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我科抢救69例脊柱损伤多发伤患者,其中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的36例按照常规急救程序救护(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的33例在常规救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急救成功率。结果救护车到达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28.54±6.1)min,急救成功率93%;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为(39.51±5.3)min,急救成功率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多发伤院前救护各环节运用预见性思维,针对性实施护理,能提高院前救护的质量,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据多发伤急救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将10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46.5±8.3)min,对照组为(54.4±1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6.5±9.7)d,对照组为(36.6±1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多发伤急救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有助于缩短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救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组定位的救护模式进行救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流程进行救护,比较两种模式的救治效果.结果 采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后,观察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是(32.5±12.6)min,89.5%和92.6%,与对照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55.0±15.3)min,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7.4%)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0,x2分别为4.802,13.99;P<0.05).结论 分组定位救护模式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能提高医生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以多发伤为例的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制定方法以及对抢救护士培训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分析效度,制定多发伤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并对N2级护士进行培训;回顾分析实施标准作业流程进行多发伤救治前后病人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病人及医师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将2013年6月—2013年12月实施前救治的70例病人列入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9月(实施后)救治的70例病人列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观察组急救护理配合的满意度及病人、家属对观察组急救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并实施多发伤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符合急救护理的特点,使急救现场井然有序、密切配合,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创伤救护模式。方法选取梁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6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方法进行救治,将2013年7~12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运用规范化、程序化的创伤救护模式进行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8.06±11.24)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伤救护模式能缩短抢救时间,保证各个环节的救护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推广的现代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流程在多发伤抢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 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1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流程提高了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高速公路救护护理流程前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实施高速公路救护护理流程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开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救护车开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1.33±0.35),(6.74±1.78),(6.25±3.61),(28.61±6.03)min,均低于对照组的(2.62±0.64),(9.34±2.62),(13.50±8.27),(43.10±7.3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63,8.18,2.51,4.84;P<0.01)。观察组除10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2例手术后5 d死亡,其余均治愈、愈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91.5%,与对照组的8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救护中有助于快速到达现场和缩短现场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高速救护中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效和抢救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到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第一次CT检查时间、术前抢救时间均较对照组相短(P0.01);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急救护理模式能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胸腹联合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对照方法,收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120接诊抢救的胸腹联合伤患者42例为对照组,按原有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2009年1月~2010年3月120接诊抢救的胸腹联合伤患者46例为观察组,按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急救。对两组患者抢救后病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诊路程、原发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抢救后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对胸腹联合伤患者开放绿色通道,护士分工协作进行急救,缩短了患者等待手术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别从我院2012-07—2013-06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与2013-07—2014-06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后,急诊科接收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选取42例,对两个阶段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前,抢救时间平均为(44.64±2.76)min,抢救成功率为57.14%;实施后,抢救时间平均为(34.95±2.26)min,抢救成功率为88.10%。结论严重多发伤救护中,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护时间,提高救护成功率,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救护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患者救治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诊科实施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的作用进行调查。方法某三甲医院2014年5月在急诊科开展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调查该院开展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急救组人员多发伤急救能力,以及培训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急救组人员多发伤急救能力;同时选择两个时间段内各50例多发伤患者,培训前为对照组,培训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调查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医护人员急救能力评分为(75.6±12.8)分,明显低于培训后[(91.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4.0%,观察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救护满意度为68.0%,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能够提升急救人员的救护能力,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院内多发伤急救护理模式,以缩短急救有效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比较再造多发伤急救流程前后多发伤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运送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结果:再造多发伤急救流程后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运送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和分别为( 20.5±5.4) nun、( 25.9±5.6) min、(5.8±1.5)min、(55.7±13.9)min,均较流程再造前的(32.1±5.4) min、( 37.7±5.1) min、(6.8±4.1) min、( 70.4±15.7) min明显缩短(P均<0.05);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7.9%显著提高至94.3%( P<0.05).结论:多发伤救治流程的再造有利于急救流程标准化,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急救费用及预后情况,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能明显缩短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抢救费用,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36例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将2009年1~12月41例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情况.结果:两组抢救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明显提高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的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进入EICU早期急救护理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急救中心成立后两年(2005年12月~2007年11月)EICU收治的257例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经验,并与急救中心成立前近三年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急救中心成立后由于对多发伤患者进入EICU后,早期即实施了严格的抢救护理措施和程序,抢救成功率达到93%.结论多发伤患者进入EICU后早期实施严格的抢救护理措施和程序,有助于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内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严重创伤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严重创伤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院内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各个环节花费时长及早期漏诊率、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实施常规救治护理流程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多发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可显著缩短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急救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3年6月—2006年5月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死亡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