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闫纯英  许端敏  张钰  林吉进 《临床荟萃》2003,18(23):1334-1336
目的 评价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16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造影前行ECG检查,测ST—T;行UCG检查,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充盈峰(E)、舒张晚期充盈峰(A)、E/A比值。结果 ECG与UCG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分别为90.3%,98.6%,特异性分别为20.8%,11.1%。结论 ECG、UCG对冠心病的诊断具较高的敏感性,且无创、费用低,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菲  郑亚安  王真 《临床荟萃》2009,24(4):304-306
目的探讨和比较心电图(ECG)、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和超声心动图(UCG))4种常规检查手段对肺栓塞(PE)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经肺通气/灌注扫描和(或)肺动脉CT成像(CTPA)明确诊断的非大面积肺栓塞病例,以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次大面积肺栓塞组)和B组(非次大面积肺栓塞组),通过对其ECG有无肺栓塞的典型表现、动脉血氧分压(PaO2)、D-二聚体和UCG测定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大小等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4种不同辅助检查手段对肺栓塞诊断的敏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D-二聚体、血气分析、UCG和ECG。除ECG无定量分析外,本研究结果表明,D-二聚体在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O2和PASP在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4种检查手段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肺栓塞时的病生理变化,是对急性肺栓塞进行早期筛查扣辅助诊断的有力武器,尤其适用于门诊及急诊医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结果并与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UCG)对比。结果:14例心梗患者共分析238个节段,其中低灌注及灌注缺损节段共102(42.9%)个,磁共振延迟增强结果显示128(53.9%)个节段对比剂滞留呈高信号坏死改变,61个延迟高信号节段对应室壁ECG导联无病理性Q波出现,5例UCG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结论:心脏磁共振多序列扫描可在一次检查中完成,它无创、空间分辨率高,可获取心脏形态、功能信息,延迟增强扫描可识别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区分透壁程度,鉴别活性心肌,间接判断冠脉血管病变情况,对心肌梗死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ECG及UCG对右室心肌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室心肌病(right ventricular cardion mopathy,RVCM)的诊断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作者1989-10~2000-06收集RVCM11例,现将UCG及ECG对其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超声结合心电图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检查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方法。方法:总结7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CG)和体表心电图(ECG),分析两种常规检查的特异性改变。结果:患者UCG改变主要为右室弥漫性或局部扩大并室壁运动减弱;心电图改变主要为:室性心律失常、右侧胸导联QRS波增宽、T波异常、Eps ilon波和晚电位。结论:UCG和ECG能从不同方面提示该病,两者结合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及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冠心病患者的UCG、ECG、Holter及SPECT检查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120例患者中,CAG检查98例患者为冠心病,UCG显示82例患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ECG显示68例患者ST-T段改变,Holter显示74患者例呈阳性,SPECT显示90例患者显像异常。UCG、ECG、Holter及SPECT诊断冠状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59%、60.20%、65.31%、83.67%和81.82%、59.09%、54.54%、63.64%。结论 UCG的敏感性略低于SPECT,但特异性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9~ 2 0 0 2 - 0 2在我院住院患者 ,3a多期间共有 4 4 0 5例作超声心动图 (UCG)及心电图 (ECG)检查。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 UCG及 ECG资料。其中 12 0例 UCG确诊为右室肥厚 (包括双室肥厚 2 9例 )。12 0例中男 5 7例 ,女 6 3例。年龄 2 0~ 79岁 ,平均 6 1岁。汉族 75例 ,维吾尔族 2 6例 ,回族 10例 ,哈萨克族 9例。临床病因分别为肺心病 6 6例 ,肺心病合并高血压 19例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11例 ,肺结核 9例 ,肺心病合并糖尿病 7例 ,肺癌 3例 ,单纯糖尿病 3例 ,酒精性心肌病及扩张性心肌病各 1例。病史…  相似文献   

8.
扩张型心肌病 (DCM)系原发性、广泛性的心肌细胞变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 ,因心肌各部位病变严重程度不同 ,心电图表现亦各不相同 ,现将我院 1995~ 2 0 0 0年共收治的 DCM34例ECG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DCM32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33~ 84岁 ,平均 5 7.7岁± 4 .2岁。1.2 方法 参照 1980年 WHO/ ISFC制定的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除根据病史 ,临床症状外 ,每例均测定心胸比例、UCG、心电向量图、ECG。2 结果2 .1  UCG  32例均有房室扩大 ,室间隔 ,左室壁动度减低 ,波幅降低。2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ECG)与超声心动图的异常情况。方法选取150例行ECG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ACI)的123例患者作为ACI组,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14例患者作为TIA组,将其中排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各类ECG异常的发生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CI组和TIA组患者的ECG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的房性心率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IA组或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TIA组(P<0.05),LVEF<55%的患者的ECG异常率显著高于LVEF≥55%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ST-T改变等ECG异常较为多见,而且ACI患者发生房性心率失常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更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ECG异常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UCG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证实的TAPVC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TAPVC中,6例为心上型,5例为心内型,1例为心下型,均有房间右向左分流,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UCG诊断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UCG完全能准确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类型,并可能取代心导管检查而于诊断后直接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1I)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IE)伴主动脉瓣穿孔(AVP)的价值。