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琦  陈本栋  王锋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15-916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肝包虫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26例肝包虫病患者。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胆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的18例病人未见复发及残腔并发症。结论肝包虫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肝包虫病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新术式,可解决以往传统的内囊摘除术的高复发率和残腔并发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肝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肝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术式。结果:16例肝包虫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术后随访病例11例,时间(7~19)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肝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术治疗肝包虫病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术式,可以防止术中囊液外漏,残腔形成及术后复发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精河县人民医院应用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36例肝包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均获临床治愈,术后无胆漏、残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6~24个月无复发.结论 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解决了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后胆漏、残腔感染、复发的问题,应作为肝包虫囊肿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40例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的术式。结果40例肝包虫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术后随访病例37例,时间6-18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肝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术可以防止术中囊液外漏、残腔形成及术后复发,达到了根治肝包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肝包虫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附17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60年1月至2004年1月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外囊残腔并发症173例,占同期肝包虫手术的17.49%(173/989)。其中残腔感染104例(60.12%),残腔出血2例(1.16%),残腔胆汁漏51例(29.48%),钙化残腔不闭合13例(7.51%),残腔消化道瘘3例(1.73%)。87例(50.29%)经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腹腔感染7例(8.05%),伤口感染11例(12.64%),肺部感染4例(4.6%),死亡3例(1.73%)。本组治愈率为98.27%。结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残腔感染及胆汁漏最为常见,部分病例治疗甚为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包虫囊肿完整切除可有效地预防术后残腔并发症。近来有人提出包虫外囊与肝组织之间有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称为“外科膜”,该膜有利于包虫囊肿完整切除。作者认为包虫囊肿完整切除应根据病人的全身及局部情况和术者的经验而定,不可盲目从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20例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囊液溢出、过敏性休克,无手术死亡,4例术后复发(非原发部位),8例术后胆漏,8例残腔积液,1例术后出血,均获治愈。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是治疗肝包虫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临床经验与体会(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20例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囊液溢出、过敏性休克,无手术死亡,4例术后复发(非原发部位),8例术后胆漏,8例残腔积液,1例术后出血,均获治愈。结论 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是治疗肝包虫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和囊腔外引流仍是治疗肝包虫病所采用最多的术式。该术式自1895年阿根廷外科医生Posados创用以来运用至今。我院1986年1月-2005年6月共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481例,其中发生肝包虫残腔胆瘘者62列,发生率为12.89%。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囊性肝包虫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间手术治疗的289例囊性肝包虫病的情况,其中42例行肝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36例行肝包虫外囊外膜内完整摘除术,211例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加外囊部分或次全切除术。结果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和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及外囊部分或次全切除术后均不易出现胆瘘而长期带管、残腔积液及感染、原位复发等情况。结论三种手术方式疗效基本相同,均为目前手术治疗囊性肝包虫病的较优方式,关键取决于包虫所在部位、大小、术者经验及对合并胆瘘的术中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包虫内囊摘除、残腔带蒂大网膜填塞+残腔引流术进行分析。方法对肝囊性包虫病手术4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3例中行单纯包虫内囊摘除术65例,并发残腔积液6例,残腔感染2例。内囊摘除+残腔引流术108例,并发残腔积液23例,残腔感染5例,平均带管时间87d。内囊摘除、残腔带蒂大网膜填塞+残腔引流术287例,并发残腔积液19例,无残腔感染,平均带管时间21d。肝切除术13例,术后胆漏2例,出血1例。结论包虫内囊摘除、残腔带蒂大网膜填塞+残腔引流术是一操作简单实用、适用类型广、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经济安全的方法,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及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可行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囊液溢出及过敏性休克、无手术死亡等并发症。4例术后复发(非原发部位),11例术后胆漏,9例残腔积液,3例术后出血,均获治愈。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是治疗肝包虫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包虫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常见疾病,对于发生在肝顶部,肝右后叶或合并感染、胆漏的包虫外囊处理,目前仍无妥当方法,我院自1988年4月以来用自制气囊双腔管引流肝顶包虫外囊残腔1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单鑫 《新疆医学》2010,40(12):34-36
包虫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为主的西北地区。囊性包虫病多见。目前常用的治疗肝囊性包虫病的手术术式为传统的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和肝包虫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两种。本文回顾性研究我院2003年9月-2009年9月期间经外科治疗的59例肝包虫病例,将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408例肝包虫病外科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5年8月~1996年8月共手术治疗包虫囊肿430例,其中肝包虫囊肿408例(94.9%),全部行穿刺内囊摘除术。内囊摘除后,如何处理遗留在肝内的包虫外囊残腔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本文仅对肝包虫囊肿及其常见并发症,在手术处理中的体会分析如下。1...  相似文献   

15.
