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讨免疫转印(IB)法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对DCM患者63例和冠心病患者、正常人各30例的血清进行随机编号,经IB法分析,结果表明DCM患者血清主要存在针对心肌线粒体30kD肽的自身抗体,其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100%。与近3年试验结果综合比较,相同DCM患者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0%和73%,证明IB法重复性良好。因此,抗ADP/ATP载体抗体阳性可作为DCM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自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应用免疫转印技术和细胞毒试验检测2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猪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结果发现,DCM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抗心肌线粒体30千道尔顿(kD)多肽(ADP/ATP载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为52.4%,而19例对照组血清均为阴性(P<0.001);该抗体与猪心肌细胞膜52kD多肽发生交叉反应,直接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损害具有钙依赖性,可通过钙拮抗剂预防。本研究提示,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自身抗体可能是引起DCM心肌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检出该抗体可作为DCM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间接微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二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ADP/ATP)载体的抗体,阳性率为16/38(42%),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正常人群未检出此抗体。抗体阳性的DCM患者的心力衰竭时间多短于1年。抗体效价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相关。但发现DCM患者抗ADP/ATP载体的抗体阳性血清可抑制牛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的14C-ADP转运,而不影响牛肝细胞线粒体的能量转运。提示抗ADP/ATP载体的抗体具有器官特异性及致病作用,在DCM发病上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ADP/ATP转运蛋白多肽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告人工依据心肌线粒体ADP/ATP转运蛋白(ANT)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11肽的多肽,用间接微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用此多肽和天然ANT作抗原检测的抗体结果,符合率达94%且相关性良好(r=0.87)。DCM抗ANT多肽抗体的检出阳性率为31%,阳性患者的心衰病程多短于1年。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此种抗体,提示DCM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用人工合成ANT抗原决定簇替代其天然完整蛋白,在DCM诊断及治疗上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免疫转印法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β-受体抗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转印法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结果:抗心肌细胞膜67kD肽(β-受体)抗体在11例DCM患者血清中被检出,而对照组均为阴性(P<0.01),检测的特异性100%,敏感性55%。提示免疫转印法检测抗心肌β-受体抗体,对扩张型心肌病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7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9例和健康人53例的血清心肌肌凝蛋白轻链-I(CMLC-I)测定结果,健康人均在2.1ODP/N以内,按国际公认标准正常值定为<2.1ODP/N。AMI患者的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8.6%,阳性率在发病后4h内达55.0%,18天阳性率仍为54.2%,其阳性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对诊断AMI亦优于CK-MB。CMLC-I的释放持续而稳定,不受心肌灌注血流影响。血清CMLC-I升高者经物理方法处理后,可分辨出由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所致。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患者CD23表达与体外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CD23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对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单个核细胞(PBMC)CD23阳性百分率(CD+23%),发现中、重度和轻度哮喘患者CD+2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98,P<0.01)。CD23表达的体外调控发现干扰素(IFN)-γ可抑制哮喘患者的PBMC自发及重组白细胞介素(rIL)-4诱导表达CD23。结果提示CD23异常表达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CD+23%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严重度分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病毒RNA和抗ANT抗体在健康献血员中检出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健康献血员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进行抗心肌多肽自身抗体(抗ATNT抗体)和肠病毒(RNA)的检测。结果:48例健康献血员中有4例抗ANT抗体阳性(阳性率为8.3%),3例肠病毒RNA阳性(阳性率为6.3%),而48例DCM患者中有31例抗AN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血清抗M受体抗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M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功能。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血清抗M受体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VMC)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抗M受体抗体的检测,探讨该指标的辅助判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VMC患者32例、DCM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组14例,受试者血清与人心室肌组织片预孵育后,冷冻切片法测定M受体与配基[3H]QNB结合的Bmax与Kd值。VMC患者血清同时进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与淋巴细胞肠道病毒逆转录扩增。结果7例正常人(意外死亡者)心室肌M受体与配基[3H]QNB结合的Bmax值为51.4±6.0fmol/Lmgpr,Kd值为0.68±0.09nmol/L。DCM患者血清孵育后M受体和配基结合的Bmax值下降(P<0.01),Kd值升高(P<0.01);VMC患者仅Kd值升高(P<0.01),但cTnI阳性及病毒扩增阳性者Bmax值同时下降(P<0.05)。结论VMC和DCM患者血清中存在抗M受体抗体,其导致心肌M受体和配基结合的数目与亲和力改变,对DCM诊断以及VMC向DCM演变可能提供有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探针Fura-2/AM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抗ADP/ATP载体抗体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Ca ̄(2+)]i)的影响,结果表明:1:30~120倍稀释度抗血清均显著增加[Ca ̄(2+)]i,先加维拉帕米可抑制该效应。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血清无此作用;DCM患者抗ADP/ATP载体抗体阴性血清亦无此作用。提示:抗ADP/ATP载体抗体引起心肌细胞[Ca ̄(2+)]i增加可能是DCM患者心肌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选用抗μ链捕获法或间接ELISA法测定了8149例健康初孕妇(对照组)和有先天性心脏病(CHD)家族史孕妇(312例)的血清CMV-IgM抗体,并用PCR法检测心肌组织DNA。结果8149例对照组孕妇CMV-IgM阳性1040例(12.76%),有CHD家族史组312例孕妇CMV-IgM阳性73例(23.39%),其中1例被干预CHD胎儿心肌组织CMV-DNA阳性。