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案要 患女,52岁,因“胃癌术后1个月,头晕伴尿色深3天”入院。患于2004年7月10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004年7月12日于外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胃小弯浸润型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深肌层,脉管内见癌栓;胃小弯淋巴结7/7(+),胃大弯淋巴结13/13(+),胃网膜淋巴结1/1(+),两切端未见癌细胞。术后患未行化疗。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61岁。因“3周前突感上腹部不适”入院。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无恶心呕吐。于外院查胃镜示:胃体溃疡(具体不详);2009年8月13日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胃底胃体癌,肝左叶侵犯,肝右叶囊性转移可能大,腹腔、后腹膜区见小淋巴结影;盆腔CT示局部直肠壁似增厚。后至我院就诊,体检:ECOG1分。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6岁。主因“上腹部饱胀伴呕吐半月”于2000年7月6日入院,在外院行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癌。我院胃镜报告:胃癌(Borrmann Ⅳ)。活检病理未找到癌细胞。MRI检查:胃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胸片,头颅CT,骨扫描未见转移灶。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发现肿瘤浸润或转移,肿瘤位于胃窦部及胃体小弯侧,多发性,最大肿块约8cm×10cm,质稍硬,浆膜层光泽消失。行“胃癌根治术(D2),近全胃切除,毕Ⅱ式吻合术”。术后本院病理报告:(胃窦部)慢性溃疡,淋巴结未发现癌细胞。经全市病理会诊,仍肯定上述诊断。将…  相似文献   

4.
王薇  孙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4):191-192
患者男性,64岁,主因"确诊胃癌晚期1年余"于2015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暨老年肿瘤科.患者于2014年7月出现上腹部不适,完善腹部CT示:胃底占位,考虑Borrmann 2型胃癌,腹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转移不除外;肝脏内多发占位,考虑转移.2014年7月30日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查胃镜示:胃底前壁及穹窿部可见溃疡型肿物,溃疡深,表面覆白苔,周围黏膜呈火山口样隆起;胃窦部浅溃疡.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周正常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以探讨胃癌局部及全身的免疫状况.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周正常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外周血的CD4 、CD8 及NK细胞的含量.取22例良性疾病患者的胃粘膜和外周血做对照.结果:CD4 、CD8 、NK细胞计数在胃癌组织和胃周淋巴结中最高,均高于癌周正常胃粘膜、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外周血(P<0.05),但癌组织的CD4 /CD8 比值低于淋巴结和大网膜(P<0.05);良性疾病对照组的胃粘膜、外周血CD4 、CD8 、NK细胞计数和CD4 /CD8 比值均高于胃癌患者(P<0.01).结论:胃癌患者局部及全身的免疫功能均低于对照组;胃癌组织内CD4 、CD8 、NK细胞较癌周正常胃粘膜、大网膜、小网膜、腹膜高聚集,但免疫功能呈现低下和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及腹膜中4-1BBL、IL-18 mRNA和蛋白表达以探讨胃癌局部的免疫状况及其免疫逃逸的机理.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胃癌患者、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及腹膜中的4-1BBL、IL-18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及癌周各组织中4-1BBL、IL-18的蛋白表达.结果: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胃粘膜、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胃周淋巴结中均可检测出4-1BBL和IL-18 mRNA和蛋白表达,但胃癌组织中4-1BBL和IL-18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胃癌组织内处于低免疫状态,推测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现象可能与4-1BBL和IL-18的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性手术,尽管在淋巴结清扫范围、血管脉络化层面、网膜囊剥离、消化道重建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以D2为基础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作为标准术式已被广泛接受。进展期远端胃癌为各部胃癌中最常见者,因此D2或D2+根治性远端胃切除为最常见的胃癌根治术式。以下图像资料为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D2+,Billroth-Ⅱ),在遵循囊外剥离、无瘤外科原则的基础上,以血管神经鞘膜为解剖层面,彻底廓清远端胃相关的胃周血管簇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并以Billroth-Ⅱ式重建消化道。  相似文献   

8.
