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牛轮牧对控制草洲感染性钉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索耕牛轮牧对控制草洲感染性钉螺的效果。方法:选择翻阳湖中,重度疫区进贤县的军山湖乡为实验区,将该乡草洲划分为耕牛放牧区和禁牧区,每隔1两区轮换,耕牛进入放牧区前普治1次,同时,选择三里乡丰富行政村为对照区,耕牛敞放于草洲,每年普治1次,结果:实施安全轮牧的9块有螺草洲中,试前3块无感染螺,度后连续2年亦未发现感染螺,试前6块有感染螺的草洲,试后2年4块草洲感染性钉螺逐年下降到0,另外2块距村较近的]草洲仍有感染螺,感染螺放面下降了84.90%,耕牛感染率亦下降81.115,对照区6块草洲,试后2年感染螺面积下降20.83%,感染螺面积占有螺划洲面积的71.60%,耕牛感染率下降不显著,结论:草洲耕牛实施轮牧能有效地控制感染性钉螺密度,但离村较近草洲耕牛难以实施禁牧,感染螺密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波阳湖区,约三分之一地区因水位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仍十分严重,这些地区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尚无法消灭钉螺,单纯化疗对控制重疫区血吸虫病流行价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1984年以永修县吴城镇荷溪村为试点,开展了此项研究。 实验区概况 荷溪村为鄱阳湖中游的一个孤岛与重疫区关城镇的吉山村、东风村隔水毗邻。该村大堤外有螺草洲6块743.8万m~2堤内以种植水稻为主,全村355户(渔民3户),1624人。耕牛379头,生猪852头。有5个自然村,其中有4个村离湖滩1.5km左右,生猪圈养。1个自然村位于湖边,生猪散放。居民感染率67.7%,耕牛感染率24.5%,生猪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赣江流域洲滩和鄱阳湖草洲植被调查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赣江洲滩植被与钉螺的分布情况,并与鄱阳湖草洲植被和钉螺分布进行比较。方法对赣江杨洪湖洲和鄱阳湖有螺草洲牛洲以分层和系统抽样的方法调查植被的种类、高度、盖度、频度以及钉螺的分布和感染情况。结果赣江杨洪湖洲原始滩地带,植被处于原始生长状态,生活强度良好,平均覆盖度最高可达80%左右,优势植被为灰化苔草与荻草,其次是稿草,其活螺密度最高在灰化苔草丛为0.571只/0.1m^2,感染螺密度均为0。鄱阳湖牛洲以南荻、稿草和灰化苔草等群丛为优势植被,钉螺主要分布于灰化苔草丛,活螺密度最高为10.700只/0.1m^2,感染螺密度为0.033只/0.1m^2。结论赣江流域草洲的植被与鄱阳湖有螺草洲十分相似,其为钉螺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必要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4.
2005~2008年鄱阳湖都昌县靠近村旁草洲的钉螺活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下降明显,但感染螺密度变化不大,而钉螺感染率不降反升。在疫情控制阶段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得到了明显控制,但钉螺感染率未能同步下降,表明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存在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进贤县三里乡新和村牧牛坪草洲,位于信江尾闾鄱阳湖入口处,有螺面积493.6万m~2,1981年调查发现该草洲活螺密度为0.72只/0.11m~2,感染螺密度为0.0057只/0.11m~2,属易感草洲,当年秋天,采取机耕为主,药杀为辅的灭螺措施,连续3年,1984—1991年停止机耕,每年查螺,对查出的螺点当年用五氯酚钠处理,1992年调查未发现钉螺。  相似文献   

6.