提示孕妇血清CMV监测对CHD家族史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00例冠心病和200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TWAR)检测。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TWAR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01),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明显高于慢性冠心病(CCAD)患者(P〈0.001),男性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01),吸烟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非吸烟冠心病者(P〈0.01)。表明TWAR感染可能是冠心病的原发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总结了479例肾脏疾病同步检测血清IF-ANCA和MPO-ANCA的阳性率,比较了不同肾脏疾病这两种抗体的诊断价值。结果:①479例肾脏病患者MPO-ANCA阳性者40例,IF-ANCA阳性者17例;②40例MPO-ANCA阳性者主要见于微型多动脉炎(MPA)肾损害(17例)、IgA肾病(8例)、Ⅲ型新月体肾炎(4例)、过敏性紫癜肾炎(4例),少见于系膜增殖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等;③MPO-ANCA和IF-ANCA同时阳性,提示MPA肾损害、IgA肾病、Ⅲ型新月体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以上结果表明,血清MPO-ANCA和IF-ANCA同时阳性多见于肾血管炎性疾病,并且MPO-ANCA检测的敏感性高于IF-ANCA。二者同步检测可以去除外界多种因素干扰,减少假阳性,提高肾小血管炎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检测了112例冠心病(CHD)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ED)和膜脂质成分及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活性变化。结果显示,CHD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I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膜胆固醇(Ch)、脂质过氧化物(MDA)和Ch/磷脂(Ch/PL)明显增高,而膜PL和PAF-AH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CHD患者IF与膜Ch、MDA和CUPL呈正相关,与膜PL和PAF-AH呈负相关。提示CHD患者ED降低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异常和PAF-AH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984 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抗体(ICA)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和血清C肽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了解ICA 和GADA 阳性率以及阳性患者的胰岛功能情况,以明确ICA 和GADA检测对1 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ELISA 法定量检测GADA,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空腹和餐后C 肽。结果 ICA 和(或)GADA 阳性( 阳性组)168 例(17 .0% ) 高于ICA 阳性率(10.5 %) 和GADA 阳性率(12.0 % ,P< 0 .05) 。成年患者GADA 阳性率(10 .5% ) 高于ICA(7.7 % , P< 0 .05) , 青少年患者ICA 阳性率(46.5 %) 高于GADA(31.0% ,P<0.01)。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和餐后C肽〔(325 ±368)pmol/L和(745±767)pmol/L〕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者〔(701 ±434)pmol/L和(1 614 ±967)pmol/L,P<0 .001〕。结论 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胰岛功能明显低于阴性患者,提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胰岛功能有明显损伤。在成年糖尿病患者中GADA检测较ICA 更为重要,而在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则ICA阳性  相似文献   

16.
HBV 侵犯PBMC致线粒体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侵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对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HBsAg阳性6个月以上,无肝炎症状及体征,肝功正常患者58例.多聚酶链反应检测PBMC中HBVDNA,噻唑兰(MTT)比色法测线粒体功能.HBsAg、HBeAg检测用固相放免法检测.结果慢性HBV感染者58例,PBMC中检出HBVDNA31例(535%),PBMC中HBVDNA阳性组MTT比色法查线粒体功能的A(OD500nm)值明显低于HBVDNA阴性组(005±003vs029±007,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时,HBV常侵犯PBMC,并导致PBMC线粒体功能降低、能量代谢异常.这可为HBV慢性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流式细胞仪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研究其对待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FCM检测20例ITP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中的抗血小板抗体,并与ELISA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CM测得14例(70%ITP患者血小板膜自身抗体PAIgG阳性,9例(45%)血浆抗血小板抗体阳性。ELISA显示12例(60%)患者PAIgG阳性,7例(35%)血浆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18.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32例、心绞痛患者45例和对照组50例的血清脂蛋白(a)[Lp(a)]、过氧化脂质(LPO)及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变化.结果表明:AMI组的血清Lp(a)、LPO及RCD均高于其他两组,且具明显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Lp(a)的变化与LPO、RCD无关,而LPO的升高与RCD的降低呈一定的线性相关(P<0.01),进一步证实了Lp(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PO、RCD的变化亦是冠心病加重的重要因素。Lp(a)、LPO及RCD的检测对AMI的诊断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降低Lp(a)、清除LPO、改善RCD是治疗AMI及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β1与M2受体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目的研究抗β1与抗M2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有关。方法以心脏β1与M2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52例DCM患者和41例正常人血清中抗β1与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DCM患者血清中有22例(42.3%)与29例(55.8%)的抗β1与抗M2受体的自身抗体,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中仅5例(12.2%)与4例(9.8%)相应抗体的检出(P<0.01);DCM患者血清中抗β1与M2受体的自身抗体滴度分别为1103与1128,远高于正常人140与124的相应抗体滴度(P<0.01);心功能Ⅱ~Ⅲ级的阳性率是心功能Ⅳ级的2倍以上且抗体滴度大多在1160~12560,而心功能Ⅳ级的抗体滴度全部在120~180。患者血清中抗β1与抗M2受体自身抗体的出现呈显著正相关(r=0.96)。结论DCM患者不仅存在抗心肌β1和M2的自身抗体而且他们的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肌炎(MC)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有关,两种疾病可能是心肌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不同阶段,DCM在很多情况下被认为继发于MC。目前已有大量报道在MC和DCM患者血清标本中检测出抗心肌的自身抗体(如抗线粒体ANT抗体,抗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抗胆碱能受体抗体,抗肌球蛋白抗体,抗热休克蛋白抗体,抗支链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抗体等),这些自身抗体在MC和DC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