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28例直接经腹膜外造口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造口并肛直角重建可控性人工肛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减少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康复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接受结肠造口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在围术期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参考组仅接受术前教育及术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规律性排便、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在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规律性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良好康复,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肠造口术与肠道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解除结肠梗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造口组(n=42)和支架组(n=48)。造口组给予肠造口术,支架组给予肠道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根治性手术情况、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造口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长于支架组,术后肠造口占比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3~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6个月;支架组术后随访期内支架组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造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造口组与支架组分别有9例和18例患者死亡,两组生存率(78.57%vs 6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4,P>0.05)。结论: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治疗中,肠道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手术的短期效果优于肠造口术,但其可能增加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率,影响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中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36例,A组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B组手术时间比A组更长,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保肛率较A组高(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肠系膜切除完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创伤较小,也能提高保肛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与腹膜前双层补片疝装置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无张力修补。其中,实施疝环充填式25例(A组),实施腹膜前双层补片术25例(B组)。结果 B组患者术后复发0例,A组术后复发1例,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恢复情况指标,A组患者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疝环充填式应用于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各48例,A组实施全身麻醉,B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7 d简易智能评价量表(MMSE)评分比较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2.92%,低于A组的43.75%(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会对老年患者产生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而前者影响程度更高,因此在临床中首推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0例患者,其中开腹组(A组)与腹腔镜组(B组)各3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在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患者采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AF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由于实施联合手术,手术时间稍长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快,患者术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好;两组患者术前椎体情况近似,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有所提高,Cobb角下降,A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B组(20%)。结论 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效果好,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早期护理干预对回肠造口皮肤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行回肠造口术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各有34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行回肠造口术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造口健康状态的干预化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2月—2019年2月诊治的结直肠癌行术后肠造口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护理分析,按照双色球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干预化护理服务组和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各45例,干预化护理服务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干预化护理,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前后患者的造口健康状态、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化护理服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11%,数据对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前,两组的造口健康状态、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似,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之后干预化护理服务组患者的造口健康状态、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行术后肠造口护理中应用干预化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造口的健康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75.5±13.5)min、术中出血量(109.6±4.9)mL、肠功能恢复时间(2.1±0.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50%,局部复发率为2.50%,转移率为7.50%;B组手术时间为(101.2±51.6)min、术中出血量(131.7±49.8)mL、肠功能恢复时间(3.7±0.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50%,局部复发率为15.00%,转移率为25.00%。A组各项指标显示均优于B组,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对结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分为三组。A组行膀胱功能锻炼练习,B组行开塞露灌肠排便并诱导排尿,C组拔出尿管后行酚妥拉明注射促进排尿。结果 A组在置管时间、尿管重置率等方面均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指导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对于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并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开腹术,B组行腹腔镜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B组术口长度、失血量、引流时间、排气时间等均优于A组;且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10.0%、VAS评分为(5.5±1.0)分,优于A组的40.0%、(9.1±1.5)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术相比,腹腔镜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浅析不同全麻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04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组(A组,52例)和硬脊膜外阻滞静脉全麻组(B组,52例);于麻醉诱导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4小时、8小时、10小时、22小时、36小时及52小时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根据分值差异比较两组患者POCD情况,观察术后48小时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后、术中及术后身体功能性指标恢复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B组患者POCD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躁动、追加阵镇痛药物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术中、术后心率明显低于本组患者麻醉前及A组患者术中心率(P<0.05)。结论两种全麻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内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硬脊膜外阻滞静脉全麻方式与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相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肾上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入路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后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经腹腔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后组操作舒适性评分为(5.83±1.93)分,明显低于经腹腔入路组的(8.94±2.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疗效相当,但经腹膜后方式术野更加清晰直观,操作更舒适,确保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式的选择以及应用效果展开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采取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成应用腹腔镜下双吻合器手术治疗的研究组,以及应用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治疗的参照组,两组各33例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半年内局部复发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中未产生死亡病例,术后的排便功能均恢复良好(P0.05)。结论针对实施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而言,应用合适的手术方案能够显著的减少手术难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良好的治疗安全性,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于奥马哈系统(OS)的精细化护理模式在直肠癌造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9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直肠癌行造口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OS的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卡氏评分(KPS)、造口适应量表(OAI-20)评分和应激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皮质醇(Cor)]变化,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当天,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高于入院当天,但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天,两组SBP、DBP、HR、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对照组SBP、DBP、HR、Cor高于入院当天,但观察组SBP、DBP、HR、Co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比微创下内固定术与常规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微创组(A组,n=32)和传统组(B组,n=30)两组。比对其术中情况、术后腕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创口直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且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对上肢骨折患者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直肠癌患者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的40例患者,术后2~3天造口开放,3~4天食用半流质食物,7~10天大便排出成形,10~12天患者出院。所有患者均行6~12个月随访,无造口旁疝、狭窄、水肿等并发症,患者对于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结论根据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实际病情,运用护理学有关知识,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为下阶段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