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对db/db小鼠胰岛分泌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8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6周依折麦布或安慰剂灌胃治疗,同周龄的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对照.投药6周后行糖耐量试验后取胰腺,进行胰岛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另采用离体胰岛灌流系统测定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结果 依折麦布组治疗6周后空腹血糖显著下降,同时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糖负荷120 min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低于db/db对照组(P<0.05),AUCINS0-30高于对照组(P<0.05).离体胰岛灌流结果显示依折麦布组胰岛第一时相分泌得到改善.胰岛内胰岛素表达强度依折麦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依折麦布能改善糖耐量,恢复胰岛第一时相分泌,保护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替米沙坦对db/db小鼠胰岛内微血管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db/db小鼠胰岛内微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2只8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替米沙坦组11只和安慰剂组11只;另选11只同周龄db/m小鼠为非糖尿病组。每周监测小鼠体重、血糖,6周后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并取胰腺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胰岛内微血管中CD31表达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与安慰剂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小鼠空腹血糖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小鼠的体重和空腹血糖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小鼠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0~3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小鼠胰岛中血管内皮细胞CD31染色强度明显增强,血管数量明显增加。结论替米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能够改善胰岛微环境,增加胰岛内微血管数量,促进早期相胰岛素分泌,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  相似文献   

3.
坎地沙坦对db/db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和结构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治疗延缓糖尿病状态下胰岛功能的进行性衰竭和血糖持续升高的有效性和机制。方法将8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6周坎地沙坦酯(1mg/kg体重)或安慰剂灌胃治疗,同窝出生的8周龄的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对照亦给予安慰剂治疗。投药6周后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后取胰腺,进行胰岛素、CD31、8-羟-2'-脱氧鸟苷[8-(OH)dG]、4-羟壬烯醛(4-HNE)、NADPH氧化酶等氧化应激标志的免疫组化检测以及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的超微结构紊乱情况。结果坎地沙坦治疗6周改善糖耐量,减少了胰岛β细胞丢失。坎地沙坦治疗显著减少氧化应激产物如8-(OH)dG、4-HNE、p22^phox、gp91^phox在胰岛的表达,同时减轻胰岛周围及内部的Azan蓝染的程度,增加胰岛内部内皮细胞标志CD31染色的强度。电镜观察发现坎地沙坦治疗显著增加β细胞内胰岛素颗粒的形成,明显减轻db/db糖尿病小鼠β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过度增殖以及线粒体肿胀。结论在糖尿病起病后,坎地沙坦治疗并不能逆转糖尿病,但是有效地改善了糖耐量,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胰岛纤维化、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紊乱,并改善胰岛供血,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β细胞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胰岛素血症(HINS)人群的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对北京某高校年度查体人员中无糖尿病史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资料完整的非糖尿病人群共634例,其中HINS者94例,分析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HINS人群的胰岛功能的差异。结果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人群中高胰岛素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120/△G120、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tumvoll)、HOMA—IR校正后β细胞功能指数(HBCI/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β细胞功能指数(HBCI)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120/△G120/IR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调节受损HINS组年龄、服糖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2h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HINS组(P〈0.05);HBCI、HBCI/IR、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正常血糖HINS组(P〈0.05);HOMA—IR和ISI—Stumvol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血糖及糖调节受损HINS人群虽然胰岛素分泌绝对值增加,但实际的胰岛6细胞功能在逐渐减退。正常血糖-HINS和糖调节受损-HINS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间过渡状态,应该尽早检出、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坎地沙坦治疗能否延缓糖尿病状态下胰岛功能的进行性衰竭和高血糖的恶化。方法将8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坎地沙坦酯1、10mg/kg体重、马尼地平10mg/kg体重和安慰剂灌胃治疗6周,同窝出生的8周龄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对照亦给予安慰剂治疗。