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络酮用于全麻后催醒引起频发室早1例张平(山西煤炭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太原030006)关键词纳络酮麻醉,全身心律失常中图号R972.51病例女,32岁,体重50kg。颅内肿瘤、颅骨骨折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颅骨修补术。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麻醉期低血压对颅内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术前常规用药,麻醉诱导用秘达唑仑、芬太尼和阿曲库铵插管,麻醉维持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异氟醚,以纯氧行机械通气.结果:通过对98例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的观察发现,有麻醉期低血压的30例中,死亡9例(30%),重残或植物人生存2例(7.7%),预后较好19例(63.3%),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7%;无麻醉期低血压的68例中,死亡13例(19.7%),重残或植物人生存4例(5.9%),预后较好51例(75%),不良事件发生率2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麻醉期低血压对其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瑜  贾洪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0):123-124
目的 观察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在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预防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效果。方法 对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在颅内肿瘤切除术麻醉和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在颅内肿瘤切除术麻醉进行比较。结果 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不影响患者的苏醒、自主呼吸的恢复和拔管,患者苏醒平稳。结论 小剂量的芬太尼术中持续应用可以预先镇痛,提高患者的痛阈,在镇痛效果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明显减少,确保了患者术后安全、无痛苦地恢复。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63-1164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治疗中雷米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行雷米芬太尼+舒芬太尼麻醉、舒芬太尼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患者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6.25±2.85min、8.67±5.28min、10.78±4.03min,对照组分别为37.55±7.85min、46.65±9.05min、49.25±6.20min,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患者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颅内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效果明显,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97~ 2 0 0 0年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内肿瘤 5 0例 ,占同期颅内肿瘤总数的 8% ,现将 5 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如下。1 术前准备1 1 病人准备术前 1d去病房访视病人 ,了解病情。着重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儿童对症状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描述能力较差 ,访视时要细心观察 ,耐心引导 ,同时要取得家属的积极支持与信任。1 2 器械准备常规手术器械与成人的基本相同 ,但型号相应精细一些 ,备单、双极电凝器、电钻、纤维器械、显微镜、8号细尿管 1条 ,高压消毒备用。2 术中配合2 1 麻醉与体位麻醉首选气管插管全麻 ,一般…  相似文献   