我县鄱阳湖有螺草洲面积较大,1970年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协作,进行了钉螺调查,建立了图账。1976年省血防办公室又组织了鄱阳湖8个县联合查螺。为了较全面了解草洲的螺情动态,1982年将我组所管辖的总面积为48,027亩的12块草洲,逐块进行了复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分析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议预设的调度水位及血防调蓄水位条件下, 工程运行对鄱阳湖区沿湖10个 县 (市、 区) 钉螺孳生草洲的水淹影响。方法 方法 调查收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选址上游鄱阳湖全流域有螺草洲分布、 数量、 面积、 高程和坡度, 并据此分析和测算工程分别按14、 13、 12 m和11 m调度水位运行时鄱阳湖草洲淹没状态和受淹面积。 结果 结果 按14 、 13 、 12 m和11 m 4种调蓄水位预设, 随着调蓄水位降低, 鄱阳湖区从下游至上游淹没的草洲数量及草洲面积 依次减少。14 m调蓄条件下, 完全淹没、 部分淹没草洲数分别占全湖草洲数的32.9%和51.4%, 淹没的草洲面积占全湖草 洲面积的60.3%; 13 m调蓄时, 完全淹没、 部分淹没草洲数分别占全湖草洲数的9.8%和46.8%, 淹没的草洲面积占全湖草洲 面积的31.9%; 11 m调蓄时, 仅有4块草洲部分被淹, 水淹的草洲块数和草洲面积分别仅占全湖草洲的0.5%和0.2%。结 结 论 论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为水淹灭螺创造条件, 连续2~3年实施14 m的血防调蓄水位, 可使湖区60.3%的有螺洲滩逐 步实现无螺; 但按11 m或10 m水位调蓄, 仅从有螺洲滩淹没效应考量, 对目前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及其分布几无影响; 沿 湖各县草洲因所处区位及高程不同, 所受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鄱阳湖湖沼型流行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试点的长期防治效果。方法选择鄱阳湖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爱国、新和、光辉3个村为试点,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等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收集2009-2014年人群病情和螺情数据,比较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和水体危险性的变化。结果 2009-2014年,3个试点村均未发现粪检血吸虫阳性者;牛洲草洲活螺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六○圩草洲活螺平均密度基本持平略有下降,2个洲滩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解剖哨鼠未发现血吸虫成虫。结论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可以使血吸虫病疫情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生态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既往鄱阳湖洲滩钉螺资料与水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鄱阳湖钉螺面积的94.55%分布于14—17m高程洲滩;水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洲滩水淹日数与显露日数,通常水淹日数为216—113d(中位数160d);显露日数为149—252d(中位数205d)。结论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4—6月份由江西省境内5河洪水引起的洲滩水淹与显露日数比例是制约洲滩钉螺密度与分布的关键,2—5月洲滩显露有利于钉螺产卵,5月以后洲滩水淹则有利于螺卵孵化与幼螺的发育生长。因此,控制鄱阳湖水位,改变钉螺生态特性即可达到制约湖区钉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进贤县血吸虫病疫情的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连续5年定期观察金红村人群和牛血吸虫病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金红村实施“以机代牛”后,尽管草洲钉螺感染率、阳性螺密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人群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仅2005年为0.62%,其以后均为0,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在3%左右,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结论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除以机代牛外,封洲禁牧也是杜绝传染源污染草洲重要保证,这样才能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赣江流域洲滩钉螺的来源及其防治效果。方法在春季汛期洪水淹没鄱阳湖草洲时,对船、渔具携带钉螺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有螺草洲用氯硝柳胺灭螺,观察其防治效果。结果鱼具“虾笼”中钉螺的检出率为90.86%,每笼检获最多7只,平均1.64只;“迷魂阵”中钉螺的检出率为75.00%,平均每张1.21只。经过清洗后的渔船内检获钉螺平均为每船13.69只,仅在1条船的船体外发现钉螺1只。居民的粪检阳性率为5.74%,耕牛粪检阳性率为4.00%。草洲和堤脚植被主要有灰化苔草、芒尖苔草、狗牙根等。结论“虾笼”和“迷魂阵”等渔具在赣江北支洲滩的清理和晾、晒是造成赣江钉螺扩散的主要原因。要加强对其草洲的查、灭螺和渔具等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泗山村在鄱阳湖北岸,属孤岛型超重疫区,是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观测点之一.该村有198.9万m~2草洲,共8个自然村,其中一层村(距草洲50—200m)5个,二层村(距草洲600m)3个.3—60岁居民830人.耕牛113头,猪601头,均在草洲散放.1989—1992年采取以化疗为主,结合易感地带灭螺的防治措施,已连续观测3年,现将疫情动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纵向观察和分析围栏封洲控制血吸虫病疫情,为控制湖沼型血吸虫瘸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4年湖北省公安县采用围栏封洲措施防治血吸虫病的18个村开展纵向观察,分析人群和耕牛感染情况和钉螺情况。