投药6周后行糖耐量试验后取胰腺,进行胰岛素、氧化应激损伤标志8-OHdG的免疫组化检测以及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的超微结构紊乱情况。结果长期坎地沙坦治疗轻微改善糖耐量,减轻了胰岛含量随糖尿病进展的丧失。坎地沙坦治疗显著减少氧化应激产物8-OHdG在胰岛中的水平,电镜观察发现坎地沙坦治疗显著增加β细胞内胰岛素颗粒的形成,明显减轻db/db糖尿病小鼠β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过度增殖以及线粒体肿胀,抗氧化作用和减轻线粒体肿胀效应均呈现剂量依赖性,而且所有保护效应均独立于血压的下降程度。结论在糖尿病起病后,坎地沙坦治疗并不能逆转糖尿病,但是能轻微改善糖耐量,并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紊乱,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β细胞功能衰竭,这些保护作用均独立于降压之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db/db糖尿病小鼠胰岛分泌功能和氧化应激(OS)的影响。方法选取db/db小鼠40只,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db/db组,各20只,另选取db/m小鼠20只作为对照(NC)组,分别给予血脂康和安慰剂灌胃。每周监测代谢指标,8周后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离体胰岛灌流评价胰岛分泌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胰岛内8-羟-2c-脱氧鸟苷(8-OHdG),4-羟壬烯醛(4-HNE)和gp91phox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8周后,血脂康组FPG和FIns均低于db/db组[FPG:(18.4±3.4)vs(25.9±2.2)mmol/L;FIns:(7.7±0.8)vs(9.8±1.4)mIU/L,P<0.05]。IPGTT糖负荷后各时间点,血脂康组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均低于db/db组[(1800.7±187.1)vs(2550.0±179.6),P<0.05],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显示,30min时AUCi 0~30高于db/db组[(285.3±8.9)vs(268.5±10.4),P<0.05]。与db/db组比较,血脂康组在给予16.7mm高糖刺激1min后胰岛素分泌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与db/db组比较,血脂康组胰岛内8-OhdG,4-HNE和gp91phox的表达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能降低胰岛OS反应,并改善葡萄糖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硫辛酸对db/db小鼠胰岛内NADPH氧化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只8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硫辛酸组和db/db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硫辛酸60 mg/(kg·d)和安慰剂灌胃.另设10只同周龄db/m小鼠,给予安慰剂灌胃作为非糖尿病对照组(db/m对照组).每周监测体重、血糖,6周后取胰腺行免疫组化,分析NADPH氧化酶表达情况.结果 与db/db组相比,硫辛酸组小鼠的血糖降低,胰岛内NADPH氧化酶gp91phox、p22phox亚基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辛酸降低胰岛内NADPH氧化酶的表达,减少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硫氧还蛋白(TRX)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C)、糖尿病(DM)和替米沙坦干预(TM)组。DM组和TM组大鼠高脂高糖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构建2型糖尿病(T2DM)模型,TM组予替米沙坦10mg·kg^-1·d^-1干预,8周后测定血浆生化指标、胰岛中胰岛素、TRX和TXNIP的表达。结果DM组和TM组空腹血糖、丙二醛以及胰岛中TXNIP水平均较NC组高(P〈0.05),TM组血糖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M组上述其余指标水平较DM组低(P〈0.05);DM组和TM组空腹胰岛素、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胰岛中胰岛素和TRX水平低于NC组(P〈0.05),但TM组高于DM组(P〈O.05)。结论T2DM大鼠胰岛TRX表达较正常大鼠降低,而TX—NIP升高;氧化应激水平和低胰岛素血症的改善可能与替米沙坦干预了这种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阻断胰岛局部ATⅡ1型受体(AT1R)表达,观察其对小鼠离体胰岛胰升血糖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db/db和db/m小鼠的胰岛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AT1R表达.构建小鼠AT1R RNA干扰基因重组腺病毒(Ad-siAT1R),将分离培养的db/db小鼠胰岛细胞分为Ad-siAT1R感染胰岛细胞组(Ad-siAT1R)组、空病毒感染胰岛细胞(Ad-siControl)组和空白对照(Mock)组,培养48 h后检测AT1R表达,利用胰岛灌流系统检测胰岛素和胰升血糖素动态分泌. 结果 db/db小鼠胰岛AT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db/m小鼠胰岛的3.2、3.1倍.腺病毒感染后,Ad-siAT1R组胰岛AT1R mRNA表达水平较Ad-siControl组下降70%~80%,蛋白表达水平下降60%~70%(P<0.05).胰岛灌流显示,Ad-siAT1R组在高糖刺激1~2 min后胰岛素分泌达峰值140 mU/L,胰升血糖素分泌立即出现下降,达14 pmol/L,较基础值下降13 pmol/L.Ad-siControl组在高糖刺激1~2 min时胰岛素分泌也出现一定程度升高,峰值仅为90 mU/L,为基础值的1.8倍,其胰升血糖素分泌逐渐降至35 pmol/L,仅较基础值下降5 pmol/L,提示Ad-siAT1R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和胰升血糖素过度分泌情况均改善. 结论 RNA干扰特异性阻断胰岛局部RAS可减轻胰升血糖素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探讨高糖喂养小鼠胰岛B细胞功能。方法将16只4周龄C57BL/6J品系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8只),分别用高糖与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比较2组小鼠葡萄糖耐量,行胰岛素耐量实验比较2组小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比较模型小鼠在体胰岛β细胞第1时相和第2时相胰岛素分泌改变。钳夹实验结束3~4d后麻醉动物,取小鼠肝脏,利用庚烷-异丙醇-吐温的方法提取肝脏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喂养10周时,高糖组小鼠体质量[(18.0±0.8)g]低于普食组[(23.6±0.5)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扭5.595,P〈0.05)。高糖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为(103±3)mmol/L,显著高于普食组的(91±3)mmol/L(t=2.487,P〈0.05)。普食组葡萄糖利用指数(KITT)与高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53±0.08和0.54±0.14,t=2.360,P〉0.05)。高葡萄糖钳夹显示,高糖组第1时相胰岛素水平较普食组下降了49.6%[分别为(0.71±0.26)和(I.41±0.44)μg/L;t=2.943,P〈0.05];高糖组平均葡萄糖输注率为(6.8±2.2)mg·kg-1·min-1,也较普食组的(20.2±2.3)mg·kg-1·min-1降低了66.3%(t=4.206,P〈0.05)。结论高糖喂养早期(8周),小鼠发生葡萄糖耐量降低,主要为胰岛β细胞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弱所致,并非外周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引起。  相似文献   

