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D)患者家庭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9例AD患者分三批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每批训练1年,包括综合能力训练、心理护理、家居安全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后AD患者的ADL、SF-36、HAMA、HAMD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可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心理调适能力,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家庭护理干预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提高早中期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41例早中期AD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1年,包括认知干预、综合能力训练干预、心理干预、家居安全指导干预、膳食中药调理干预、穴位针灸推拿干预,预防并发症护理,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AD患者的ADL、SF-36、HAMA、HAMD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本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提高、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降低,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AD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了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延缓病情进展.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提高早中期老年性痴呆(AD)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对39例早中期AD病人进行家庭健康指导1年,包括综合能力训练、心理护理、家居安全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 -36)、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后 AD病人的ADL、SF-36、HAMA、HAMD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MSE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家庭健康指导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病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康复中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分析,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6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总维生素D、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康复中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预防性服用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起到改善病情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功能及负性情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家庭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OPT模式(outcome present state testing model)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及生活满意度指数自评量表(LSIA)对2组患者的家庭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并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干预1年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OPT模式与家庭合作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缓解负性情感,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生命意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现实定向训练护理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现实定向训练护理干预;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分析,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为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现实定向训练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提高早中期老年性痴果(AD)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对41例早中期AD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1年,包括认知干预、综合能力训练干预、心理干预、家居安全指导干预、膳食中药调理干预、穴位针灸推拿干预,预防并发症护理,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干预前后AD患者的ADL、SF-36、HAMA、HAMD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本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提高、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降低,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AD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了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延缓病情进展。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应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指导的效果,探讨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方案.方法 将1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干预组采用情志护理及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心理护理.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干预组在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影响,为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8例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采用SF-36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中文版(C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本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精神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CMMSE量表、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强化脑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20例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分析,FMA评分评估肢体运动功能,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测。结果:干预后3、6个月,两组SF-36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量表评分、ADL量表评估、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尿毒症并继发甲旁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分析,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尿毒症继发甲旁亢行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F-36、ADL、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军队离退休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1例军队离退休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分析评定。结果实施干预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P〈0.01),认知功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部队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老年性痴呆(AD)患者心理行为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性痴呆症确诊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AD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AD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结束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提高A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卧床患者家庭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家庭宣教,观察组采用OPT模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家庭功能分级、APGAR、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OPT模式与家庭合作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12例COPD患者给予运动疗法、教育、心理社会与行为干预等肺康复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呼吸困难、体质指数、6 min步行测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两个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个月后患者呼吸困难、6 min步行测验、ADL和LSIA有明显改善(P0.01);肺功能、体质指数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ADL,改善生活质量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riedman家庭干预模式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及照料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老年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Friedman家庭干预模式进行护理.2组分别在于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效果,同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配对的照料者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在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照料者在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改善.结论 Friedman家庭干预模式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AD患者照料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并采用自我效能量表(DSES)评价行为改变的效果,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DSES总分和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SDS及S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行为改变,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式及施行心得。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1月90例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综合护理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综合护理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护理满意度;再次梗塞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综合护理组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综合护理组再次梗塞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2组生存质量评分、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相近,P 0. 05;干预后综合护理组生存质量评分、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方式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脑梗塞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温燕文  柯文英  张莹  周靖   《护理与康复》2017,16(1):14-16
目的观察现实导向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并给予用药监督、相关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同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现实导向训练,干预时间两组均为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价,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现实导向训练,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