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PSA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取前列腺癌患者104例,先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诊断不确切的放射浓聚灶加做SPECT/CT融合骨显像,计算SPECT和SPECT/CT对PCa骨转移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另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及健康体检者各34例与PCa患者一起测定血清PSA、FPSA和FPSA/PSA值作比较。结果 SPECT与SPECT/CT对PCa骨转移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84%、98.53%(χ~2=4.662,P<0.05),83.33%、91.67%(χ~2=0.428,P>0.05),92.86%、95.71%(χ~2=0.133,P>0.05),73.53%、97.06%(χ~2=5.745,P<0.05),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特异性优于SPECT全身骨显像。PCa骨转移患者的PSA、FPSA水平高于PCa无骨转移组、BPH组及对照组(P<0.05),PCa骨转移患者的FPSA/PSA明显低于BPH患者及对照组(P<0.05)。PSA、FPSA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联合PSA、FPSA、FPSA/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PC)骨转移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但我国内相关的研究报道并多~([1]).而近10年来,国外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合理使用双磷酸样类药物可以预防或减轻PC骨转移以及内分泌治疗导致的骨破坏、提高PC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转移性PC患者生存期.大多数PC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长,约90%的局限性低危PC患者的生存时间超过10年;PC骨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25%,中位生存时间3年~([2]).  相似文献   

3.
吴春娇 《吉林医学》2012,(31):6853-6855
<正>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大约有120万左右女性诊断为乳腺癌,大约有50万人死于晚期乳腺癌,其中有70%的乳腺癌患者合并有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的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如果一旦出现了骨痛的症状后再进行检查时,患者已经进入了乳腺癌的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为严重的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柱变形/压缩、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不良事件(SRE),因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长,故对骨转移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骨唾液酸蛋白(BSP)的表达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间我院收治的PCa患者68例,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a或前列腺增生组织BSP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Ca组织的BSP表达阳性率为76.47%,显著高于BPH组织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a组织的BSP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χ2=9.338,P=0.009)、远处转移(χ2=6.38,P=0.012)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593,P=0.441)、病理分级(χ2=0.057,P=0.972)、淋巴结转移(χ2=0.126,P=0.722)均无相关。52例BSP表达阳性的PCa患者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含量为(69.06±25.52)μg/L,16例BSP阴性患者血清tPSA含量为(38.00±21.64)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55,P<0.001)。BSP表达阳性的PCa患者骨转移发生率(71.15%,37/52)高于BSP阴性患者(25.0%,4/16)(χ2=10.887,P=0.001)。结论前列腺癌BSP表达与其骨转移密切相关,其有可能作为预测PCa骨转移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癌(PCa)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PSA与PCa骨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3月就诊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诊断为PCa,同时经全身骨显像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的PCa骨转移患者80例(骨转移组)及PCa无骨转移患者50例(无转移组)。另选取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清PSA、f PSA水平,并计算f PSA/PSA。结果骨转移组、无转移组与对照组血清PSA、f PSA/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血清PSA水平及f PSA/PSA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25.17,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a患者血清PSA水平与PCa骨转移数目呈正相关(r=0.548,P<0.001),血清f PSA/PSA与骨转移数目呈负相关(r=-0.525,P<0.001)。结论 PCa骨转移程度与血清PSA呈正相关,与f PSA/PSA呈负相关,监测血清PSA、f PSA/PSA的变化,对PCa骨转移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9,(4):254-257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PSA比值与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28例,经核素骨显像后分为无骨转移组56例和骨转移组72例;另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健康男性体检者各56例作对照,检测各组对象血清PSA、FPSA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PCa患者的PSA、FPSA水平高于PCa无骨转移组、BPH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PCa患者的FPSA/PSA明显低于BPH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而PCa骨转移组与PCa无骨转移组的FPSA/PS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疾病恶化与PSA水平值呈正相关(r=0.516,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与PSA水平值呈正相关(r=0.494,P<0.05);前列腺疾病恶化与FPSA水平值呈正相关(r=0.442,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与FPSA水平值呈正相关(r=0.438,P<0.05);FPSA/PSA与前列腺疾病恶化无统计学相关性(r=-0.108,P>0.05)。结论 PSA、FPSA水平值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呈正相关,FPSA/PSA比值下降对前列腺恶变有诊断意义,PSA、FPSA与FPSA/PSA三者联合检查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并改进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体内股骨及脊柱转移动物模型,为不同部位的PCa骨转移的诊治及骨应力改变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PCa细胞(RM-1)注射到小鼠(C57BL/6)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观察记录小鼠活动变化、成瘤情况,测定瘤体大小及记录存活时间。取模型的双侧股骨组织,进行影像学检查后测算灰度值(骨密度), 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建模情况及成瘤类型。结果:各细胞浓度梯度小鼠均成瘤,各股骨转移模型的肿瘤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同组间无差别(P>0.05),病理学检测结果证实所有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PCa骨转移模型构建成功,且较低RM-1细胞浓度构建的PCa骨转移动物模型生存时间较前期构建的动物模型明显延长(约1倍,至少2周)。