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静  张保华  裘丽红 《医药论坛杂志》2011,(21):152-153,15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尤瑞克林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血清NSE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与依达拉奉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NSE水平开始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观察组NIHSS在治疗后第7、14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脑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更快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梗死体积、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24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145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清NSE浓度及完成病例组入院时的颅脑MRI、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等资料。结果大梗死灶组血清NSE浓度高于中、小梗死灶组血清NSE浓度(P<0.01);病灶部位不同各组比较血清NSE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高于评分低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P<0.01)。NSE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的Pearson秩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SE水平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有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转归及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和14 d患者血清中NSE、hs-CRP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治疗后,依达拉奉组患者血清NSE、hs-CR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SE、hs-CRP含量升高,其含量可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脑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依达拉奉可以降低NSE和hs-CRP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3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血清补体成分3(C3)表达及其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90例ACI患者血清C3含量,根据C3值,分为C3正常组(A组)和C3升高组(B组)。入院及治疗14d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90d时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NIHS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BI评分A组高于B组(P<0.01)。治疗后第90天时A组MRS良好预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血浆C3与AC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浆C3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蚓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及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蚓激酶治疗过程中血清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浓变,记录神经功能NIH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第三和第七天血液中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第十四、二十八天神经功能评分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蚓激酶对脑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97例发病在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由头颅CT或MR证实诊断,其中丁苯酞组42例,常规治疗组5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并检测其血清NSE、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NSE、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丁苯酞组的NIH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有好转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治疗后第14天,丁苯酞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3)。治疗后第7、14天,丁苯酞组的NSE(P=0.04,P=0.02)、IL-6(P=0.02,P=0.01)、TNF-α(P=0.01,P=0.03)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所下降。结论丁苯酞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TNF-α等促炎因子表达与减轻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苷肌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icificenolase,NS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脑苷肌肽实验组(41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1例),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和14天测定血清NSE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两组血清NSE含量及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苷肌肽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的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进展性脑梗死70例为进展组,非进展性脑梗死168例为非进展组,分别于入院次日(第1天)、第3、7和14天检测血清Cys-C和CRP浓度,行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TCD)检查,以及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和Barthel 指数( Barthel index ,BI)评分。结果进展组患者入院时颅/颈动脉狭窄率高于非进展组(44.3% vs 29.8%,P<0.05),非进展组患者血清Cys-C浓度在第7、14天下降,血清CRP浓度在第3、7、14天下降,进展组患者Cys-C和CRP浓度在第3天明显增加,Cys-C浓度在第14天下降,CRP浓度在第7、14天下降,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进展组NIHSS和BI评分在入院后进行性增高,非进展组NIHSS和BI评分呈下降趋势( P<0.01)。结论观察血清Cys-C及CRP浓度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进展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金志萍  刘学源 《上海医药》2012,(14):51-52,I0002
目的:探讨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及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及早期康复训练组(A组)、低频电刺激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B两组均采用低频电刺激、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发病48h内立即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的变化。结果:三组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明显好于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电刺激及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和疗程.方法:将13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在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组予依达拉奉30 mg加和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14天;B组方案同A组,依达拉奉治疗7天,7天后同C组;C组按急性脑出血的常规治疗.3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天、治疗28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A和B在治疗后14天、28天的NIHSS显著降低及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C比较,治疗组A和B在14天和28天后NIHSS显著降低及BI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A与B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疗程7天、14天疗效无区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入选1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用醒脑静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用注射用水,方法疗程同治疗组,共治疗14d。