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革螨以啮齿动物及鸟类为主要宿主,在人体上寄生者少见。笔者在门诊病人中发现革螨一例。 患者男,41岁,工人,作业时经常将外衣裤放置草地上,不讲究卫生。1990年6月4日发觉阴囊、腹股沟处皮肤搔痒,阴毛中有一种虫子寄生,产白色细小虫卵,并经常用小刀片挑取捕捉,有时1次可捉到100多只。局部奇痒难忍前来我院就诊。检查:该患者阴囊、腹股沟处可见暗红色斑丘疹及新出血点。当时从阴毛中挑出1只送检。肉眼观察:虫体呈褐色,大小约0.2—0.3mm。镜下:虫体呈卵圆形,分颚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陶乐地区荒漠沙蜥寄生革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动物、昆虫生态学调查方法。结果发现荒漠沙蜥寄生革螨2科3属4种,体表寄生革螨平均染螨率49.23%,平均螨指数1.08只,个体最高染螨10只;寄生部位及数量后肢〈背部〈肛门周围〈前肢或腹部〈头、颈部;洞道寄生革螨平均染螨率25.00%,平均螨指数0.47只。结论荒漠沙蜥寄生革螨4种,体表寄生革螨数量较多,分布部位广泛,洞道染螨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广泛分布于吉林省西部草原,数量较多。曾从其体内分离出鼠疫菌。该鼠活动于地下隧道中,似与其它动物不接触,但其隧道常与其它动物洞道相通。挖掘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洞时,常发现与草原鼢鼠洞相连。曾在达乌尔黄鼠洞口夜间布放弓形夹捕到草原鼢鼠,也曾在草原鼢鼠隧道内布放弓形夹捕到达乌尔黄鼠。其寄生蚤有交换宿主的现象,即经常从其他动物身上采到草原鼢鼠寄生蚤,也经常在草原鼢鼠身上发现其他动物寄生蚤。这些都说明草原鼢鼠与其他动物有间接的接触。研究它们之间的寄生虫交换,有一定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记录、分析青海省革螨和恙螨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预防控制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鼠疫疫源地内动物、昆虫区系分布与种群结构的调查工作,采集动物体外寄生螨进行分类鉴定。结果青海省自6种鼠疫染疫动物体表和巢穴中调查到寄生革螨和恙螨55种,隶属于10科22属,占全省已知革螨和恙螨总数的47.01%,34种为古北种,两界兼有种21种;青海藏南亚区分布最多,达50种,黄土高原亚区和西部荒漠亚区分别为23种和11种,羌塘高原亚区发现的最少,目前仅3种。结论截止目前,尚未证实青海省一种螨类能自然感染鼠疫,螨类在该鼠疫疫源地内的作用和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胸鼠体表寄生革螨的种多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黄胸鼠体表寄生革螨的种多度分布,阐明革螨群落内物种数与个体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原始资料来自对云南22个县(市)14年的零星调查。现场调查中所采集的革螨用霍氏液封制成玻片标本后于显微镜下鉴定至种。革螨种多度分布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结果 所采集到的18249份革螨标本鉴定为8科17属40种。毒厉螨、纳氏厉螨和柏氏禽刺螨占全部采集革螨的93.58%,其染螨率(7.46%~27.43%)和螨指数(0.3415~2.8324)较高,被确定为黄胸鼠的优势螨种。其中有19种革螨占全部采集革螨的6.25%,系一般种;另外18种革螨仅占0.17%,属于稀有种。在半对数直角坐标系中,黄胸鼠体表革螨种多度理论曲线拟合成功,曲线最高点(0对数区间)的11种革螨仅具有1个个体。从0对数区间到第9对数区间,革螨种类数显示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黄胸鼠体表革螨种多度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大多数革螨属于一般种和稀有种,而优势种仅为少数种类。  相似文献   

