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主要为:终止急性发作或减慢心室率,预防复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甘云凤  魏潇 《心电与循环》2022,(3):292-294+297
报道重庆市壁山区人民医院2021年4月2日收治的1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酷似心房颤动(下称房颤)伴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病例。患者因晕厥伴低血压入院,心电图提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经电复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复查心电图示QRS波群呈多种形态酷似房颤伴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最后诊断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结合相关检查,考虑低钾血症所致室性心动过速,通过补钾等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患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为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易发生猝死。我们以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一些患者可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在另一些患者,室性  相似文献   

5.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它的临床意义,看法尚不统一。已有的报道指出:它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一样也存在着左室心内膜电生理特征性异常,如幅度降低.时限延长,可记录到延迟电激动及碎裂电位等,仅程度较轻而已。因而它也可能诱发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QTd)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本组目的在于观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QTd的改变,并与心率变异性(HRV)相对照,探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以及QTd和HRV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即致命性心律失常,包括多种类型:①频率在230bpm以上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②心室率逐渐加速的室性心动过速,有发展成心室扑动或(和)心室颤动的趋势;③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④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晕厥;⑤特发性心室扑动或(和)心室颤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原因,约占70%~85%。因此,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十分重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进展作一综述。 1 药物治疗 1.1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属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于浦氏纤维和心室肌,能降低心肌自律性和兴奋  相似文献   

7.
预激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精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激性心动过速(preexcited tachycardia)是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进展,近几年形成的新概念,是指预激综合征伴经旁路(含房束和束室旁路)前传心室的心动过速的总称,包括窦性、房性、房室折返、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扑、房颤伴旁路前传心室的快速心律失常。室律规整者以预激综合征伴房扑为常见,不规整者多见于预激综合征伴房颤。下面结合2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室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及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颤)及心室颤动(室颤)。持续时间少于30秒的室速称非持续性室速,超过30秒称持续性室速,有时需电击终止。按室速形态可分为单形性及多形性室速。室性心律失常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可以发生在正常人、水一电解质和(或)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应用某些药物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激动(微折返及大折返)及自律性异常  相似文献   

9.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中心4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接受ICD治疗,男性3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9±15)岁,成功随访35例,应用体外程控仪获得ICD储存资料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ICD;35例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其中26例患者共记录室速和室颤事件763阵,ICD成功除颤224阵(成功率99.1%),抗心动过速起搏1次成功终止室速375阵(成功率71.8%),低能量同步转复22阵(成功率100%);2例患者因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反应发生误放电4次。术后大多数患者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随访期末,死亡4例,3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1例死于肺栓塞。结论ICD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10.
<正>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CCU及干部病房住院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8例,男64例,女64例,年龄26~92(59.0±33.0)岁,有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46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82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92(78.5±13.5)岁;非老年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26~64(45.0±19.0)岁。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判定:(1)频率在230/min以上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心室率逐渐加重的室性心动过速,有发展成心室扑动和(或)心室颤动的趋势;(3)室性心动过速血流动力学障碍,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4)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晕厥;(5)特发性心室扑动和(或)心室颤动。128例全部使用胺碘酮,86例血流动力学稳定单形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和不伴有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  相似文献   

11.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过早搏动(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等。目前,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处理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临床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室性早搏(室早),其他室性心律失常(室性融合波、室性逸搏、室性自身节律和心室停顿等)多数是心电图上的诊断或是继发于某些心律失常。本文重点讨论室速及室早的临床诊断和处理策略,而心室颤动(室颤)则是另一个诊断和治疗的大问题,本文只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13.
心脏钙释放通道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分为两大类 :原发性心电疾病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原发性心电疾病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类以心电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CPVT)、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则是心肌病伴发室性心动过速 ,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VC)、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近十多年来 ,分子遗传学、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心脏病学的结合使这些疾病的分子致病机制得以阐明。到目前已知所有的原发性心电疾病都是由编码各主要离…  相似文献   

14.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力衰竭和各种复杂心律失常,其中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及混合型表现,它是一种发病年龄早、常见的、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临床综合症,有资料表明心衰死亡原因与突发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有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预测猝死的发生,从而减少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77岁,因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于1991年1月27日住院。以往反复发作心悸、胸闷10年。1988年 ECG 示阵发房颤、Ⅰ度 A-VB、频繁房早、室早。入院时 ECG 呈Ⅰ度 A-VB、室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附图 A),经静脉滴注利多卡因,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但时有房早、室早、阵发性房颤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伴几乎完全性 A-VB(附图 B)。予美西律和丙胺苯丙酮  相似文献   

16.
李鑫  安军 《山东医药》2021,61(4):92-96
新生儿期有症状的心律失常,预后差,为非良性.常见的新生儿非良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异常、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其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胎儿和新生儿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应用12个月可防止复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胎儿和新生儿持续性心率减...  相似文献   

17.
李成浩  路兰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7,26(4):233-233,235
维拉帕米为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用来控制房性心律失常,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而不常规用来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随着对室速电生理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某些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特殊类型室速,维拉帕米对其有一定的疗效。现将用维拉帕米治疗有效的3例特发性左心室室速和1例伴极短联律间期的多形性室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室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差传)的鉴别一直是体表心电图领域讨论的热点,这不仅牵扯到两种心动过速的鉴别,还涉及到两种早搏的区别,即室早与室上性早搏伴差传的区别。在长达近百年的争论与探求中出现过Wellens方法、Brugada方案、Akhtar标准等众多的方法。本文参考了这些经典文献,结合我们的体会,提出一个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医师简单而切实可行的意见。一、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相对发生率:宽QRS波心动过速临床并非少见,主要包括两大类:室速及室上速伴差传(或束支阻滞)。但两者的相对发生率以室速为多数。Akht…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反复发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是引起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发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心肌严重缺血坏死,心电极不稳定,以室颤最为危险,是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在急性心肌梗死幸存的人群中,50%以上死于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关研究指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低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  相似文献   

20.
室性心律失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80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随访 3个月。观察猝死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16 9例(93 9% )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 2 4h >10 0 0个室性早搏 (PVCs)者 6 9例 (38 3% ) ,多形PVCs 34例(18 9% ) ,成对PVCs 6 6例 (36 7%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81例 (45 0 % ) ,随访 3个月 7例发生猝死 ,无心动过速的患者猝死 1例。结论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