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两组疗程为14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CD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根痛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基础治疗颈椎牵引、理疗、微波、电针,改善不良工作体位和睡眠姿态,给予维脑路通1g,10%葡萄糖200ml,胰岛素4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根痛平12g/次,2次/d 治疗,两组均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估、疗效判定、血液流变学和TCD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TCD测定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痛平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手法组、偏振红外线治疗组、药物组。1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治疗效果,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椎动脉的内径、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针刺+手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偏振红外线治疗组和药物组(均P0.05)。针刺+手法组治疗后D、PSV、EDV及Vm值显著上升,PI、RI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针刺配合手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用针刺治疗本病48例,并设4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近期有效率和中医症候的有效率分别为93.75%、58.33%和95.83%、62.50%.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颅TCD的改善程度、血流变各指标改善程度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疗法能有效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改善临床症状、颅TCD及血流变各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项针联合P N F-牵伸技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科自2009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8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项针和P N F-牵伸技术,对照组单纯的给予牵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两个疗程(1个疗程10天)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个疗程后发现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上述指标中治疗组的改善程度相对显著,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后发现,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项针联合P N F-牵伸技术能够明显的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加速缓解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较针刺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牵引和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8例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在治疗期间均辅助行颈椎牵引。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及眩晕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均有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具有明显的增加椎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可明显提高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故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理想的新型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蜡疗结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针刺疗法,观察组在针刺疗法的基础上配合蜡疗治疗。观察2个疗程后,2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状况。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率为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P<0.01),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蜡疗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对缓解病人的病痛具有重要作用,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性的测定.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68.4%,与对照组的3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P<0.01),而血小板聚集率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SCV评分、DHI评分、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CV评分、DHI评分、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CV评分、DHI评分、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脑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针刀针刀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针刺针刺组以针刺颈3~6夹脊穴,配双侧天柱、双侧风池穴.结果:针刺组和针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CD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针刀组和针刺组各项血流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比较,针刀组VS、VD及VM值显著上升(P<0.01),PI及RI值显著下降(P<0.01);针刺组仅VS及VM值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参数值均有所改善,但针刀组改善更明显,针刺组与针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O1,P<0.05).结论:针刀组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注射前列地尔干乳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_A磺酸钠注射液,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均给予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6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首灵健脑胶囊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MI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首灵健脑胶囊(由制首乌、赤灵芝、三七、丹参、广郁金等组成)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喜德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简易智能表(MMSE)积分,血脂、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经颅多普勒(TC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0.0%、5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程度,尤其对轻、中度患者疗效达到90%以上,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以脾肾两虚型及髓海不足型最好.(2)中医症状积分及量表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MMSE、HDS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血脂、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以及SOD、LPO、TCD等指标方面:治疗后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以及SOD、LPO、TCD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且其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灵健脑胶囊在改善MID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叶锐  张光彩  张晓丽  吴林 《重庆医学》2017,(36):5166-5169
目的 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的影响.方法 纳入CSA患者共12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予颌枕牵引疗法,1次/d,约25 min/次;治疗组采取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指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椎动脉直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统计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两组血清中NO和EDHF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椎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MRA椎动脉直径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和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79.31%(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2周和4周,治疗组血清中NO和EDH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治疗后4周,两组血清中NO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2周,EDH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2周(P<0.01).结论 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CSA疗效明显,上调患者血清中NO、EDHF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45例、针灸组41例。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SACS)、疼痛程度标尺法(VAS)、经颅多普勒(TCD)评价治疗结果。结果:针刀组和针灸组CSA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CSAC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CSA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VA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刀组TC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VS值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针刀组TCD平均血流速度(VM)中的基底动脉(BA)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及针刀组均能改善其CSACS评分、VAS评分及TCD指标,针刀组疗效优于针灸组,TCD可以作为评价CSA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坐位端提旋扳手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配对设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坐位端提旋扳手法。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1个疗程后、随访3月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及TCD各项指标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3.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左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左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左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右椎动脉Vp、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p等TCD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坐位端提旋扳手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可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TCD指标,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温针灸对CSA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9.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针刺以颈椎病穴为主穴,对照组针刺以颈夹脊穴为主穴;两组针刺得气后,均辨证取穴,接电针仪,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头晕症状评分量表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愈显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50%(P<0.05);眩晕证候积分减少率,血流速度改变率,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椎病穴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速度,提高临床愈显率方面较颈夹脊穴组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 X 线片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变化。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颈复康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颈椎 X 线片变化及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影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治疗后 X 线影像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与整脊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椎 X 线片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屈、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有明显改善,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