6.
革螨属于蜱螨目Acarina、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革螨股Gamasina,是螨类中较常见的一大类,种类多,分布广。革螨除能刺螫造成皮炎危害人畜外,还能寄生肺部导致肺螨病,更能传播多种疾病,近年实验证明革螨可以作为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媒介,尤其在保存该病的疫源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革螨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螨类为一庞大的节肢动物类群 ,广泛寄生于啮齿类、食虫类等宿主动物体表及巢穴 ,部分类群是重要医学昆虫 ,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如流行性出血热、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森林脑炎等 ,是预防医学、医学昆虫学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我省对螨类的研究起步较晚 ,2 0世纪 80年代初结合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和监测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区系研究 ,迄今已知革螨 89种 ,隶属 11科 2 6属。为方便医学昆虫工作者查找资料 ,现将青海省革螨名录报道如下。1 厉螨科 L aelapidae Berlese,18921.1 厉螨属 L aelaps Koch,1836 :(1)金氏厉螨 L.chini Wang …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兴山县革螨及恙螨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峡库区的兴山县采集中小型动物体表螨,经整理鉴定,革螨隶属于4科10属17种,恙螨隶属于1科2亚科10种,其中革螨有6种、恙螨有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981年衡阳医学院流行革螨性皮炎,发病46例,临床表现为皮疹和搔痒。流行病学调查结  相似文献   

10.
某卷烟厂高级香烟二车间,在1986年9月~1987年3月的7个月的时间内,不断发生革螨皮炎病例,共发病142人,罹病率100%。该车间与材料房相通,首发病例为材料房工人,而后迅速波及此车间。虫叮咬后,最初无异常感觉,2~6h后奇痒难忍,严重者烦躁不安,并出现红色丘疹,疹块直径3~6mm,疹周无红晕,中央无水疱。多发于腋窝、上臂、腰部、腹股沟等处。3~5d丘疹消退,留一针尖大小的斑点。  相似文献   

11.
水螨寄生中华按蚊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螨是蚊类,特别是按蚊体上最易寄生的一种体外寄生虫。我国有关水螨的记载始于1933年,冯兰洲报道了吴淞、厦门、武昌三地中华按蚊寄生水螨情况。之后,吴家荣[1]、陈健行等[2]、裘明华[3]、蓝艳华等[4]、刘亦仁[5]分别报道了贵州、浙江、四川等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990年对新疆西北部的博尔塔拉和伊犁地区进行革螨、恙螨区系调查所获结果为基础,结合既往标本资料对该地区革螨恙螨的种属组成、宿主关系及地理分布等作一记述。到目前为止,调查区内共发现革螨17属35种,其中纤细下盾螨Hypoaspis gracilis Meledjaeva,1963、沙氏阳厉螨Androlaelaps sardous Berlese,1911、海氏肺厉螨Pneumolaelaps hyatti Evans et Till,1966和毛寄螨parasitus setosus Oudemans et Voigts,1904是国内新纪录。采获恙螨7属11种,其中钳齿螨属Cheladonta一种是新疆地区首次发现的属种。对干旱荒漠鼠种寄生恙螨的一些特性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云南省25县(市)现有的112种医学革螨的动物地理区划。方法用系统聚类方法将云南省25县(市)现有的112种医学革螨在5个动物地理小区的分布作定量分析,以存在或不存在作二元属性状态分布,用联合系数来表征两动物地理小区间医学革螨种群的相似程度;用距离系数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结果云南省25县(市)现有的112种医学革螨划分为5个动物地理小区,5个动物地理小区的划分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相符。结论云南省医学革螨的分布显著地受到自然地理区位和特定的自然景观所制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青海省12科29属102种医学革螨区系特点,并结合聚类结果初步探讨我省革螨区划分布。方法层次聚类法。结果青海省医学革螨聚为两大类群,在距离系数为0.502水平上黄土高原亚区(湟水河谷)、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环青海湖地区、黄南山地、果洛玉树高原)和羌塘高原亚区(青海羌塘高原)的医学革螨首先聚合为一大类群,在距离系数0.622的水平上西部荒漠亚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西祁连山地)和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青海中祁连山地、青海东祁连山地)的医学革螨聚为一个新类群。讨论青海省革螨种类以古北区种类为主,聚类结果体现了各分类单元与其地理环境相互讨渡和渗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革螨、恙螨作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媒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革螨、恙螨为世界性分布。本世纪 4 0年代根据人体实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提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有虫媒传播的依据。 70~ 80年代对HFRS病毒 (HFRSV)形态及生化研究结果 ,证明本病病毒的形态大小和特征类似布尼亚病毒科 (Bun yaviridae)病毒 ,而该科的已知病毒均属虫媒病毒 ,因而引起对虫媒传播的进一步注意 ,其中以对革螨和恙螨的研究较多。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革  螨194 2年北野政次等〔1〕在我国东北疫区从 4 0只黑线姬鼠采集 2 0 3只耶氏厉螨 (Laelapsjettmari)制成悬液 ,皮…  相似文献   