结果2008—2014年,实施围栏封洲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人群感染率从2008年4.43%下降到2014年0.81%,期间没有出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报告。耕牛感染率从2008年3.45%下降到2013年0.61%,2014年没有存栏耕牛。钉螺情况,围栏内侧环境的钉螺感染率从2008年的0.015 4%下降到2011年的0.008 6%,2012、2013和2014年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感染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每年维持在约220 ha(1 ha=10 000 m~2)和1只,框。围栏外侧环境,2009和2011年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027 5%和0.0100%,其余年份未查到感染性钉螺:感染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每年均维持在约1 300 h和0.68只/框。结论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围栏封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扩散,人和耕牛的感染率显著降低,应保持防治措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鄱阳湖区钉螺时空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鄱阳湖区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鄱阳湖南湖区的赣江南支和北支、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与赣江汇合处5大入湖河流尾闾和北湖区入江水道的35块草洲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洲有螺面积、感染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螺平均密度等指标。同步收集各草洲3次钉螺普查数据、不同水文站水位数据、草洲高程及相关灭螺方式等信息,采用秩和检验法比较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螺平均密度的差异。结果第一、第二和第三次普查(1982、 2002、 2017年)发现的有螺面积分别为8 574.5、 9 014.3和5 099.8 hm~2,感染螺面积分别为172.0、 91.0和0 hm~2;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7 (48 833/69 750)、 1.6 (134 534/83 387)和0.3只/0.1 m~2(33 189/97 315),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2.5×10-3(172/69 750)、 1.1×10-3(91/83 387)和0只/0.1 m~2。除1985年外,1980-2002年(横跨第一次、第二次普查)的平均年最高水位均超过草洲上高程(18 m),平均年最低水位低于草洲下高程(13 m); 2003-2016年(横跨第二次、第三次普查),有7个年份的平均年最高水位低于草洲上高程,平均年最低水位低于1980-2002年结果。第二次普查后,水位因素导致鄱阳湖丰水期上高程的草洲难以被淹,枯水期低洼泥滩显露时间更长、草洲更干旱。鄱阳湖3次普查测得草洲的高程没有变化,根据草洲上高程平均值,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信江(16.7 m)、赣江北支(16.5 m)、抚河(16.5 m)、修河与赣江汇合处(16.4 m)、赣江南支(16.3 m)、饶河(15.7 m)和入江水道(15.0 m)。第一次普查时灭螺草洲和自然草洲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0.5只/0.1 m~2(18 227/34 531)和0. 9只/0.1 m~2(36 605/35 219),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1.7×10-3只/0.1 m~2(58/34 531)、 3.2×10-3只/0.1m~2(114/35 219);第二次普查时灭螺草洲和自然草洲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1.1只/0.1 m~2(37 494/34 755)和2只/0.1 m~2(97 041/48 632),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1.7×10-3只/0.1 m~2(58/34 755)和0.7×10-3只/0.1 m~2(33/48 632);第三次普查时灭螺草洲和自然草洲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0.3只/0.1 m~2(15 180/44 417)和0.3只/0.1 m~2(18 009/52 898),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鄱阳湖区钉螺消长受水位、草洲高程和人工干预灭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南湖区草洲高程较高区域的钉螺呈现往西北部和北湖区低高程草洲退移的趋势。药物灭螺措施可快速降低草洲活螺平均密度,但钉螺低密度状态下药物灭螺措施对草洲灭螺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草洲植被与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鄱阳湖北部湖汊型草洲植被的覆盖度和钉螺的生长发育、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定都昌县 6个草洲连续 3年进行植被覆盖度和螺情调查 ,对所获钉螺进行测量、解剖 ,并收集水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 16 m高程的草洲 ,水淹日数越长 ,植被的覆盖度越低 ;同一草洲不同年间钉螺的生长发育与植被的覆盖度呈正相关 ;不同草洲不同年间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以钉螺壳长 7.5 m m以上为最高 ,5 .5 - 7.5 mm为其次 ,5 .5 m m以下最低 ;草洲钉螺血吸虫感染性年间变异与植被的覆盖度无关 ,而与传染源的多少和管理措施的力度有关。