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桥复位法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腰桥复位法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16例,并与同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13例患者比较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节段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节段后凸Cobb角等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5.1±12.3)min、(89.7±20.1)min,P〈0.05。结论:腰桥复位法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有效,操作时间短且成功率高,能够早期解除患者腰背痛,重建椎体高度,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2月采用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108例,其中多椎体骨折30例,骨折累及椎体后壁24例。局麻下扩张146个椎体,每椎注射2.5~6.5 mL,平均4.6 mL。根据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球囊扩张程度明显大于椎体高度复位程度,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7 mm(33.4%),伤椎中部高度平均恢复2.8 mm(丢失高度的37.8%),Cobb角平均矫正3.3°,单侧与双侧扩张无显著性差异;疼痛改善程度与复位无相关性。结论 PKP球囊在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内扩张会使骨小梁压缩骨折,一般仅能使伤椎部分复位,复位程度与近期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43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过伸复位结合经皮经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术前、术后1d和术后6个月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疼痛评分等进行评估。结果术后23例胸背部疼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未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痛症状均无复发,X线片示24例椎体高度未丢失,1例有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椎体高度、Cobb′s角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理想方法之一。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适当扩张球囊、灌注骨水泥等技术要点,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双侧椎弓根穿刺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经皮双侧椎弓根穿刺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8例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前柱高度、Cobb角及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得随访至少1年。术后2 d及末次随访结果提示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椎体高度、Cobb角及行动能力均取得明显改善(P0.01)。结论经皮双侧椎弓根穿刺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手术中只使用一个球囊,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33个骨质疏松型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压缩骨折椎体压缩率和后凸角(Cobb角)、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26个月),压缩骨折椎体压缩率和后凸角(Cobb角)、VAS评分术后均明显改善,术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8例67个病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24h内均明显缓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X射线片复查,显示病椎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大部分矫正。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30例)和双球囊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评价其疗效.结果 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缘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中央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后缘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双球囊扩张术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侧通道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1月-2007年12月,采用单侧通道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32例(38椎),观察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和中部高度丢失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单侧通道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创伤小、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2月~2007年1月,对13例15个椎体发生骨不愈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采用经双侧椎弓根穿刺,置入2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灌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通过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35个月,平均24.7个月。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即刻明显减轻或消失,l~2d后下地活动。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61.5%,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8.5^o,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7,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4分降至2.1分。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愈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恢复脊柱序列,是治疗椎体骨不愈合的较好微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1月,对25例35个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降钙素综合治疗。术中在透视机监视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置入1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灌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术后每天静脉注射鲑鱼降钙素,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平均(21.3±0.2)个月。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59.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恢复脊柱序列,联合降钙素的应用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较好微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