1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53岁。2003年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胃镜示:胃小弯中-高分化腺癌。于2003年10月23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小弯侧,大小约3 cm×4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周围淋巴结无肿大。术后病理报告:胃小弯溃疡型中-高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2岁,2002年5月16日因“左上肺阴影,CT示周围型肺癌”行“左肺上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中分化腺癌.免疫组化:C-erb-B2(+++),Ki67(+),CEA(+++),CD44(-),PCNA(+++),p53(-).分期T2N0M0.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9岁。因“颈部淋巴结转移癌3个月”于2015年7月29日就诊我院。患者2015年4月发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于外院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癌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浸润,可见腺管样排列,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质丰富,细胞核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可见(图1);免疫组化:CK(+)、EMA(+)、CAM5.2(+)、CK7(+)。  相似文献   

11.
汪颖  冯丹  傅强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23(12):864-864
患者 女,57岁。于2009年初以上腹部隐痛不适起病,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窦腺癌。于2009年3月27日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胃窦低分化腺癌,部分呈印戒细胞癌,浸透胃壁全层及浆膜外脂肪组织,神经束衣见癌浸润,送检上切缘见癌浸润,胃大弯淋巴结(3/4)见癌转移,胃小弯淋巴结未见癌浸润(0/4)。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上腹胀痛伴便频,稀便半年余,加重20+天于2000年7月收入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查体心肺(-),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上腹压痛,可触及7cm×5cm肿块,质中、边界欠清、活动;肝脾未及,移浊(-),肠鸣音无亢进。CT示升结肠占位性病变,考虑为癌;钡剂下消化道造影示升结肠肝曲肿物伴肠套叠。术中见结肠肝曲8cm×6cm肿物,其下肠套叠,肝、脾、胃、胰(-)、腹水(-)、盆腔(-)、右结肠动脉旁可触及两枚1.1cm~0.9cm淋巴结,于2000年7月14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病理:大体示结肠长39cm,剖…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例1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男,70岁,胃癌术后第一周期化疗后1个月入院,行第二周期化疗。患者于1999年11月13日以“胃体癌”在安徽省立医院行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体浸润型细胞癌,侵及全层,胃大弯淋巴结、小弯淋巴结均未见转移癌,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时查体:T 36.6℃,P 63……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75岁,因吞咽困难1月余于2015年4月10日就诊于本院。患者1月余前吃饭时突然感觉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不适。遂至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食管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贲门黏膜病变,幽门管息肉灶。病理检查示,食管38 cm少量鳞癌组织,幽门慢性中度浅表性胃炎伴灶性肠化、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继而来本院胸外科就诊,查体示,意识清,精神可,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病理征阴性。本院胃镜复查示,食管距门齿32 cm 可见Ⅱc 样病变,大小约0.5 cm,食管距门齿38~42 cm可见溃疡样病变,大小4 cm ×2 cm,胃底可见糜烂,大小约1.5 cm,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管癌。活检病理示,(距门齿32 cm)鳞状上皮黏膜慢性炎。另见一块组织可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距门齿40 cm)鳞状上皮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图1)。(胃底)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图2)。诊断为食管癌、早期胃癌。胸外科考虑直接切除食管与胃病灶的范围较大,吻合困难,遂建议患者至消化内科先行内镜下处理上段病灶,治疗恢复后转胸外科继续手术治疗下段病灶。患者遂于2015年4月29日在本院消化内科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32~38 cm可见Ⅱc样病变,予ESD切除;距门齿41 cm,可见一大小为2 cm BorrmannⅡ型病变。胃底后壁可见一大小为1.5 cmⅡc 样病变。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距门齿32 cm)鳞状上皮黏膜慢性炎伴局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四周及基底切缘均阴性(图3)。术后恢复良好,6天后出院。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后,于2015年5月26日在本院胸外科全麻行“右侧胸腔镜+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探查:食管癌根治术+管状胃成形+胃食管胸内吻合+右下肺肺大疱切除+迷走神经离断+复杂黏连松解+术中快速病理+胸腔闭式引流+腹腔引流术”,术中冰冻切片示,(食管下段)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大小1.5 cm ×1.2 cm,溃疡型,浸润至浅肌层,距上切缘2.5 cm。(食管胃连接处)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大小2 cm ×1 cm,上下切缘均阴性。术后病理检查示,(食管旁淋巴结)0/3阳性,(贲门旁淋巴结)0/1阳性,(腹腔干旁淋巴结)0/1阳性,(肝总动脉旁淋巴结)0/4阳性,(脾动脉旁淋巴结)0/1阳性。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5天后出院。  相似文献   

15.
