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夏雷  王美美  季晓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979-979,984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方法将TCI与BIS联合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并与传统人工输注方法相比较。结果A组(BIS监测指导TCI组)T1、T2时点MAP下降幅度小于B组(手控给药组)(P〈0.05);A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小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TCI联合BIS监测可比较安全地用于老年人及高危人群无痛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芬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对65岁以上高龄人群血流动力学、意识和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80例65岁以上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TCI组。Ⅱ组为对照组。Ⅰ组采用舒芬尼TCI0.3ng/ml,丙泊酚TCI4μg/ml(均为效应室浓度)和卡肌宁诱导与维持麻醉,Ⅱ组采用舒芬尼2μg/kg、丙泊酚2mg/kg和卡肌宁诱导,舒芬尼0.1μg/(kg.min)、丙泊酚0.1mg/(kg.min)和卡肌宁维持麻醉并根据血压、心率调节舒芬尼、丙泊酚用量。手术结束前15min两组停用舒芬尼和丙泊酚。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手术开始后(T4)、手术进行1h(T5)、手术结束停舒芬尼和丙泊酚10min后(T6)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值和两组停止输注丙泊酚至病人清醒的时间。结果:组内比较:(1)血流动力学:两组T1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T0(P〈0.01),T3的SBP均低于T0(P〈0.05),Ⅱ组T4的SBP高于T0(P〈0.05);两组各时点的HR变化无显著差别(P〉0.05)。(2)BIS值:Ⅰ组T1到T5各时点BIS值均明显低于T0(P〈0.01),T6BIS值低于T0(P〈0.05);Ⅱ组T1到T6各时点BIS值均明显低于T0(P〈0.01)。组间比较:(1)血流动力学:Ⅰ组T1的SBP高于Ⅱ组而T4的SBP低于Ⅱ组(P〈0.05)。(2)BIS值:Ⅰ组T6的BIS值高于Ⅱ组(P〈0.05)。(3)苏醒时间:Ⅰ组停丙泊酚至苏醒时间(LR—S)明显短于Ⅱ组(P〈0.01)。结论:舒芬尼、丙泊酚TCI麻醉较传统分次给药和滴注法用于老年人麻醉,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时循环更稳定。术后病人苏醒更快。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诊断性刮宫术的效果。方法拟行诊断性刮宫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手术开始前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B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25 mg/kg,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恢复行走时间,观察麻醉用药前( T0)、注药后1 min (T1)、5 min(T2)、患者清醒时(T3)的MAP和HR的变化,记录注射痛、术中体动、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T1时点MAP低于其他时点( P<0.05), T2时点MAP低于T0、T3时点(P<0.05)。 A组T1、T2时点MAP低于B组(P<0.05),B组注射痛、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乳剂用于老年人无痛诊断性刮宫术,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小,注射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胃肠镜中的应用,探讨其在指导临床用药、提高麻醉质量及减少麻醉并发症等方面的意义。方法68例拟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胃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脑电双频指数组(BIS组,n=35)和未用脑电双频指数组(对照组,n=3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中(胃肠镜操作开始后5min)和手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数。结果麻醉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觉,术毕全部患者都顺利唤醒。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O.05),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MAP、HR、R、SpO2均无明显差异(P〉0.05);BIS组的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胃肠镜中,通过BIS监测麻醉深度下,可避免盲目使用丙泊酚的相对过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显著减少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呼吸节律、脑电双频指数( BIS)及苏醒时间的影响,优选麻醉方法。方法2~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40例, ASAⅠ~Ⅱ级,分为联合用药组(丙泊酚联合七氟醚, C组)和丙泊酚组( P组)。 C组:7%七氟醚吸入诱导,1.5%~2.5%七氟醚和泵注70~100μg· kg﹣1· min﹣1丙泊酚维持麻醉。 P组:丙泊酚2~2.5 mg/kg诱导,泵注丙泊酚100~160μg· kg﹣1· min﹣1维持麻醉。2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5μg· kg﹣1· min﹣1镇痛。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喉罩即刻(T2)、手术切皮(T3)、术中20 min(T4)、手术结束(T5)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呼吸频率( RR)、BIS值,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及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C组、P组患者MAP、HR、BIS值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1~T5时C组具有更低的MAP、HR、BIS值和较快的RR(P<0.05);T1时P组患者SpO2明显下降(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丙泊酚用药量较P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指数、BIS 数值和SpO2更为合理,是一种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胃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BIS监测下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Ⅱ组)。比较二组术中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变化、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时低于Ⅱ组(P〈0.05),余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Ⅱ组(P〈0.05),二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BIS监测麻醉可以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的苏醒和恢复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或依托咪酯静脉输注在宫腔镜妇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宫腔镜手术80例,随机分成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40例。