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诊断结果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相比较,旨在评价三项检查术对MCA狭窄诊断的可靠性。 作者在两年间依据TCD标准选出18例患者共22根(14例单侧、4例双侧)狭窄的MCA进行了检查对比。其中成人17例,儿童1例,年龄7~67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了解其发病机制,确定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常规测定颅内外各血管的血流狭窄、频谱形态及声频,以确定有无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每次监测30min~60min。结果颅内动脉狭窄54例,其中单发动脉狭窄例15例,狭窄动脉以大脑中动脉狭窄为主;微栓子信号(MES)阳性14例,MES共56个,MES强度5.1dB~24.9dB;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出现MES阳性3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4例。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使脑动脉内栓子的直接检测或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角度,分析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的影像学模式特点,探讨其相应的梗死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梗死患者,将其分为ICA病变组和MCA病变组.根据DWI将梗死模式分为单发和多发,前者再分为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PAI)、皮质支梗死(pial infarct,PI)、分水岭梗死和大面积梗死.结果 MCA供血区梗死模式可分为11种.DWI多发梗死模式占所有患者的62.5%(55/88).ICA病变组更多出现PI伴发分水岭梗死(11/45,P=0.040),而MCA病变组更多出现PI伴发PAI(10/43,P=0.037).结论 在伴有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中,大多数表现为多发梗死模式,提示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以及局部穿支闭塞等机制是其发生梗死的主要机制.ICA病变组梗死的主要机制为栓塞合并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而MCA病变组则为栓塞合并局部穿支闭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中老年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方法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筛选,无症状性MCA狭窄者为狭窄组,56例无MCA狭窄中老人为对照组,用TCD检测双侧MCA屏气前后的平均血流速度,计算屏气指数(BHI),分析脑血管反应性。结果 45例狭窄患者共检测62条MCA狭窄。血管狭窄组BHI显著低于对照组[(0.92±0.29)%/s比(1.05±0.35)%/s,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屏气试验可作为一项常规筛查试验,用于评估中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及发生低灌注卒中的危险性,对临床缺血性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的脑梗死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为MCA狭窄。将MCA狭窄分为轻、中、重度,依据DWI显示的梗死模式,分别观察小穿支动脉梗死(SPAI)、大穿支动脉梗死(LPAI)、皮质支供血区梗死(PI)、分水岭梗死(BZI)和大面积梗死(LTI)。结果①56例MCA狭窄患者中,SPAI 12例,LPAI 4例,PI 9例,LTI 1例,BZI 30例。②在BZI中前BZI 6例,后BZI 4例,内BZI 20例。③MCA轻、中、重度狭窄者中,以BZI最多,分别为39.1%(9/23)、41.2%(7/17),和87.5%(14/16),且在BZI模式中,又以内BZI最多,分别为26.1%(6/23)、29.4%(5/17),和56.3%(9/16)。结论在伴有MCA狭窄的患者中,脑梗死模式以BZI为主。而BZI中,又以内BZI最常见,其中MCA重度狭窄患者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之一,但MR血管成像(MRA)除用于检查外,进行评价狭窄的研究却很少。Mizuma等报道使用3.0 T MRI评价脑梗死患者收缩期和舒张期间MCA病变断层的动态变化。该研究评估了12例MCA M1段狭窄的卒中患者和12名健康志愿者。通过使用心动同步影像,检测收缩期和舒张期MCA断层(狭窄近端/远端和狭窄处),采用MRI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颈内动脉(I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ICA狭窄或闭塞患者88例作为病例组,按照ICA狭窄或闭塞情况分为轻、中、重度及闭塞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及健康者的双侧ICA进行TCD检查分析。结果在88例患者176支ICA中,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ICA 102支,其中单侧ICA病变患者74例(74支),双侧ICA病变患者14例(28支);40例健康志愿者均无ICA病变。对照组和4组患者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ICA)和颈动脉舒张期峰值流速(EDVI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SVICA和EDVICA值表现为闭塞组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重度组和闭塞组患者的PSVCCA、CCA PI、MCA Vm和MCA PI与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度组和闭塞组患者的PSVCCA、MCA Vm和MCA PI小于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CCA PI大于对照组、轻度组和中度组(P0.01)。结论 TCD检查通过检测分析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比较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以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作为颈内动脉狭窄筛查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穿支供血区域内单发性皮质下小梗死(single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SI)的临床特征和可能机制.方法 连续前瞻性纳入急性SSSI患者,根据病灶部位与MCA的关系将SSSI的分布模式分为近端SSSI(proximal SSSI,pSSSI)和远端SSSI(distal SSSI,dSSSI).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09例SSSI患者,其中pSSSI组86例,dSSSI组12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SSSI组病灶直径显著性大于dSSSI组[(14.97±3.14)mm对(11.46± 3.42)mm; t=7.551,P=0.000],糖尿病(25.6%对13.8%;x2=4.612,P=0.032)、高脂血症(32.6%对20.3%;x2=4.001,P=0.045)、同侧MCA狭窄(46.5%对17.1%;x2=21.222,P=0.000)、其他颅内动脉狭窄(45.3%对20.3%;x2=14.918,P=0.000)以及颅外动脉狭窄(26.7%对11.4%;x2 =8.198,P=0.004)患者的构成比显著性高于dSSSI组,但高血压(69.8%对82.1%;x2=4.361,P=0.037)和白质疏松(24.4%对48.8%;x2=12.655,P=0.000)患者的构成比显著性低于dSSSI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同侧MCA狭窄[优势比(odds ratio,0R)2.79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58 ~6.214;P=0.012]、其他颅内动脉狭窄(OR2.690,95% CI 1.251 ~5.783;P =0.011)、白质疏松(OR0.442,95% CI 0.212~0.922;P =0.030)以及病灶直径(OR 1.285,95% CI1.155 ~ 1.429;P=0.000)与pSSSI独立相关.结论 依据病灶部位与MCA的关系进行分类的SSSI的临床特征不同,提示SSSI的分布模式可能反映其潜在的发病机制:穿支动脉供血近端区域的SSSI可能是大动脉病变所致,而远端区域的SSSI则更多是小动脉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9.