11.
选择16只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自发性高血压组(SHR组,n=8)和替米沙坦组(n=8),替米沙坦组大鼠予以替米沙坦5mg/(kg·d)灌胃,给药时间8周,同时取8只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动物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表达。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SHR组心肌ACE2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HR组比较,替米沙坦组经8周治疗后,ACE2表达显著增高(P〈0.05),替米沙坦组血压、心肌重量指数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较SHR组均明显下降(P均〈0.05)。认为高血压大鼠心肌ACE2表达降低,替米沙坦能够上调高血压大鼠心肌ACE2的表达,该作用可能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病心脏保护作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OGTT~IRT)评价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G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9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在人组时行OGTT试验,其结果作为基线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服单次瑞格列奈行OGTT,B组服1周瑞格列奈行OGTT,C组服1周格列本脲行OGTT。测定各时刻真胰岛素(TI)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并计算TI/IRI及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10/△G30.结果A组和B组服药后30min时TI和TI/IRI较基线明显增加(P〈0.05),△I10/△G30均较基线显著升高(P〈0.01);C组服药前后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瑞格列奈改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其联合OGTT—IRT较常规OGTT—IRT能更真实反映新诊断的T2DM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和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db/db糖尿病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12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血脂康低剂量(0.3 g/kg)、高剂量(0.6 g/kg)及安慰剂灌胃8周,同周龄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对照组.投药8周后行糖耐量试验,治疗前后分别测定db/db糖尿病小鼠及db/m小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 与db/db对照组比较,血脂康不同剂量组治疗8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空腹血糖下降(P<0.05).糖负荷120 min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均低于db/db对照组,而血脂康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脂康两组治疗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血脂康在降低血脂、血糖的同时,能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对周围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独立于调脂降糖.  相似文献   

14.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80mg/d组与氨氯地平5mg/d+吡格列酮15mg/d组。治疗前和用药后12周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P2hBG)、餐后2小时胰岛素(P2hINS)及24h动态血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结果两组用药后12周P2hBG,FINS,P2hINS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标(HOMA-IS)升高,HOMA-IR降低。治疗后各项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昼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态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高血压病伴胰岛素抵抗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DM)小鼠颌下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变化与DM颌下腺病变的关系。方法麻醉后40%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3、4、6、8和10月龄db/db型DM鼠颌下腺(实验组)及相应月龄的db/+m正常小鼠颌下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颌下腺的组织学改和VEGF、NGF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月龄DM小鼠VEGF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P〈0.01);不同月龄DM小鼠NGF阳性细胞且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实验组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结论db/dbDM小鼠颌下腺VEGF表达随病程延长而增加,与DM病程呈正相关。而颗粒曲管细胞合成和分泌NGF的功能降低,与病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短期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体重160-170g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2只)和生理盐水输注组(NS组,12只)。