16.
革螨主要寄生于褐家鼠、小家鼠等室内鼠类。常引起家禽动物螨性皮炎及传播多种疾病。大连地区尚未见革螨对人类危害的正式报道。日前我们诊治了大连市一家祖孙三代同时感染本虫,并引起严重全身性螨性皮炎的病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62岁。全身皮肤出现丘疹伴瘙痒1...  相似文献   

17.
医学革螨是一大类非昆虫类节肢动物的统称,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医学革螨生态学研究是革螨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主要集中在革螨个体生态学的研究,忽视了对革螨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研究,随着医学节肢动物研究的发展,革螨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革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已成为中国革螨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内容.该文结合国内关于革螨生态学研究的诸多文献报道,从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不同层次,归纳总结了我国医学革螨生态学研究的动态、现状和进展,并指出了现阶段中国医学革螨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性 ,4 2岁 ,养鸡场工人。因全身皮肤出现丘疹、瘙痒 1周来我所临床部就医。 1周前患者与数人一起从事清理、运输鸡粪工作 ,第二天双耳廓、颈部、四肢末端时感瘙痒 ,之后数天发展至双腋部、胸背及双侧腹股沟皮肤亦瘙痒难忍 ,直至以手抓破皮肤 ,以疼代痒为止。有时在抓痒处可见红色小虫 ,针尖大小 ,有足数对 ,可活动 ,虫体被挤破后出血。至此 ,被迫停工就医。曾去村卫生室诊治 ,给予四环素、肤炎康软膏、扑而敏治疗 ,疗效不明显。目前 ,患者携带从自己床单、内衣上捕获的小红虫来所就诊。体检 :患者颈部、双侧乳房下、腹股沟、四肢末…  相似文献   

19.
人群蠕形螨寄生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为了探讨蠕形螨的有关生态问题。方法:对正常体温和高于正常体温的不同人群作了人体蠕形螨检出率的比较。结果:毛囊蠕形螨多数寄生在毛囊内,颚体朝向毛囊底,少数朝向毛囊侧壁及毛囊口;皮脂蠕形螨皮表分布与毛囊蠕形螨大致相同,只是寄生毛囊内的皮脂蠕形螨的颚体仅见出或入皮脂腺方向。蠕形螨检出率夜间(74%)比白天(52%)高,体温增高(体温≥38℃)者(91.1%)比正常体温(66.7%)高,浴后(60.9%)比浴前(29.9%)高,环境温度0±1℃、10±1℃、20±1℃、30±1℃的检出率依次为28%、52%、62%和76%。各组间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宿主体温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蠕形螨检出率有直接影响。夜间检出率增高似与温度或/和蠕形螨夜间爬到毛囊口或皮脂腺口交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PCR技术检测革螨,恙螨体内EHFV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次研究拟用PCR技术直接检测鼠巢、鼠体中革螨和恙螨体内EHFV-RNA。结果从5份革螨和恙螨标本中有4份检出EHFV-RNA,分别为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巴氏厉螨和小盾纤恙螨。表明用PCR技术可直接从革螨、恙螨体内检测出EHFV-RNA.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