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长方案助孕治疗233个周期,按HCG日血清孕酮水平将其分为3组,第1组P<0.9 ng/ml;第2组0.9 ng/ml≤P<1.5 ng/ml;第3组P≥1.5 ng/ml.结果:3组患者在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孕酮值升高有下降的趋势.3组患者在获卵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日孕酮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卵子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最合适的获卵数目。方法:对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2009年8月~2010年12月实施的237个IVF-ET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根据不同获卵数分为4组:A组≤3、B组4~9、C组10~15及D组>16个卵子,分析各组的周期数、年龄、基础FSH、平均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用量及天数、HCG注射日的E2值、优胚率和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结果:①获卵数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②FSH值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Gn启动剂量随获卵数增加呈下降趋势,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Gn用药天数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各组Gn总剂量随获卵数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注射HCG日的血清E2值随获卵数增加而明显上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⑦C组的优胚率及妊娠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⑧D组周期取消数最高,且均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IVF-ET周期中获卵数在10~15个之间既可以降低OHSS发生,又可获得较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精卵孵育不同时间(4~6h和16~18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27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根据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分为两组:A组:199例采集的卵子,在加精后4~6h取出放入新鲜培养液中培养;B组:73例采集的卵子,加精过夜培养后(16~18h)取出放入同种培养环境中培养。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包括正常受精率和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以及胚胎种植率。[结果]A组受精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正常受精率及优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缩短精卵孵育时间能够提高正常受精率和胚胎的质量,从而提高胚胎的种植潜能。 相似文献
4.
输卵管积水的不同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ed andembryo transfer,IVF-ET)主要用于治疗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有研究表明[1],输卵管积水会使IVF-ET的妊娠率降低50%,自然流产率增加2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因输卵管积水行IVF-ET治疗的110周期的资料,探讨输卵管积水的不同处理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男性吸烟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2019年6月单纯因输卵管因素,女方年龄≤35周岁在我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3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男性配偶不吸烟者作为对照组1556例,吸... 相似文献
6.
钟一村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25(4):208-21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不孕与流产的诸多病因之一,故其在不孕症患者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因此子宫肌瘤是否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结局以及是否需预先加以手术切除值得探讨。目前国外的研究表明浆膜下型子宫肌瘤对结局无不良影响;黏膜下型子宫肌瘤有不良影响;多数认为,肌壁间型子宫肌瘤只要不累及子宫腔亦无明显不良影响,无需预先加以手术切除,但仍存在争议,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受孕成功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控制超排卵(COH)中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及超排卵中最佳获卵数。方法:接受IVF—ET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221例,其中获卵数〈5者31例(Ⅰ组),获卵数5—10者96例(Ⅱ组),获卵数11—15者49例(Ⅲ组),获卵数〉15者45例(Ⅳ组),回顾性分析4组IVF/ICSI结局。结果:Ⅰ组临床妊娠率(25.8%)明显低于第Ⅱ、Ⅲ、Ⅳ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Ⅳ组临床妊娠率(40%)低于Ⅱ组(53.13%)及Ⅲ组(5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Ⅳ组发生4例(8.89%),Ⅲ组1例(2.04%),Ⅰ、Ⅱ组无发生。结论:在COH中获卵数5—15个时临床妊娠率最高,获卵数≤10个时可避免重度OHSS发生。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不孕与流产的诸多病因之一,故其在不孕症患者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因此子宫肌瘤是否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技术的结局以及是否需预先加以手术切除值得探讨.目前国外的研究表明浆膜下型子宫肌瘤对结局无不良影响;黏膜下型子宫肌瘤有不良影响;多数认为,肌壁间型子宫肌瘤只要不累及子宫腔亦无明显不良影响,无需预先加以手术切除,但仍存在争议,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受孕成功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不孕妇女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探讨与治疗结局相关的若干因素,从而为不孕患者制定个性化助孕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8年12月接受IVF-ET治疗的3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年龄≤25岁、26岁~、30岁~、35岁~和40岁~将患者分组进行比较,着床率和妊娠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P<0.05);<35岁与≥35岁两组患者间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能影响获卵数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年龄、基础FSH、FSH/LH与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巢反应性逐渐降低,着床率和妊娠率也随之降低,不同年龄患者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及继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助孕1038例患者(年龄<40岁)的1657周期资料以及继用IVF-ET助孕的384例临床资料。结果:接受AIH患者临床妊娠率13.88%(230/1657),年龄、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通畅及助孕周期各组间妊娠率无差异(P>0.05),继发不孕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P<0.05),注入精子数量(10~20)×106组妊娠率最高(P<0.05)。继用IVF-ET助孕妊娠率52.34%(201/384),根据AIH助孕失败次数分组,各组内Gn用量、获卵数、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40岁患者行AIH时,其不孕类型、注入精子数量是影响治疗妊娠的重要因素。根据患者年龄和不孕年限行AIH治疗不宜超过3周,年龄较大、不孕年限较长患者可提前继用IVF-ET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1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IVF-ET)获得的双胎妊娠母儿状况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之异同,探讨体外受精双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1998年9月~2006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52例IVF-ET双胎妊娠(实验组)孕妇孕龄、胎龄及妊娠高血压病、妊娠合并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新生儿颅内出血、感染、出生缺陷发病率及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与同一时期41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病、子宫出血、妊娠合并糖尿病、早产发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胎膜早破的发病率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小于胎龄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比对照组低。