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1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对原始数据采用MIP、VRT及MPR技术对肺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CT诊断肺动脉栓塞12例.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肺段及亚段动脉共104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高,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并能为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肺动脉血管造影术(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MSCTPA诊断为P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栓塞的表现形式、部位、数目及其它改变。结果:27例患者共行50次MSCTPA检查,共有191处肺动脉显示了栓塞。栓塞受累部位分布广泛,包括肺动脉主干3支、左右肺动脉20支、肺叶动脉41支、肺段动脉127支;间接征象为栓塞处肺窗示肺纹理稀疏15例,胸膜下梗死灶18例,胸腔积液7例,肺动脉高压5例。结论:MSCTPA是临床诊断PE的一种简便、快速、有效、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诊断直观、准确、可靠,是诊断早期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行多平面重组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应用方法及临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肺栓塞34例,经MSCTPA及临床明确诊断,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多平面重组表现;64层螺旋CT行薄层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重组分析。结果直接征象:偏心性充盈缺损、附壁环形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或伴右心增大)、肺梗死(或伴肺不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治疗后14例复查,均有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结论MSCTPA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肺动脉栓塞,相较于其他检查有明显优势,对临床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及疗效评估价值,是快速、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PE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在横断面容积扫描数据基础上,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平面重建,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位显示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形态。对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栓塞的血管显示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对27例患者CT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统计受累肺动脉及分支共84支,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栓塞12支,叶肺动脉栓塞22支,段肺动脉栓塞34支,亚段肺动脉栓塞13支,5级分支栓塞3支;完全性栓塞8支,部分性栓塞76支。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5级分支小肺动脉内栓子,定位准确且无创伤性,可成为临床诊断PE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肺血管成像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拟诊肺栓塞、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其中5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3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264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149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15处,血栓栓塞血管直径最小者1mm。1例上肢和胸侧壁因锁骨下静脉血栓明显侧支循环形成,1例左上肺静脉左房入口和左心耳内附壁血栓形成。5例同时行DSA检查,对肺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检出率,64层CT和DSA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肺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增强表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栓塞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4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血栓累及部位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共累及51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右肺动脉主干栓塞5例,左肺动脉弓3例,右上肺动脉6例,右中肺动脉4例,右下肺动脉13,左上肺动脉8例,左下肺动脉12例。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锐角附壁型血栓、钝角附壁型血栓、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4种形式;②间接征象: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有受累部分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细小稀疏、“马赛克”征、肺实变、主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快速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层CT在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由于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故对肺栓塞的诊断较困难,仅约50%的患者生前得到正确诊断,因而病死率较高。螺旋CT对PE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国内外的公认,但在治疗后的应用报道不多,我们对40例临床确诊肺栓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多层CT在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肖宽祥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3):172-173,175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日立HITACHI ECLOS 4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行肺动脉成像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 PR)、曲面重建(CPR)等全面观察显示肺动脉。结果:1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螺旋CT扫描均能清晰显示出肺动脉主干、肺左右叶动脉以及段肺动脉,且80%左右患者经螺旋CT扫描可显示出5级肺动脉分支以及亚段肺动脉。肺动脉主干栓塞2例(15.4%),多支段肺动脉栓塞7例(53.8%),单侧叶肺动脉栓塞4例(30.8%)。结论: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无创性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肺栓塞(PE)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某院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种技术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对三种后处理技术在栓子的检出率以及肺动脉干、肺各级分支动脉的显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41例肺栓塞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双肺均可见多发性的肺动脉栓塞,其中常规多层螺旋CT的检查图像发现受累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共计612支,而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共发现受累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共计665支,高于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三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肺主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的显示数目、栓子数目及显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亚段动脉及其以下级别的分支中,MPR后处理技术的分支显示数目、栓子数目及显示率要高于其他两种后处理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时,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更好的显示肺动脉分支受累情况,提高栓子的检出率,其中MPR技术处理相较而言显示度要更高。