结论: 成功用同一PCa细胞株构建了不同部位(四肢骨和中轴骨)的PCa骨转移体内动物模型,经股骨骨髓腔穿刺注射肿瘤细胞建立PCa骨转移动物模型成瘤率高,肿瘤生长迅速,且可稳定复制,为进一步PCa骨转移的骨应力改变及防治的研究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治疗伴骨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伴骨转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和唑来膦酸治疗组。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30例:帕米膦酸二钠90mg,静脉滴注4h,每4周重复1次。唑来膦酸治疗组26例: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30min,每4周重复1次。对患者的骨相关事件(SRE)、生存质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相比,唑来膦酸治疗组第一次出现SRE的中位时间均明显后延(中位时间12个月vs 6个月,P=0.035)。唑来膦酸治疗组改善骨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两研究组改善骨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研究组患者的一般健康状态均逐渐恶化,但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患者一般健康状态恶化程度更显著(P=0.03)。唑来膦酸治疗组的骨转移灶缓解率明显高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组(73%vs 37%,P=0.024)。两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结论在延迟SRE发生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唑来膦酸优于帕米膦酸二钠,而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999年4月-2006年6月上海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74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COX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确认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38.1%)、脊柱(32.8%)、骨盆(16.3%)、四肢(8.7%)和颅骨(4.1%),其中肋骨(30.7%)、腰椎(17.3%)、胸椎(13.1%)分列前3位。中位生存时间为10.73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1%、17.8%。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骨痛、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乳酸酶(LDH)、CEA水平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好发于胸部(肋骨)、脊柱(腰椎/胸椎)、骨盆(髂骨)等;PS评分、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可能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合并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胃癌晚期合并骨转移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胃癌骨转移影像学资料、病灶数、骨转移部位及生存时间。结果胃癌合并骨转移患者中,多发转移病灶占据大多数(75%);骨转移部位前三位为脊柱(56%)、骨盆(28%)、肋骨(12%);骨转移后,患者通过化疗生存时间不超过2年,通常情况下不超过6个月(P0.05)。结论胃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后的预后较差,患者生存率下降,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年,通过化疗等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的预后相关因素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1年和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时序分析筛选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确认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48.7%和15.4%。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病理类型、骨以外的其他部位转移、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病理类型、骨以外的其他部位转移、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体能状况好、腺癌、单纯骨转移、接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骨转移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临床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窦建国  王德林 《重庆医学》2011,40(3):211-2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骨转移等临床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病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有完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发射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CT/MRI、X线和B超检查资料,能够准确进行TNM分期及计算PSAD的57例患者。结果年龄与临床分期(T)呈正相关(r=0.287,P<0.01),PSAD与T呈正相关(r=0.321,P<0.01),并与Gleason评分也呈正相关(r=0.327,P<0.01),T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250,P<0.01)。而年龄与Gleason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非死亡组比较,骨转移、T、PSAD及Gleaso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大于7分组与小于或等于7分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3 ng.mL-1.(cm3)-1组与大于3 ng.mL-1.(cm3)-1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2、3、4年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64%、54%、33%。中位生存时间为43.36个月。结论骨转移、临床分期、PSAD及Gleason评分与预后存在一定关联;骨转移、PSAD及临床分期是预后的危险因素。以PSAD=3 ng.mL-1.(cm3)-1为分界点,>3 ng.mL-1.(cm3)-1组累积生存率比小于或等于3 ng.mL-1.(cm3)-1组明显降低(P<0.05),PSAD对判断PCa患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蔚  彭亚琪 《重庆医学》2015,(16):2276-2279
骨是大部分实体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其中以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尤为常见[1‐2]。恶性肿瘤骨转移可导致严重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发生,SRE在病变局部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缩性骨折,膀胱、直肠及生殖系统的功能障碍等,全身性改变包括高钙血症及肾衰竭等[2‐3]。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49-52+56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Ⅱ)与高危/极高危前列腺癌(PCa)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高危/极高危PCa患者。将SⅡ平均数作为分组界定值,分为SII低水平组(≤617.28,n=72)和SⅡ高水平组(617.28,n=54)。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SII低水平组中位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为42.3个月,1年、2年、3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为87.5%、70.8%、54.2%。SⅡ高水平组中位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为26.3个月,1年、2年、3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为74.1%、53.7%、35.2%。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5,P=0.0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极高危PCa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与Gleason评分、T分期、淋巴结转移、精囊腺侵犯、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危险分级、术后辅助治疗、术前SⅡ水平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_(3a~4)Ⅱ分期、淋巴结转移、极高危、术前高水平SⅡ是高危/极高危PCa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辅助治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前SⅡ与高危/极高危PCa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SⅡ预示着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吴国  朱郧鹤  王朝晖 《海南医学》2016,(8):1280-1281