E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P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T0)、麻醉诱导后1min(T1)、扩张宫颈(T2)、术毕清醒后(T3)各时点的HR、MAP、SP02值、意识消失和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P组HR和MAP于T1、T2时较本组基础值(T0)降低明显(P〈0.01),于T3恢复,SP02波动不明显,各时点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HR、MAP及SP02波动不大(P〉0.05);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停药后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注射痛、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或丙泊酚都具有安全、镇静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等优点,适合门诊短小手术的麻醉。依托咪酯相比丙泊酚,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更适合心功能较差患者的麻醉.降低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行镇静深度监测,进一步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各20例,麻醉中维持BIS值在50~55。监测记录术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去肋骨时(T4)、拔管即刻(T5)的BIS、MAP、HR及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停异丙酚到唤之能睁眼的时间)。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2、T5时点,GA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GE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GEA组麻醉药用量较GA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较GA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检测下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科手术,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减轻气管插管、拔管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取石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取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丙泊酚麻醉组(P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PR组),观察记录不同时点HR、MAP、RR、SpO2,镇静评分、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操作,诱导入睡后P组MAP、RR下降(P〈0.05),PR组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P组(P〈0.05),镇静评分优于P组(P〈0.05)、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无差异性.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适用于ERCP诊疗中,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雨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②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宫腔镜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39例和芬太尼(F)组39例。全程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和麻醉效果。③结果两组麻醉期间HR、MAP较术前下降幅度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与术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短于F组、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麻醉效果优于F组(P〈0.05)。R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F组(P〈0.05)。④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苏醒迅速。但应须注意其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门诊无痛人流手术孕妇的麻醉过程及恢复意义.方法:将160例择期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门诊行无痛人流手术的孕妇,随机分为BIS监测组(A组)与常规监测组(B组),每组80例.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0 mg/kg负荷量后,异丙酚的维持量A组根据BIS值调节(维持在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在小儿喉罩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儿11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58例。两组患儿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30 s后静注丙泊酚,按照序贯法给予患儿相应的丙泊酚剂量,丙泊酚靶浓度为2.5 mg/kg,后行喉罩插入。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瑞芬太尼给药后2 min(T1)、喉罩成功插入即刻(T2)、切皮即刻(T3)、切皮后5 min(T4)和喉罩拔出即刻(T5)患儿的血压(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记录喉罩重新置入的人数、置入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刻比较,B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均升高(P〈0.01),而A组患儿在各时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儿比较,A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降低(P〈0.01)。两组患儿PETCO2在T1、T2、T3、T4时刻均高于T0(P〈0.01)。与A组患儿比较,B组患儿BIS在T1~T5时刻均升高(P〈0.01),两组患儿在T1-T5时刻BIS均低于T0(P〈0.01)。A组的患儿喉罩插入后出现咳嗽/作呕、肢体动的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诱导方法能够为患儿喉罩插入提供较好的麻醉条件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应手术时点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门诊全麻下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患者9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患者抬臀铺入无菌臀巾时(T1)、置入窥器即刻(T2)、钳夹宫颈即刻(T3)时点,推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相关指标.结果 A组丙泊酚用量与B、C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A组术毕到唤醒睁眼的时间与B、C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手术过程中,B、C组MAP、HR、SpO2前后变化明显,而A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应手术时点小剂量推注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有效,苏醒更快,且相关不良反应更少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BIS为麻醉深度指标,研究不同剂量硫酸镁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硫酸镁小剂量组(M1组)和硫酸镁大剂量组(M2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靶浓度设为2μg.ml^-1)。M1组和M2组病人在插管前3分钟分别推注硫酸镁15mg·kg^-1、25mg·kg^-1。根据BIS值变化调节异丙酚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5-55。在BIS降至55以下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3、5、10分钟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气管插管即刻和1分钟M1组和M2组SBP,MBP变化较基础值变化不明显(P〉0.05),M2组与C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除C组插管后1分钟HR增快明显(P〉0.05),其余各时点各组内、各组间HR变化均无差异。C组各时点异丙酚有效靶浓度均显著高于M1组和M2组(P〈0.01)。