6.
颅内肿瘤手术麻醉的成败在于有效地控制颅内压以及保持适当的脑血流,防止脑缺氧等继发性损害加重手术创伤而影响病人的康复。现将68例颅内肿瘤病人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开颅脑肿瘤切除术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宋宝丽 《中外医疗》2011,30(34):129-130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颅内肿瘤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开颅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用药均应用长托宁。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观察组静注舒芬太尼0.4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意识消失,2组患者均给予维库溴铵0.1mg/kg。面罩辅助通气3min,行插管机械通气。麻醉诱导5min后,采用微量泵2组分别持续输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术中持续给予丙泊酚,七氟烷吸入浓度为1~2MAC,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后每隔60min追加2mg。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药。结果 观察组在头架固定时、切皮时、切口硬脑膜时、关闭硬脑膜时心率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切皮时、切开硬脑膜时、关闭硬脑膜和拔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应用于颅内肿瘤开颅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丙酚在颅内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68例,所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术中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方案,观察组术中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方案,观察两组颈内静脉氧饱和度和脑动静脉血氧分压变化,并记录麻醉时间、清醒拔管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前和取瘤30min时间段两组患者颈内静脉氧饱和度和脑动静脉血氧分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而插管即刻、切开硬膜时间段观察组静脉氧饱和度和脑动静脉血氧分压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麻醉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观察组清醒拔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颅内肿瘤手术治疗中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方案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且缩短清醒拔管时间,麻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颅内肿瘤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急性颅内血肿是开颅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1999年1月至2006年4月我科ICU对2 662例脑肿瘤术后患者实施麻醉恢复期监护治疗,18例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急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0.67%,患者均得到了早期诊断与救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颅内肿瘤切除术要求麻醉平稳。术毕拔管时不要呛咳,以免增加出血量,甚至使本已止血的小血管再破裂出血。避免呛咳以防颅内压进一步升高。而气管插管全麻术毕麻醉减浅时,常因导管刺激出现呛咳和心血管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利多卡因凝胶气管内表面麻醉对术毕清醒时气管刺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林华  李莉 《河北医学》2004,10(10):920-922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择期手术病人进行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的采血方法和护理体会。方法 :术前选择合适的 30例颅内肿瘤择期手术病人 ,在麻醉后为病人行上臂大静脉穿刺采集自体血液并在室温下保存于手术间 ,手术结束前回输。结果 :30例平均预存血量为 4 5 0± 5 0ml;MAP、HR、SpO2 及ECG无明显变化 ;血液细菌培养检查均为阴性 ;围术期无败血症发生。结论 :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是解决稀有血源缺乏、节省血源和减少费用的方法。术前采血能减少术野血液有效成分的丢失 ,值得推广。采血应在麻醉后掀开骨瓣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肿瘤切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脑保护效应.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及等量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用于颅脑和非颅脑手术病人监测麻醉深度的差异,探讨BIS监测颅脑手术病人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幕上入路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2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Ⅲ级,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病人25例作为对照。入室后按标准电极贴敷方法连接右侧额部BIS监测。采取相同血浆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记录诱导前、切皮、去骨瓣、剪硬膜、切瘤、止血、睁眼时BIS值,比较两组BIS值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人人口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血浆浓度下,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肿瘤组和椎管肿瘤组BIS值结果:诱导前(93.0±4.2 vs 92.8±4.1)、切皮后(39.3±7.3 vs 38.6±6.7)、去骨瓣(39.0±7.2 vs 39.1±6.1)、剪硬膜后(37.4±7.1 vs 39.7±7.4)、切瘤(38.8±8.2 vs 39.9±5.5)、止血(39.9±11.0 vs 41.5±5.2)、睁眼后(81.2±5.8 vs 80.8±4.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丙泊酚血浆浓度下,颅脑和非颅脑手术病人BIS监测镇静深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监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全身麻醉下颅内肿瘤病人手术中镇静深度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七氟醚麻醉对颅内肿瘤患儿围术期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手术治疗的48例颅内肿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23例采用氯胺酮行麻醉维持,七氟醚组25例采用七氟醚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术中ET及NO水平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前(T1)、术毕(T5)时两组血浆ET、NO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气管插管后(T2)、切开颅脑时(T3)及术中(T4)七氟醚组血浆ET、NO水平均低于氯胺酮组(P<0.01)。结论七氟醚在小儿颅内肿瘤手术中可抑制血浆ET、NO的生成,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提高颅内肿瘤手术麻醉的安全。方法 :随机选择颅内肿瘤择期手术病人 16 0例。全部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于围麻醉期采用了降低颅内压 (ICP)、改善脑灌注压 (CPP)、减少有害的应激反应等措施 ,并对比观察了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及 ICP、CPP的变化。结果 :麻醉平稳、术终病人苏醒迅速 ,不同麻醉期间 MAP、HR与麻醉前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ICP与麻醉前比明显降低 ,P<0 .0 1;CPP比麻醉前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颅内肿瘤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降低 ICP,维持正常的 CPP(9.3~ 10 .2 7k Pa,70~ 77mm Hg) ,保持恒定的脑血流  相似文献   

16.
脑立体定向手术是神经外科开展的一种微侵袭手术方式,具有定位精确、对机体损伤小的优点。我院自1999年来应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癫痫、帕金森氏病、精神病及颅内血肿清除76例,现将异丙酚在其麻醉中应用效果进行回顾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手术结合X-刀治疗复杂难治型脑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技术的发展 ,对大部分颅内肿瘤均可以采用直接手术切除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但对那些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麻醉、手术创伤或病变位置深和病变位于脑的重要部位 ,估计手术后会造成严重并发症的肿瘤患者 ,选择立体定向手术结合X 刀治疗是一种明智的方法。我们  相似文献   

18.
张禾田  王天元 《吉林医学》1995,16(6):330-331
三种诱导方法对脑神经胶质瘤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脑膜张力的影响张禾田(白求恩医科大学直属医院麻醉科130021)王天元(白求恩医科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麻醉科130021)神经胶质瘤是颅内肿瘤中较多见的一种。因颅压增高,术前病人多有癫痫、视力和意识障碍。麻醉...  相似文献   

19.
李大珍  涂生芬 《四川医学》2005,26(2):176-176
患儿,男,3岁,14kg。因颅内肿瘤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前无药物过敏史和哮喘史。硫喷妥钠10mg/kg、芬太尼6μg/kg、维库溴胺0.1mg/kg行气管插管。异丙芬、芬太尼维持麻醉。15min后发现气道压由18cmH2O上升到30cmH2O,加深麻醉无变化。胸腹部出现片状皮疹,双肺少许哮鸣音,给予地塞米松10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苏醒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Ⅱ~Ⅲ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维持;PF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 μg/kg维持.两组均记录术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头架固定、切皮、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气管插管后,PF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PR组(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R组明显短于P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与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更加迅速,能更好地控制术中血压变化,而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