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型糖尿病(T2DM)代谢紊乱的主要特点是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的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对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入选30例1:3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T2DM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测定HbA1c、FBG、体重、BMI。结果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后HbA1c、FBG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血脂、体重、BMI、腰围、臀围无明显变化。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且无夜间低血糖事件。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OAD治疗可以改善OAD疗效差的T2DM病情,体重增加不明显,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体重变化。方法将56例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28例。两组均保持原有的口服降糖药方案不变,A组给予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3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体重增加较A组多(P<0.05);两组之间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均较低;相比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减少体重增加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选取70例口服药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在原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随机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每组35例,治疗期为12周。结果两组的HbA1c、FBG和2h-BG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体重增加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11.43%)低于对照组(14.28%),但(P〉0.05))。结论口服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1天1次地特胰岛素治疗同甘精胰岛素相比,有效性、安全性相似,但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体重增加少。  相似文献   

5.
新诊断T2DM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12周。结果 治疗FBG、2h BG、Hb 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FC-P及2h 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降低血糖,逆转受损的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7.
<正>控制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基础,2003、2004、2006年我国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1/4的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6.5%)。本研究通过应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阿卡波糖对比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HbA1c>9%的T2DM,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T2DM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更好的依从性。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2至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36例,符合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9%,包括  相似文献   

8.
将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功能、体重变化、低血糖发生情况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地特胰岛素能快速、稳定地降低血糖、血脂、胰岛功能得到改善、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变化小。结论:地特胰岛素具有保护胰岛功能、稳定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基础胰岛素。  相似文献   