结论 草洲水淹日数与植被的覆盖度呈负相关 ,钉螺壳长与植被的覆盖度呈正相关 ,感染性钉螺其壳长者感染率较高 ,钉螺血吸虫的感染率与植被的覆盖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星子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为制订下一步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县9个二类以上疫区村中,5个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居民筛检,阳性者再以Kato-Katz法进行检查;另4个村用Kato-Katz法进行居民病原学检查;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耕牛感染情况;所属草洲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结果全县二类以上疫区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最高为4.43%,最低为2.12%;耕牛感染率最高为4.45%。10块草洲有5块查出阳性钉螺,阳性钉螺密度最高达0.006 5只/0.1 m2。结论星子县已达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应进一步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力度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调整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鄱阳湖区草洲空间数据库按200 m×200 m创造矢量网格,对网格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取的网格以50 m×50 m开展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同时以2009年鄱阳湖区湖底地形图为基础提取所有调查螺点的高程数据,分析有螺点的平均高程和极值,明确钉螺在草洲分布高程范围。结果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分别选取网格样本949个和210个,占各自区域总样本的3.04%和3.21%;共调查螺点15 231框(每框面积为0.1 m~2),有螺框出现率8.15%,活螺平均密度为0.463只/0.1 m~2;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有螺区域高程分布分别为11~16 m和9~16 m,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3 m和15~16 m,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4 m。结论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在9~16 m的高程范围内,湖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生境已向鄱阳湖北部及下高程区移动。在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可依据现行钉螺孳生的地理特点,制定出更为科学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调整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鄱阳湖区草洲空间数据库按200 m × 200 m创造矢量网格,对网格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抽取的网格以50 m × 50 m开展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同时以2009年鄱阳湖区湖底地形图为基础提取所有调查螺点的高程数据,分析有螺点的平均高程和极值,明确钉螺在草洲分布高程范围。结果 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分别选取网格样本949个和210个,占各自区域总样本的3.04%和3.21%;共调查螺点15 231框(每框面积为0.1 m2),有螺框出现率8.15%,活螺平均密度为0.463只/0.1 m2;鄱阳湖区南湖和北湖有螺区域高程分布分别为11~16 m和9~16 m,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3 m和15~16 m,北湖密螺带分布高程为12~14 m。结论 鄱阳湖区草洲钉螺分布在9~16 m的高程范围内,湖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生境已向鄱阳湖北部及下高程区移动。在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可依据现行钉螺孳生的地理特点,制定出更为科学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球定位仪(GPS)在鄱阳湖区查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GPS采集暖湖坪草洲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草洲轮廓图和螺情电子地图,并与传统查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利用航迹和航点测得草洲面积分别为80.03hm^2和79.94 hm^2,航迹绘制的草洲轮廓图比航点轮廓图更美观,传统方法统计的查螺面积比GPS测量的面积大。结论GPS应用于鄱阳湖地区现场查螺,可实时测量查螺面积和草洲面积,快速绘制螺情电子图,实现查螺数据的电子化、图像化管理,为血防主管部门提供更为准确的螺情信息。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草洲钉螺年间消长和感染性钉螺季节消长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生态学者对动物种群数量年变动有否周期性,以及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种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颇感兴趣。鄱阳湖草洲钉螺数量的年变动是否有周期性,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亦未见报道。本文据1980—1992年先后在鄱阳湖南端的进贤县三里乡金溪湖、鄱阳湖中间的新建县南矶乡各3块草洲的连续性调查结果,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至于鄱阳湖区感染性钉螺的季节消长,曾有报道,1986—1988年和1992年在南矶乡的调查有了进一步结果,在此一并记述。 两地草洲高程分别为15—16m(吴淞),13.8—15.2m(吴淞),南矶稍低。南矶查螺面积为739.3万m~2,三里查螺面积为279.5万m~2。查螺于每年秋季进行(感染螺季节消长观察于3、6、10月进行),其方法为机械抽样,点线距离视草洲的大小分别为20m×20m或10m×1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