<正>高分辨率核磁(HRMRI)常用来扫描颅内动脉的血管壁,韩国有学者使用HRMRI比较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血管壁的影像学特点。他们回顾2009年9月—2010年8月MCA狭窄且进行TOF MRA检查的连续病例,共有14例症状性和16例无症状性MCA狭窄患者。HRMRI共包括3种序列:T1、T2和质子  相似文献   

10.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的发病机制。 方法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8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的形态学表现,以及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的相关性。 结果 86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皮质下梗死的患者,63例(73.3%)呈多发性病灶,主要累及内交界区及半卵圆中心。TCD监测到14例(29.8%)皮质下梗死患者的微栓子,其中13例为多发性病灶,多表现为半卵圆中心梗死(P<0.001)、皮质播散性小梗死(P<0.001)以及多发性脑梗死(P<0.02)。结论 动脉-动脉栓塞与血流动力学低灌注的共同作用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内交界区梗死、半卵圆中心梗死为不同发病机制的两种梗死类型,后者与栓塞机制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和储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方法 :75例符合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诊断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选试验组。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查后 ,进入TCD8 0CO2 反应性监测软件 ,取双侧MCA作为监测血管 ,经改进的麻醉呼吸气囊接可充气呼吸面罩 ,使受检者吸入 5 %CO2 和 95 %O2 混合气体 1min诱发高碳酸血症 ,经过度换气试验诱发低碳酸血症 ,计算试验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的百分比。结果 :常规TCD检查 :75例患者MCA狭窄 10 5条 ,其中轻度狭窄 4 4条 (41 9% ) ;中度狭窄 36条 (34 3% ) ;高度狭窄 2 5条 (2 3 8% )。 5 %CO2 吸入和过度换气后 ,2试验组狭窄MCA血流速度变化率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随着MCA狭窄程度的加重 ,血流速度变化率逐渐减低。结论 :MCA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于MCA狭窄、血流受阻 ,使脑血管的反应性和储备能力降低 ;狭窄程度越重 ,脑血管的反应性和储备能力也越差 ,发生低灌注卒中的危险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来确定适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过去的小样本研究提示,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无症状栓子信号可确定高危人群。ACES是一项大规模国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明确大脑中动脉无症状栓子信号是否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70%)卒中和TIA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全球约有1/3的人会罹患脑卒中,而高达6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有1/3的患者会进展为明显的痴呆症.自1990年Spencer等首先报道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到大脑中动脉血流固体,称作为脑动脉微栓子信号(MES)后,TCD技术广用于脑梗死等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研究表明TCD[1]可以实时、无创、动态的监测大脑中动脉的MES及评估血管狭窄程度.TCD监测到大脑中动脉MES信号也高度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2],国外一些研究表明[3]大脑中动脉MES信号与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通过TCD监测大脑中动脉循环中MES及评估大脑中动脉(MCA)的狭窄程度,并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进行评分,进一步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与大脑中动脉MES及血管狭窄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前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颈动脉狭窄≥70%的无症状性或狭窄≥50%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55例,分为糖尿病组(16例)和无糖尿病组(39例). 患者吸入5%CO2和95%O2混合气体诱发高碳酸血症,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大脑中动脉(MCA...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评价随访颈动脉支架术疗效。 方法对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前后血管内径、狭窄率及颅内外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术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径为(1.644±0.817)mm,术后支架内径为(4.150±0.642)mm(P=0.000)。支架术前后血管造影和CDFI狭窄率分别为(84.24±12.17)%、(85.72±11.44)%和(26.00±8.25)%、(29.00±9.74)%(P=0.000、P=0.000)。术后MCA流速提高(20-189)%,平均(63±34)%,支架术前后MCA的血管搏动指数明显改善(0.76±0.17和1.04±0.14;P=0.000),侧支循环开放类型与患侧MCA、PCA血流变化密切相关。 结论 CDFI和TCD结果均能提示血管内支架治疗效果的客观血流变化依据,二者结合是准确评价和随访颈动脉支架术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单侧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与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单侧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ICA18例,MCA14例)行1H-MRS检查,测量患侧和对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的波峰下面积,比较患侧和对侧各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NAA/Cho、NAA/Cr和Cho/Cr的差异,并观察有无乳酸(Lac)峰出现。结果1H-MRS显示患侧半卵圆中心的NAA/Cho、NAA/Cr低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ho/Cr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例患者于患侧检测到Lac峰。