9.
选取60例口服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有口服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治疗组)睡前地特胰岛素注射,三餐前诺和锐皮下注射,另一组(对照组)睡前甘精胰岛素,三餐前诺和锐注射。住院治疗14天。结果 FBG和2hPG下降;在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方面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T2DM超重、肥胖患者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每日一次地特胰岛素(Det)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93例老年T2DM超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Met+ Acarbose);B组二甲双胍+阿卡波糖+Det (Met+ Acarbose+ Det),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BMI、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24周后,B组FPG、2hPG、HbA1 c、BMI较基线及A组降低(P<0.05),且无夜间低血糖发生. 结论 Det联合低剂量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可有效控制老年T2DM超重、肥胖患者血糖,优于单纯口服给药,并能控制体重,且无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方法33例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每日睡前皮下注射,共24周。观察用药前后FBG、2hBG、HbA1c、BMI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2DM患者FBG、2h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日间低血糖发生率9.1%,无夜间症状性低血糖发生,体重无明显增加。结论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疗效. 方法 选取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32例,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血糖漂移水平、血糖曲线下面积(AUCPG)和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BMI[(27.25±2.32)vs(26.50±2.30)kg/m2]、SBP[(137.22±17.42)vs (126.55±10.08) mmHg]、DBP[(85.00±9.54)vs(78.22±6.45) mmHg]、FPG[(10.19±2.99)vs(6.52±1.24)mmol/L]、2 hPG[(15.61±4.37)vs(10.51±1.36) mmol/L]、HbA1c[(8.57±1.64)%vs(7.26±1.11)%]、TC[(5.11±1.51)vs(4.19±0.48) mmol/L]、LDL-C[(3.13±0.73)vs(2.55±0.64)mmol/L]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3.79±1.98)vs(2.60±1.63)]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FC-P[(2.72±1.57)vs(4.73±2.39) ng/ml]、2 hC-P[(6.93±2.20) vs(13.33±3.39) ng/ml]和HDL-C[(1.00±0.27)vs(1.21±0.19) mmol/L]较治疗前上升(P<0.01).CGMS结果显示,治疗后血糖平均值[(7.90±0.33)vs(6.90±0.10) mmol/L]、血糖漂移系数[(1.87±0.25)vs(1.07±0.11)]、血糖漂移最大幅度[(8.22±1.69)vs(1.22±0.69)mmol/L]、血糖>7.8 mmol/L AUCpG[(27.46±6.20)vs (17.46±2.30)]及血糖>11.1 mmol/L AUCPG[(6.20±3.52)vs(2.02±0.25)]、低血糖发生率(45.45%vs3.12%)较治疗前降低(P<0.01). 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可有效降低患者BMI、血压、血糖、血脂、HOMA-IR和血糖漂移水平,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服用降糖药治疗的T2DM患者中,每天加用一次地特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36例,对照组在口服药基础上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组在其口服药基础上加用每日一次地特胰岛素,就寝前注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空腹血糖、HbA1c、血脂、血压、BMI变化,记录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12、24周患者空腹血糖、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2、24周两组间空腹血糖、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特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地特胰岛素组治疗24周后体重增加0.39kg,中效胰岛素组增加0.88k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药物联合地特胰岛素能更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少,体重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地特胰岛素(Det)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住院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Det联合瑞格列奈组和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FBG、2hBG、HbA1c、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增加情况和依从性。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BG、2hBG、HbA1c均较基线显著降低。Det联合瑞格列奈组和预混人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080、0.150,体重增加发生率分别为0.029、0.035,治疗依从率分别为0.893、0.679。结论Det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显著降低新诊断的住院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长期胰岛素治疗(疗程≥1年)对T2DM患者体重及炎症因子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胰岛素治疗疗程≥1年的T2DM患者60例,分析胰岛素治疗后的体重变化及其与C-RP、TNF-α、BMI、WHR的关系.结果 与体重无增加组相比,体重增加≥5kg组C-RP、TNF-α水平显著升高 (P<0.01),BMI、WHR显著增加(P<0.05);体重增加<5kg组C-RP、TNF-α、BMI水平无明显升高,WHR显著增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胰岛素治疗(疗程≥1年)所致的体重增加可能导致其C-RP、TNF-α水平及WHR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3组血糖均下降,但地特胰岛素组降糖效果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与甘精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疗效更好,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Det)对于T1DM患儿和青少年,使用灵活、夜间低血糖风险小,餐后低血糖风险小,提高了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妊娠期糖尿病(GDM)优化血糖管理有助于改善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Det能提供良好的血糖控制,且在孕妇中耐受良好.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与心肌梗死、死亡风险、痴呆及骨折等不良事件相关,其可提供有效的血糖控制且对老年患者低血糖风险小.Det由于其作用特点,满足了特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以及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评价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血糖波动、病理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8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地特胰岛素(6~8)U/d起始治疗,治疗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及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以及IVGTT评估患者的血糖波动、胰岛素敏感性以及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情况,测定20例患者治疗前后基线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胰岛素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HbA1c、腰臀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明显下降[分别为(8.8±1.6)%,(7.6±1.3)%,t=4.830,P〈0.001;0.95 ± 0.04,0.94 ± 0.04,t=2.317,P〈0.05;(5.1±0.6)mmol/L,(4.5±0.9)mmol/L,t=3.459,P〈0.01;(3.2±0.8) mmol/L,(2.6±0.8) mmol/L,t=3.822,P〈0.01].治疗后正糖钳夹中葡萄糖利用率较前明显升高[(3.9 ±2.1)mg·min^-1·kg^-1,(5.0±2.4) mg·min^-1·kg^-1,t=-2.269,P〈0.05].采用IVGTT刺激后的急性胰岛素反应反映第1时相,治疗后AIR较前有所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动态血糖监测显示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较前明显下降[(7.3±2.4)mmol/L,(5.4±2.9)mmol/L,t=2.279,P〈0.05],而日间平均血糖绝对差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在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同时,能减轻血糖波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肥胖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探讨apelin与体脂、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等的相关性。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2例正常糖调节(NGR)者按体重指数(BMI)≥25kg/m^2或〈25kg/m^2又各自分为超重/肥胖与正常体重亚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血清apelin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HbA1C、血脂各项指标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BMI和腰臀比,并以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校正年龄及性别后,2型糖尿病组血清apelin水平高于NGR组[(317.9±99.6vs279.0±66.8)ng/L,P〈0.01],2型糖尿病组和NGR组中的超重/肥胖者均高于非肥胖者[(354.0±114.4vs274.1±53.0)ng/L,(299.2±74.5vs252.8±48.9)ng/L,均P〈0.05],且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组明显高于NGR肥胖组(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清apelin与BMI、ln(HOMA-IR)、FPG、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353,r=0.355,r=0.224,r=0.241,均P〈0.01),与腰围、收缩压呈正相关(r=0.263,r=0.183,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BMI、ln(HOMA—IR)和TC是血清apelin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apelin水平在肥胖和初发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升高,且与BMI、HOMA-IR及脂代谢相关,推测apelin可能参与构成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