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影像诊断中的应用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56-295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收集28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行64层螺旋CT的容积扫描,然后将原始图像传至ADW4.4工作站,并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等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各级分支,28例患者中正常6例,肺动脉栓塞22例,阳性率80%栓子主要表现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腔内充盈缺损。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是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安全、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实用价值,有望成为肺动脉栓塞检查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5月临床拟诊为肺栓塞,并经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方法三维重建确诊的41例病例。结果:41例病例均得到满意图像,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及叶、段、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41例病例共发现栓子512个,其中肺动脉主干2个,右肺动脉干63个、左肺动脉干54个、叶动脉105个、段及亚段288个。直接征象表现为各级肺动脉内不同形态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表现为因肺动脉栓塞所致的肺梗塞、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动脉扩张、右心功能不全及局限性的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等的影像学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安全、迅速、无创、敏感性、特异性、分辨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及复查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选择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及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时触发点位于上腔静脉的应用价值以及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选择.方法 疑诊肺动脉栓塞(PE)拟接受CTPA检查的患者40例分成A、B两组,A组触发点感兴趣区(ROI)位于肺动脉干,阈值80 HU,对比剂总量50~60 ml,B组ROI位于主动脉窗水平的上腔静脉内,阈值80 HU,对比剂总量35~45 ml,两组的其他技术参数相同.分析两种方法的CTPA图像,测量肺动脉干、右下肺静脉CT值及6级肺动脉显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比较各种后处理重组方法对栓子的显示率.结果 40例疑似PE患者,除B组1例严重的右心功能不良致肺动脉图像较差外,其余均得到满意的图像;肺动脉干CT值和6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下肺静脉CT值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各种不同后处理技术,对不同情况下的栓子显示,各有其优势.结论 选择触发点位于上腔静脉的CTPA检查方法,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和提高图像的质量;各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肺动脉腔内旋切消融术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右侧股静脉穿刺 ,行选择性左、右肺动脉插管造影的右侧肺动脉栓塞 4例 ,其中右肺动脉主干不规则充盈缺损 1例 ,右肺动脉主干及右下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 2例 ,右上、下肺动脉均不规则充盈缺损 1例 ;双侧肺动脉多发性栓塞 1例 ,造影见右肺动脉主干及左下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 5例病人均行肺动脉血栓旋切消融术并于下腔静脉内肾静脉以下各放置滤器 1只。结果 :本组病例经导管行血栓旋切消融术后 ,肺动脉栓塞明显好转 ,各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重新显示 ,患者术中临床症状即刻明显减轻 ,血气明显改善 ,血氧饱和度及PaO2 明显回升 ,基本恢复正常。有 3例患者出现轻微胸痛。结论 :对肺动脉栓塞病人实施经导管肺动脉腔内旋切消融术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能延长患者生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全程、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64排螺旋CT扫描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全部能辨别真假腔,按De-BaKey分型属于Ⅰ型17例,Ⅱ型1例,Ⅲ型22例。25例显示破口,主动脉弓3大分支或部分分支受累13例,累及腹腔干6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5例,累及右肾动脉7例,累及左肾动脉12例,累及髂动脉19例。并发心包积液7例,胸腔积液13例,肺动脉栓塞1例。结论 64排螺旋CT全程、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能够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PE患者均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结果Ⅰ型12例,其中4例位于左肺动脉,3例位于右肺动脉,5例左、右肺动脉及肺叶肺动脉皆有;Ⅱ型2例,其中右下叶肺动脉1例,左上叶肺动脉1例;Ⅲ型3例,其中右下叶肺动脉1例,左上叶肺动脉1例,2个以上肺叶肺动脉1例;Ⅳ型3例,均位于双下肺肺段、亚段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叶肺动脉、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栓塞率分别为77.78%、66.67%、60.00%、12.50%。结论CTPA对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12月纳入50例可疑肺栓塞患者,使用双源CT进行肺动脉血管增强扫描,对图像行三维重建,分析栓塞部位、栓子形态、肺内、心脏及胸腔改变等.结果 44例确殄肺栓塞,发现肺栓塞共260处,最常见于右肺下叶动脉28例(63.0%),其次于右肺动脉22例(50...  相似文献   

17.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对急性肺动脉栓塞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6例确诊为 APE患者的 TTE表现 ,与肺动脉造影、肺核素扫描及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照。结果 超声直接检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近段血栓者 6例 ,均被 CT或肺动脉造影证实 ,其中超声还直接检出右室内血栓 3例、右房内血栓 1例 ;本组资料具有右心负荷过重超声征象者 12例 (其中包括超声直接检出血栓的 6例 ) ,CT或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提示为双肺多发性大面积栓塞 ;TTE检查大致正常者 4例 ,但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或者 CT均提示为肺段或亚段栓塞。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发现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干内血栓直接提示肺动脉栓塞 ,或根据右心负荷过重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间接提示肺栓塞的可能 ,但对肺段或亚段栓塞者超声不能作出或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行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双排螺旋CT扫描,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肺动脉多平面重建图像。结果10例中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肺动脉的显示率为100%,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间接征象为肺梗塞、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结论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安全、准确、无创,且对治疗后疗效的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肺灌注的灌注缺陷对肺栓塞诊断及危险分层。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157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120例患者确诊肺栓塞,所有患者均行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DEPI)及肺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CTPA),根据临床生物学标志及影像学改变,将患者分为肺栓塞低危组(n=30)、中危组(n=35)、高危组(n=55)。比较患者肺栓塞数量,肺动脉灌注缺失面积分数、右/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值及心脏生物学标志物。所有患者随访3月并记录结局。结果  DEPI与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6.1%; CTPA和DEPI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5,特异性为89.20%,敏感度为95.80%,Youden指数为0.85,较CTPA和DEPI单独诊断肺栓塞更好。肺栓塞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灌注缺损面积、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及右/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值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EPI可作为CTPA的诊断肺栓塞的补充,并通过肺动脉灌注缺失面积分数危险分层,是一种新的临床诊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