研究还发现,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实验组平均出生体重、头围及胸围明显大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双胎妊娠比自然受孕的双胎妊娠没有更大的风险,反而其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较自然受孕降低。体格发育指标中,实验组试管婴儿平均出生体重、头围、胸围均显著大于自然受孕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早期行5%O2培养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比较胚胎发育早期在5%O2(398例)和20%O2(221例)培养环境下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5%O2环境下的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20%O2环境(P<0.01),但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等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第3天移植的胚胎,胚胎发育早期给予5%O2培养环境可提高胚胎发育潜能,有助于临床妊娠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两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法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IVF-ET病例,根据两种不同黄体支持疗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黄体酮针剂进行黄体支持,B采用黄体酮+多力玛进行黄体支持。结果:两组着床率、妊娠率、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黄体支持疗法对IVF-ET结局无影响,其中黄体酮+多力玛应用方便,而黄体酮针剂价格便宜,两者各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中不受精或受精低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行IVF-ET治疗的受精不良,男方精液正常及为继发不孕患者53周期,选择受精良好,男方精液正常及为继发不孕患者42周期为对照,对受精功能低下的可能相关女性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女方年龄、B超卵泡数、实际取卵数和减数分裂期Ⅱ(MⅡ)卵子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实际取卵数与受精低下正相关,而B超卵泡数和MⅡ卵子数与受精低下负相关。结论:实际取卵数是女方受精低下的正相关因素,而MⅡ卵子数和B超卵泡数是受精低下的负相关因素,提示增加MⅡ卵子数和适当的取卵数有助于改善不受精或受精低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其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单纯PCOS因素患者共78例(78个新鲜周期)及单纯输卵管因素210例(210个新鲜周期)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VF-ET的临床资料。结果PCOS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治疗时间较长,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未移植率较输卵管患者高,但Gn用量、取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均与输卵管患者相似;而受精率是影响PCOS患者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结论PCOS患者在IVF-ET治疗时应用必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改善PCOS患者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盆腔输卵管不同病变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032例行IVF-ET患者分为盆腔输卵管病变组(605例)和非盆腔输卵管病变组(427例).盆腔输卵管病变组患者再根据输卵管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阻塞组(243例)、输卵管切除组(104例)、输卵管造口组(149例)、输卵管积水组(109例);再根据是否合并盆腔病变分为合并盆腔病变组(194例)、非合并盆腔病变组(411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异位妊娠、自然流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盆腔输卵管病变组异位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10.63%(27/254)和9.06%(23/254)]高于非盆腔输卵管病变组[3.27%(5/153)和4.58%(7,153)](P<0.01或<0.05).输卵管切除组异位妊娠率最低[2.17%(1/46)],输卵管造口组最高[22.41%(13/58)],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造口组和输卵管积水组自然流产率[10.34%(6/58)和15.00%(6/40)]明显高于输卵管阻塞组和输卵管切除组[7.27%(8/110)和6.52%(3/46)](P<0.05).合并盆腔病变组自然流产率[11.54%(9/78)]高于非合并盆腔病变组[7.95%(14/176)](P<0.05).结论 盆腔输卵管病变是发生异位妊娠及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应加强IVF-ET术前对盆腔输卵管情况的评估与治疗.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elvic cavity and fallopian tube on the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Method One thousand and thirty-tw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VF-ET were divided into tubal and pelvic infertile group(605 cases)and non-tubal and pelvic infertile group(427 cases).The tubal and pelvic infertile group was also divided into salpingemphraxis group(243 cases),tubal resection group(104 cases),fallostomy group(149 cases),tubal dropsy group(109 cages)according to the tubal lesion regions,and combined with pelvic group(194 cases),combined without pelvic group(411 cases).The data of clinical pregnancy,ectopic pregnancy,and abortion was analyz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ectopic pregnancy and abortion rates in tubal and pelvic infertile group[10.63%(27/254)and 9.06%(23/254)]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tubal and pelvic infertile group [3.27%(5/153)and 4.58%(7/153)](P<0.01 or<0.05).The ectopic pregnancy rate was the lowest in tubal resection group[2.17%(1/46)],the highest in fallostomy group[22.41%(13/58)],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P<0.01).The abortion rate in fallostomy group and tubal dropsy group[10.34%(6/58)and 15.00%(6/40)]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alpingemphraxis group and tubal resection group [7.27%(8/110)and 6.52%(3/46)],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P<0.05).The abortion rate in combined with pelvic group[11.54%(9/78)]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mbined without pelvic group[7.95%(14/176)](P<0.05).Conclusion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elvic cavity and fallopian tube are higher risk factors of ectopic pregnancy and abortion occurrence.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pelvic cavity and fallopian tube before assisted reproductive treatment cycles should be enhanc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黄体支持方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3~10月本中心258例IVF-ET新鲜周期术后妊娠患者按不同黄体支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104例)采用地屈孕酮+黄体酮雌激素口服进行黄体支持,B组(154例)采用黄体酮+雌激素进行黄体支持。结果:A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分别为11.5%、3.84%,B组分别为13.9%、5.19%,A组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黄体酮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地屈孕酮用于IVF后妊娠的黄体支持的效果与黄体酮相同,易被患者接受,但地屈孕酮能否完全取代黄体酮对采卵后患者进行黄体支持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