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构建能够表达胞壁结合型贝氏柯克斯体27000外膜蛋白的重组卡介苗。方法:用PCR技术从卡介苗基因组扩增分枝杆菌19000抗原的细胞壁结合区基因和从贝氏柯克斯体基因组扩增27000外膜蛋白基因,将它们分别插入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SMT3)的XbαⅠ/BamHⅠ和BarnHⅠ/HindⅢ位点。将重组的穿梭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并从大肠杆菌提取重组穿梭质粒转化卡介苗。结果:从含潮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到具有该抗生素抗性的重组卡介苗菌落,用免疫印迹分析重组质粒转化的卡介苗,发现一约27000的蛋白带与贝氏柯克斯体27000重组蛋白免疫兔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27000重组蛋白免疫兔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卡介苗,结果为阳性。结论:重组卡介苗能表达贝氏柯克斯体27000外膜蛋白,表达的27000外膜蛋白存在于卡介苗菌体表面,卡介苗菌体表面的27000抗原可能诱导抗Q热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小鼠,观察引起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贝氏柯克斯体的抗原分布和DNA在靶细胞中的表达,探讨Q热病变规律并建立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腹腔注射贝氏柯克斯体悬液感染BAIB/c小鼠,发病后解剖,观察各脏器的主要病变;做脾触片染色后检查;取各脏器制作石蜡切片,于光镜下观察;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贝氏柯克斯体的抗原分布;利用原位杂交从分子水平检测贝氏柯克斯体。结果:剖检可见肝脏、脾脏有明显病变;脾触片染色后在油镜下可查见红色短杆状物质;光镜下肝脏、脾脏有非典型肉芽肿形成,肺多呈间质性肺炎。脑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胞浆内。结论:通过光镜观察感染贝氏柯克斯体小鼠发生的病理学变化,主要可见肝脏、脾脏有非典型肉芽肿,肺呈间质性肺炎,脑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分别从抗原、基因水平原位检测贝氏柯克斯体。显示阳性信号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胞浆内,建立了特异性的Q热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贝氏考克斯体毒力与毒力相关蛋白芯片.方法:根据贝氏考克斯体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约160个编码毒力及毒力相关蛋白的基因,采用PCR扩增基因片段,将获得的基因片段与pET32a表达载体连接,然后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并使目的基因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将纯化的重组蛋白点在醛基化玻片上制备蛋白芯片.结果:由贝氏考克斯体104个重组蛋白构建毒力与毒力相关蛋白芯片,通过荧光扫描仪分析蛋白芯片与贝氏考克斯体感染的小鼠血清反应,发现10个重组蛋白与该血清反应为强阳性.结论:所制备的毒力与毒力相关蛋白芯片具有贝氏考克斯体特异性,可用于贝氏考克斯体感染患者血清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普氏立克次体120×103表面抗原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将纯化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分别免疫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用MTT法评价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被重组蛋白刺激后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N端和C端重组蛋白均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诱导高水平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经两种重组蛋白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均表达了IFN-γ和IL-2。结论:普氏立克次体120×103表面抗原的N端和C端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流行性斑疹伤寒亚单位疫苗的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密码子优化的SARS -CoVN基因的重组质粒,以及DNA初始免疫-蛋白加强免疫方式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探讨提高SARS -CoVDNA免疫原性的途径。方法:SARS -CoVBJ01株N基因和密码子优化N基因分别通过从病毒RNA中RT -PCR扩增和人工合成获得,并克隆至pVAX1载体。将重组质粒DNA以 100μg/只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于第 20天同剂量再免疫 1次后,于第 40天再用 50μg/只剂量的N蛋白加强免疫。每次免疫后于第 10天采集血清,用ELISA检测血清中抗SARS- CoVN蛋白特异性抗体效价。同时设单纯重组质粒DNA免疫组和重组N蛋白免疫组作为对照。结果:密码子优化的N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体液免疫应答;而采用DNA初始免疫 -N蛋白加强免疫的方式则可使抗体效价提高至少 10倍。结论:密码子优化和DNA初始免疫-蛋白加强免疫这两种途径均可提高SARS CoVN基因重组质粒DNA在小鼠中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H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表达。方法从铜绿假单胞菌中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OprH基因;采用T-A克隆技术构建pMD19T-OprH重组质粒,并经酶切和序列测定后,获得OprH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以构建pET28b-OprH重组表达质粒,并在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及通过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 pET28b-OprH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表达外膜蛋白OprH。结论成功克隆了OprH基因并获得原核表达物,为进一步研究快速检测该菌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霍乱弧菌种特异性外膜蛋白(Omp)W,纯化后制备检测用OmpW抗体。方法采用PCR法以霍乱弧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ompW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2a(+)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W;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筛选阳性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获得目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OmpW的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结果扩增得到ompW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pET-32a-ompW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OmpW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制备的OmpW抗体能与天然的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结合。结论霍乱弧菌OmpW可由原核系统高效表达,免疫获得的抗体具有较好的效价,为进一步制备霍乱弧菌检测用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表达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omushi)Karp株56000表面蛋白,探索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R方法,从Ot.Karp株菌种基因组DNA中扩增出56000成熟蛋白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重组质粒pQE30/56,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1)获得长约l500bp的Ot.Karp株56000外膜蛋白基因;(2)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显示该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000的独特蛋白带;(3)表达后菌体超声破碎后,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4)重组表达质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QE30/56中插入的基因片段的序列与已报道的Ot.Karp株56000外膜蛋白基因序列基本一致。