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尔江 《新疆医学》2009,39(7):72-73
肝囊性包虫病是牧区常见寄生虫病,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传统的手术方式以内囊摘除术为主,但术后胆漏、残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0.8%-65.8%),且复发率高(4.5%-20.2%)。近期临床研究中发现,肝包虫外囊与肝组织间存在一层纤维组织膜,即外膜。外膜与外囊间存在可分离间隙,沿此间隙可完整剥除肝包虫外囊,此术式称为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病合理化手术的选择及残腔胆汁瘘的处理.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十年间手术治疗的108例肝囊型包虫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整外囊剥除术和部分或肝叶切除术后复发率、残腔并发症、腹腔播散种植和带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单纯内囊摘除术或内囊摘除+部分外囊切除术.结论选择合理化的手术治疗方法对HCE的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带蒂大网膜移植加引流在肝包虫残腔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防止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后遗留残腔发生积液、感染、胆瘘等并发症。方法:采用带蒂大网膜移植加置管引流处理残腔。结果:全组43例术后肝包残腔全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带蒂大网膜移植加残腔置管引流是防止肝包残腔发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肝包虫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7月至2006年12月157例肝包虫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19例,其中后残腔感染6例,残腔积液3例,胆汁漏5例,残腔出血2例,残腔原位复发3例;死亡1例;行单纯内囊摘除术、残腔外引流术60例,发生并发症14例,说明传统的内囊摘除外引流术,残腔并发症高,部分残腔并发症需再次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肝包虫囊肿完整切除和肝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收治13岁以下肝包虫患者328例,对小儿肝包虫手术时机、外囊腔处理、经肋床进路显露肝顶部包虫进行探讨。主张:①小儿肝包虫最佳手术时机为包虫直径约6~8cm时。②肝包虫残腔敞开过去视为禁忌,现认为适用无感染、胆瘘或轻度感染者。③残腔胆瘘用双腔气囊管注气,并于48h后放气,24h后再注气挤压,囊腔积液引流,压迫小的胆漏有利于闭合。④严重胆漏、感染外行囊与空肠V型吻合,吻合口要大并加抗逆措施。肝顶、肝右后叶包虫者不宜采用。⑤肝右后叶包虫多次手术者可经肋床进路,术前定位、切开并切除一肋骨,显露病灶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几种不同肝包虫病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探求较佳手术方案。方法5种手术方式治疗190例患者,比较单个囊肿手术耗时及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吸收热、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残腔情况(积液、感染、胆瘘)、胸腔积液、原位复发等随访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囊摘除加外囊内次全切除术组和完全外囊内切除术组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单个囊肿)高于包虫内囊摘除术加外囊残腔引流组和包虫内囊摘除术加大网膜内引流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吸收热时间、术后残腔并发症均低于后者(P<0.01)。内囊摘除加外囊内次全切除术组手术与完整外囊内摘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相比,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吸收热、术后带管天数、残腔并发症及原位复发率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手术耗时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后者(P<0.01)。结论内囊摘除加外囊内次全切除术式相对传统外囊内完整摘除术式,疗效基本相同,对于邻近肝门部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的肝包虫,手术风险和难度相对较小,便于肝包虫高发区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