目的 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全身骨显像技术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56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恶性肿瘤患者ECT全身骨显像诊断结果显示,共46例检出肿瘤骨转移,检出率为82.14%,其中以乳腺癌的肿瘤骨转移检出率最高(90.91%,20/22),其次为肺癌和肝癌,检出率分别为87.50%(14/16)和80.00%(8/10),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最低(50.00%).ECT共检出肿瘤骨转移部位72处,其中以肋骨转移比例最高,为41.67%,其次是椎骨和四肢的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11.11%,其他部位的检出率合计为22.22%.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7.67%)和阴性预测价值(91.67%),但特异性较低(73.33%).结论 ECT全身骨显像在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较传统影像学方法效果更好,可提前骨转移的检出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宝贵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马成青  张婕  尚玉芬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69-4170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肿瘤患者中大约有10%~20%的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瘤的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局部疼痛,晚期可有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压迫,甚至出现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RE)[1]。骨转移瘤所引起的疼痛等症状,往往成为肿瘤患者最大痛苦,椎体骨折可引起脊柱变形,活动受限,甚至导致瘫痪,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进一步严重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转移患者临床除了常规的化疗、放疗和同位素治疗外,也采用其他药物治疗。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我科对50例骨转移患者使用唑来膦酸,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7例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分别接受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生存时间及总生存率差异,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用x。检验。结果①止痛总有效率唑来膦酸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为88.9%(24/27)和85%(17/20)(P=0.467)。②1、2、3年无SRE生存率唑来膦酸组分别为88.7%、44.4%、24.2%,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为94.7%、40.5%、5.8%(P=0.744)。(觐、3、4年总生存率唑来膦酸组分别为70.4%、40.7%、23.1%,伊班膦酸钠组分别为85%、46.7%、17.5%(P=0.994)。①②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1、2、3年无SRE生存率首发表现单纯骨转移组为92%、50.8%、23.8%,首发合并局部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组为85.4%、21.4%、5.3%(P=0.012)。⑤2、3年总生存率首发单纯骨转移组95.8%、74.2%,首发合并局部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组为56.5%、10.1%(P〈0.001)。④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2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唑来膦酸在延迟乳腺癌骨转移SRE发生及总生存方面不优于伊班膦酸钠,首发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患者预后不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控制方面2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和VEGF表达与前列腺癌组织Gleason评分、肿瘤转移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BPH和40例PCa组织中Survivin及VEGF的表达情况以及二者在PCa不同病理分级、远处骨转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Ca组织中Survivin及VEGF的表达情况分别为87.5%和90.0%,二者与BPH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中低评分组(中、高分化)PCa及高评分组(低分化)PCa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70.0%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伴全身骨转移、非骨转移两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6%和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和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VEGF在PCa中的表达呈正性相关(r=0.378,P=0.017<0.05)。结论 Survivin及VEGF的表达与PCa病理分级、骨转移密切相关,检测Survivin及VEGF的表达可以判断PCa的进展及预后情况,且Survivin和VEGF在PCa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住院检查发现61例前列腺癌(PCa)骨转移患者,其中2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均在正常参考值(0~4 ng/ml)以内,术前被误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ECT骨扫描证实有骨转移发生.现将这2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肺癌中心诊治的103例晚期NSCLC首发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不同治疗策略和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年龄为59(32~82)岁,其中,单纯骨转移患者28例,其他患者均合并其他部位侵犯。NSCLC骨转移多为溶骨性病变(95.1%)。其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仅为21.4%。单纯骨转移患者预后优于合并内脏器官转移的骨转移患者(P=0.048),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和14个月。NSCLC骨转移患者采用的治疗多为全身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一线化疗比例为77.7%。一线化疗有效率为32.5%,临床获益率为58.8%。一线化疗和一线靶向治疗的疾病无进展时间TTP分别为5个月和1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NSCLC单纯骨转移患者预后优于骨转移合并内脏转移者,给予NSCLC骨转移患者个体化的全身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