结论1H-MRS能够早期发现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缺血脑组织的代谢异常,从代谢产物角度评价脑缺血程度,对于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识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按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在发病24~48 h内完成颅脑MRI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照组受试者进行常规体检。根据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极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95%~99%)19例、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70%~94%)49例、中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50%~69%)32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估病例组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结果病例组中共28例(28%)患者检出大脑中动脉微栓子,共123个微栓子,对照组中无一例检出微栓子;病例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极重度狭窄组受试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出率及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69,P0.05),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858,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越重,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重;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观察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对影响狭窄进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经TCD筛查并经CT血管成像(CTA)或DSA证实单侧MCA重度狭窄的患者133例,根据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为进展组43例和非进展组90例,并记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临床用药及药物依从性对狭窄进程的影响。结果 (1)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检出率比较:进展组有吸烟史的患者[72.1%(31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51.1%(46例),P=0.022];进展组患者吸烟时间长于非进展组[(28±12)年比(21±10)年,P=0.011]。(2)MCA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首诊时MCA狭窄远段搏动指数进展组低于非进展组(0.66±0.10比0.70±0.13,t=-2.096,P=0.038),结点时MCA狭窄远段搏动指数进展组中狭窄程度进展患者低于非进展组患者(0.61±0.15比0.74±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8,P=0.008)。结点时,进展组中10例狭窄程度进展患者MCA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高于非进展组[(299±23)cm/s比(244±50)cm/s,t=3.437,P=0.001],而33例闭塞患者的MCA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低于非进展组[(56±18)cm/s比(244±50)cm/s,t=-20.905,P=0.000]。(3)规律性用药:规律性服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的患者进展组明显低于非进展组[2.3%(1例)比54.4%(49例),χ2=33.690,P0.01]。(4)随访期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再发率进展组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7.9%(12例)比6.7%(6例),32.6%(14例)比2.2%(2例);均P0.01]。(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者(OR=4.403,95%CI:1.094~14.017)、脑血管事件再发(OR=10.648,95%CI:2.530~41.261)及非规律性服用他汀类药(OR=5.675,95%CI:1.631~152.740)均与MCA重度狭窄程度的进展密切相关。结论 TCD随访评价MCA重度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评估转归的重要依据。戒烟及规律性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有助于延缓MCA狭窄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评价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从前期急性脑梗死责任斑块(CPAC)相关研究的入组患者中,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均为发病6个月内的MCA供血区梗死。所有患者完成头部CT血管成像(CTA)、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HRMR-VWI。经过原始图像后处理,分别记录CTA、3D-TOF MRA以及HRMR-VWI MinIP对MCA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的评估结果。以CTA为标准,采用Kappa分析分别检验3D-TOF MRA和HRMR-VWI MinIP与CTA的一致性。比较3D-TOF MRA与HRMR-VWI MinIP对狭窄或闭塞MCA周围伴行微血管以及MCA周围软脑膜动脉评价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的差异。结果 (1)20例急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患者55例,收集血管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分析MCA M1段闭塞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结果 MCA M1段闭塞侧大脑前动脉(ACA)A1段/大脑后动脉(PCA)P1段发育良好、无重度狭窄,颈内动脉无重度狭窄/闭塞37例(67.3%);MCA M1段闭塞侧并发ACA A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5例(9.1%);MCA M1段闭塞侧并发PCA P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13例(23.6%)。血管影像学和TCD显示:A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50例(90.9%),P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42例(76.4%),脑膜中动脉→MCA侧支开放5例(9.1%),枕动脉→PCA→MCA侧支开放13例(23.6%),穿支动脉及新生血管血流代偿55例(100.0%)。结论 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时因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不同,主要启动了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