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42岁。2008年无诱因下出现左膝关节疼痛,2009年2月左下肢疼痛加重并延伸至腰骶部。2009年3月4日PET/CT示:纵隔恶性胸腺瘤伴多发淋巴结转移,双侧胸膜转移,多发性骨转移。2009年3月5日行颈部淋巴结区域清扫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转移性未分化癌。2009年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6岁。发现胃癌2个月,化疗3个周期后。患者2009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伴有轻度恶心,无明显呕吐,2009年5月症状明显加重,并伴有呕吐胃内隔宿食物,无法正常进食。2009年5月26日胃镜检查见胃窦处占位伴幽门不全梗阻,病理示印戒细胞癌;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辅助早期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随访等。结果 1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没有中转开腹。其中远端胃切除15例,近端胃切除3例,腹腔镜下D1+α式淋巴结清扫13例,Dl+β式淋巴结清扫2例,D2式淋巴结清扫3例。手术时间为(140.5±30.6)分钟,术中失血(120.7±20.2)mL,术后排气时间(3.0±0.5)天,术后住院天数为(9.7±1.2)天;3例(3/1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腹腔内出血、淋巴漏、切口感染各1例,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标本上、下切缘病理检查均无肿瘤残留,平均清扫淋巴结(13.6±4.0)枚,其中有2例(2/18)发现淋巴结转移。除1例失访外,其余17例随访8-51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8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伴鼻出血十余天于2009年12月24日人院。2008年1月因右侧睾丸肿块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行右睾丸切除术+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精原细胞瘤,诊断为精原细胞瘤(Ⅱ期),给予6次化疗(顺铂、依托泊苷、博莱霉素),2009年3月出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再次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0岁。1993年5月因呕血诊断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检:胃低分化腺癌。术后常规化疗。术后1年发现右锁骨上黄豆大之结书,触及疼痛。其它部位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灶。进行抗炎治疗结节未消退。1997年6月查体右锁骨上肿大结节比术后1年发现时体积增大(2cm×3cm),有触痛。CY发现颅内癌肿转移(左枕叶2.1cm×2.9cm及0.7cm×0.6cm两处高密度灶),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胃镜检查残胃无癌肿复发。腹部B超、CT检查未发现腹腔、盆腔淋巴结肿大。右锁骨上肿大错节切取活俭:转移性低分化服癌。讨论:胃癌的淋巴转移较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和部位,探讨胃癌术后预防性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8月162例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复发转移均经超声、CT或MRI检查进行诊断,34例腹腔积液中有15例经病理学诊断,所有浅表淋巴结及腹壁转移均经穿刺细胞病理学证实,31例残胃和吻合口复发均由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 162例中63例为多部位复发转移,其中腹腔淋巴结转移76例(46.9 %),腹膜转移34例(21.0 %),残胃和(或)吻合口复发31例(19.1 %),肝脏转移31例(19.1 %),其他部位发生率均<10 %。在7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胃周淋巴结转移37例(48.7 %),胰周淋巴结转移24例(31.6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5例(19.7 %);其中97例原发于胃底贲门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56例(57.7 %),48例原发于胃体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29例(60.4 %),胃窦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11例(64.7 %)。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主要发生在残胃和(或)吻合口、腹腔淋巴结及腹腔、盆腔的种植转移, 腹腔淋巴结以胃周、胰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多见;远处转移的部位主要为肝、肺、脑、椎骨、颈部及纵隔淋巴结等。胃癌术后的治疗应以预防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主,进行全身化疗、腹腔灌注化疗及联合局部区域的放疗。预防性放疗的范围应包括残胃、吻合口及胃周、胰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