分别在入院0,24,48,72,96,120和144h采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S-100B水平;分别在0,1,2,4和14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卒中量表(NIHSS积分)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S-100B水平均在第4天达到高峰,从入院后96h开始,两组的S-100B水平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d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100B水平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醒脑静治疗组的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NIHSS分数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在入院1,4,7和14d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第1,4,7和14d时的NIH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可改善NIHSS积分,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清蛋白S-100B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锋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29-33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7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2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CRP含量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对患者评分。结果: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的CRP异常率高于腔梗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对照者(均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清NSE及炎症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PR)、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均按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的规范给予治疗。治疗组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u-EPO6000U/次,每2天一次,共3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第14天清晨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SIA)检测NSE、hs-CPR、IL-10水平。结果:⑴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S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SE水平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患者的预后要优于对照组。⑵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s-CPR、IL-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14天hs-CPR、IL-10的水平均下降,而治疗组hs-CPR、IL-10水平降低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其神经保护机制是通过抑制脑梗塞炎症反应及免疫损伤,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而起到神经保护、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龚玲  付蓉  孙萍  赵晶 《贵州医药》2010,34(6):501-50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9(MMP-9)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住院第1天、第5天和第10天时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MMP-9,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固相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浓度的动态变化,MRI测定比较各组患者的脑梗死灶体积。并于入院时及住院第10天、30天采用FMA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HBO组和对照组各检测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HBO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O组梗死体积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HBO组FMA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HBO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MMP-9和NSE的水平,缩小梗死灶体积,可有效促进其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HBO可能通过影响Hs—CRP、MMP-9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钱保进  唐向阳  王雷  袁良津 《安徽医药》2017,38(8):1005-1008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淀粉样蛋白A(AA)、白介素-6(IL-6)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NSE、AA、IL-6水平增高的患者作为试验组(n=66),水平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39),于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测量血清NSE、AA、IL-6水平,并在患者入院/起病第7、14天复查结果;在起病30天应用改良Rankin表(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①试验组患者第1、7、14天NIHSS评分、血清NSE、AA、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患者第30天mRS评分为1~2分患者21例,3~4分患者26例,5~6分19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血清NSE、AA、IL-6检测能够作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相斌  宋福聪  郭鹏  张保刚  冯文霞 《河北医药》2010,32(11):1360-1361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对这2组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测定血清NES水平。结果与非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组HIHSS评分及NS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障碍越严重,NSE水平越高,并且神经功能损害越重(P〈0.05)。结论 NSE水平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可用于判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生长因子( 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4年1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接诊的脑梗死10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DNF、NGF、NSE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NG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S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血清BDNF、NGF水平,降低NSE水平。  相似文献   

18.
急性CO中毒患者血清S100B、NSE、MBP的动态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动态改变及其与患者的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和185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入院时SIOOB、NSE、MBP水平,并对其中60例中重型住院病人第2、3天这些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中重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重型患者血清MBP水平高于轻型,轻型高于对照组。对中重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死亡患者第2天SIOOB、NSE水平明显高于人院时水平,第3天与第2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MBP水平在3天中无明显改变(P〉0.05);存活患者中,SIOOB、NSE、MBP3天无明显改变。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入院时MBP水平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而动态检测NSE、SIOOB水平能有效地判断对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120例ACI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Hcy和NSE水平测定.结果 ACI患者治疗后血清Hcy(5.6±1.5)μ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8.8±3.2)μmol/L及对照组的(7.5±1.5)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ACI患者治疗后血清NSE(7.04±2.1)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1.06±4.6)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ACI患者血清Hcy和NSE水平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骨窗术和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颅内血肿小骨窗清除术和颅内血肿(钻孔)碎吸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87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骨窗组(行颅内血肿小骨窗清除术)、碎吸组(行颅内血肿碎吸清除术)和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分别比较小骨窗组、碎吸组、保守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及3组的GCS评分差。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小骨窗组、碎吸组与保守组的GCS评分差比较均有差异(P<0.05);小骨窗组和碎吸组的GCS评分差比较也有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碎吸颅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疗法在脑出血治疗中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小骨窗术和碎吸术在治疗中均能提高疗效、加快神经功能恢复,但小骨窗术较碎吸术能更好地发挥疗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