结论:获得了Ot.Karp56000蛋白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肽抗生素hPAB-β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为大量制备hPAB-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将hPAB-β融合蛋白的CNBr裂解位点改为羟胺裂解,将修改的目标片段克隆到pFAST-HTa质粒中,挑取阳性重组子,酶切出目标片段再亚克隆到pQE32-CP中,含阳性重组子的工程菌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进一步以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用羟胺裂解分析.结果构建的pFAST-hPAB-β重组质粒经酶切可得到约230bp的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测序结果表明其序列正确;构建的pQE32-CP-hPAB-β重组表达质粒酶切亦可切出230bp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序列和阅读框均正确;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能表达出Mr约27×103大小的蛋白,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3%,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亲和层析可获得该蛋白,纯度为80.4%,该融合蛋白经羟胺裂解1h即可得到与合成肽大小相符的小肽.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hPAB-β重组质粒的工程菌,为进一步研究和大量制备hPAB-β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10.
治疗型HBV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治疗型HBV基因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行性 ,自行构建了HBV包膜蛋白前S2 ·S基因及人IL 2和IFN γ融合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并将双质粒融合蛋白作为佐剂组合成治疗型HBV基因疫苗 ,在健康小鼠、HBV转基因 (Tg)小鼠、新西兰兔和恒河猴体内进行了免疫效果试验。结果发现 :①特异性CTL活性提高 ;②对HBsAg特异性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 ,HBsAg 3 0 μg /ml对pcS2 ·S免疫的小鼠脾细胞的刺激指数 (SI =5 6± 0 9)明显较空白质粒pcDNA3 1组 (SI =2 0± 0 5 )为高 (P <0 0 1) ,免疫组的IL 2 /IFN γ分泌水平为 (2 2 6 3± 41 0 5pg/ml) /(5 1 1± 7 7pg/ml) ,明显较空白组的 (69 0± 2 2 1pg/ml) /(0 9± 0 7pg/ml)为高 (P <0 0 1) ;③HBV基因疫苗免疫健康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中DCs的诱导HBsAg致敏T细胞增殖指数 (4 2 0 )较pcDNA3 1组 (2 5 5 )为高 ;⑤用在体电脉冲法注射治疗型HBV基因疫苗后 ,检测血清抗 HBs水平 ,无论是小鼠、兔还是猴均有明显提高。提示该治疗型HBV基因疫苗能较好地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 ,为其治疗HBV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基因工程菌中实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 H7紧密黏附素(intimin)保护性片段(Int281)的高效表达,并进行抗原性的初步分析.方法:应用PCR从EHEC O157∶ H7基因组中钓取int281基因,插入pMD18-T克隆载体.克隆质粒测序鉴定后,采用NdeⅠ、Not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双酶切pMD18-T-int281质粒获得int281基因,连接同样经过双酶切的pET-22b( ).表达质粒测序鉴定后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相对分子质量和Western 印迹验证免疫学活性后,重组Int281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鼠血清抗体效价.结果:PCR扩增得到843 bp的目的片段.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 )-int281经酶切鉴定及测序与预期序列一致.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约25%.变性复性后经镍柱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免疫印迹检测显示,重组Int281片段可以特异性地识别抗O157∶ H7多抗.免疫小鼠抗体效价达1∶ 106.结论:重组Int281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制备相应的抗体及研究其对EHEC O157∶ H7黏附定植的被动保护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为基因佐剂,提高东部马脑炎病毒E2基因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方法:分别扩增E2基因与GM-CSF基因,连接进入含有内部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的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共表达质粒.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真核细胞BHK-21,反转录PCR检测E2和GM-CSF两个基因的转录,Western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细胞内E2基因表达产物的抗原性.通过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IFA法测定血清抗体效价,FACS测定免疫小鼠脾细胞中CD4 /CD8 淋巴细胞构成比,初步观察共表达质粒的免疫原性.结果:经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证明重组共表达质粒中含有E2和GM-CSF两个基因且序列正确.转染细胞的反转录PCR可见E2和GM-CSF两个基因的转录.Western印迹结果可见转染细胞的裂解液在相对分子质量50 000位置有特异性条带.将转染细胞制成荧光抗原片,经IFA检测可见胞浆中出现特异荧光.免疫小鼠的最高血清抗体效价为1:160,但细胞免疫未观察到明显的提高.结论:构建的共表达质粒pE2-IRES-mGM-CSF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有效刺激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提高了E2基因重组质粒诱导的血清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抗Erbin单克隆抗体.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Erbin PDZ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获得重组蛋白的表达;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通过质谱鉴定重组蛋白;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rbin PDZ,获得了重组蛋白在工程菌中的高效表达.通过对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进行洗涤、溶解、复性和纯化,获得了纯度在90%以上的重组蛋白.经质谱鉴定确证表达的重组蛋白为Erbin PDZ.用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经细胞融合、筛选及鉴定,获得了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讨论:该抗体可识别天然状态下的Erbin蛋白,可用于ELISA、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实验.抗Erbi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研究Erbin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32与致病性钩体抗体的免疫反应性以及与不同钩体血清群之间的交叉反应性,为钩体病的血清学检测提供抗原。方法依据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外膜脂蛋白LipL3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该基因片段DNA,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并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评价其与56601株及其他14个血清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抗体的免疫反应性和交叉反应能力。