方法 分析和总结11例经2DE及CDFI诊断的IE并AVP患的经胸超声心动图(UCG)资料,将其UCG特点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在胸骨旁、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及心底短轴切面:2DE体回声缺失,CDFI显示瓣体回声缺失部位有穿瓣偏心血流;UCG诊断IE并AVP特异性、敏感性均为90.9%;瓣膜实际穿孔口大小明显>2DE测量值;AVP是IE较常见的并发症,IE穿孔的瓣膜中以主动脉瓣最为常见。结论 UCG检查是早期正确诊断IE并AVP的首选方法,但对AV多瓣叶的穿孔、瓣周脓肿、肺动脉瓣穿孔的诊断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原发心房肿瘤超声心动图(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观察心房肿瘤ECG图像特征与病理和预后关系。方法:应用ECG检查200例原发心房肿瘤,探寻心房肿瘤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术后ECG随访。结果:根据ECG图像特征对200例心房肿瘤全部做出正确诊断。心房肿瘤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左房肿瘤多见,右房肿瘤少见,双房肿瘤罕见。②左房肿瘤以粘液瘤多见,ECG图像表现单一,其它肿瘤少见;右房肿瘤虽然少见,但肿瘤病理类型多,ECG图像特征多样。③粘液瘤与心房壁界限明显,绝大多数都通过短蒂与房间隔相连,极少数与心房壁相连,瘤体以蒂为固定点随心脏收缩、舒张往返运动;恶性肿瘤与心房壁接触密切,接触范围广泛,无蒂,瘤体不随心脏收缩、舒张运动。④心房粘液瘤可致房室瓣相对性狭窄和关闭不全,但一般不引起瓣膜器质性病变,瘤体摘除后ECG随访绝大多数房室瓣功能即恢复正常。⑤术后ECG随访粘液瘤术后复发率很低,复发间隔时间较长;恶性肿瘤复发率很高,复发间隔时间很短。结论:原发心房肿瘤ECG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ECG对原发心房肿瘤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最后确定肿瘤性质必须依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小婴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的小婴儿8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ECG )和动态心电图(DCG )检查。【结果】阳性检出率普通ECG为23.2%,DCG为77.9%,DCG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ECG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DCG对小婴儿心律失常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与冠脉正常者双极胸导联和常规导联心电图(ECG)的榆查结果.探讨双极胸导联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导联网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监测系统(12-DCG)监测报告、冠状动脉造影(CAG)及12导联常规心电图(12-EC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G、12-DCG、12-ECG对CHD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65(29.32)、65.65(21.32)和46.8%(15.32)。12-DCG与12-ECG相比、12-DCG与CAG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2-DCG具有心肌缺血的定位依断功能,在诊断CHD心肌缺血方面明显优于12-ECG,有实际应用价值,对尚不能开展CAG的医院或难以接受CAG患者,12-DCG是一种安全、重复性强、较准确、无创伤诊断HD心肌缺血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6.
周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434-5434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ECG异常改变。方法采用描记12导联ECG或24 h心电监护,对127例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127例患者中ECG正常37例,异常90例,且ECG异常可表现为缺血性改变、心室改变及心律失常。结论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ECG改变有助于指导临床了解病变的发展、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aVR-不应被忽视的心电图导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万俊  苗丽  徐业成 《临床荟萃》2007,22(7):518-520
aVR是心电图(ECG)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之一,反映心脏右上部如右心室流出道与室间隔基底部心电活动。然而,在解释ECG时,大多数心电工作者及临床医生常认为aVR导联仅能反映心脏左侧导联如Ⅱ、aVL、V5、V6导联相对应的心电变化,其本身在ECG诊断中的作用有限,从而严重地忽视了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首诊时心电图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首诊心电图正常时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水平。方法:对1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就诊时检测的心电图结果分为心电图(ECG)正常组(n=40)和ECG缺血组(n=92),将两组诊断、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CG正常组首诊误诊15例(占38%),其中5例发生心肌梗死;治疗失当13例(占52%),其中4例发生心肌梗死。ECG缺血组首诊即得到正确诊断及治疗,有2例发生心肌梗死。两组分项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电图正常时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延误诊治,首诊诊治不当易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9.
现将我院 1998- 12~ 2 0 0 2 - 12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并有完整记录的 12 0例急性期 ECG改变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 CT证实。发病前均无心脏病史。ECG在住院 2 4~4 8h内检测。其中脑出血 6 5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2 5例 ,脑梗塞30例。年龄 39~ 85岁 ,平均 6 3.14岁。2 结果本组 12 0例中合并 ECG异常 77例 ,占 6 4 .17%。其中脑出血 5 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2 3例 ,脑梗塞 2例。 ECG异常类型 :ST段水平下移和 /或 T波低平、双向、倒置 4 5例 (占 5 8.4 4 % ) ,窦性心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评价心寻管和超声心动图(UCG)在心功能检测方面的作用地位,尤其是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等基础心脏疾病病人57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将病人分成临床1级和1级以上两组,均作UCG和左心导管测定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结果 1.在临床无心功能不全(NYHA1级)的病例中,UCG和心导管对收缩功能异常的检出率相同,均为14.29%;UCG对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导管法,分别为46.43%和28.57%,UCG较敏感,(P<0.001),但特异性较低。2.在临床有心功能不全(NYHA≥2级)的病例中,对收缩功能异常的检出率亦相似,UCG和心导管法分别为58.62%和55.17%,P>0.05;对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心导管法高于UCG,两分别为48.28%和34.48%,心导管法较敏感,(P<0.001)。由上述结果表明,不管患的临床心功能是正常(NYHA1级);还是异常(NYHA≥2级),两种方法对收缩功能的判断结果非常相似;但对舒张功能的判断两各有千秋,心功能1组(包括心功能正常及早期心功能异常),UCG的敏感性高,而心导管的特异性高;然而在显性心衰组,心导管的敏感性高,而UCG的特异性高。结论 因此,两种检测方法不能偏废。由于早期心功能不全患往往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所以UCG应作为筛选早期心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