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应用是短程化疗方案中的基本药物,但三药联合治疗肺结核常引起一定的肝损害。化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后,如何继续化疗及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值得探讨。本文对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415例初治肺结核病人做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15例系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状况及预后,以提高对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短程间歇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与短程每日化疗方案(2HRES/7HRE)之间抗结核治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1144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57例,其中间歇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18例,占75.2%,每日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39例,占24.8%。同时还发现体质状况差、病情重、老年人及有慢性酗酒者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药物性肝炎是影响结核病化疗的重要因素。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应因人而异,不宜广泛用于老年人、体质状况差、病情重、有慢性酗酒者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29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嗜酒、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病史、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3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结论对抗结核药致DILI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药对肝脏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hepatitis)是抗结核药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其发生率居首位,对人体影响最大,也是结核病人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李群安的研究表明,抗结核期间92%(48/52)的肺结核病人的肝代谢功能下降,不同程度的药物性肝损害肯定存在。本文就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治愈水平。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化疗中肝损害的预防黄强吴安庆①(杭州市第二医院,杭州,310007)为了减少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对肝脏的损害,我们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和不同的药物护肝,观察了肝功能的变化。1资料和方法我们统计了1992年11月至1996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健脾疏肝法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10例初治肺结核化疗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抗结核强化治疗(HREZ或SHRZ)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54例单纯抗结核强化治疗(HREZ或SHRZ),对比两组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药物性肝损的发生率为8.93%,对照组药物性肝损的发生率为24.0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疏肝法对脾虚证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有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2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情况与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患者年龄、结核病类型、用药时间及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论抗结核治疗中多种影响因素可诱发药物性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并定时检测肝功能,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治疗并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8.
陈丽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2):20-22
目的从柔肝健脾立论,应用二白汤(白芍、炒白术、生甘草、茵陈、茯苓、当归、川芎、柴胡)治疗化疗药物肝损害。方法把按标准纳入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应用NS 100ml+谷胱甘肽1.8保肝治疗,观察组应用二白汤治疗。每化疗21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对比可以看出,柔肝健脾法可以改善肺癌及食管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可以看出,柔肝健脾法能降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ALT、AST、ALP、GGT、TBil、DBil等肝功能指标,无任何毒、副作用。结论以柔肝健脾法治疗化疗药物肝损害,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2位。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患病率为367/10万。随着结核病的高发,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也明显增加,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已成为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原因。有学者对1990~200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的药源性肝损害509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3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5%(65/563)。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与中青年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Bs Ag阳性患者、复发患者、过量饮酒患者、治疗3个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吸烟、营养不良患者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与不吸烟、营养正常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与老年、HBs Ag阳性、复发、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密切关注具有相关危险因素人群的肝功情况,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或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对239例肺结核病人使用以利福平为主联合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有32例在2—45天内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且用药前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者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停药后加保肝治疗,肝功能可在3—46天内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我们于1995年4月至1997年6月  相似文献   

12.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结核化疗对结核疫情的控制起很大作用,但抗结核药具有联合、长疗程、足量等特点,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笔者对医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住院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致肝损害170例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损害是药物治疗过程中,在用药(治疗剂量)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肝脏损害的症状,是一组医源性疾病。为此,本文总结3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应用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本院门诊治疗的143例肺结核病人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平均天数为57d,大多数为轻度肝细胞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有乙型肝炎病史的肺结核病人,并短期密切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3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300例。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50例,并对两组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作比较。[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15例(15/150,10%),非采取干预措施(非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55例(55/150,36.9%),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干预组与非干预组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3.3%(95/150)和63.9%(96/150),疗程结束治愈率分别为93.3%(140/150)和95.3%(143/150),X线胸片病灶吸收分别为86.0%(129/150)和88.6%(133/150)。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4.0%(6/150)和3.33%(5/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肝损害的发生,并确保抗结核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环醇片在宫颈癌化疗期间减轻、延缓化疗期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9月于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0例宫颈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双环醇片)45例,对照组(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45例。两组患者化疗前肝功能正常,治疗组化疗疗程期间口服双环醇片每次50 mg,一日3次预防性保肝治疗;对照组口服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每次150 mg,一日3次预防性抗肝损治疗,化疗后每周复查肝功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差异。结果 90例患者均完成化疗周期内治疗,两组化疗期间均有一定程度肝功能损害,但对照组更为明显,需要辅助静脉保肝药物处理后,按原方案继续化疗;治疗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Ⅲ—Ⅳ度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环醇片(150 mg/d)能有效预防和减轻患者化疗期间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疫情在我国十分严重,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的短程化疗方案为大量患者解除了病痛,然而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导致肝衰竭,有时不得不中断抗结核化疗。如何减少肝损害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就长阳县疾控中心近两年结核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损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564例患者为2002年11月2004年8月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初治患者,其中免费311例,自费253例,男457例,女107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42·8岁。治疗前肝功能正常且HBsAg(-)者440例(占78·1%),HBsAg( )64例(占11·35%),治疗前肝功…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 ,肺结核患者同时合并乙型肝炎感染较为常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和持续治疗时间长 ,是肺结核化疗的特点。为了解联合用药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epatitisBVivusMarker ,HBVM)阳性病人肝功能损害情况 ,现将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院肺结核病人化疗后对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住院确诊病人 5 6 8例 ,男性 393例 ,女性 175例 ;年龄 16~ 76岁 ,平均 4 2 3岁。浸润型肺结核 5 10例 ,血行播散型 16例 ,结核性胸膜炎 4 2例。入院时肝肾功能正常 ,无糖…  相似文献   

19.
在抗结核治疗中,以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为核心的化疗药物均具有肝细胞毒性,联合应用加重肝损的程度,且目前对药物性肝损的发病机制认识不清,影响因素也没有一致性的认同[1].本研究以临床上1 662例住院肺结核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的临床特征,旨在预防和干预肝损结局的发生,完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凯西莱组)30例和观察组(丹参联合凯西莱组)30例,后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