结果扩增获得了56601株脂蛋白LipL32基因,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LipL32。重组蛋白rLipL32为包涵体表达,且与56601株及另外14个血清群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兔抗体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原核表达重组外膜脂蛋白rLipL32在致病性钩体血清群之间有良好的交叉反应能力,可初步作为属范围内的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2提高HBV-S DNA疫苗的免疫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IL-2真核表达载体对HBV-S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基因疫苗及IL-2真核表达载体,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结果免疫8周后,单纯注射pCR3.1-S及共注射IL-2真核表达载体的小鼠血清450nmA值分别为1.24±0.10及1.98±0.17.CTL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50.5±6.4)%及(61.9±7.1)%,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IL-2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提高小鼠对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基因疫苗可能用于预防及治疗HBV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沙门菌属pad蛋白,纯化后制备兔抗pad抗体。方法利用PCR方法从肠炎沙门茵中扩增出pad基因,构建pET一32a(+)一pad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后,优化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诱导时间以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以纯化的pad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pad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成功扩增得到pad基因,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经过诱导条件的优化,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41×10。的目的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后,能够有效地刺激家兔产生特异性抗体,经琼脂糖双向扩散测定抗血清效价达到1:32以上。为进一步研制沙门茵属体外快速检测试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入受照小鼠机体,研究VEGF蛋白表达对放射损伤的救治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通过随机化分组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转基因组。转基因组应用VEGF重组质粒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后24 h接受8 Gy X射线照射,进行小鼠临床表现和死亡率观察。并于照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学和原位胸腺和脾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用PCR方法从pSP73/HVEGF165质粒扩增得到VEGF165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与酶切的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 VEGF165,经电泳和测序表明序列与GeneBank完全一致。X射线8 Gy照射小鼠,单纯照射组14 d内死亡率为64%,而转基因组为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5)。转基因组小鼠胸腺和脾组织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3.11、3.53,P<0.05),放射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 VEGF165,重组质粒转基因治疗可显著降低严重辐射损伤小鼠的死亡率,显著减低胸腺和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改善免疫器官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人假想镁离子转运蛋白在胃癌细胞耐药中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人假想镁离子转运蛋白(HPT)抗血清并检测其在胃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 ,以观察其在胃癌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克隆编码HPT蛋白的cDNA并测序鉴定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RSETB HPT ,诱导表达 6×His与HPT的融合蛋白 ;用含融合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颗粒免疫小鼠 ,以Westernblot检测小鼠血清的抗体活性 ;以所制备的抗血清检测HPT蛋白在胃癌各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DNA测序结果证实所克隆的基因片段与预计相符 ;利用原核系统表达出 1条约 5 5kD的新生蛋白带 ,Westernblot证实其为与6×His融合的蛋白 ;该融合蛋白免疫血清仅结合SGC790 1细胞中约 5 0kD的单一蛋白带 ;利用该血清检测发现SGC790 1 /ADR中HP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GC790 1。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鼠抗人HPT蛋白抗血清 ,并发现HPT可能与胃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L32-pQE32重组质粒,诱导表达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32,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方法:采用PCR法从钩端螺旋体DNA中获取编码LipL32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克隆载体pGEM-T/L32和表达载体L32-pQE32,转化受体茵E.coli DH5α和E.coli M15,IPTG诱导表达重组LipL32蛋白。Ni-NTA亲和层析纯化重组LipL32蛋白。结果:扩增出约750bp的LipL32成熟蛋白基因,LipL32基因插入pQE32表达载体,表达产物6个组氨酸与LipL32蛋白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00,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印迹显示能与钩体抗血清特异结合。结论:LipL32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Ni-NTA亲和层析可有效纯化重组LipL32蛋白,重组LipL32蛋白具有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Egr-IFNγ重组质粒在接种B16黑色素瘤小鼠体内的辐射诱导表达及其抑瘤效应。方法 小鼠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Egr-IFNγ后36h,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照射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速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照射后第3天用RT-PCR法检测瘤内IFNγ转录水平,照射后第l,3和5天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结果 照射后第3天重组质粒 20Gy组瘤内IFNγ转录水平明显高于重组质粒组;照射后第l,3天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重组质粒组和对照组;照射后第9-15天,4次(质粒 5Gy)组小鼠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重组质粒 20Gy组,且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多次基因-较小剂量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优于单次基因.较大剂量放射治疗;基因-放射治疗组可能通过诱导瘤内IFNγ表达增强,使血液中IFNγ浓度升高,从而提高荷瘤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