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冠心病中常见类型,介于劳累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中间状态,随着病情进展极易发展为AMI,甚至猝死。近年来国内外大都主张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我们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治疗UAP患者2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自1998年12月至1999年10月间住院UAP患者50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UAP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且除外严重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近两月有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史、有凝血障碍及血小板低于 1…  相似文献   

2.
韩景胜  闫继锋 《中原医刊》1999,26(11):39-39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MI)的又一大症候群。适当的治疗措施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1997年2月至1997年12月收治住院UAP42例,本文旨在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UAP近期预后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本组42例,均为发病在5天内的初发劳力型、恶化劳力型或静息性心绞痛,且在24h内伴至少1次以上的发作,发作时ST段压低≥1mm,发作后ST段明显恢复。有增加出血危险疾患、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不能控制的高血压或低血压、进展性疾病者除外。42例UAP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同时随着临床护理研究的深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推广,溶栓治疗等新疗法的普及,使AMI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现结合文献就AMI的护理近况概述如下。1 对主要临床症状的观察护理急性心肌梗塞(AMI)典型症状常有心慌胸闷,明显的乏力,心前区压榨样疼痛,面色苍白或灰暗,大汗淋漓,烦燥不安,有缺氧症状等。约有1/3的病人表现为症状不典型,如仅为胸前区不适,肩、颈、背、上腹部、下颌部疼痛或麻木感,或仅为上腹饱胀[1]。有资料[2…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方法 将24h以内有绞痛发作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14例(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UAP组);以发病在24h以内的3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及20例正常人(NC组)作对比,血浆ET-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 SAP组与UAP组患者血浆ET-1及20例正常人(NC组)作对比,血浆ET-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 S  相似文献   

5.
生脉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 ,UAP)是冠心病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其重要意义在于本病易转为AMI或猝死[1] ,我院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5月对 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UAP分型 沿用 1979年WHO及参照国内文献[2 ] ,将下列心绞痛划归UAP ,即初发型劳力型 (1个月内 )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3个月内 ) ,自发型心绞痛及AMI后 1个月内心绞痛 ,常规 12导联ST段的偏…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7年6月~9月CCU病房收治5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7例;年龄32岁~86岁,平均66岁。56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组和无AMI组。AM...  相似文献   

7.
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高瑛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病情较重,预后极差,易发展为AMI和猝死。笔者用肝素治疗28例UAP患者,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按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分...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炜  王永志 《铁道医学》1999,27(4):233-235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肽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法同步动态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ET(内皮素)、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NPY(神经肽Y)、NT(神经降压素)的浓度。结果 AMI组即刻第1天、第7天和UA组发作期ET、NPY,CGRP均明显高于AMI恢复期、UA缓解期、SA组和正常对照组:NT则一直处于降低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按WHO标准,分为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含卧位型)及自发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认为大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产生,其中微小血栓形成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手段亦不断发展。但近年来就是否对UA采用溶栓治疗意见颇不一致[1,2,3]。我们对我院近3年用UA患者共25例采用溶栓治疗,并与前5年未用溶栓治疗UA患者共44例对比观察,发现溶栓组缓解症状与未溶栓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在两周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及3年内发生心肌梗塞(MI)上对比,两组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结果提示溶栓治疗UA对近远期减少MI的发生有肯定疗效。1临床资料及方法1.1资料:所有UA病例接WHO1979年分类标准诊断。常规心…  相似文献   

11.
佩尔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佩尔地平缓释胶囊治疗高血压病患者36例,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糖耐量(OGTT)与血浆胰岛素(IS)浓度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在血压下降同时,空腹及糖负荷后的血胰岛素水平、血胰岛素/葡萄糖比值(1/G)以及曲线下面积[AUC]I、[AUC]I/G都有下降(P<0.01)。空复及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以及曲线下面积[AUC]G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提示佩尔地平具有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与心功能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强  李卫 《上海医学》2000,23(2):118-120
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是与内皮有关的血管活性物质,在许多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这些活性物质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已受到广泛关注[2,3]。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ET浓度,以及TXA2、PGI2各自代谢产物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浓度,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心功能关系。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一)冠心病(CHD)患者 48例。其中,1、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些心血管疾病时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4例正常人与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高血压病(HT)及2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别进行了外周血浆ET水平的测定。结果:AMI、HT及CHF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血浆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及C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HT组不同分期之间,随病情加重,血浆ET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01)。结论:血浆ET浓度与AMI、UAP、HT及CHF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一种病情较重 ,介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UAP通常是指[1] :①首次出现的心绞痛—即在最近 4~ 8周内出现的首次缺血性胸痛 ;②逐渐加重的心绞痛—即心绞痛发作较前更频繁、更严重或时间更长 ,或对硝酸甘油不敏感 ;③休息时心绞痛—即休息时出现心绞痛发作。包括如下亚型 :①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②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③静息心绞痛 ;④变异型心绞痛 ;⑤梗死后心绞痛。UAP临床表现多样 ,严重且高危 ,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 (MI)和猝死 ,其诊断并非必须有心电图的…  相似文献   

15.
牛玉顺  贾斌 《中原医刊》2000,27(7):14-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处于缺血性心脏病中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病态,对其积极治疗的意义在于减少本病发展为AMI或猝死。为了提高本病的疗效及减少治疗的盲目性,自1997年6月至1999年5月我们对UA分组治疗与我院1995年6月至1997年5月对本病未分组治疗时期做一对比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按照WHO冠心病分类标准,UA均为符合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累型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及梗死后绞痛排除了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危险的住院患者。符合上述条件的1995年6月至19…  相似文献   

16.
33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患者,用缓释异搏定治疗一年,定期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淋巴细胞[Ca2+]i。结果发现:①LVMI和[Ca2+]i在治疗6个月时明显降低;②LVMI与[Ca2+]i,MAP呈正相关;③治疗一年,△LVMI与△[Ca2+]i,△MAP呈正相关(P<0.01)。表明缓释异搏定逆转LVH的机制除血压下降的作用外,[Ca2+]i降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PKCI)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2例心绞痛患者(AP)、4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胞浆PKC及PKCI活性,血小板胞膜PKC活性。结果: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浆中PKCI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膜PKC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高于急性心肌梗塞组。结论:PKC可能与冠心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管理的模式[1]。我院冠心病监护室(CCU)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现将开展整体护理前后急性心肌梗塞(AMI)护理整体情况予以报道。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9.
张九莲  黄培山 《广西医学》1998,20(3):348-349
目的:探讨纤溶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改变对各类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D-dm)及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结果:纤溶改变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心肌梗塞(AMI)、不稳定心绞痛组(UA)及隐匿型冠心病组(LC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EG改变在对照组与各类型冠心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类型冠心病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PA、PAI活性、D-dm含量测定及TEG的高凝图像改变可作为冠心病诊断及病程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白介素1β和8 mRNA表达等指标监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IL-1β和IL-8mRNA的表达,髓化物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监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AUC组)患者20例,UC非活动期(IUC组)患者23例,非UC肠道炎症(NUC组)患者14例及对照组患者12例结肠粘膜活检标本的MPO和SOD活性及IL-1β和IL-8mRNA表达。AUC组中的14例,经治疗2个月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