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报告1986年1月-4月脑出血和脑梗塞住院病例24例,均做了CT检查,其中有14例临床诊断和CT扫描不符合。发现临床难以诊断的大脑半球小灶出血、出血性脑梗塞、多灶性脑梗塞CT可诊断出来;临床上无法诊断的无瘫痪性脑出血、无瘫痪性脑梗塞CT也可诊断出来。据文献报道及本文观察,对脑血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64-865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并发脑出血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脑梗塞后并发脑出血患者44例,回顾分析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CT扫描、MRI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及给予10%的甘果糖溶液100ml+20%的甘露醇溶液150ml静脉滴注,给予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甲钴胺和复方维生素B等治疗。结果:从发生脑梗塞到发生脑出血时间24h至7d26例,7~14d14例;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障,意识障碍4例,伴偏瘫、眩晕和共济失调25例,头痛18例,呕吐13例;CT显示梗塞病灶呈现低密度,大片扇形、楔形或不规则形皮-髓质受累,而出血灶呈现高密度,呈斑片状、斑点状、片状或脑回状;治疗结果显效2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8.6%。结论:脑梗塞后并发脑出血发病机理主要与脑梗塞后脑组织损伤、血管再通密切相关,MRI检查诊断敏感性高于CT扫描,立即停用溶栓药、抗凝药、扩血管药及扩容药,消除脑水肿,控制血压,营养脑神经等综合性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无症状脑卒中是指无明确的脑卒中发作病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责任病灶以外的病变而又缺乏相应的病史者。包括无症状性脑梗塞和无症状性脑出血,前者根据病灶大小又分腔隙性和非腔隙性。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无症状脑梗塞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其临床  相似文献   

4.
大脑半球出血性梗塞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梗塞从病理上可分为缺血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1] 。出血性脑梗塞是指缺血区血管再通 ,在梗塞区内有血液溢出 ,这种现象也称为梗塞后出血[2 ] 。其病理改变以及治疗方法和单纯的脑出血或脑梗塞都不一样。CT、MRI对单纯脑出血或脑梗塞诊断明确 ,对于出血性脑梗塞往往要认真分析。尤其首次检查即为出血性脑梗塞 ,缺乏梗塞初期的对照 ,或发生较早出血性梗塞与脑出血鉴别时 ,诊断应慎重。我们回顾分析 2 8例大脑半球出血性梗塞的CT、MRI所见 ,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探讨研究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 …  相似文献   

5.
100例自发性脑出血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认为:基底节(39例)及丘脑(36例)是出血的高发区。急性发病后,不出现大脑休克期,瘫痪肢体呈痉挛状态是基底节出血的重要体征。并提出部份基底节出血在短期内瘫痪可完全恢复。对于急性起病、没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轻者要高度警惕脑出血。丘脑出血病死率高,各类型特有眼征应视为脑出血的垂危信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低灌注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8例急性低灌注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急性低灌注性脑梗塞均有明确病因和持续急性低灌注状态,15例合并有侧支循环不良危险因素占83.3%,临床表现和头颅CT或MRI的特点与其他脑梗塞相似;治愈6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例,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持续急性低灌注合并有侧支循环不良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急性低灌注性脑梗塞,该病临床表现和头颅CT或MRI的特点与其他脑梗塞比较缺乏特异性,预后较好,重视该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重度妊高征所致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CT扫描仪,用OM基准线、O度角、层厚度及层距10mm连续平扫至颅顶。结果 44例重度妊高征合并颅脑病变19例,阳性率43.2%。其中16例脑梗塞,2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1例脑出血。结论 高度妊高征行颅脑CT扫描可早期诊断颅脑病变的性质、部位,为临床抢救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根娣 《苏州医学杂志》1994,17(4):38-38,39
对一些无昏迷及无明显肢体瘫痪的不典型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自从颅脑CT广泛应用以来,该病的发现日益增多。本文就我院近4年来,经颅脑CT、确诊的临床上不典型脑出血16例分析如下,资从临床上提高对不典型脑出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临床诊断为基础,结合应用三联液序贯疗法治疗缺血性脑梗塞35例,探讨了在不具备CT 情况下脑梗塞的诊断,处理方法及与脑出血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0例经头部CT证实的两侧多发性脑梗塞。由于两侧梗塞及老年人侧枝循环代偿能力差,临床表现发病急,症状重,多有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以及迅速出现中枢性瘫痪,两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易误诊为脑出血。瘫痪的肢体恢复缓慢,预后相对差。本文对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8例经CT证实的出血性脑梗塞 其发病机制是塞的血管发生坏变,当血流再灌注时可导致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症状、体征、头颅CT和MR检查、脑电图、脑脊液及血液流变学的特点。结果病因多为产褥期及感染,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征及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头颅CT和MR检查可确诊。结论对于临床有颅内高压和局灶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尤其是产褥期或有感染者,应警惕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需行头颅CT和MR检查确诊,并尽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对32例出血性梗塞研究分析,发现常出现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血栓病人。以治疗中病情突然加重或持久症状不改善为特征,动态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CT检查诊断髋臼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6例髋臼骨折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结果 CT检查能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髋臼碎片骨折及邻近软损伤,并可清晰显示骨折移位情况及髋关节对位情况。结论 CT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62例此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62例均可见双侧脑室旁及半卵园中心区深部脑白质呈散在性或融合性低密度表现,其中54例见双侧脑室,三脑室及双侧裂池不同程度扩大,13例见丘脑,基底节区有腔隙性梗塞.3例伴有小灶性脑出血。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结合临床一般无困难。  相似文献   

16.
对50例神经系统疾病作了CT与临床诊断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T对脑梗塞和颅内出血有很高诊断价值,但对有些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显示阴性结果。它对颅内占位病变诊断也有重要价值,但有时对后颅凹病变可造成温诊。CT对脑炎、症状性癫痫、某些颅高压,在定性或定因上尚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7.
张豫 《中外医疗》2014,(16):60-61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在外伤性脑疝术后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该院收治的37例外伤性脑疝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CT检查在诊断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24 h复查检出脑梗死6例,24-48 h检出13例,3-6 d检出18例,大面积梗死21例,小灶性梗死16例;5例患者强化CT结果显示为大脑动脉或分支动脉狭窄、闭塞,后期复查出现梗死灶;预后良好率62.16%。结论豆状核轮廓模糊、脑动脉致密血管征、岛带及基底核消失征等CT征象是早期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临床重视CT影像早期改变,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纵隔脂肪肉瘤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纵隔脂肪肉瘤的CT及MRI表现和特征,探讨CT及MRI在诊断纵隔脂肪肉瘤上的价值。方法:结合病理学特点,复习既往献,并对2例纵隔脂肪肉瘤病人的CT及MRI表现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及MRI对纵隔脂肪肉瘤的定位诊断比较明确,而在定性诊断上虽有一定的特征表现,但往往需要与纵隔其他实体瘤相鉴别,结合肿瘤病理,临床加以综合性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CT及MRI增强扫描的鉴别意义不大。结论:CT及MRI是诊断纵隔脂肪肉瘤的前效方法,但仍需结合临床,病理,以得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