结论气管插管前静注硫酸镁可以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并且能明显降低异丙酚TCI效应室靶浓度,以25mg·kg^-1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梁礼权  胡春华 《当代医学》2011,17(21):147-149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择期行ERCP的86位老年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60~87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人,单纯丙泊酚为A组,丙泊酚复合地佐辛为B组,观察并记录诱导前、诱导后、进镜、术中、退镜、苏醒等不同时间点的HR、MAP、RR、SpO2及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记录术中控制BIS评分在55分左右的丙泊酚的维持剂量。结果所有老年患者均能顺利完成ERCP手术操作,诱导入睡后A组RR、MAP低于B组(P〈0.05),B组丙泊酚维持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时间均小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ERCP术中镇静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菲  王忠慧 《现代医学》2014,(4):398-400
目的:观察比较地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宫颈不典型增生Ⅱ~Ⅲ级、需进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仅注射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后给予丙泊酚;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后给予丙泊酚。监测手术前(T1)、手术开始5 min(T2)、手术结束(T3)3个时间点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记录手术丙泊酚用量、术毕苏醒时间、术后15 min疼痛评分(VAS)以及术中体动反应等情况。结果:手术开始后(T2)A、C组的MBP、HR、RR与基础值(T1)比较明显下降(P〈0.05),而B组心血管反应较小。B组体动发生率、VAS和丙泊酚总量明显小于A组(P〈0.05),而B组SpO2〈90%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C两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用于宫颈锥切术,且麻醉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丙泊酚,术中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否减轻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水平。方法:40例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参麦组。参麦组术前2 d以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术前当天在麻醉前30 min滴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μg/kg,芬太尼2~4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08~0.1 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纯氧通气并吸入七氟醚,术中丙泊酚2~4 mg/(kg.h)持续泵注,切皮前静脉滴注芬太尼0.05 mg,术中间断追加,并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滴注曲马多100 mg。麻醉期间监测时间分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切皮(T2),拔管后5 min(T3)。各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血糖浓度(BS)、皮质醇浓度(Cor)。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MAP在T1下降,T3时间点升高,对照组T1时点MAP下降较参麦组明显(P<0.05),T3时点较参麦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HR在T3时点与T0比较均升高,对照组较参麦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在T1、T2、T3均升高明显(P<0.05),参麦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在T1、T2、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麦组比较,对照组Cor在T1、T2、T3均升高;与T0比较,对照组Cor在T1、T3升高(P<0.05),T2下降,参麦组T2下降,T3升高。结论:参麦预处理较有效的抑制了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下,比较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效果,探讨目前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难点和可行的解决方法。方法32例ASAⅠ~Ⅱ级的老年病人(65~82岁),随机分成芬太尼组(F组,n=16)和瑞芬太尼组(R组,n=16)。除镇痛药外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均相同,诱导时F组静注芬太尼2~3μ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1~2μg/kg。维持时R组以0.2~0.5μg/(kg.min)的速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F组根据术中需要单次追加芬太尼,每次1~2μg/kg,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维持术中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诱导给药前后(T0)、气管插管前后(T1)、切皮前后(T2)、CO2气腹前后(T3)、关腹缝皮前后(T4)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T5)的平均动脉压变化值(⊿MAP)、心率(⊿HR)和⊿BIS值,同时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术中知晓、术中高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寒颤、躁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比F组血流动力学稳定,F组T0的MAP下降较R组更明显(P〈0.05),心率下降情况却相反(P〈0.05),但接受刺激时(T1、T2、T3、T4)MAP增高和HR增快变化F组比R组更明显。更容易发生术中高血压(P〈O.05),F组邵的MAP较R组稳定(P〈O.05),F组12和T4的BIS较R组容易波动(P〈O.05),F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R组明显延长(P〈O.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等事件发生.F组有1倒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恶心呕吐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在BIS监测下,老年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减少围术期血压的剧烈波动,苏醒快拔管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静脉预注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80例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择期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各组麻醉诱导前用药分别为:D1组:地佐辛0.05mg/kg;D2组:地佐辛0.1mg/kg;D3组:地佐辛0.2mg/kg;C组:生理盐水5mL。4组患者均给予芬太尼3tL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观察给药前(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MAP、HR值比较,C组、D1组在T2-4时点明显高于T1时点(P〈O.05),D2组仅在T2、T3时升高(P〈0.05),D3组变化不明显;但相同时点比较,MAP、HR值D2、D,组低于C组(P〈0.05)。BIS值比较,与T1时比较,C组、D1组在T2、T3时明显升高(P〈0.05),D2组仅在T2时升高(P〈0.05),D3组在T4、T5时显著低于T1时(P〈0.05),D3组在T2-5时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地佐辛0.1—0.2mg/kg预注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