分别输注48h,检测以下指标:(1)采静脉血检测胰岛素和FFA水平;(2)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评价活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3)胰岛细胞表面灌注实验,评价离体胰岛β细胞动态分泌功能;(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胰岛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2(IRS-1、IRS-2)和解偶联蛋白-2(UCP-2)mRNA表达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FFA组血胰岛素水平较NS组增高[(25.2±2.3)比(18.6±1.7)mU/L,t=7.9,P〈0.05],FFA水平也显著高于Ns组[(1.39±0.18)比(0.64±0.10)mmol/L,t=12.8,P〈0.05]。FFA刺激后,FFA组活体和离体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均较NS组增强[活体分别为(137±24)、(80±16)mU/L,t=6.8,P〈0.05;离体分别为(272±4)、(227±4)mU/L,t=28.6,P〈0.05]。与NS组相比,FFA组胰岛细胞IRS-1mRNA表达增加了29.3%4-2.6%(t=2.2,P〈0.05),IRS-2mRNA及UCP-2mRNA表达分别增加了345.1%±4.7%、228.4%±4.2%(t=3.4、3.0,均P〈0.05)。结论血浆FFA水平短期升高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有刺激作用,但同时激活线粒体氧化应激,使UCP-2表达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一级亲属实施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探讨早期保护B细胞、预防糖尿病的意义。方法通过75g葡萄糖耐量试验,选取46例糖耐量正常T2DM患者一级亲属进入研究,其配偶为对照(30例),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测定受试者血脂、血糖、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等。结果(1)T2DM一级亲属存在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2)与对照组相比,一级亲属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方式干预后,一级亲属组血脂、空腹胰岛素下降,明显改善急性胰岛素反应。结论T2DM一级亲属具有糖尿病高发风险,早期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吴卫平 《山东医药》2010,50(13):82-8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方法50例甲亢患者(甲亢组)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并以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空腹及餐后1、2h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组糖耐量正常15例,糖耐量减低25例,糖尿病10例。甲亢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亢时可导致糖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发生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下降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db/db小鼠胰腺及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系INS-1中micro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4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0.1ml生理盐水或300ng/g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每E12次。8周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TPGTT)。8周末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分析小鼠胰腺B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小鼠胰腺microRNA(miR.375和miR-34a)的表达。INS-1细胞分别给予0.5mmol/L棕榈酸培养0、48、72h或100nmol/L利拉鲁肽预处理12h后,给予0.5mmol/L棕榈酸培养72h,RT—PCR测定miR-375和miR-34a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数据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分别为7.3%±0.3%和4.7%±0.6%,t=16.47,P〈0.01);IPGTT血糖曲线下面积降低[分别为(4568-4-197)和(1927±127)mmol·L-1·min-1,t=26.53,P〈0.05];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增加[分别为(1080±247)和(2818±378)μg·L-1·min-1,t=7.73,P〈0.05]。免疫组化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小鼠胰岛素阳性面积增加(分别为1.40±0.30和0.37±0.09,t=19.14,P〈0.01),Brdu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增加(分别为2.40%±0.22%和0.73%±0.10%,t=4.97,P〈0.01)。利拉鲁肽组小鼠胰腺miR-375与miR-34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0%(分别为1.1±0.3和2.2±0.5,t=3.08,P〈0.05)和71%(分别为1.1±0.3和3.8±1.2,t=2.80,P〈0.05)。棕榈酸培养使INS-1细胞miR-375表达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增加,利拉鲁肽可抑制棕榈酸诱导的miR-375表达(F=7.20,P〈0.01)。结论microRNA可能是利拉鲁肽调节β细胞增殖的靶点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游离脂肪酸(FF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及磺脲受体1(SUR1)基因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分离纯化胰岛细胞后分别与0.25mmol/L软脂酸(PA)和0.125mmol/L油酸(OA)温育48小时,放免法检测胰岛素,RT—PCR检测SUR1基因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使基础胰岛素分泌增加110%(P〈0.01),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降低43%(P〈0.01);OA使基础胰岛素分泌增加80%(P〈0.01),GSIS降低32%(P〈0.05)。RT—PCR示OA显著抑制了SUR1基因的mRNA表达,比对照组降低64%(P〈0.01),而PA组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15%(P〉0.05)。结论 FFA抑制GSIS可能与其对胰岛β细胞SUR1基因表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